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科学理论研究归纳出物理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五步教学方法,利用课堂实例论证如何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物理课堂;生动有趣;整理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52-02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有效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就需要运用多重教学教学方法,而且要有不同的运用侧重点和运用的时机。本文结合笔者在课堂的一些教学方式及金字塔学习理论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为了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情节,创设典型场景,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教学过程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主动探索知识起到一定作用。这样的课堂学生思维在原来基础上得到发展,课堂的有效性也肯定增效许多。
在讲到用浮力知识来测量各种物体的密度时,因为涉及的器材、方法、原理较为复杂,许多学生根本不知怎么下手,因此会出现老师讲了无数遍,学生还是一筹莫展的情况。例如在用弹簧秤两次称重来测物体密度时,学生一下子从测重力跳到密度的内容有点反应不过来。我先不提用什么方法什么器材去测量密度,而是拿出随手捡的小石头,让学生看讲台上的弹簧秤和一杯水,提问:就面前这三件物体,你会怎么玩?学生第一反应就是拿弹簧秤测石块,然后把石块放入水中测一下。学生做完后,引导他们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推导,再利用浮力知识,密度的测量也就迎刃而解了。设置一个平常生活中的场景,学生很容易接受,更让学生体会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情境教学、生活实例情境教学、模拟生活情境教学、心理情境教学等等,使情境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选择百家争鸣的议题
许多物理知识在初中生头脑中很是模糊,前因后果也一知半解,适时抛出有讨论价值的知识,学生就会形成百家争鸣的景象,在彼此的观点和思维积极碰撞时,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关键时介入点拨,那么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后,提出问题:将一个人在一艘匀速行驶的轮船尾部向上挑起,那么这个人会落在船尾还是掉进水中?学生会大部分人会回答掉到水里,少部分人说原地。这时让学生及时展开讨论,学生讨论肯定很热烈,但是结果并不会统一,教师这时可及时引导,重点理解什么是惯性和轮船是匀速运动。再由一部分优秀同学及时总结,这样大家就能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了。然后再抛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在行进的车厢顶上掉下一水滴,落在何处?学生这一次讨论就会比第一次少了很多争议,而是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解释这个过程,知识结构就逐步形成了。当然在运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时,所选问题需有典型性,且具体生动,学生可以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大碰撞,能主动参与整个过程,最后能形成统一的归纳和意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高效,而不只是闹哄哄的一个形式。
三、增添生动趣味的过程
学校每年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学生关于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的答案几乎都是相同的:我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也就是如何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投入课堂学习中。
1.教师语言的生动趣味性。在讲质量和重力这两个物理量时,许多学生完全不能理解不同物理量不能划等号,于是经常会出现1kg=9.8N的错误写法,为了帮助理解,形象地比喻不同物理量想当于不同的生物,猪和牛是不一样的,虽然他们之间有联系,如果直接画等号,就变成了1头猪=9.8头牛,学生在哄堂大笑中理解了物理量的含义。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因为后期推导公式F浮=ρ液v排g用得过多,忘了真正的原理实验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我特意说我知道阿基米德最喜欢吃什么,学生瞪大了双眼,我说他最喜欢吃“鸡排”,所以阿基米德原理就是F浮=G排。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学生一下就被带进了学习的环境中。
2.演示生动趣味的实验。在大气压这节课中,我除了演示课本上一个压瘪易拉罐实验引起了学生的惊叫,更是精心准备了不下10个实验,瓶吞鸡蛋让学生体会大气压的存在;覆杯实验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方向;吸管喝饮料让学生明白大气压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惊叹大气压的巨大;笔管提水、饮料平底扎一小洞不漏水,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行……下课铃声响了,甚至有的同学自己都想跃跃欲试了:原来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大气压解释啊,原来这是利用了大气压啊,这堂课我觉得时间好快啊!一些学生下课后的感慨,自然流露,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有效性肯定不言而喻了,学生在趣味的课堂中获得新知,学习有效性也提高了。
四、提供随时参与的环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获得的实验结论和物理概念是在每个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也是启发学生悟性的关键过程,因此,提供学生随时参与的环境,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电学教学中,我们基本每组学生都有一套实验小器材盒,里面各种实验器材完整,学生可以完成课本上的一些指定实验,还可以根据说明书完成课外探究实验,所以每次上课学生最起劲的就是捣鼓他们的器材。在串、并联电路教学中,让学生做“灯泡亮度”的实验,按照课本串并联实验图依样画葫芦,逐个把相同的小灯泡接上去,从亮度变化、开关控制情况去逐一回答课本的问题,不断从动手中悟出串、并联的不同效果,逐渐体会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在这“主动探索物理”的过程中,老师巡回于各小组之间,进行适当的指导、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生疑、质疑、解疑,虽然不能自己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公式,但是却都能定性地解释不同接法灯泡亮度的差异和改变的方法,从物理知识的产生处深入理解“怎么样获取知识”,这比“知道什么”更重要。
五、提升整理归纳的能力
物理思维的形成主要通过对物理实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归纳。只有理清过程,才有可能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想法,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课堂上对于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学会对实验过程中的图像或图表进行设计和绘制,学会用正确的科学语言和文字来表述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另外每堂课给学生留一定时间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一章内容后更是可以鼓励学生对整章内容采用不同方式搭建结构体系。这样做虽然多花了点时间,却避免了注入式“使学生思维停顿状态的弊病,不断发展学生思维,提高了能力。归纳整理是一项基本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应用,因此能在物理课堂上逐渐提升这种能力,把课堂的有效性从课堂延伸到了将来。
当然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效性:物理课堂;生动有趣;整理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52-02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有效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就需要运用多重教学教学方法,而且要有不同的运用侧重点和运用的时机。本文结合笔者在课堂的一些教学方式及金字塔学习理论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为了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情节,创设典型场景,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教学过程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主动探索知识起到一定作用。这样的课堂学生思维在原来基础上得到发展,课堂的有效性也肯定增效许多。
在讲到用浮力知识来测量各种物体的密度时,因为涉及的器材、方法、原理较为复杂,许多学生根本不知怎么下手,因此会出现老师讲了无数遍,学生还是一筹莫展的情况。例如在用弹簧秤两次称重来测物体密度时,学生一下子从测重力跳到密度的内容有点反应不过来。我先不提用什么方法什么器材去测量密度,而是拿出随手捡的小石头,让学生看讲台上的弹簧秤和一杯水,提问:就面前这三件物体,你会怎么玩?学生第一反应就是拿弹簧秤测石块,然后把石块放入水中测一下。学生做完后,引导他们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推导,再利用浮力知识,密度的测量也就迎刃而解了。设置一个平常生活中的场景,学生很容易接受,更让学生体会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情境教学、生活实例情境教学、模拟生活情境教学、心理情境教学等等,使情境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选择百家争鸣的议题
许多物理知识在初中生头脑中很是模糊,前因后果也一知半解,适时抛出有讨论价值的知识,学生就会形成百家争鸣的景象,在彼此的观点和思维积极碰撞时,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关键时介入点拨,那么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后,提出问题:将一个人在一艘匀速行驶的轮船尾部向上挑起,那么这个人会落在船尾还是掉进水中?学生会大部分人会回答掉到水里,少部分人说原地。这时让学生及时展开讨论,学生讨论肯定很热烈,但是结果并不会统一,教师这时可及时引导,重点理解什么是惯性和轮船是匀速运动。再由一部分优秀同学及时总结,这样大家就能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了。然后再抛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在行进的车厢顶上掉下一水滴,落在何处?学生这一次讨论就会比第一次少了很多争议,而是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解释这个过程,知识结构就逐步形成了。当然在运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时,所选问题需有典型性,且具体生动,学生可以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大碰撞,能主动参与整个过程,最后能形成统一的归纳和意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高效,而不只是闹哄哄的一个形式。
三、增添生动趣味的过程
学校每年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学生关于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的答案几乎都是相同的:我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也就是如何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投入课堂学习中。
1.教师语言的生动趣味性。在讲质量和重力这两个物理量时,许多学生完全不能理解不同物理量不能划等号,于是经常会出现1kg=9.8N的错误写法,为了帮助理解,形象地比喻不同物理量想当于不同的生物,猪和牛是不一样的,虽然他们之间有联系,如果直接画等号,就变成了1头猪=9.8头牛,学生在哄堂大笑中理解了物理量的含义。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因为后期推导公式F浮=ρ液v排g用得过多,忘了真正的原理实验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我特意说我知道阿基米德最喜欢吃什么,学生瞪大了双眼,我说他最喜欢吃“鸡排”,所以阿基米德原理就是F浮=G排。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学生一下就被带进了学习的环境中。
2.演示生动趣味的实验。在大气压这节课中,我除了演示课本上一个压瘪易拉罐实验引起了学生的惊叫,更是精心准备了不下10个实验,瓶吞鸡蛋让学生体会大气压的存在;覆杯实验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方向;吸管喝饮料让学生明白大气压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惊叹大气压的巨大;笔管提水、饮料平底扎一小洞不漏水,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行……下课铃声响了,甚至有的同学自己都想跃跃欲试了:原来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大气压解释啊,原来这是利用了大气压啊,这堂课我觉得时间好快啊!一些学生下课后的感慨,自然流露,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有效性肯定不言而喻了,学生在趣味的课堂中获得新知,学习有效性也提高了。
四、提供随时参与的环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获得的实验结论和物理概念是在每个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也是启发学生悟性的关键过程,因此,提供学生随时参与的环境,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电学教学中,我们基本每组学生都有一套实验小器材盒,里面各种实验器材完整,学生可以完成课本上的一些指定实验,还可以根据说明书完成课外探究实验,所以每次上课学生最起劲的就是捣鼓他们的器材。在串、并联电路教学中,让学生做“灯泡亮度”的实验,按照课本串并联实验图依样画葫芦,逐个把相同的小灯泡接上去,从亮度变化、开关控制情况去逐一回答课本的问题,不断从动手中悟出串、并联的不同效果,逐渐体会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在这“主动探索物理”的过程中,老师巡回于各小组之间,进行适当的指导、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生疑、质疑、解疑,虽然不能自己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公式,但是却都能定性地解释不同接法灯泡亮度的差异和改变的方法,从物理知识的产生处深入理解“怎么样获取知识”,这比“知道什么”更重要。
五、提升整理归纳的能力
物理思维的形成主要通过对物理实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归纳。只有理清过程,才有可能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想法,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课堂上对于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学会对实验过程中的图像或图表进行设计和绘制,学会用正确的科学语言和文字来表述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另外每堂课给学生留一定时间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一章内容后更是可以鼓励学生对整章内容采用不同方式搭建结构体系。这样做虽然多花了点时间,却避免了注入式“使学生思维停顿状态的弊病,不断发展学生思维,提高了能力。归纳整理是一项基本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应用,因此能在物理课堂上逐渐提升这种能力,把课堂的有效性从课堂延伸到了将来。
当然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