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不能图热闹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z52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语文新课标中,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成了教师普遍采用的体现合作教学思想的教学策略。毋庸置疑,有效地组织学生围绕学习课题进行讨论,能够使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共同发展。但是,讨论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组织不好,指导不力,选题不当,也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追求教学形式与方法上翻新的讨论,就是一例。
  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讨论,一节课要讨论好几次,讨论成了家常便饭,学生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营养”,归结起来,不能取得应有教学效果的讨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讨论。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有其他教师听课(公开课、评优课)的情况下,感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便使出一招——小组讨论。这一招果然灵验,顿时,课堂上便热闹了起来。至于讨论的效果如何,教师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二是凑时间式的讨论。一节课几十分钟是个常数,教师要把课上得一板一眼,结构完整,就必须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于是,讨论成了教师调节教学时间的工具。在其他教学环节时间吃紧的时候,教师就会采取“短、平、快”的方法,学生刚刚进入讨论的角色,就指挥学生草草收场。在教学时间宽裕的情况下,教师就会让学生进行“马拉松”式的“深入讨论”。组织讨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一环扣一环地完成教学设计的各个步骤,而又没有缺少“课堂讨论”这一环节。三是选题不当的讨论。此种讨论教师没有预先设计题目,恐怕也没有预料课堂上会出现什么问题,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就随机进行讨论。至于哪些问题值得讨论,哪些问题不需要讨论,教师没有选择,反正是讨论了。更有甚者,当学生发表意见超出教学的内容,或者提出奇特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好讲评,便号召“大家讨论讨论”,讨论似乎成了教师运用“教育机智”的载体。既没有体现讨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没有什么效果可言。
  凡此种种,从表面上看,其教学方法都是非常“时髦”的合作学习方式,与新课标提出的先进理念并无矛盾,甚至体现得很充分,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确是发人深省的。
  其一,是对文本主体的藐视。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是阅读主体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的关系。而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主体与文本主体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感,而语感是在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习得的。因此,学生理解、积累、运用文本语言应该是第一位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此长彼短,此强彼弱。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过分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甚至把课本放在一边,多次或长时间的讨论,必然淡化对文本中字、词、句、篇的感悟、领悟。因此,过分“热闹”的课堂是对文本主体的藐视。
  其二,是对学生主体的藐视。主体性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阅读课应该有比较多的“安静”,在安静的环境中,每一位学生细细地读文本,吸收文本的信息,发现文本的意义。再者,从阅读方式看,细细地读,静静地想,默默地吸收,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过分“热闹”的课堂里,其实只有少数优生或表演欲强的学生在参与“阅读表演”,大多数学生冷在一旁看“热闹”,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小组中拍肩搭背,以致于扰乱了课堂秩序。因此,过分热闹的课堂是对多数学生主体的藐视。
  其三,是对教师主体的藐视。主体性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功能。阅读教学中,教师也是主体,首先是阅读主体,课前也要阅读文本,与文本主体对话,获得认识与情感体验。其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设计如何组织、如何指导评价等。过分热闹的课堂里,学生忙着表演,教师却在一旁观望。为了使自己的声音能够让老师听见,有些表演欲强的学生嗓门越来越大,以致于教师控制不了课堂局面,拿起木尺用力地敲打讲桌。其实这是对教师自己的藐视。
  总之,课堂讨论不是一种教学的“摆设”,而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实施合作教学,追求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实用方法。有效的课堂讨论不是表面上和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该追求学生内在思维的活跃,脑力劳动的适度兴奋和紧张,以及随之产生体验的加深和感悟的觉醒。因此,评价课堂讨论不能看重形式,应该看重内容——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思想观点的坦诚表达与交流,以及合作精神与个人责任意识的提升。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不仅要有序地组织、指导学生讨论,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参与了才会体验到讨论的情境,才能感受到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才能清楚地了解组织形式的利弊与讨论时间的长短,从而不断改进讨论的方式方法,提高讨论效果。也就是说,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机制。关注学生思考了什么,交流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一句话,课堂讨论要紧紧围绕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进行。
  
  单位:江苏如皋市如城镇新民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信息时代发展,信息时代的产物多媒体资料开始不断增加,多媒体的资料包含着音频和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笔不可复得的珍贵
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学语文课程,要在高职教育中确立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乡土语文能让高职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在丰厚的地方文化
实践中可以看到,天馈线系统的稳定性会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正常与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分析其原理及组成,做好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该问题进行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提起《背影》,人们就会想起朱自清,提起朱自清,人们也会立刻想起《背影》一文。这正如吴晗同志所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读过这篇文章者无不被这样一个背影所吸引:“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者正是抓住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自然
古诗词赏析题在高考中已出现多年,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也纷纷尝试,我们扬州市2004年首次出现诗词赏析题,笔者曾参加了中考阅卷工作,在古诗词赏析题的判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得分不太理想,原因是不少考生不了解古诗词赏析题的特点,没有掌握有关解题技巧,再加上是主观题而不是选择题,所以一下子找不到思路。其实,这类题仍然有很多规律可循,赏析古诗词一般要从字句、层次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感情抒发、意境创设、艺术
广播电视发射的播出具体由几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监控系统、冷却系统、天馈线系统、发射设备、供电系统以及信号源等。对发射的评价非常重要的指标则是对停播率有所降低,确保
考场上,进行话题作文时,学生感觉最难的是不知从什么角度思考,从哪儿下笔,思路打不开,写出的作文放不开,难出新意。其实,要想打开话题作文的思路,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由本义到“比喻义”或“引申义”打开话题作文的思路    以“风”为话题的作文为例,(1)运用“本义”。可写自然界的风,按风方向分类有东、南、西、北风,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按风的季节可分为温暖的春风,炎热的夏风,
200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2月15日《中国教育报》,2月19日《人民日报》先后刊登了“光明视点”记者邢宇皓《遭遇尴尬的大学语文》一文,看后颇有同感。笔者上大学语文课已有十余年,亲身体会到本课程的冷热变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语文的周课时是4节;跨入21世纪,周课时变成2节;现在有的专业仅上半个学期,18个课时;更有甚者不开此课。造成大中专院校的语文教师和“两课”、英语、计算机老师相比,
传输系统如果发生故障,将会造成信号输出不畅,带来大范围和深度负面影响,因此,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维护至关重要。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维护的重要性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
在数字化电视普遍使用的条件下,为了确保信号的传输速度,让人们顺利的观看电视,满足群众的需求,利用新的技术提高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速度是可行的。目前,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