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贸易关系自从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从2000年中国入世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这些贸易摩擦不仅影响着是基金及格局,同时对我们中国民营企业也有这非常大的影响。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民营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影响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是全球经济最为关注的热点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如果贸易摩擦加剧,则会进一步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不仅对直接出口美国市场的企业有影响,还对与此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一定影响。总体上看,影响因素取决于以下四种情况:
(一)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如果美国只是企业的部分市场,企业可通过其他市场实现盈利,或继续开拓美国之外的市场来对冲美国征税影响;而市场主要在美国的部分企业,则面临市场转型的问题。比如,某台资企业生产空气净化器,99%的产品用于出口,对美出口占比75%以上,受征税措施影响,订单下滑严重。面对形势变化,该企业认为国内是潜在的最大销售市场,希望政府介绍国内具备信用的品牌伙伴合作,帮助企业实现从外销到内销的转型。
(二)出口企业的可替代性。如果企业的市场可替代性弱,那么受到的影响就相对较少,这类企业往往属于细分行业的龙头。苏州某企业表示,其生产的特殊车辆控制系统行业狭窄且产品市场地位高,企业已经申请了产品排除,对产品很有信心,市场不会对价格敏感。江苏某甜味剂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阿巴斯甜,出口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美国是第一大市场。虽然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生产的阿巴斯甜征收10%的关税,并可能提高到25%,但是在阿巴斯甜这个细分行业中,世界上只有7家主要的生产企业,其中5家在中国,其余两家中,法国企业即将关停,日本企业产品价格偏高。因此,预计美国公司仍将采购中国产品。
(三)对同质化产品,则影响较大。在某个家用吸尘器行业的产业集聚区,调研组了解到,与大家电行业相比,吸尘器这样的小家电由于体积小、损坏率低等原因,其主要产能在中国,受经贸摩擦影响明显。企业普遍表示吸尘器出口企业竞争激烈,并且相对同质化。多数企业表示,如果加征25%的关税,将导致订单流失。
(四)国内客户影响的传导。对内销型企业或产品内销的部分,虽然产品不直接出口,但经贸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通过传导到国内下游客户而间接体现出来。苏南某规模较大的半导体封装企业,除了60%是美国客户而受到影响之外,同时也受到国内客户的间接影响。由于国内客户企业受到经贸摩擦影响较大,国内整机厂对其元器件采购量下降了20%~30%,导致部分产能闲置。
(五)美国进口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从进口看,一方面是提升部分进口企业进口成本,某粮油公司反映,出于经济以及其他方面考虑,中国的大豆进口绝大部分将会转向巴西和阿根廷为主的非美国家,需要保证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出口升贴水和美国报价之间维持一定的价差。另一方面,为了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全面发展,美国对设备和供应链出口的限制,将使相关生产受到较大影响。
二、当前民营企业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有利因素和存在风险
(一)当前企业在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中的相对有利因素
第一,国际产业分工规律仍在发挥作用。从中国制造业所处的位置来看,出口型企业主要处于中端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端环节错位竞争。中美之间的贸易格局是由国际产业分工决定的,对中国加征关税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既有的产业分工,这种分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
第二,供应链的优势。美国加征关税虽然增加了中国企业的成本,但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供应链,相对于东南亚等地区来说仍然具有显著优势。某服装企业介绍,虽然成本上升较快,企业仍坚持一直在苏州本地开设部分工厂,看中的就是长三角地区能够快速反应的配套能力。纺织服装行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较快,但对于顶级品牌代工,江浙地区的技术、工艺、供应等配套仍然具有优势。据一家生产纺织纤维的民营上市公司介绍,近年来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汽车用纤维、窗帘用纤维等,其下游厂商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较大,企业成本上升也较快,但由于上下游的炼化、印染等环节的供应配套优势,行业在江浙地区集聚没有根本变化。这说明即使在化纤、服装等传统行业,由于完善便捷的供应链,我们在中高端产品上相对于东南亚等国家仍具有优势。
第三,进入智能化的关键阶段。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企业已经进入“机器换人”的智能化发展关键阶段,通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有效提高生产安全,降低劳动力成本。调研组从一家化纤企业了解到,企业从意大利智能加工系统研发了化纤行业的首套生产智能物流系统,部分车间用工量减少了三分之一,故障率也大幅降低。智能化改造不仅降低了用工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提升综合经济效益。
(二)我国民营企业应对中美经贸摩擦面临的较大风险
第一,订单转移的风险。增加关税成本之后,客观上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成本优势受到较大影响,因成本变动而出现的产业转移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另一种是过去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向我国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现在有回流的趋势。此外,虽然目前订单没有转移的动机,但是“两头在外”的国际代工模式使得外移的潜在风险较大。
第二,国内因素成本上升加快。在经贸摩擦背景下,企业对环保、社保、融资等成本的增加更加敏感,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就融资成本来说,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行业都属于资本密集和资产密集型企业,由于国内发展阶段和金融体系多方面原因,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同类企业的年融资成本只有1%-2%,而国内企业融资成本却达5%-6%。企业普遍认为在执行上可以更多考虑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第三,政策执行的协调成本较高。企业表示,部分涉及环保和安全的政策存在不协调之处,不便于执行。例如,一些环保标准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按照国内现有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再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收集了固体废弃物,但市场上固体废弃物处理企业的能力跟不上,企业只能长期保存,导致成本增加。
三、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探讨
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企业要变被动为主动,变艰难为机会。企业要靠创新来转型,靠创新来走出个新的模式、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发挥好政府“有形的手”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不断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真正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早期企业的作用;同时,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核心技术进行产业转化。
(一)进行战略调整,通过多重途径减弱经贸摩擦的负面影响
第一,通过向中西部地区外包来降低成本。对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来说,制造环节的人工成本是其成本的主要部分,企业可采取向国内低工资地区外包的模式降低人工成本。位于苏州的某服装企业销售收入1亿美元左右,产品全部出口,其中对美国出口占40%左右,但对成衣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毛利率很低,净利润率大约在2%左右。企业为了抵消成本上升,在获得外商订单后,只有20%的工序在苏州本地完成,80%的部分发往中西部地区完成,目前在苏州工厂的工人大约700多人,比2015年减少了接近一半。
第二,与外商谈判化解关税成本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内出口企业一般是与外方客户发生销售关系,并不直接针对消费者。出口企业与美国客户之间的议价能力,关系到加征关税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被吸收。美国将10%的关税提高到25%,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化解难度,需要通过多个路径加以化解。一些出口企业表示,已与部分客户达成协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负担,加征关税总体对企业影响不大。此外,部分进入壁垒较强的行业,也有利于企业化解关税成本压力。
第三,通过海外布局减少关税影响。通过在海外建设工厂,既可以利用优势资源,如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又可以采取迂回战略直接面对美国市场、减少关税成本。不能过分依赖美国市场。美国市场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的市场,作为企业家,盈利、发展、前进是总方向,但如果把全部鸡蛋都放在美国这个篮子的话,必定会对预期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可以把市场向东南亚、非洲、中东欧等地区转移,因为他们非常需要我们的一些企业。要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打造外贸发展的新引擎。要加强对外贸易平台建设,掌握话语权,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技术突破等,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新动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对开拓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工业园是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工业园,聚集了多家中资纺织企业;企业正在通过国外生产基地调整产品和产能结构,利用自有资金和并购贷款收购土耳其工厂,为直接面对欧洲客户打下坚实基础。近期出于中美经贸摩擦对北美市场影响的考虑,采用租用厂房的方式建设位于墨西哥的工厂,通过部分工序在墨西哥生产的方式突破美国征收关税的限制。
第四,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减少关税影响。当企业存在系列产品时,可选择对提征关税不敏感的产品集中发力,通过扩大这类产品的销售来调整产品战略。苏州某电子企业产品涉及网络设备、机站通讯、民用消费、工业控制、安防视频等多个领域,2018年企业研发的新产品电子烟小批试单生产,今年开始量产出口,导致出口同比猛增,由于新产品市场反响良好,总体出口未受明显影响。
第五,通过国际化市场调整减少关税影响。对于国际化程度较高、在海外有多个生产基地的公司来说,通过市场调整,有效降低了关税的不利影响。以全国工商联为依托,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际关系中的突出作用。一方面由全国工商联牵头,配合国家外事机构,组织有国际业务和经验的民营企业家,担任“工商大使”,推动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等关系,发挥民营企业家在推动国际关系方面的力量。
(二)提升营商环境、降低出口企业综合成本
由于产业链循环供给因素,多数外向型企业短期内都将面临着订单下滑影响,尤其是实力一般的中小型代工企业过“冬”困难。面对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必须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努力降低企业负担和成本,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事实上,加征关税本质上是增加企业成本,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切实降低企业各项成本。提升和改进营商环境。 第一,在政策执行层面有效落实更大力度的减税政策。要政企联合,加强政策研究,为决策层科学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们推出了多项力度很大的减税措施,政策的正面效应正在显现。但税收除了与政策相关,还与征收力度有关。调研中企业反映,部分地区税务征管力度仍在加强,有的会找出企业历史上税收缴纳过程中的瑕疵要求补上。
第二,增加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针对性、差异化、现实性。“一刀切”的做法减少了政策制定的难度,却在政策執行时大大增加了社会成本。要努力把政策细化,提高政策精准度。关于出口退税问题,其生产的特钢属于钢铁产品,享受不了出口退税,但事实上特钢不同于普通钢铁,企业生产的是德国、日本、美国等世界上少数企业可以稳定生产的品种。建议各级政府能够在政策兑现、企业支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服务。对于一些轻微违法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企业,应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以帮助整改为主,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提高政策可执行度,增强政策的稳定预期。在生产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建议对照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并执行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标准。同时,除了要求企业达到标准之外,还要积极为企业考虑达到标准的路径和办法,为企业做好咨询和服务。要落实外贸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快落地、真见效。要做好惠企帮扶工作,着力在解决融资困难和降税减负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全力帮助企业走出难关。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对于已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产能扩张等方面继续保持投入,才能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短期的营业额下降又将导致流动资金紧张,造成资金链压力。建议各级政府对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研发企业加强融资支持,以国资背景企业入股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担保,解决贷款审批难等问题。 第四,大力加强公共产品供给。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应当制定竞争中性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做法。部分产品的测试平台建设投入高昂,但使用频率并不高,建议政府建设公共平台,或者由政府部门牵头企业成立检测平台。建议政府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方面配给土地等资源,引导成立专业的处理公司,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定价,为企业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建议各级政府在支持企业科技創新上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比如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鼓励更多的企业自主创新,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
(三)民营企业要坚定发展信心,自觉把企业发展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
民营企业只有扎根于国家、民族的土壤中,才能根深叶茂屹立不倒;民营企业家只有参与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中,才能彰显自己和企业的价值。
第一,坚持做精主业,加快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广大民营企业要秉持工匠精神,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从规模的扩张转为质量的提升、品牌的拓展和标准的制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一流品牌。要努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等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形成新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模式优势。要努力实现管理模式的迭代升级,持续推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以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化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出世界级企业领袖。
第二,加大技术创新,努力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当前,民营企业在关键领域被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还有不少,我们既要用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更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要下决心下大力气攻克一些前瞻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要加强对外贸易平台建设,掌握话语权,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技术突破等,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新动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努力回报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民营企业要进一步提升境界格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富而达人,在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参与光彩事业、投身“万企帮万村”行动、开展公益慈善等方面积极作为。努力实现产品的迭代更新、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加强联合研发共享知识产权、另觅市场、分摊损失等多种举措,做好全面而充分的应对措施,从而形成抱团取暖、合作共赢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40年来的快速崛起,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既带来了摩擦,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民营企业在国际关系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年,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还会有更多的40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要认清自身的发展模式,做好一切的准备来迎接去挑战。(作者单位: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一、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影响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是全球经济最为关注的热点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如果贸易摩擦加剧,则会进一步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不仅对直接出口美国市场的企业有影响,还对与此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一定影响。总体上看,影响因素取决于以下四种情况:
(一)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如果美国只是企业的部分市场,企业可通过其他市场实现盈利,或继续开拓美国之外的市场来对冲美国征税影响;而市场主要在美国的部分企业,则面临市场转型的问题。比如,某台资企业生产空气净化器,99%的产品用于出口,对美出口占比75%以上,受征税措施影响,订单下滑严重。面对形势变化,该企业认为国内是潜在的最大销售市场,希望政府介绍国内具备信用的品牌伙伴合作,帮助企业实现从外销到内销的转型。
(二)出口企业的可替代性。如果企业的市场可替代性弱,那么受到的影响就相对较少,这类企业往往属于细分行业的龙头。苏州某企业表示,其生产的特殊车辆控制系统行业狭窄且产品市场地位高,企业已经申请了产品排除,对产品很有信心,市场不会对价格敏感。江苏某甜味剂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阿巴斯甜,出口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美国是第一大市场。虽然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生产的阿巴斯甜征收10%的关税,并可能提高到25%,但是在阿巴斯甜这个细分行业中,世界上只有7家主要的生产企业,其中5家在中国,其余两家中,法国企业即将关停,日本企业产品价格偏高。因此,预计美国公司仍将采购中国产品。
(三)对同质化产品,则影响较大。在某个家用吸尘器行业的产业集聚区,调研组了解到,与大家电行业相比,吸尘器这样的小家电由于体积小、损坏率低等原因,其主要产能在中国,受经贸摩擦影响明显。企业普遍表示吸尘器出口企业竞争激烈,并且相对同质化。多数企业表示,如果加征25%的关税,将导致订单流失。
(四)国内客户影响的传导。对内销型企业或产品内销的部分,虽然产品不直接出口,但经贸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通过传导到国内下游客户而间接体现出来。苏南某规模较大的半导体封装企业,除了60%是美国客户而受到影响之外,同时也受到国内客户的间接影响。由于国内客户企业受到经贸摩擦影响较大,国内整机厂对其元器件采购量下降了20%~30%,导致部分产能闲置。
(五)美国进口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从进口看,一方面是提升部分进口企业进口成本,某粮油公司反映,出于经济以及其他方面考虑,中国的大豆进口绝大部分将会转向巴西和阿根廷为主的非美国家,需要保证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出口升贴水和美国报价之间维持一定的价差。另一方面,为了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全面发展,美国对设备和供应链出口的限制,将使相关生产受到较大影响。
二、当前民营企业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有利因素和存在风险
(一)当前企业在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中的相对有利因素
第一,国际产业分工规律仍在发挥作用。从中国制造业所处的位置来看,出口型企业主要处于中端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端环节错位竞争。中美之间的贸易格局是由国际产业分工决定的,对中国加征关税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既有的产业分工,这种分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
第二,供应链的优势。美国加征关税虽然增加了中国企业的成本,但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供应链,相对于东南亚等地区来说仍然具有显著优势。某服装企业介绍,虽然成本上升较快,企业仍坚持一直在苏州本地开设部分工厂,看中的就是长三角地区能够快速反应的配套能力。纺织服装行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较快,但对于顶级品牌代工,江浙地区的技术、工艺、供应等配套仍然具有优势。据一家生产纺织纤维的民营上市公司介绍,近年来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汽车用纤维、窗帘用纤维等,其下游厂商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较大,企业成本上升也较快,但由于上下游的炼化、印染等环节的供应配套优势,行业在江浙地区集聚没有根本变化。这说明即使在化纤、服装等传统行业,由于完善便捷的供应链,我们在中高端产品上相对于东南亚等国家仍具有优势。
第三,进入智能化的关键阶段。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企业已经进入“机器换人”的智能化发展关键阶段,通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有效提高生产安全,降低劳动力成本。调研组从一家化纤企业了解到,企业从意大利智能加工系统研发了化纤行业的首套生产智能物流系统,部分车间用工量减少了三分之一,故障率也大幅降低。智能化改造不仅降低了用工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提升综合经济效益。
(二)我国民营企业应对中美经贸摩擦面临的较大风险
第一,订单转移的风险。增加关税成本之后,客观上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成本优势受到较大影响,因成本变动而出现的产业转移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另一种是过去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向我国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现在有回流的趋势。此外,虽然目前订单没有转移的动机,但是“两头在外”的国际代工模式使得外移的潜在风险较大。
第二,国内因素成本上升加快。在经贸摩擦背景下,企业对环保、社保、融资等成本的增加更加敏感,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就融资成本来说,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行业都属于资本密集和资产密集型企业,由于国内发展阶段和金融体系多方面原因,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同类企业的年融资成本只有1%-2%,而国内企业融资成本却达5%-6%。企业普遍认为在执行上可以更多考虑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第三,政策执行的协调成本较高。企业表示,部分涉及环保和安全的政策存在不协调之处,不便于执行。例如,一些环保标准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按照国内现有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再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收集了固体废弃物,但市场上固体废弃物处理企业的能力跟不上,企业只能长期保存,导致成本增加。
三、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探讨
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企业要变被动为主动,变艰难为机会。企业要靠创新来转型,靠创新来走出个新的模式、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发挥好政府“有形的手”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不断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真正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早期企业的作用;同时,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核心技术进行产业转化。
(一)进行战略调整,通过多重途径减弱经贸摩擦的负面影响
第一,通过向中西部地区外包来降低成本。对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来说,制造环节的人工成本是其成本的主要部分,企业可采取向国内低工资地区外包的模式降低人工成本。位于苏州的某服装企业销售收入1亿美元左右,产品全部出口,其中对美国出口占40%左右,但对成衣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毛利率很低,净利润率大约在2%左右。企业为了抵消成本上升,在获得外商订单后,只有20%的工序在苏州本地完成,80%的部分发往中西部地区完成,目前在苏州工厂的工人大约700多人,比2015年减少了接近一半。
第二,与外商谈判化解关税成本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内出口企业一般是与外方客户发生销售关系,并不直接针对消费者。出口企业与美国客户之间的议价能力,关系到加征关税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被吸收。美国将10%的关税提高到25%,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化解难度,需要通过多个路径加以化解。一些出口企业表示,已与部分客户达成协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负担,加征关税总体对企业影响不大。此外,部分进入壁垒较强的行业,也有利于企业化解关税成本压力。
第三,通过海外布局减少关税影响。通过在海外建设工厂,既可以利用优势资源,如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又可以采取迂回战略直接面对美国市场、减少关税成本。不能过分依赖美国市场。美国市场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的市场,作为企业家,盈利、发展、前进是总方向,但如果把全部鸡蛋都放在美国这个篮子的话,必定会对预期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可以把市场向东南亚、非洲、中东欧等地区转移,因为他们非常需要我们的一些企业。要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打造外贸发展的新引擎。要加强对外贸易平台建设,掌握话语权,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技术突破等,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新动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对开拓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工业园是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工业园,聚集了多家中资纺织企业;企业正在通过国外生产基地调整产品和产能结构,利用自有资金和并购贷款收购土耳其工厂,为直接面对欧洲客户打下坚实基础。近期出于中美经贸摩擦对北美市场影响的考虑,采用租用厂房的方式建设位于墨西哥的工厂,通过部分工序在墨西哥生产的方式突破美国征收关税的限制。
第四,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减少关税影响。当企业存在系列产品时,可选择对提征关税不敏感的产品集中发力,通过扩大这类产品的销售来调整产品战略。苏州某电子企业产品涉及网络设备、机站通讯、民用消费、工业控制、安防视频等多个领域,2018年企业研发的新产品电子烟小批试单生产,今年开始量产出口,导致出口同比猛增,由于新产品市场反响良好,总体出口未受明显影响。
第五,通过国际化市场调整减少关税影响。对于国际化程度较高、在海外有多个生产基地的公司来说,通过市场调整,有效降低了关税的不利影响。以全国工商联为依托,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际关系中的突出作用。一方面由全国工商联牵头,配合国家外事机构,组织有国际业务和经验的民营企业家,担任“工商大使”,推动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等关系,发挥民营企业家在推动国际关系方面的力量。
(二)提升营商环境、降低出口企业综合成本
由于产业链循环供给因素,多数外向型企业短期内都将面临着订单下滑影响,尤其是实力一般的中小型代工企业过“冬”困难。面对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必须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努力降低企业负担和成本,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事实上,加征关税本质上是增加企业成本,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切实降低企业各项成本。提升和改进营商环境。 第一,在政策执行层面有效落实更大力度的减税政策。要政企联合,加强政策研究,为决策层科学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们推出了多项力度很大的减税措施,政策的正面效应正在显现。但税收除了与政策相关,还与征收力度有关。调研中企业反映,部分地区税务征管力度仍在加强,有的会找出企业历史上税收缴纳过程中的瑕疵要求补上。
第二,增加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针对性、差异化、现实性。“一刀切”的做法减少了政策制定的难度,却在政策執行时大大增加了社会成本。要努力把政策细化,提高政策精准度。关于出口退税问题,其生产的特钢属于钢铁产品,享受不了出口退税,但事实上特钢不同于普通钢铁,企业生产的是德国、日本、美国等世界上少数企业可以稳定生产的品种。建议各级政府能够在政策兑现、企业支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服务。对于一些轻微违法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企业,应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以帮助整改为主,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提高政策可执行度,增强政策的稳定预期。在生产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建议对照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并执行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标准。同时,除了要求企业达到标准之外,还要积极为企业考虑达到标准的路径和办法,为企业做好咨询和服务。要落实外贸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快落地、真见效。要做好惠企帮扶工作,着力在解决融资困难和降税减负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全力帮助企业走出难关。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对于已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产能扩张等方面继续保持投入,才能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短期的营业额下降又将导致流动资金紧张,造成资金链压力。建议各级政府对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研发企业加强融资支持,以国资背景企业入股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担保,解决贷款审批难等问题。 第四,大力加强公共产品供给。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应当制定竞争中性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做法。部分产品的测试平台建设投入高昂,但使用频率并不高,建议政府建设公共平台,或者由政府部门牵头企业成立检测平台。建议政府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方面配给土地等资源,引导成立专业的处理公司,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定价,为企业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建议各级政府在支持企业科技創新上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比如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鼓励更多的企业自主创新,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
(三)民营企业要坚定发展信心,自觉把企业发展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
民营企业只有扎根于国家、民族的土壤中,才能根深叶茂屹立不倒;民营企业家只有参与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中,才能彰显自己和企业的价值。
第一,坚持做精主业,加快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广大民营企业要秉持工匠精神,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从规模的扩张转为质量的提升、品牌的拓展和标准的制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一流品牌。要努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等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形成新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模式优势。要努力实现管理模式的迭代升级,持续推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以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化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出世界级企业领袖。
第二,加大技术创新,努力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当前,民营企业在关键领域被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还有不少,我们既要用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更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要下决心下大力气攻克一些前瞻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要加强对外贸易平台建设,掌握话语权,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技术突破等,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新动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努力回报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民营企业要进一步提升境界格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富而达人,在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参与光彩事业、投身“万企帮万村”行动、开展公益慈善等方面积极作为。努力实现产品的迭代更新、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加强联合研发共享知识产权、另觅市场、分摊损失等多种举措,做好全面而充分的应对措施,从而形成抱团取暖、合作共赢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40年来的快速崛起,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既带来了摩擦,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民营企业在国际关系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年,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还会有更多的40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要认清自身的发展模式,做好一切的准备来迎接去挑战。(作者单位: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