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一斑而知全豹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衔接题是高考语言运用题中的常见题型,以诗歌为素材的衔接题是其中一个小类,各类考试中常有涉及。下面是某重点中学2015年元月月考试题,你能正确选出答案吗?
  例题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俞桂的《过湖》一诗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__________。
  A.欲堕还飞絮往来
  B.心折舵楼长笛哀
  C.白鸥飞处带诗来
  D.楼上春容带雨来
  解析1 这道衔接题的材料选用了中国古代诗歌,很多同学感觉无从下手,在各选项之间犹豫徘徊,耗时耗精力,结果胡乱地选一个答案。这道题之所以拦住了很多人,主要是因为大家只习惯于运用诗歌的表现形式(如句式、对偶、平仄、押韵等)去排除。
  首先从句式上看,“山色蒙蒙横画轴”是“蒙蒙山色横画轴”的倒装,而提供四个选项没有一个是倒装的,显然靠句式走不通。
  再看对偶,“山色蒙蒙横画轴”的格式是“名词性短语+形容词(叠音词)+动词+名词性短语”,很显然,四个选项中也没有相同的格式,此路也不通。
  再看韵脚,因为律诗最后一句必须押韵,而原诗是押“ai”韵,可四个选项中的三个“来”一个“哀”都是“ai”,看来还是得不出答案。
  最后,从平仄(因同学们多不通古音,姑且以现代汉语声调为判断依据)和格式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二、四、六三个字。原诗第三句中“色、蒙、画”,为“仄平平”,那么所填这句对应的三个字则应为“平仄仄”,比较选项可知,A项是“仄平仄”,B项是“平平平”,C项是“平仄平”,D项是“仄平仄”,如此又不可能定出答案来。
  点拨 其实,这道题虽然是诗歌的衔接,但毕竟更注重的是语言运用方面知识的考查。解答该题,除了关注诗歌体例的特殊性外,还得从内容入手。
  解析2 这首诗名为《过湖》,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恬淡的湖光山色,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选项A“欲堕还飞絮往来”写的是柳絮飞扬的情景,这是春末之景;而诗中“日暖风香正落梅”之“梅(花)”应为早春之物,可见时令气候不对应,所以排除A项;选项B“心折舵楼长笛哀”中“哀”字点出悲伤凄婉的情感基调,而纵观全诗“日暖”“风香”“画横轴”均为暖色调词汇,且诗歌叙事从容舒缓、轻灵,所以排除B项;选项D“楼上春容带雨来”中“雨”字与“日暖”不协调,早春之雨令人生寒,自然也与此时心境不符。而C选项中“白鸥飞处带诗来”是人心与天化的相辅相生,因生机跃如的自然万物而生感悟,在鸟啼花落中意与神通,唤起人心的觉醒,表达了作者的愉悦之情。
  点拨 由此可看出,解答这类衔接题的关键应该从内容上来分析诗句的内在联系。对于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关注的重心自然应落在诗歌的“景”与“情”上。具体而言,从“景”的角度,就是要分析景物时令特征、情景氛围是否前后达成一致;从“情”的角度,就是要分析诗句表现的情感是否达成前后一致。其次掌握一点近体诗音律知识,即平仄押韵的基本要求。只要将内容与诗歌常识结合起来做分析,就可以快捷准确地作出判断,事半功倍。
  练习
  []
  1.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寒夜》一诗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__________。
  A. 乳香烹出建溪春
  B.注烹仙掌露华香
  C. 才有梅花便不同
  D.晚铛宜煮北山泉
  2.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宫怨》一诗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柳色参差掩画楼,________。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A. 晓莺啼送满宫愁
  B. 深锁春光一院愁
  C. 斜晖脉脉水悠悠
  D. 寂寞空庭春欲晚
  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绝句《渔村夕照》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晒网柴门返照景,桃花流水认前津。________,远吊怀沙作赋人。
  A.买鱼沽酒湘江去
  B.蓑笠无踪失钓船
  C.湘妃独对君山老
  D.洞庭秋夜浪无踪
  [参考答案]
  1.C 诗的题目是《寒夜》,证明是冬天,因而“梅花”是适合的景物;另外“寻常”和“便不同”相对。这是一首绝句,绝句的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须押韵,“同”和“红”都押“on”韵,弄清了这一点很快就能选出C项。
  2.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押韵角度排除D项;从平仄粘对的角度排除B项,从内容的角度排除C项。
  3.A B、D两项平仄不对,C项意境不符。
其他文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心灵与心灵之间日渐筑起了一座比铜墙铁壁还要厚实的心墙。是什么让人们越来越惧怕外人伸出的援手?在抱怨“好心没好报”的同时,作为施善者,我们也该检查一下自己的善行。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啄木鸟“送出的“爱心”为什么会遭遇“树”的拒绝呢?作为行善之人,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善行由内而外地进行检查。  检查善行,反思一下自己的心意是否纯正。《大学》曰:“欲修其身者,先
期刊
不利的自然天气条件与严重的大气污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雾霾天气持续出现。中国大气科学家们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的雾霾问题要比此前料想和分析得更为复杂。  以往通常认为“雾只是自然现象”,但研究指出,中国当今的雾和霾都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污染排放的人为气溶胶粒子不仅对霾有贡献,还作用于云雾的形成。气象科学所述的“气溶胶”,可简单理解为大气环境科学中的“颗粒物”,即我们熟知的PM2.5、PM10
期刊
我家的书桌上摆放着一瓶矿泉水。它很普通,却被我珍留着,因为它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劳动报酬。  今年秋天,高二年级学生下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华师一的老传统。老师几个月前就告诫我们充分做好思想准备,父母临行时也千叮咛万嘱咐,闹得我们如临大敌,忐忑不安。  几天下来,我们在风雨中徒步行军,在军队仓库打地铺睡觉,吃农家大锅饭,干农场大田活,并顺利地挺了过来。屈指一算,明天下午就该凯旋回家了。我们小组的小
期刊
我爱你,我的祖国。  我爱你身上盘亘的每一道枝节,我爱你身上蜿蜒的每一道沟壑。我爱你每个清晨在朝霞里的每一缕眼波,我爱你每个夜晚在天籁中的每一声呓语。  因为你养育了我,我的祖国。  因为你是我生命的根脉。  哦,祖国!那翻涌着滚滚浑浊浪花的长江黄河是你的血脉吧!是它们赋予我无尽的对生活的热忱与激情。那挺胸昂首直插入云霄的珠穆朗玛是你高傲的头颅吧!是它赋予我超越自我的梦想与力量。在我的生命的根脉中
期刊
例1 “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 自然从来不飞跃  B. 物理不外于吾心  C.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解析 题目中有关键词句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其意思是说:气这种物质是变化的,它的生生不息,就是道。这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一致的。题目中的“道”不能理解成为老子的“道”,不能理解成唯心主义
期刊
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在命题中往往以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作载体,其中在材料的选用上往往从微观的以点投面和宏观的吹沙见金入手,下文例析相关知识点,以掌握、熟悉其解题思路。  例1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
期刊
古代中国的科技辉煌灿烂、世界领先,文学艺术独具一格、异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是一座文化的富矿,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这个专题的知识点多而琐碎,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在命题上,直接考查基础知识记忆的题目较少,通常是融合文化史、经济史甚至还有政治史的内容,以材料型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且所用材料多是文言文和图片,试题难度较大。下面结合几道典型试题,学习这
期刊
除了一小块地方,除了那棵银杏,整个花园热气逼人,沐浴在略带红、紫的黄灿灿的阳光里。可是我不知道这红色和紫色的印象是来自我感情的满足,还是因为我眼花的缘故。金黄的沙砾反射的夏天,穿透我的大草帽的夏天,几乎没有黑夜的夏天。  我母亲有感于我对黎明的深情,允许我去迎接它。她按照我的请求,清晨叫醒我;我两臂各挽一只篮子,朝河边狭长的沼地走去,去采摘草莓和长带须髯的醋栗。  此刻万物仍在混沌的、潮润的、隐隐
期刊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选择题试题的呈现方式往往是“脱教材考”或者是“(依)托教材考” ,概言之,就是提供材料情境,设问考查。除了文字材料选择题、图表材料选择题外,近年来,许多选择题都引用材料,来考察学者、领导人或者会议的观点、决议,形成对某个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因而,我们可以大致把它们划分为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  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的一般格式如下:有学者(领导人)说(指出、认为),……,这(
期刊
罚站、训哭、13小时课时、丑爆了的校服、吐槽的学生和快要“疯了”的老师……一系列纪实的镜头,呈现着“中式教育”在英国学校的“水土不服”。这是BBC发起的一项名为“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的研究项目,并将此拍成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英国《卫报》的评论文章断定中国教育擅长制造机器人,继而,中国媒体也在这种断裂与反思中二度质疑:我们的工厂式人才养成模式,还适应这个时代吗?  一方面,从电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