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表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对于了解采访对象心理动态,信息真实性判断有着显著的作用,从而被记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运用。分析了微表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作用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微表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运用效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微表情 新闻采访 心理动态
微表情作为一种心理学名词,是指瞬间闪现的面部表情,能揭示人的真实感情和情绪,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微表情的相关知识积累,对被采访者进行观察,从而辅助新闻采访的进程与获得大量有用信息。
一、微表情在新闻采访活动的作用
传播学中, 一般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 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符号以外的在信息交流活动中能够发挥意指作用的其他符号形式。 包括我们所运用的手势、姿态、动作、表情、腔调及身体接触等。微表情作为非语言符号的一种,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对获取信息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1.传递真实信息。记者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只要是通过语言符号从被采访者获取的信息,往往因为被采访者个人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承担意识与社会扮演角色的不同,从而对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讲述,导致信息真实度参差不齐。而微表情作为人们在对外来信息接触时,一种很难抑制的本能情绪反应,它能揭露人们最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对于这种本能的情绪反应,在采访的过程中加以合理运用,往往能获取比语言符号所传递出来的更加真实的信息,并对语言符号信息传递的信息的真实性加以判断。
2.了解被采访者心理活动。《新闻采访原理与方法》一书中,将被采访者分为了五类:积极协作型、一般配合型、无所适从型、消极应付型、抵制抗拒型。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可以通过利用微表情相关手段来了解被采访者对于采访活动态度和心理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展开采访活动。而在采访活动的过程中,记者通过微表情一方面可以对被采访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与实时的了解,从而在采访的过程中拉近与被访者的关系、降低被采访者的本能的心理抵抗情绪,实现与采访对象的思想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对采访活动过程中的被访者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判断,从而选择有利于采访活动的交流方向与进程。
3.有利于形成和谐轻松的氛围。在现今对于采访技巧的归纳中,普遍的认为良好的采访氛围有利于新闻采访活动的进行。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通过对采访对象的表情观察,利用微表情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动态,从而组织语言促进交流,选择有利的交流方向形式,形成一个良好的采访氛围的。这种对于采访队形心理动态的了解,一方面有利于记者对于什么时候做一个倾听者,什么时候做一个提问者,什么时候作为一个讨论者做出合理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扮演角色,以达到促进采访活动的交流氛围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记者通过了解采访对象的情绪,站在被访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被访者的实际心理需求,从而满足被访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良好的采访氛围。
4.提高采写活动的效率。在采访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被采访者可能因为对采访活动本身与采访过程中所交流内容的抵触,从而导致采访难度的的增加、获取的信息的凌乱不成章法与可信度有待求证。一方面大量零碎信息,极大的增加了后期整理与写作的难度,影响到相关报道的新闻的真实性与深度;另一方面可信度不高的信息,往往会花费记者大量的事件去求证,影响到相关事件报道的及时性。
在采访过程中通过对被采访者微表情的观察,了解被采访者的心理动态,可以很好地引导采访活动的进行,有效的避免因被采访者的心理活动而导致的信息混乱,使得整个采访活动与后期整理的效率提升。同时,观察被采访者的微表情可以,粗略的判断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后期求证。
二、运用微表情在新闻采访中面临的问题
1.微表情识别误差增加运用难度。因为个人因素,使得不同人在微表情的识别水平高低不齐,导致人们在微表情识别上,会有一定范围内的误差。当这样的识别误差发生在新闻采访中时,一方面极易导致对被访者心理状态、情绪识别的错误,使采访方的向偏离,甚至引起被访者抵触乃至愤怒,致使采访中断。另一方面,微表情识别误差本身的不可避免,致使对消息可信度的判断不能等同于新闻真实。这使得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真,对于微表情得运用难度提升。
2.采访对象与环境影响微表情运用。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并不一定处于平常状态, 被访者所处的环境氛围往往使得被访者处于不同的情绪之中,这样情绪极有可能掩盖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的表情,心理波动与情感表露,使得对于微表情的观察难以实现。同时外部环境同时也影响着记者,一方面,诸如恶劣天气、嘈杂氛围影响着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注意力与视线,难以进行微表情的观察。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可能使得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并不愿意与记者面对面交流,从根本上断绝了记者对被访者进行观察的可能。
三、关于提高微表情使用水平的建议
1.加强微表情的学习与实践。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微表情的识别的准确性取决于记者在微表情相关表情特征的积累与运用技巧。微表情相关知识的积累需要记者对微表情知识仔细学习,全面而又细致的了解每一个微表情知识在实际交流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完成微表情相关知识的储备。在运用技巧的锻炼上,第一,充分利用自己微表情相关知识的贮备,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与活动中尝试去运用微表情,提高自己运用的实际水平,同时发现自己在交流过程中使用微表情相关知识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第二,在新闻采访活动中,有条件的使用微表情加以实践,逐步增加使用频次,习惯在采访活动的进行中使用微表情,提升自己对于微表情使用时机的把握。第三,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有经验的记者都会下意识的去观察采访对象的表情来进行采访,这本身就是对于微表情的潜意识运用。对于这种采访活动中得到经验,用微表情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属于自己对于微表情运用的体系。
2.与观察被访者肢体语言结合运用。微表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运用可能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微表情识别上的偏差,甚至无法使用,这时候通过观察采访对象的肢体语言,是提高微表情识别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外研究者报道,人们在面对面交谈时,有声部分传递信息的效果低于35%,而65%交际信号是无声的。被采访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姿态、动作等往往也能从侧面表现出其心理动态。观察肢体语言,一方面可以在对被访者传递的信息,表达的情绪与信息真实性进行双重的判断,从而降低微表情在运用出现的识别误差。另一方面,当微表情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使用时,观察肢体语言可以很好的代替微表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记者对于采访对象心理动态、信息可靠性判断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陈亚红.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J]. 科技信息,2010(03),554-555.
[2]唐家坤.觀其行,辨其言—试谈电视新闻采访中“身体语言”的“观察”[J]. 当代电视,2002(07),46.
作者简介:姜宏(1994—)男。民族:汉,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在读。邵阳学院中文系201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曾鹏(1986.10—) 男。民族:汉,湖南邵阳人。硕士。现任职于邵阳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微表情 新闻采访 心理动态
微表情作为一种心理学名词,是指瞬间闪现的面部表情,能揭示人的真实感情和情绪,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微表情的相关知识积累,对被采访者进行观察,从而辅助新闻采访的进程与获得大量有用信息。
一、微表情在新闻采访活动的作用
传播学中, 一般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 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符号以外的在信息交流活动中能够发挥意指作用的其他符号形式。 包括我们所运用的手势、姿态、动作、表情、腔调及身体接触等。微表情作为非语言符号的一种,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对获取信息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1.传递真实信息。记者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只要是通过语言符号从被采访者获取的信息,往往因为被采访者个人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承担意识与社会扮演角色的不同,从而对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讲述,导致信息真实度参差不齐。而微表情作为人们在对外来信息接触时,一种很难抑制的本能情绪反应,它能揭露人们最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对于这种本能的情绪反应,在采访的过程中加以合理运用,往往能获取比语言符号所传递出来的更加真实的信息,并对语言符号信息传递的信息的真实性加以判断。
2.了解被采访者心理活动。《新闻采访原理与方法》一书中,将被采访者分为了五类:积极协作型、一般配合型、无所适从型、消极应付型、抵制抗拒型。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可以通过利用微表情相关手段来了解被采访者对于采访活动态度和心理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展开采访活动。而在采访活动的过程中,记者通过微表情一方面可以对被采访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与实时的了解,从而在采访的过程中拉近与被访者的关系、降低被采访者的本能的心理抵抗情绪,实现与采访对象的思想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对采访活动过程中的被访者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判断,从而选择有利于采访活动的交流方向与进程。
3.有利于形成和谐轻松的氛围。在现今对于采访技巧的归纳中,普遍的认为良好的采访氛围有利于新闻采访活动的进行。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通过对采访对象的表情观察,利用微表情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动态,从而组织语言促进交流,选择有利的交流方向形式,形成一个良好的采访氛围的。这种对于采访队形心理动态的了解,一方面有利于记者对于什么时候做一个倾听者,什么时候做一个提问者,什么时候作为一个讨论者做出合理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扮演角色,以达到促进采访活动的交流氛围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记者通过了解采访对象的情绪,站在被访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被访者的实际心理需求,从而满足被访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良好的采访氛围。
4.提高采写活动的效率。在采访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被采访者可能因为对采访活动本身与采访过程中所交流内容的抵触,从而导致采访难度的的增加、获取的信息的凌乱不成章法与可信度有待求证。一方面大量零碎信息,极大的增加了后期整理与写作的难度,影响到相关报道的新闻的真实性与深度;另一方面可信度不高的信息,往往会花费记者大量的事件去求证,影响到相关事件报道的及时性。
在采访过程中通过对被采访者微表情的观察,了解被采访者的心理动态,可以很好地引导采访活动的进行,有效的避免因被采访者的心理活动而导致的信息混乱,使得整个采访活动与后期整理的效率提升。同时,观察被采访者的微表情可以,粗略的判断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后期求证。
二、运用微表情在新闻采访中面临的问题
1.微表情识别误差增加运用难度。因为个人因素,使得不同人在微表情的识别水平高低不齐,导致人们在微表情识别上,会有一定范围内的误差。当这样的识别误差发生在新闻采访中时,一方面极易导致对被访者心理状态、情绪识别的错误,使采访方的向偏离,甚至引起被访者抵触乃至愤怒,致使采访中断。另一方面,微表情识别误差本身的不可避免,致使对消息可信度的判断不能等同于新闻真实。这使得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真,对于微表情得运用难度提升。
2.采访对象与环境影响微表情运用。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并不一定处于平常状态, 被访者所处的环境氛围往往使得被访者处于不同的情绪之中,这样情绪极有可能掩盖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的表情,心理波动与情感表露,使得对于微表情的观察难以实现。同时外部环境同时也影响着记者,一方面,诸如恶劣天气、嘈杂氛围影响着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注意力与视线,难以进行微表情的观察。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可能使得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并不愿意与记者面对面交流,从根本上断绝了记者对被访者进行观察的可能。
三、关于提高微表情使用水平的建议
1.加强微表情的学习与实践。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微表情的识别的准确性取决于记者在微表情相关表情特征的积累与运用技巧。微表情相关知识的积累需要记者对微表情知识仔细学习,全面而又细致的了解每一个微表情知识在实际交流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完成微表情相关知识的储备。在运用技巧的锻炼上,第一,充分利用自己微表情相关知识的贮备,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与活动中尝试去运用微表情,提高自己运用的实际水平,同时发现自己在交流过程中使用微表情相关知识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第二,在新闻采访活动中,有条件的使用微表情加以实践,逐步增加使用频次,习惯在采访活动的进行中使用微表情,提升自己对于微表情使用时机的把握。第三,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有经验的记者都会下意识的去观察采访对象的表情来进行采访,这本身就是对于微表情的潜意识运用。对于这种采访活动中得到经验,用微表情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属于自己对于微表情运用的体系。
2.与观察被访者肢体语言结合运用。微表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运用可能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微表情识别上的偏差,甚至无法使用,这时候通过观察采访对象的肢体语言,是提高微表情识别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外研究者报道,人们在面对面交谈时,有声部分传递信息的效果低于35%,而65%交际信号是无声的。被采访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姿态、动作等往往也能从侧面表现出其心理动态。观察肢体语言,一方面可以在对被访者传递的信息,表达的情绪与信息真实性进行双重的判断,从而降低微表情在运用出现的识别误差。另一方面,当微表情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使用时,观察肢体语言可以很好的代替微表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记者对于采访对象心理动态、信息可靠性判断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陈亚红.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J]. 科技信息,2010(03),554-555.
[2]唐家坤.觀其行,辨其言—试谈电视新闻采访中“身体语言”的“观察”[J]. 当代电视,2002(07),46.
作者简介:姜宏(1994—)男。民族:汉,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在读。邵阳学院中文系201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曾鹏(1986.10—) 男。民族:汉,湖南邵阳人。硕士。现任职于邵阳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