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做人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促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真正实现道德的内化,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 情感
  近年来,有识之士不断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 “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这些观点都提示了一个道理——思品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要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学会做人。为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量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1 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比如教学《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课前我安排了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自看一看——到家乡穿城而过的河滨长廊景观,鲜花盛开、绿树成阴的公园美景去走走,到瓜果满铺的农贸集镇去转转。课堂上引导学生忆一忆——游4A级旅游胜地米易龙潭溶洞、“三花节”、“樱桃节”的美好感受,再让学生谈一谈——家乡的山水美吗?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因为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很容易唤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2 情感体验, 内化认识
  2.1 换位体验。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2.2 对比体验。 对比体验是将代表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象与代表错误的道德观念的形象随机地进行对比,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去评价,获得评价体验,形成一种道德素质。
  例如,《爱护花草树木》的教学,在学生懂得应该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后,可设计这样一组对应的幻灯片内容:第一幅:一个小朋友给花坛浇水;一个小朋友在花坛摘花。第二幅:两个小朋友把快要折断的树木加固起来;两个小朋友折树枝做“打仗”游戏。第三幅:几个小朋友在修剪草坪;几个小朋友在草坪上踢球。然后再引导学生判断哪种行为是对的并陈述理由。通过这些对比判断,更加深学生了对爱护花草树木的认识。
  3 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思品课教学应尽量鼓励学生把情节生动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節,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4 触景生情,以境促情
  人的情感往往受情景气氛渲染,特别是孩子们,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氛围下产生,触景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善于把课本中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适用图像,以再现情境,达到以境促情,以情教人的目的。例如,教学《马路不是游戏场》这课,在上课伊始,借助现在教育技术手段,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欣赏一首名为《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的优酷视频,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事故的现场,十三岁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每个学生都留下了伤心的泪水,从而感受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明白遵守交通规则,能够让自己远离车祸的惨剧,更能给社会带来一份安宁与和谐。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明辨是非,升华情感,在体验中学会做人。
其他文献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很多“英语后进生”。他们之所以成为“英语后进生”,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的英语起步较晚。在很多农村中学,除了来自中心小学的学生学过英语之外,其他来自村级完小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英语,这就是初中英语出现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所有学生,于是就出现了一大群的“英语后进生”。如
期刊
【摘要】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人的“心灵”,从心灵教育上用力,才是旨归本原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语文; 生动课堂; 音乐  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实践,呈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明,课堂教学到底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指出:“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做学问的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因为“君子务本,本力而道生。”就农村语文教学而言,它的本原在哪里?
期刊
【摘要】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应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应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识和创新能力。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而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面对从童年走向青年的初中生来说,培养他们具有各种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社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农村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德育,整合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渠道,丰富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优化德育教育的效益,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新空间。  【关键词】红色文化; 学校; 德育; 丰富; 优化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红色文化色彩浓郁的百年老校。1929年邓小平同
期刊
【摘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发表了自身的感想。根据高中生的整体特点,就新课程改革后高中英语的教学现状,阐释了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分层次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征、语言知识及其接受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新教改思想为指导,运用认知构建理论中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原理,对高中美术鉴赏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探索构建理论在高中艺术审美中的指导性作用,以“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课为例,尝试运用构建主义把美术与文学、与音乐、与多媒体等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整合,通过四个认知环节的相互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拓展其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艺术审
期刊
【摘要】“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的重要课题。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对现在的独生子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是其健康发展,使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要解决的问题;使他们既有博学的知识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和未来对他们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现代教育;心理健康;全面发展;适应社会  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思想品德三维目标的实现。在互动教学中,要始终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把握互动的内容与时间,克服部分学生游离于互动过程之外的现象,这需要不断改进互动教学的设计并加以及时总结,真正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互动地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对于初中政治课,很多学生都有
期刊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好学生的表率;二是要提高认识,从点滴做起;三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强化;四是要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本文围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展开论述,要求懂得尊重他人,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从小练习礼仪举止规范。并且要求把神明礼貌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家庭教育,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期刊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新课程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完整的人”的发展,而这个“完整的人”便包含了诸多方面,如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心里素质;心里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