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发展结合 理论与实践统一——季水河《〈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序》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zhouhaote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水河教授的新著《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即将出版,嘱我为之写一个序言。说实话,我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来接受这个任务的,因为写当代史太近,对于许多问题的把握难以确切,何况还有一些敏感问题。我本人手边也有类似的任务,完成起来觉得难度真的很大。但水河教授的这本书却完成得很好。这本书作为国家社科项目被评为优秀,得到评委们的充分肯定。能做到这一点,说明水河教授在项目进行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而且,这几年不少学者的学术兴趣都转到文化研究等等方面,对于文艺学本体进行研究的学者倒反而较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开拓并不断发展了对妇女作家的研究.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中,在女性主义的背景下,这一研究仍然有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趋势.而回
我国古代诗文标题开始于《诗经》、《论语》等集子名,成熟于战国后期的诸子百家,完善于《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专著;自西汉始,文人们加强了对诗文标题的研究;新中国成立
邢恕是北宋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理学人物,《全宋诗》收录其诗作共10首,其中6首作于湖南永州,部分石刻真迹亦保留至今。文章以所见石刻及拓本为主,参以方志,对《全宋诗》所收邢恕诗略
蒋长栋教授的新著<中国韵文学概论>,系湖南省社科规划1996年立项资助课题"中国古代韵文学研究"及2001年立项资助课题"中国韵文质素传播接受史与中国韵文学之构建"两项课题的
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的同源一脉,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随着中国文学史历史的演进着;批评家与文学家的二重性,决定了文学批评受批评主体要素的影响而发生嬗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