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空间认识的能力是人类获得的最早的经验之一,而我们的祖先分别选择了穴居和巢居开始,建筑空间就伴随人类历程不断进化演变——早期纯功利的生存空间、被烙上迷信符号的半开化空间、几何学兴起下的秩序化空间、城镇化的钢筋水泥方盒子到现代充满环保绿色可持续等个性化人性化的建筑空间。人类对空间的认识和感受构成了知觉空间的基本概念,而知觉空间又发源于建筑空间,溯源而上,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自然空间。
关键词:空间;建筑;场
一、建筑的定义
当人类开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的人工环境的时候,建筑就诞生了。对建筑的解释在各个时期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支持唯物论、技术、政治、社会和经济、科学等解释,认为建筑空间是与以上某种,或者某几种内容紧密相连甚至为依据。唯物论的其中一种解释认为,任何一个构筑物的形式问题皆可以追溯到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而技术方面的解释则认为所有建筑结构造型的形式是由建造技术所决定的。除了以上几种实体形式的解释以外,我们应该注意到生理和心理的解释以及形式的解释。
移情作用论作为建筑空间解释的基本方面,支撑了生理和心理的解释。移情作用论在几何学上也有其映射:水平线——理智和稳定的象征;上行线代表欢乐,下行线代表悲伤;垂直线——透出激情、狂热;直线与曲线——坚韧和灵动;螺旋体——象征超然;立方体——代表完整、肯定;圆——平衡、完全的控制;球体——完满的规律性;椭圆形——视线不得安宁;当上诉形态参杂在一起时,代表的就是有力而持续的运动。比例关系、几何关系、拟人化是移情作用论的三种较早的解释。
早期的形式美学有着近乎严格的美学原则和定律。它规定着设计构图必须遵从统一、对比、平衡、比例、性格、尺度、样式、真实性、表现、文雅、强调和对比、变化、表里合一、贴切。现代建筑则更追求对各个艺术品的区分个性,更确切的予以鉴定。将建筑空间从“式样”的共同特性中分离出来,提高对其审美价值更精确的反应。
二、承认空间对建筑的重要性和主导作用
“空间是一切场所的总和,是具有方向和质的特性的力动的场”这一概念是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的。同为柏拉图的门生——欧几里德在初等几何学空间学、天文学、数学的基础上衍生出点、线、面、体、轴线、坐标系、向度概念等。作者认为,空间时实在环境中的空间“场”,是人类和其他实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在人类发展初期,对世界最早的认知之一就是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对世界的探索经验最早始于对空间的接触。空间关系虽然是物质性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同时也是同人类息息相关的——以人类自己的尺度和经验为基础。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都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空间关系就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客观事物表现出的一种客观关系。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进,与空间关系相关的词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包括时间、状态、过程等。
要解释空间,必然意味着要笼络一座建筑物的所有实际存在的东西。只有以空间为基本出发点的解释才有意义。想要在人与建筑的有机统一的研究道路上有所建树,得意识到若要求对建筑全面的、综合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建筑对于空间关系的解释,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各种材料和要素与周围环境构成的外部空间和其围合而成的内部空间。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出以下三种空间概念:实体论、关系论、属性论。实体论的来源是人类体验到的虚空经验,也就是“空”这种状态。拿走了内部所有物体的盒子就空了。国画里最讲究的留白也是对“空”这种状况和经验的一种认识的能动反应。实体论其中的代表就是物理学家牛顿,他认为空间和物体一样都是客观实在的。空间就像一个盒子,不管放进去多少东西,其内部空间一直存在,不已物体的增减而转移,是永恒存在的实体。关系论的经验来源就是人类世处所的经验,当我们意识到某件事物存在的时候,它一定是在某个位置,一定和其他物体产生关系。不在任何位置、不产生任何关系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同牛顿同时各自发现并建立微积分学科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觉得空间是一种纯粹相对的东西、一种事物并存的秩序。同时只有在理性思维里才能辨明。支撑属性论的形态经验即是广延经验。建立坐标几何学的数学家笛卡尔认为就是物体的根本特性就是广延性 , 即物质的空间属性。物体的长宽高向量即广延,才是决定物体所占空间的绝对指标。当物体的广延消失时,物体也就不复存在、不占据任何空间了。而物质的颜色、重量等等特性全部消失的时候,物体依然存在。
三、建筑空间与其要素
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是任何一个建筑物都存在的两个重要的空间。建筑的外部空间由建筑物各要素和它周围的环境共同构成;内部空间则全部是由建筑物本身的要素“围合”而成。这样,一些曾经不被认同为建筑空间的对象:纪念碑、实心塔、凯旋门等等都会在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其作用。
场所与节点、路线与轴线、领域与地区这些建筑要素一起构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场”的东西。起初,场的概念仅仅用于物理、数学等科学领域,是指一个向量到另一个向量或数的映射。在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注重“建筑的场”中要素互相搭配的寥寥无几。在古希腊建筑中,就更重视单独的各个要素的表现,极力弱化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天然混凝土作为单独建筑材料使用,促则进了继承古希腊艺术文化的古罗马建筑结构的极大发展。能够把梁柱降低到不那么主要的地位,甚至只起到装饰作用。古罗马建筑尺度宏、对环境敏锐的感觉等等,这些成就是相当辉煌的。
经过中世纪的充分發展后,欧洲大陆上很少见到以大教堂为代表的单体建筑所能偶表现出的高度的空间统一。十五世纪的基础科学发展,为建筑提供了艺术与思量、创造力、学说和天才的温室,对有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有着启发和促进的作用。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通过反复运用单纯的几何形态给建筑带来统一空间的观点,在原则上已经确立了具有欧几里得几何学性质的连续的场,注重赋予空间以一种理性的、有格律的秩序,使这个空间成为确定和便于度量的。作为当时第一个完整的论述建筑理论著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建筑师之一——莱昂·阿尔在《论建筑》当中根据数学原理,在建筑的形式中试图去重新定义美的黄金分割。建于1446年的鲁奇兰府邸是莱昂首次尝试在建筑的空间里使用壁柱来划分、使用建筑模数——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来形成节奏感的尝试。甚至在《建筑空间论》一书中,作者评价文艺复兴时期“它实际上却是最进步的现代化研究和实验的摇篮。我们为了人类而规划城市的社会原则;我们住宅是按现代材料、心理和宗教需要来建造的概念——我们所有这些 内在的、有机的、精神方面的看法,溯其根源,都是直接来源于十五世纪建筑的。”
巴洛克时期是解放而杂乱的时期,巴洛克本意原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巴洛克风格是对规则、传统、基本几何关系和稳定的一次反叛;它与哥特式建筑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空间动感。后者的建筑结构体系表面线条的变化多是纵向和竖向的延伸,前者则是利用笔直的线条、相对单薄的墙体,并在墙面上呈现出波澜起伏的形体,形成斑驳细琐的明暗对比。利用雕刻等装饰结合建筑的结构特点形成一种完全不同于哥特式空间动感的、更为自由的流动空间。
巴洛克时期之后是新古典主义时期和十九世纪折衷主义时期,出现许多复兴式,他们是沉闷无力的文学上的浪漫主义与科学上的考古学结合,但并没有什么新的观念出现。
以钢筋混凝土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现代建筑空间则更多的使用开放平面,因为其优秀的物理特性为灵活、开放的平面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内部的墙壁也不再作为承重的作用,使其能够成为薄的、曲面的、可随意移动的隔墙。这样,哥特式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轻盈的结构特点能够在现代建筑空间形式重现。功能主义和有机建筑运动是现在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概念,其中翘楚分别是柯布西耶和莱特。从双方的杰作可以看出构图方式和思路的不同,萨伏伊别墅设计得完全自由开放,但都服从一种精确的格局;然而在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开放性的设计上,流水别墅更胜一筹。
四、对未来建筑空间的展望
在建造符合现代生活、审美的建筑时,建筑师的认识是将人对于存在的理想空间给具体化。空间对于建筑就如同文学之余诗歌,空间时建筑的散文,它使得每一幢建筑作品别具特色。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实体的反面,更是建筑最适当的评判标准的具体对象。
参考文献:
[1][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英]丹·克鲁克香克.弗莱彻建筑史[M].郑时龄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陶瑞峰,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肖瑶,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在读,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空间;建筑;场
一、建筑的定义
当人类开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的人工环境的时候,建筑就诞生了。对建筑的解释在各个时期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支持唯物论、技术、政治、社会和经济、科学等解释,认为建筑空间是与以上某种,或者某几种内容紧密相连甚至为依据。唯物论的其中一种解释认为,任何一个构筑物的形式问题皆可以追溯到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而技术方面的解释则认为所有建筑结构造型的形式是由建造技术所决定的。除了以上几种实体形式的解释以外,我们应该注意到生理和心理的解释以及形式的解释。
移情作用论作为建筑空间解释的基本方面,支撑了生理和心理的解释。移情作用论在几何学上也有其映射:水平线——理智和稳定的象征;上行线代表欢乐,下行线代表悲伤;垂直线——透出激情、狂热;直线与曲线——坚韧和灵动;螺旋体——象征超然;立方体——代表完整、肯定;圆——平衡、完全的控制;球体——完满的规律性;椭圆形——视线不得安宁;当上诉形态参杂在一起时,代表的就是有力而持续的运动。比例关系、几何关系、拟人化是移情作用论的三种较早的解释。
早期的形式美学有着近乎严格的美学原则和定律。它规定着设计构图必须遵从统一、对比、平衡、比例、性格、尺度、样式、真实性、表现、文雅、强调和对比、变化、表里合一、贴切。现代建筑则更追求对各个艺术品的区分个性,更确切的予以鉴定。将建筑空间从“式样”的共同特性中分离出来,提高对其审美价值更精确的反应。
二、承认空间对建筑的重要性和主导作用
“空间是一切场所的总和,是具有方向和质的特性的力动的场”这一概念是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的。同为柏拉图的门生——欧几里德在初等几何学空间学、天文学、数学的基础上衍生出点、线、面、体、轴线、坐标系、向度概念等。作者认为,空间时实在环境中的空间“场”,是人类和其他实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在人类发展初期,对世界最早的认知之一就是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对世界的探索经验最早始于对空间的接触。空间关系虽然是物质性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同时也是同人类息息相关的——以人类自己的尺度和经验为基础。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都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空间关系就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客观事物表现出的一种客观关系。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进,与空间关系相关的词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包括时间、状态、过程等。
要解释空间,必然意味着要笼络一座建筑物的所有实际存在的东西。只有以空间为基本出发点的解释才有意义。想要在人与建筑的有机统一的研究道路上有所建树,得意识到若要求对建筑全面的、综合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建筑对于空间关系的解释,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各种材料和要素与周围环境构成的外部空间和其围合而成的内部空间。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出以下三种空间概念:实体论、关系论、属性论。实体论的来源是人类体验到的虚空经验,也就是“空”这种状态。拿走了内部所有物体的盒子就空了。国画里最讲究的留白也是对“空”这种状况和经验的一种认识的能动反应。实体论其中的代表就是物理学家牛顿,他认为空间和物体一样都是客观实在的。空间就像一个盒子,不管放进去多少东西,其内部空间一直存在,不已物体的增减而转移,是永恒存在的实体。关系论的经验来源就是人类世处所的经验,当我们意识到某件事物存在的时候,它一定是在某个位置,一定和其他物体产生关系。不在任何位置、不产生任何关系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同牛顿同时各自发现并建立微积分学科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觉得空间是一种纯粹相对的东西、一种事物并存的秩序。同时只有在理性思维里才能辨明。支撑属性论的形态经验即是广延经验。建立坐标几何学的数学家笛卡尔认为就是物体的根本特性就是广延性 , 即物质的空间属性。物体的长宽高向量即广延,才是决定物体所占空间的绝对指标。当物体的广延消失时,物体也就不复存在、不占据任何空间了。而物质的颜色、重量等等特性全部消失的时候,物体依然存在。
三、建筑空间与其要素
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是任何一个建筑物都存在的两个重要的空间。建筑的外部空间由建筑物各要素和它周围的环境共同构成;内部空间则全部是由建筑物本身的要素“围合”而成。这样,一些曾经不被认同为建筑空间的对象:纪念碑、实心塔、凯旋门等等都会在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其作用。
场所与节点、路线与轴线、领域与地区这些建筑要素一起构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场”的东西。起初,场的概念仅仅用于物理、数学等科学领域,是指一个向量到另一个向量或数的映射。在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注重“建筑的场”中要素互相搭配的寥寥无几。在古希腊建筑中,就更重视单独的各个要素的表现,极力弱化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天然混凝土作为单独建筑材料使用,促则进了继承古希腊艺术文化的古罗马建筑结构的极大发展。能够把梁柱降低到不那么主要的地位,甚至只起到装饰作用。古罗马建筑尺度宏、对环境敏锐的感觉等等,这些成就是相当辉煌的。
经过中世纪的充分發展后,欧洲大陆上很少见到以大教堂为代表的单体建筑所能偶表现出的高度的空间统一。十五世纪的基础科学发展,为建筑提供了艺术与思量、创造力、学说和天才的温室,对有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有着启发和促进的作用。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通过反复运用单纯的几何形态给建筑带来统一空间的观点,在原则上已经确立了具有欧几里得几何学性质的连续的场,注重赋予空间以一种理性的、有格律的秩序,使这个空间成为确定和便于度量的。作为当时第一个完整的论述建筑理论著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建筑师之一——莱昂·阿尔在《论建筑》当中根据数学原理,在建筑的形式中试图去重新定义美的黄金分割。建于1446年的鲁奇兰府邸是莱昂首次尝试在建筑的空间里使用壁柱来划分、使用建筑模数——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来形成节奏感的尝试。甚至在《建筑空间论》一书中,作者评价文艺复兴时期“它实际上却是最进步的现代化研究和实验的摇篮。我们为了人类而规划城市的社会原则;我们住宅是按现代材料、心理和宗教需要来建造的概念——我们所有这些 内在的、有机的、精神方面的看法,溯其根源,都是直接来源于十五世纪建筑的。”
巴洛克时期是解放而杂乱的时期,巴洛克本意原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巴洛克风格是对规则、传统、基本几何关系和稳定的一次反叛;它与哥特式建筑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空间动感。后者的建筑结构体系表面线条的变化多是纵向和竖向的延伸,前者则是利用笔直的线条、相对单薄的墙体,并在墙面上呈现出波澜起伏的形体,形成斑驳细琐的明暗对比。利用雕刻等装饰结合建筑的结构特点形成一种完全不同于哥特式空间动感的、更为自由的流动空间。
巴洛克时期之后是新古典主义时期和十九世纪折衷主义时期,出现许多复兴式,他们是沉闷无力的文学上的浪漫主义与科学上的考古学结合,但并没有什么新的观念出现。
以钢筋混凝土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现代建筑空间则更多的使用开放平面,因为其优秀的物理特性为灵活、开放的平面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内部的墙壁也不再作为承重的作用,使其能够成为薄的、曲面的、可随意移动的隔墙。这样,哥特式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轻盈的结构特点能够在现代建筑空间形式重现。功能主义和有机建筑运动是现在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概念,其中翘楚分别是柯布西耶和莱特。从双方的杰作可以看出构图方式和思路的不同,萨伏伊别墅设计得完全自由开放,但都服从一种精确的格局;然而在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开放性的设计上,流水别墅更胜一筹。
四、对未来建筑空间的展望
在建造符合现代生活、审美的建筑时,建筑师的认识是将人对于存在的理想空间给具体化。空间对于建筑就如同文学之余诗歌,空间时建筑的散文,它使得每一幢建筑作品别具特色。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实体的反面,更是建筑最适当的评判标准的具体对象。
参考文献:
[1][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英]丹·克鲁克香克.弗莱彻建筑史[M].郑时龄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陶瑞峰,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肖瑶,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在读,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