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向2018届毕业生送上寄语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祁祥圆满完成两届院长任期。她是继马寅初、赵乃抟、陈岱孙、樊弘、陈振汉等大师级人物之后,北大经济学院百余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院长。8年的时光、两任院长,本以为离开行政岗位可以有更多自由时间的孙祁祥依然忙碌,从早到晚排满的行程表,依然闲不下来。
近日,孙祁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畅谈了卸任之后的规划,她想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一些好书,去完成一些之前因工作繁忙而未能成行的旅行,继续做好自己的教学、科研以及一份新的事业——北京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简称“北大PPP研究中心”)主任。
获颁保险界最高奖
在2014年于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保险学会(IIS)第50届年会上,孙祁祥荣膺保险界最高奖项——约翰·毕克利奖。该奖自1972年设立以来,评奖委员会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推选出一位获奖人,孙祁祥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学者。
国际保险学会主席格雷格·伍德林对她的评价是:“自始至终一直致力于前沿创新与相关研究,研究领域除商业保险之外,还涉及社会保障,是政策制定者的重要顾问和智囊。”
国际化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研究能力、流利的英文, 让孙祁祥成为IIS董事会首位也是唯一一位中国学者,她连续13年应邀作为年会的学术主持人。“这其实不只是对我个人的认可,也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视。”孙祁祥说。
孙祁祥是最早一批对外资保险准入持歡迎态度的学者。她表示,对外资保险机构开放,为中资机构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竞争的良好平台,保险业迎来了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格局。
例如,在人身险市场上,外资公司数量从1995年的1家增加到2017年的28家;在财产保险市场上,外资公司的数量从3家增加到22家。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中资公司学到了新的经营理念、商业模式、产品技术、服务方式和管理经验,这种开放大大降低了国内保险业的“学习成本”,迅速缩小了与国外同行的差距。
数据显示,在2017年世界500强中,保险公司共计60家,其中美国22家,中国8家,中国保险公司进入500强的数量仅次于美国,而且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两家保险公司已经进入世界保险业前十强。
“在保险业的对外开放进程中,中资保险公司完成了从对‘狼来了’的恐惧到‘与狼共舞’,再到完美胜出的转变,充分证明了对外开放为我国保险业‘凤凰涅槃’提供了良好平台,使得我国保险公司的实力不断提升。”孙祁祥说。
猎头挖不走的老师
早在1987年,孙祁祥就以一篇题为《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国家所有制形式》的论文开始在经济学界初露锋芒。回忆起从宏观经济学领域转入当时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的保险领域,孙祁祥回答是因为学院的需要。
1993年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从学院分出去,成立了北大工商管理学院,即现在的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在原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保险学专业,院里把孙祁祥从经济系调来组建这个新专业。1994年8月,孙祁祥被学校安排到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回国后,一家猎头公司找到她说:一家美国公司开出了30万元的年薪诚邀加盟。孙祁祥当时在北大的月薪只有400多元,但她还是不假思索地婉拒了。猎头公司的人以为是待遇问题,又对她说:“孙老师,这只是一个开价,您可以提您的标准。”
孙祁祥回答说,不是钱的问题。之所以拒绝,一是因为她喜欢当老师;二是学院把她送到国外学习,就是为了保险学科的建设,她不能违背承诺。“不是说地球离了谁就不转了,但当时第一届学生已经入校,而在专业初创期的3位老师中,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不带本科生的课,另一位老师当时还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如果我再离开,那么这个学科连教课的老师都没有了,遑论专业建设。”
在她的带领下,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课程《保险学》被评为北京市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专业教材多次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为学科带头人,孙祁祥主持的多项研究成果被行业主管部门采纳。其中,由她率领的团队与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共同主持完成的《中国保险业“十五”发展规划》课题成果经当时的中国保监会发布,成为指导中国保险业2001—2005年发展的重要文件。
将保险和PPP结合
孙祁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很多人都以为她从小到大一直有着成就一番事业的宏图大志,但其实她只是从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开始:回复好每一封邮件、开好每一次会议、准备好每一堂课,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
“做好每天的事情,不要给自己太多懈怠和拖延的理由。人生真的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一个到达终点的人,都是从第一步开始、从每一步积累的。”孙祁祥希望同学们珍惜当下、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极致和卓越。
孙祁祥在2017年开学季的一篇题为《珍惜》的演讲稿广泛流传,网络阅读量超过3亿人次。她提出的5个珍惜:珍惜当下、珍惜他人、珍惜自己的健康、珍惜内心的渴望、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从个人命运到家国天下,朴实无华。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上,孙祁祥发表了题为《精神》的致辞,堪称《珍惜》的姊妹篇。孙祁祥通过亲历的5个小故事,殷切期望青年一代在未来的人生中,以北大人“从我做起”的自律,秉承“铁人精神”“契约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和“主人翁精神”,不断塑造人格、完善自我、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孙祁祥很欣赏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的人生信条:“始终以光明正大、谦虚之心来对待工作。敬奉天地、关爱世人、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国家。”她始终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具有“主人翁”意识,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卸任后的第一个周末,孙祁祥在午休中睡着了一个多小时,她说这是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简直不可思议,这让她真切体会到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而她也有更多时间投入财政部和北大共同打造的合作平台——北大PPP研究中心的工作。
作为北大PPP研究中心主任,如何将PPP与保险相结合是孙祁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她看来,商业保险资金负债期限长、规模大、安全性要求高,与PPP项目高度契合。
首先,公共品投资领域的项目通常来说期限较长,而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属于长期负债,为了满足资金保值增值要求,保险资金一般需要投资长期限的项目,这与PPP项目一般10~30年的长期资金需求非常契合,因而险资具有其他资金难以比拟的优势。
其次,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规模大(我国保险资金中的80%以上来自寿险业),且由于寿险保单长期性的特征,资金来源具有稳定性,因此,保险资金可以成为PPP项目可靠、稳定的资金供应方。
再次,保险资金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这与PPP项目尤其是项目回报机制为“政府付费”或者“使用者付费 可行性缺口补助”的PPP项目,即结合政府信用的PPP项目的投资特征高度匹配。
截至2018年7月,我国的保险总资产已经突破17.6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迫切需要寻找适合的产业和投资渠道,进行资产和负债的最佳匹配,而PPP正是产融结合的一个有效平台。
近日,孙祁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畅谈了卸任之后的规划,她想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一些好书,去完成一些之前因工作繁忙而未能成行的旅行,继续做好自己的教学、科研以及一份新的事业——北京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简称“北大PPP研究中心”)主任。
获颁保险界最高奖
在2014年于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保险学会(IIS)第50届年会上,孙祁祥荣膺保险界最高奖项——约翰·毕克利奖。该奖自1972年设立以来,评奖委员会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推选出一位获奖人,孙祁祥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学者。
国际保险学会主席格雷格·伍德林对她的评价是:“自始至终一直致力于前沿创新与相关研究,研究领域除商业保险之外,还涉及社会保障,是政策制定者的重要顾问和智囊。”
国际化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研究能力、流利的英文, 让孙祁祥成为IIS董事会首位也是唯一一位中国学者,她连续13年应邀作为年会的学术主持人。“这其实不只是对我个人的认可,也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视。”孙祁祥说。
孙祁祥是最早一批对外资保险准入持歡迎态度的学者。她表示,对外资保险机构开放,为中资机构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竞争的良好平台,保险业迎来了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格局。
例如,在人身险市场上,外资公司数量从1995年的1家增加到2017年的28家;在财产保险市场上,外资公司的数量从3家增加到22家。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中资公司学到了新的经营理念、商业模式、产品技术、服务方式和管理经验,这种开放大大降低了国内保险业的“学习成本”,迅速缩小了与国外同行的差距。
数据显示,在2017年世界500强中,保险公司共计60家,其中美国22家,中国8家,中国保险公司进入500强的数量仅次于美国,而且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两家保险公司已经进入世界保险业前十强。
“在保险业的对外开放进程中,中资保险公司完成了从对‘狼来了’的恐惧到‘与狼共舞’,再到完美胜出的转变,充分证明了对外开放为我国保险业‘凤凰涅槃’提供了良好平台,使得我国保险公司的实力不断提升。”孙祁祥说。
猎头挖不走的老师
早在1987年,孙祁祥就以一篇题为《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国家所有制形式》的论文开始在经济学界初露锋芒。回忆起从宏观经济学领域转入当时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的保险领域,孙祁祥回答是因为学院的需要。
1993年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从学院分出去,成立了北大工商管理学院,即现在的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在原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保险学专业,院里把孙祁祥从经济系调来组建这个新专业。1994年8月,孙祁祥被学校安排到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回国后,一家猎头公司找到她说:一家美国公司开出了30万元的年薪诚邀加盟。孙祁祥当时在北大的月薪只有400多元,但她还是不假思索地婉拒了。猎头公司的人以为是待遇问题,又对她说:“孙老师,这只是一个开价,您可以提您的标准。”
孙祁祥回答说,不是钱的问题。之所以拒绝,一是因为她喜欢当老师;二是学院把她送到国外学习,就是为了保险学科的建设,她不能违背承诺。“不是说地球离了谁就不转了,但当时第一届学生已经入校,而在专业初创期的3位老师中,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不带本科生的课,另一位老师当时还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如果我再离开,那么这个学科连教课的老师都没有了,遑论专业建设。”
在她的带领下,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课程《保险学》被评为北京市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专业教材多次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为学科带头人,孙祁祥主持的多项研究成果被行业主管部门采纳。其中,由她率领的团队与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共同主持完成的《中国保险业“十五”发展规划》课题成果经当时的中国保监会发布,成为指导中国保险业2001—2005年发展的重要文件。
将保险和PPP结合
孙祁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很多人都以为她从小到大一直有着成就一番事业的宏图大志,但其实她只是从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开始:回复好每一封邮件、开好每一次会议、准备好每一堂课,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
“做好每天的事情,不要给自己太多懈怠和拖延的理由。人生真的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一个到达终点的人,都是从第一步开始、从每一步积累的。”孙祁祥希望同学们珍惜当下、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极致和卓越。
孙祁祥在2017年开学季的一篇题为《珍惜》的演讲稿广泛流传,网络阅读量超过3亿人次。她提出的5个珍惜:珍惜当下、珍惜他人、珍惜自己的健康、珍惜内心的渴望、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从个人命运到家国天下,朴实无华。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上,孙祁祥发表了题为《精神》的致辞,堪称《珍惜》的姊妹篇。孙祁祥通过亲历的5个小故事,殷切期望青年一代在未来的人生中,以北大人“从我做起”的自律,秉承“铁人精神”“契约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和“主人翁精神”,不断塑造人格、完善自我、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孙祁祥很欣赏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的人生信条:“始终以光明正大、谦虚之心来对待工作。敬奉天地、关爱世人、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国家。”她始终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具有“主人翁”意识,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卸任后的第一个周末,孙祁祥在午休中睡着了一个多小时,她说这是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简直不可思议,这让她真切体会到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而她也有更多时间投入财政部和北大共同打造的合作平台——北大PPP研究中心的工作。
作为北大PPP研究中心主任,如何将PPP与保险相结合是孙祁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她看来,商业保险资金负债期限长、规模大、安全性要求高,与PPP项目高度契合。
首先,公共品投资领域的项目通常来说期限较长,而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属于长期负债,为了满足资金保值增值要求,保险资金一般需要投资长期限的项目,这与PPP项目一般10~30年的长期资金需求非常契合,因而险资具有其他资金难以比拟的优势。
其次,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规模大(我国保险资金中的80%以上来自寿险业),且由于寿险保单长期性的特征,资金来源具有稳定性,因此,保险资金可以成为PPP项目可靠、稳定的资金供应方。
再次,保险资金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这与PPP项目尤其是项目回报机制为“政府付费”或者“使用者付费 可行性缺口补助”的PPP项目,即结合政府信用的PPP项目的投资特征高度匹配。
截至2018年7月,我国的保险总资产已经突破17.6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迫切需要寻找适合的产业和投资渠道,进行资产和负债的最佳匹配,而PPP正是产融结合的一个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