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拟以正镶白旗A矿化点的铀矿化特征为例,从地层、岩体、构造、蚀变等地质条件对区内的铀矿化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认为铀矿化受花岗斑岩体倾伏部位接触带控制,且铀、银矿化具明显的次生富集特点,可能是氧化富集形成的铁锰帽型铀银矿化。
关键词:正镶白旗;火山盆地;铀矿特征
1.地质背景
正镶白旗火山盆地位于温都尔庙一西拉木伦深断裂以南。基底以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中二叠统额里图组为主,东北部有古元古界宝音图群(或乌拉山群),盖层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断裂构造以NE向哈丹陶勒盖一朝格溫多尔断裂、巴哈诺尔一上乌苏一羊群滩断裂和近NW向正镶白旗南一多伦断裂、正镶白旗一达哈尔断裂为主干断裂,次级断裂以正镶白旗南部较发育,呈放射状分布。
区内断裂主要为哈丹陶勒盖一朝格温多尔断裂,系正镶白旗火山喷发盆地东南边缘之控盆断裂,表现为花岗斑岩体的侵入,侵入的花岗斑岩体呈NE向展布,岩性边部为花岗斑岩、向内渐变为似斑状花岗岩,并有花岗伟晶岩、细晶(粒)花岗岩呈团块状沿岩体中心侵入。花岗斑岩SiO2含量明显低于喷出岩或蚀变花岗斑岩,且向岩体中心SiI2含量降低(表1)。而沿次火山岩体北接触带上形成了断续长达3km以上的蚀变带,主要有水云母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萤石化、碳酸盐化和赤铁矿化等。
地表铀矿化主要产于铁锰质脉中。铁锰质脉主要受花岗斑岩体向南西倾伏部位接触带控制(图2)。多呈细脉状、网脉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破碎强高岭土化、绢云母化、水云母化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或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中,局部有明显的角砾状构造(照片1-A),角砾状构造可能系沿接触带发育的断裂再次活动形成,晚于水云母化蚀变带。因此,铁锰质脉型矿石形成于表生氧化阶段,是在早期形成的多金属矿化基础上形成的。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由隐钾锰矿组成,其次为褐铁矿及少量磁铁矿。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水云母和高岭石等。铀品位一般0.01%~0.042%,最高0.328%(拣块样)。
1.第四系;2.白音高老组;3.白骨高老期侵出相钾长石英斑岩;4.白音高老期花岗斑岩;5.花岗斑岩脉;6.花岗斑岩;7.钾长石英斑岩;8.流纹质晶屑凝灰岩;9.正断层;10.逆断层;11.推测断层;12.水云母化;13.铁锰矿化;14.地质界线;15.地层产状;16.一级表外孔;17.二级表外孔;18.无矿孔;19.火山岩型铀矿化点;20.火山岩型钍异常。
铁锰质脉中富含银,含量40×10-6~1010×10-6,平均143.53×10-6,未发现独立银矿物,银可能以吸附形式存在于隐钾锰矿、褐铁矿中。
钻孔中浅部(10m以上)见有品位0.031%~0.032%的工业铀矿化,其中ZK0-0厚度1.54m,ZK0~3厚度1.38m,含矿岩性为蚀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深部铀矿化品位较低,但厚度较大,如ZK0-4孔在285.24m~295.80m见矿厚度累计达5.88m,品位0.011%~0.012%,矿化岩性为水云母化花岗斑岩(照片1-B)。总体来看,浅部铀、银矿化具明显的次生富集特点,可能主要是由含银黄铁矿、锰方解石、菱锰矿的原生低品位矿化氧化富集形成属铁锰帽型铀银矿化。
3.结论
正镶白旗火山盆地出露基底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中二叠统额里图组,盖层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已发现的A铀银矿化点受花岗斑岩体向南西倾伏部位接触带控制,多呈细脉状、网脉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破碎强高岭土化、绢云母化、水云母化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或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中,其形成晚于水云母化蚀变带。因此,铁锰质脉型矿石形成于表生氧化阶段,是在早期形成的多金属矿化基础上形成的。其铀、银矿化具明显的次生富集特点,可能主要是由含银黄铁矿、锰方解石、菱锰矿的原生低品位矿化氧化富集形成属铁锰帽型铀银矿化。
关键词:正镶白旗;火山盆地;铀矿特征
1.地质背景
正镶白旗火山盆地位于温都尔庙一西拉木伦深断裂以南。基底以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中二叠统额里图组为主,东北部有古元古界宝音图群(或乌拉山群),盖层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断裂构造以NE向哈丹陶勒盖一朝格溫多尔断裂、巴哈诺尔一上乌苏一羊群滩断裂和近NW向正镶白旗南一多伦断裂、正镶白旗一达哈尔断裂为主干断裂,次级断裂以正镶白旗南部较发育,呈放射状分布。
区内断裂主要为哈丹陶勒盖一朝格温多尔断裂,系正镶白旗火山喷发盆地东南边缘之控盆断裂,表现为花岗斑岩体的侵入,侵入的花岗斑岩体呈NE向展布,岩性边部为花岗斑岩、向内渐变为似斑状花岗岩,并有花岗伟晶岩、细晶(粒)花岗岩呈团块状沿岩体中心侵入。花岗斑岩SiO2含量明显低于喷出岩或蚀变花岗斑岩,且向岩体中心SiI2含量降低(表1)。而沿次火山岩体北接触带上形成了断续长达3km以上的蚀变带,主要有水云母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萤石化、碳酸盐化和赤铁矿化等。
地表铀矿化主要产于铁锰质脉中。铁锰质脉主要受花岗斑岩体向南西倾伏部位接触带控制(图2)。多呈细脉状、网脉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破碎强高岭土化、绢云母化、水云母化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或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中,局部有明显的角砾状构造(照片1-A),角砾状构造可能系沿接触带发育的断裂再次活动形成,晚于水云母化蚀变带。因此,铁锰质脉型矿石形成于表生氧化阶段,是在早期形成的多金属矿化基础上形成的。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由隐钾锰矿组成,其次为褐铁矿及少量磁铁矿。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水云母和高岭石等。铀品位一般0.01%~0.042%,最高0.328%(拣块样)。
1.第四系;2.白音高老组;3.白骨高老期侵出相钾长石英斑岩;4.白音高老期花岗斑岩;5.花岗斑岩脉;6.花岗斑岩;7.钾长石英斑岩;8.流纹质晶屑凝灰岩;9.正断层;10.逆断层;11.推测断层;12.水云母化;13.铁锰矿化;14.地质界线;15.地层产状;16.一级表外孔;17.二级表外孔;18.无矿孔;19.火山岩型铀矿化点;20.火山岩型钍异常。
铁锰质脉中富含银,含量40×10-6~1010×10-6,平均143.53×10-6,未发现独立银矿物,银可能以吸附形式存在于隐钾锰矿、褐铁矿中。
钻孔中浅部(10m以上)见有品位0.031%~0.032%的工业铀矿化,其中ZK0-0厚度1.54m,ZK0~3厚度1.38m,含矿岩性为蚀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深部铀矿化品位较低,但厚度较大,如ZK0-4孔在285.24m~295.80m见矿厚度累计达5.88m,品位0.011%~0.012%,矿化岩性为水云母化花岗斑岩(照片1-B)。总体来看,浅部铀、银矿化具明显的次生富集特点,可能主要是由含银黄铁矿、锰方解石、菱锰矿的原生低品位矿化氧化富集形成属铁锰帽型铀银矿化。
3.结论
正镶白旗火山盆地出露基底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中二叠统额里图组,盖层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已发现的A铀银矿化点受花岗斑岩体向南西倾伏部位接触带控制,多呈细脉状、网脉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破碎强高岭土化、绢云母化、水云母化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或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中,其形成晚于水云母化蚀变带。因此,铁锰质脉型矿石形成于表生氧化阶段,是在早期形成的多金属矿化基础上形成的。其铀、银矿化具明显的次生富集特点,可能主要是由含银黄铁矿、锰方解石、菱锰矿的原生低品位矿化氧化富集形成属铁锰帽型铀银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