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多种思潮的冲击,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信仰缺失、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等各种思想问题滋生。青年学生处在这种环境之中,成长中遭遇的困扰会比以往更多。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怎样能更有效地工作,值得我们探究。我认为,适当地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是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情感教育 班主任工作
一、善于学习,运用心理教育
从整体看,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问题行为”,如厌学、暴力、孤立不合群、承受挫折能力差、缺乏生活目标、追求享受、自我中心,依赖性强,人际关系紧张等等。这些问题大多有其心理成因,多源于中学乃至幼年成长时期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当的家庭教育,青春期的特定心理特征加上教育缺失,成长过程中的环境挫折加上心理不成熟,学习压力的沉重与竞争的激烈等等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性格上的缺陷。若仅仅将这些问题归究为思想道德修养问题,只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班主任老师一方面要管理教育学生,运用规章制度、批评、处罚等权力手段,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宽容学生,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会给班主任带来新的工作途径和效果。一个好的教育者,应当会同时使用这两种手段。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到工作中,成为学生的“心理指导者”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引导认知,形成正确判断
人的认知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加工而形成不同的认知。当今时代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对此,正处在青年期的中职生们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上尚不成熟。他们情感强烈、丰富而不稳定,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片面性,加之自我意识迅速增强,这些因素使得学生们在处理一些重大人生课题,如学习与爱情、自我与他人、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表现出盲目性和冲动性。造成学生在认知上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加之一些学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挫折,在心理性格上存在缺陷,也容易出现问题。班主任应从实际出发,研究学生心理过程,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开展讨论,科学引导,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正确的判断。
三、倾注爱心,培养积极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會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积极的情感对主体有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时,要注意遵循上述规律,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倾注爱心,培养并强化积极情感;少训斥惩罚,多激励表扬;少理性说教,多情感投入。
四、砥砺意志,锻造健康人格
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是人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环境决定许多学生在生活出现麻烦、学习遇到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时,会产生困惑、迷惘、孤独、自卑等心理,有的人甚至有出走、伤害自己等极端表现。为此,班主任工作应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加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
(一)利用多种形式,使每个学生认识到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如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栏等介绍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迹,开展“意志与智商哪个更重要”的主题辩论会,进行学生“意志品质自我测试”,评比身边意志坚强者等。引导学生形成“意志可以创造奇迹”的共识。
(二)精心设计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难题、小挫折,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磨练自己的意志,打造坚韧不拔的性格。
(三)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系列团体训练活动,检验并综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进行挫折教育的时候,可以提示学生一题多解,凡事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之前,问问自己:这件事情的发生有什么好处?若要达到我想要的结果,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总共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何时开始?何时完成?而且,即便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地产生,但是我们不怕问题,生活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团体训练活动,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性,训练学生处理问题的果敢性,耐挫性。
总之,教书育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师生沟通的过程,在心理学知识的帮助下,班主任可以做到正视许多在普通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不良行为,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渡过成长中最困难的时期,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更健康地成长。当然,不但学生们需要成长,教师同样需要成长,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只有自身健康的教师才能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而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自我、掌握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完善自我意识、塑造自身、化解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 情感教育 班主任工作
一、善于学习,运用心理教育
从整体看,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问题行为”,如厌学、暴力、孤立不合群、承受挫折能力差、缺乏生活目标、追求享受、自我中心,依赖性强,人际关系紧张等等。这些问题大多有其心理成因,多源于中学乃至幼年成长时期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当的家庭教育,青春期的特定心理特征加上教育缺失,成长过程中的环境挫折加上心理不成熟,学习压力的沉重与竞争的激烈等等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性格上的缺陷。若仅仅将这些问题归究为思想道德修养问题,只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班主任老师一方面要管理教育学生,运用规章制度、批评、处罚等权力手段,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宽容学生,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会给班主任带来新的工作途径和效果。一个好的教育者,应当会同时使用这两种手段。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到工作中,成为学生的“心理指导者”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引导认知,形成正确判断
人的认知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加工而形成不同的认知。当今时代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对此,正处在青年期的中职生们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上尚不成熟。他们情感强烈、丰富而不稳定,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片面性,加之自我意识迅速增强,这些因素使得学生们在处理一些重大人生课题,如学习与爱情、自我与他人、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表现出盲目性和冲动性。造成学生在认知上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加之一些学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挫折,在心理性格上存在缺陷,也容易出现问题。班主任应从实际出发,研究学生心理过程,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开展讨论,科学引导,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正确的判断。
三、倾注爱心,培养积极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會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积极的情感对主体有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时,要注意遵循上述规律,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倾注爱心,培养并强化积极情感;少训斥惩罚,多激励表扬;少理性说教,多情感投入。
四、砥砺意志,锻造健康人格
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是人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环境决定许多学生在生活出现麻烦、学习遇到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时,会产生困惑、迷惘、孤独、自卑等心理,有的人甚至有出走、伤害自己等极端表现。为此,班主任工作应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加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
(一)利用多种形式,使每个学生认识到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如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栏等介绍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迹,开展“意志与智商哪个更重要”的主题辩论会,进行学生“意志品质自我测试”,评比身边意志坚强者等。引导学生形成“意志可以创造奇迹”的共识。
(二)精心设计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难题、小挫折,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磨练自己的意志,打造坚韧不拔的性格。
(三)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系列团体训练活动,检验并综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进行挫折教育的时候,可以提示学生一题多解,凡事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之前,问问自己:这件事情的发生有什么好处?若要达到我想要的结果,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总共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何时开始?何时完成?而且,即便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地产生,但是我们不怕问题,生活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团体训练活动,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性,训练学生处理问题的果敢性,耐挫性。
总之,教书育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师生沟通的过程,在心理学知识的帮助下,班主任可以做到正视许多在普通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不良行为,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渡过成长中最困难的时期,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更健康地成长。当然,不但学生们需要成长,教师同样需要成长,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只有自身健康的教师才能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而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自我、掌握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完善自我意识、塑造自身、化解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