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有光先生今年已110岁了。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典型地体现在其晚年精心结撰的学术随笔上。在85岁那年,周先生离开办公室,走出“专业的深井”,开始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起航。他以读书为帆,以思考为舵,以写作为桨;他心无挂碍,目光如炬,跨越横蹊,脱离窠臼,对陈规戒律犁庭扫穴,对真知真理热情推介;他融汇文史哲经,吸纳古今文化,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见,并赢得“周百科”的称誉。
周老拥有比无数老年人和中青年更为清醒的思想。周老的学术随笔,纵论今古,时空交错,叙评结合,臧否人物,叙述从容,论理透彻。他说:“历史像一条河一样,河的上面有波浪,这个波浪受风的影响,一下子往东,一下子往西。你在这个波浪里面生活,弄得眼花缭乱,弄不清楚。我现在不研究河流上的风浪,我研究河流下面的潜流,潜流比较稳定,它的方向比较明白。我就是研究这个潜流,根据潜流,我假定一个理论,就是我自己认为可以讲清楚的,就是整个人类前进轨道是怎么回事。”
2007年,我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秘书长,自此每年1月我都与学会领导一起,前往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的寓所,为老人贺寿。后来,又先后数次陪同外地友人前往探望。每次拜会,我都被百岁老人的睿智谈吐、和蔼音容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一次利用在北京开会间隙去探望周先生,先生微笑着说:“以前,都是从国家的角度看世界,所以观点各不相同。现在,应该从世界角度去看国家。光从中国角度看也是看不清的。”老人娓娓道来的这段话,絮絮如话家常,但认真回味,却如醍醐灌顶,令人警醒。这就是知识老人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文化启蒙。我当时心中蓦然浮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意图画——百岁老人高瞻远瞩的目光与安详淡定的神态,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多年来,我尽量搜集并力求系统地研读周公关于社会文化的著述,俯讀仰思,反复品味,常有豁然开朗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思想渐入佳境,视野、胸襟渐次开阔,视角、思维、逻辑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评论,第一跳出僵化的窠臼,第二不再拘泥于微观枝节,而尽力在历史长河和世界范畴时空交叉的维度着眼、联想、比较、探研……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吧。自身的文化开蒙和思想升华,完全归功于周老“授人以渔”的思想点化和润物无声的文化推力。
(常朔摘自《今晚报》2015年2月3日)
周老拥有比无数老年人和中青年更为清醒的思想。周老的学术随笔,纵论今古,时空交错,叙评结合,臧否人物,叙述从容,论理透彻。他说:“历史像一条河一样,河的上面有波浪,这个波浪受风的影响,一下子往东,一下子往西。你在这个波浪里面生活,弄得眼花缭乱,弄不清楚。我现在不研究河流上的风浪,我研究河流下面的潜流,潜流比较稳定,它的方向比较明白。我就是研究这个潜流,根据潜流,我假定一个理论,就是我自己认为可以讲清楚的,就是整个人类前进轨道是怎么回事。”
2007年,我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秘书长,自此每年1月我都与学会领导一起,前往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的寓所,为老人贺寿。后来,又先后数次陪同外地友人前往探望。每次拜会,我都被百岁老人的睿智谈吐、和蔼音容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一次利用在北京开会间隙去探望周先生,先生微笑着说:“以前,都是从国家的角度看世界,所以观点各不相同。现在,应该从世界角度去看国家。光从中国角度看也是看不清的。”老人娓娓道来的这段话,絮絮如话家常,但认真回味,却如醍醐灌顶,令人警醒。这就是知识老人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文化启蒙。我当时心中蓦然浮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意图画——百岁老人高瞻远瞩的目光与安详淡定的神态,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多年来,我尽量搜集并力求系统地研读周公关于社会文化的著述,俯讀仰思,反复品味,常有豁然开朗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思想渐入佳境,视野、胸襟渐次开阔,视角、思维、逻辑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评论,第一跳出僵化的窠臼,第二不再拘泥于微观枝节,而尽力在历史长河和世界范畴时空交叉的维度着眼、联想、比较、探研……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吧。自身的文化开蒙和思想升华,完全归功于周老“授人以渔”的思想点化和润物无声的文化推力。
(常朔摘自《今晚报》2015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