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平衡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神平衡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创立了较为和谐的氛围,因此了解精神平衡的具体内涵,根据学生的需要及其共同性来创造条件,达成学生的精神平衡,从而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把这种学习习惯作为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保持下去,是本文着力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精神平衡;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育转向终身教育,学习步入终身学习的今天,学习成为我们与时代保持同步的必要条件,是我们获取精神食粮的绿色通道,也是我们终生受益的资本。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学习动机则是指向学习活动的动机类型,它既涉及了一个内在的驱动力,也涉及了一个外界的推动力。然而动机产生的基础是需要,正是这种需要引起了一种"内驱力"促使有机体去寻求一种满足。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笔者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先千方百计地去满足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精
  神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寻求来达成他们"精神上的平衡"。
  
  一、什么是精神上的平衡
  
  (一)精神上的平衡的具体内涵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平衡意味着动态,一个平衡的系统就不可能固定和静止,它需要随着平衡体一方的变化而变化。所谓精神平衡,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给予满足,得到协调,致使他们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提出:"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东西,可以称之为精神上的平衡--让孩子们感到生活充实、思想明确、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相信可以克服困难。"并且认为"精神平衡的典型特征是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有目的的劳动,相互之间保持平稳的、同志式的关系,从不勃然大怒。"[1]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高压灌输,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高效能"填塞,不停地提醒学生注意,注意,再注意,惟恐自己落下一个细节没有讲到,惟恐学生没有记下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这样的结果,只能让学生高度紧张,渐渐地对教师所教不知所云。最终,只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瞪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却空洞无神。虽然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提醒,然而他们的需要却仍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的精神依然空虚。
  没有精神上的平衡就很难正常有效地进行工作,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在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的地方,则会出现很多不和谐的音符。因此,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自觉地学习,就需要有意无意地满足他们"精神上的平衡"。那么,用什么方法达成精神上的平衡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主要的是使经常性的思维活动不要过累、不要突击、不要赶任务、不要使精神过度紧张。"更为特殊地,就是要"善意关怀、相互帮助、让每个学生的智能和他力所能及的劳动之间协调一致"。
  (二)学生的需要与其内涵的共同性
  学生的学习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动机的驱动者,要想让学生自觉、积极地"驱动"自己,必然要先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把"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澳大利亚课程论学者库克调查研究后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来自学习者对学习的看法与信条:"1、当我们要学的时候,当我们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学习最好;2、当我们对所学内容感到好奇和费解的时候,我们对学习才会更加投入;3、我们需要尽可能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习的范围、方式、风格及要求等尽可能多样化,以适应我们之间不同的学习起点、需要、兴趣、和能力、行为方式与目的;4、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自主探究活动和发现学习,而不是被告知或强加给我们某些观点;5、我们需要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或情景,但是小组学习是我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它使我们能够广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且富有灵活性;6、我们需要从教师那里获得帮助,但不是控制。我们需要一个支持者和促进者,而不是一个命令者。我们需要一种支持性的、引导性的环境。"[2]他所总结的来自学习者对学习的看法与信条,换句话来说即是学生对于学习的需要。
  精神平衡要学生轻松愉悦,不要过度紧张,而学生喜欢的就是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一个支持这种需要的环境;精神平衡要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协调,而学生自身渴求灵活的学习模式,尤其要求自主探究活动……二者相互交错,不谋而合,恰如其分地融合不但满足了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在精神上给他们以愉悦。由此看来,只有让学生达成"精神上的平衡",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才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如何保持精神平衡
  
  (一)智能与劳动和谐一致
  教育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避免失败的需要。避免失败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使它们免遭失败,而选择的任务极其困难,那么即使是失败了,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相反,力求成功者旨在获取成就,他们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反而下降。"[3]这样的研究无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教给学生的知识和他们每日所摄取的食物一样,超过一定的速度就不能吸收,即使暂时吸收了,也会很快丧失掉,并且这些知识并不能和他们的心志组合到一起,他们在应付完考试后就从记忆中丢掉,更糟糕的后果是,这种方法将使他们对学习变得厌倦,慢慢的就会更加趋向"避免失败"。
  从我们自身所学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启发学生的兴趣,秘诀就在于揭示未来的东西与新内容、新知识之间的内在的深刻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最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即是将学生放到一个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具有冲突的情境之中,并且这种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必须程度合适,过高与不及都不可取,过高,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及,学生不思则解,达不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因此,这个度应是学生经过努力之后能够消除的差距。
  (二) 善意关怀,关系平稳
  精神平衡更注重的是在一种善意关怀,在相互帮助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从情绪上激发理智,让课堂走向民主,教师就要对学生"善意关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应为满腹经纶的大学士,还应是学生心灵的朋友和前行路上的指引者。
  学生是人不是物,教师也应是人不是圣,师生都是平等的人,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这种看似单纯的关系却比一般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 因为这种交往關系不仅仅包含知识、思想和意义上的传达,而且还有双方精神世界的相互探触。教师应把学生作为精神整体进行交往,尊重他的人格与自由,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站在平等的地位,以朋友式的人格引导他、帮助他。但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注意,培养兴趣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决不能把平等、民主看成是对学生的迁就,不能随意迁就学生的兴趣,不能仅仅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枯燥而有意地减轻学习。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善于给学生创造一种精神平衡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在自己的需要得到不断满足后,自觉萌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我们也才能据此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最终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把这种学习作为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唐其慈等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3]郝德永,《新课程改革中的思维方式突破》,《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9期
  
  作者简介:谭立辉(1981--),女,湖南冷水江人,中学二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清代家具的演变、造型结构、装饰花纹特点、选材、装饰构件等的简要概述:造型上浑厚、庄重;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清代家具,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  【关键词】清代家具;形式演变;造型特点    我国家具制造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早
期刊
【摘要】悲剧艺术历来为人所推宠,被誉为文学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悲剧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审美效应,本文就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具体分析一下悲剧的审美效应问题。  【关键词】悲剧;诗学;亚里士多德;审美快感    人生即如一个钟摆,永远徘徊在痛苦与无聊的两级,而中间的过程则充满了挣扎与奋斗,这就是叔本华的"人生即苦难"哲学。经过千百年来历代文人的苦苦思索,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终
期刊
【摘要】漆画是在漆器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漆画的发展与漆器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它们离不开 "漆"的母体。古代漆画与帛画,画像砖、石一起填补了古代绘画史的空白,体现出华夏民族丰富的精神创造。而现代漆画则继承传统髹漆艺术的精华,以精细、古雅、瑰丽、华贵的艺术品味,而成为艺苑奇葩。  【关键词】漆画;装饰艺术;漆器;现代性    漆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的贡献。在千余年的沿革
期刊
【摘要】鼓励学生实践操作,挖掘儿童智力发展的源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思维。  【关键词】鼓励;实践操作;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数学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存在着重技能、轻概念,重结果、轻过程,片面追求计算速度、计算技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重视学生自主探索算理并加以辅导,鼓励算法多样化,尊重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算法;学生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知识与技能的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悲剧的起源及发展等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精神进行分析,并结合他的美学著作《诗学》从悲剧情节的構成、取材、技巧、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刻的理解他的悲剧情节论。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     一直以来就对悲剧情有独钟,认为悲剧最能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内在精神和本质灵魂,世界文学宝库里熠熠生辉的作品也以悲剧题材的居多,像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等。在我国,《红楼梦》虽不能算
期刊
【摘要】本文将围绕中考思品自主复习应对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考;思品;策略    中考思品复习都要经历整体感知教材(第一轮复习)、把握重点内容(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三轮复习)和自主复习(第四轮复习)四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前三个阶段复习结束后,教师为了缓解考生紧绷的神经,不再安排考生进行集中复习,考生们则进入自主复习的考前阶段的自我调适性的复习。在这一阶段的自主复习过程中,思品课的复习主
期刊
【摘要】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一项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英语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因此,重视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本文将围绕初中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展开论述。  【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检测题较少,单一识记题较少,基本实验内容的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思想。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教学必须坚持精讲精练、学法指导、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调整心态、轻松应考。  【关键词】高三化学;教学;复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2009年版)》理科综合中化学部分指出:化学科试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美育在体育过程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在体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点,具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过程;美育;教育    一、引言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就必须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且要充分发挥整个教育中各部分的功能,特别是相互  渗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