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形美学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正式出现,在艺术领域立即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其美学特征包括两方面内容———自相似美、不规则美。
关键词:分形美学;自相似美;不规则美;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92-1
世间万物形态不一,有些美丽的事物很难用一种特定的形状来表达。例如云彩,它千变万化,你见到的云彩是这样的,而我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角度见到的又是另一种不规则的形状。二是“自相似美”,那些连绵起伏的山峦、蜿蜒崎岖的河流、瞬息万变的云朵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局部形状又和整体形态是相似的,它们从整体到局部,都是自相似的,无序中蕴涵着有序,复杂中蕴涵着简单,呈现出无穷的玄机和美感。同样,在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中,许多经典器型均体现了其美学特征。
一、紫砂壶造型的自相似美
分形美学所遵循的自相似性,就其实质来看,就是自然界的生长现象———每棵大树是由若干枝杈构成的,树干分杈成树枝,树枝分杈成细枝桠,枝桠上的叶子在叶脉上重复树枝的模式,每一棵树、每一个叶片都以其自身的独特细节展示出自己的动人之处。这种结构关系所产生的自相似美,同时包含了相似性和独特性,被应用到紫砂壶造型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紫砂传统经典造型中的石瓢壶,口小腹大,形制似三角,其壶身、壶把、壶嘴、壶盖和壶钮,甚至连壶脚都能看到三角形的影子。石瓢壶身下大上小,重心下垂,呈三角形,周身皆以圆弧线条构成,线条利落明确,其造型的基本要旨是对三角形两条腰线的柔化处理以及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圆润处理,使之衔接自然流畅,化三角形的尖锐冷漠为稳重端庄,绵柔中透出刚强,强硬中显现圆融;壶把内外均是缓转流利的三角形,与壶身构成一大一小的自相似关系,在视觉上形成了很强的力度冲击感;壶钮似桥,实为三角的圆润处理而成,桥中央是最狭处,慢慢向两面延伸至壶盖,桥的两侧对称,高矮跨度符合比例,与壶身形成呼应;壶底三足称围棋足,形如倒三角形的围棋子,三足位置呈等边三角形,匀称不偏,承托壶身稳稳当当,使整体统一,显示出石瓢壶的神韵齐全,风度大气。
又如,掇球壶是最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壶身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身为大球,壶盖、壶钮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若俯视,钮、盖、肩、腹四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这种形态上的趋同性充分展现了分形美学中的自相似性美。
当然紫砂艺人在设计制作一把紫砂壶的时候并不会考虑甚至意识到自己正在应用这一美学原理。笔者认为制作紫砂壶器之时,不可一味地只追求其自身的精工细作,设计的美感也相当重用,了解自相似美,并加以应用,可以制造出更加完美和谐的紫砂壶器。我们常说在传统中寻求创新,综上所举例子,许多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紫砂壶器都利用了这一美学原理。如果紫砂艺人在继承紫砂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应用这一美学原理,必将制作出更加精到的紫砂壶器。
二、紫砂壶造型的不规则美
分形美来源于分形,所呈现的美感形式随分形体形态的变化而各不相同,除自相似美之外,不规则美也是其重要特征。不规则美崇尚生命生长的自然形态,讲求利用自然生成的各种形态作为美学元素,这种生长机制的外部形态表达了分形体产生与变化的时刻态势,而连续的时刻态势之串联展现则表现了一种来源于生命的美。
如绞泥紫砂壶。由于宜兴紫砂的特殊色泽,制作者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紫砂泥经绞合作局部装饰,与壶色形成对比,形成了不规则却十分自然和谐的纹饰图案,产生了丰富的肌理感或抽象的画面感。绞泥紫砂壶壶身每一块颜色的过渡都是一种自然的流动,色彩的各个部分在变化过程中相互制约,形成动态均衡。这种自然天成的艺术诉求,使其形有尽而意无穷,在似与不似之间让人进入愉悦的审美过程。相对于单一色彩的统一美、整体美而言,绞泥紫砂壶的丰富色彩表现出的正是分形美学中的“不规则美”的审美特征。
三、结语
在紫砂壶造型设计领域进行分形美学研究视角的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分形美学这种有序和无序的搭配,正是一种“天道崇美”的表现手法,他搭建起了艺术和科学理论的桥梁。当艺术和科学相结合,必定会碰撞出令人惊艳的火花。常看到紫砂艺人们探讨紫砂壶器之美,若是将此观念深入贯通于紫砂壶的创作之中,设计紫砂壶的时候会不会更游刃有余呢?假以时日,相信随着现在紫砂艺人的努力,会有更加精妙的紫砂作品问世。
参考文献:
[1]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
[2]刘汝醴,吴山.宜兴紫砂文化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7.
关键词:分形美学;自相似美;不规则美;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92-1
世间万物形态不一,有些美丽的事物很难用一种特定的形状来表达。例如云彩,它千变万化,你见到的云彩是这样的,而我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角度见到的又是另一种不规则的形状。二是“自相似美”,那些连绵起伏的山峦、蜿蜒崎岖的河流、瞬息万变的云朵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局部形状又和整体形态是相似的,它们从整体到局部,都是自相似的,无序中蕴涵着有序,复杂中蕴涵着简单,呈现出无穷的玄机和美感。同样,在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中,许多经典器型均体现了其美学特征。
一、紫砂壶造型的自相似美
分形美学所遵循的自相似性,就其实质来看,就是自然界的生长现象———每棵大树是由若干枝杈构成的,树干分杈成树枝,树枝分杈成细枝桠,枝桠上的叶子在叶脉上重复树枝的模式,每一棵树、每一个叶片都以其自身的独特细节展示出自己的动人之处。这种结构关系所产生的自相似美,同时包含了相似性和独特性,被应用到紫砂壶造型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紫砂传统经典造型中的石瓢壶,口小腹大,形制似三角,其壶身、壶把、壶嘴、壶盖和壶钮,甚至连壶脚都能看到三角形的影子。石瓢壶身下大上小,重心下垂,呈三角形,周身皆以圆弧线条构成,线条利落明确,其造型的基本要旨是对三角形两条腰线的柔化处理以及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圆润处理,使之衔接自然流畅,化三角形的尖锐冷漠为稳重端庄,绵柔中透出刚强,强硬中显现圆融;壶把内外均是缓转流利的三角形,与壶身构成一大一小的自相似关系,在视觉上形成了很强的力度冲击感;壶钮似桥,实为三角的圆润处理而成,桥中央是最狭处,慢慢向两面延伸至壶盖,桥的两侧对称,高矮跨度符合比例,与壶身形成呼应;壶底三足称围棋足,形如倒三角形的围棋子,三足位置呈等边三角形,匀称不偏,承托壶身稳稳当当,使整体统一,显示出石瓢壶的神韵齐全,风度大气。
又如,掇球壶是最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壶身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身为大球,壶盖、壶钮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若俯视,钮、盖、肩、腹四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这种形态上的趋同性充分展现了分形美学中的自相似性美。
当然紫砂艺人在设计制作一把紫砂壶的时候并不会考虑甚至意识到自己正在应用这一美学原理。笔者认为制作紫砂壶器之时,不可一味地只追求其自身的精工细作,设计的美感也相当重用,了解自相似美,并加以应用,可以制造出更加完美和谐的紫砂壶器。我们常说在传统中寻求创新,综上所举例子,许多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紫砂壶器都利用了这一美学原理。如果紫砂艺人在继承紫砂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应用这一美学原理,必将制作出更加精到的紫砂壶器。
二、紫砂壶造型的不规则美
分形美来源于分形,所呈现的美感形式随分形体形态的变化而各不相同,除自相似美之外,不规则美也是其重要特征。不规则美崇尚生命生长的自然形态,讲求利用自然生成的各种形态作为美学元素,这种生长机制的外部形态表达了分形体产生与变化的时刻态势,而连续的时刻态势之串联展现则表现了一种来源于生命的美。
如绞泥紫砂壶。由于宜兴紫砂的特殊色泽,制作者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紫砂泥经绞合作局部装饰,与壶色形成对比,形成了不规则却十分自然和谐的纹饰图案,产生了丰富的肌理感或抽象的画面感。绞泥紫砂壶壶身每一块颜色的过渡都是一种自然的流动,色彩的各个部分在变化过程中相互制约,形成动态均衡。这种自然天成的艺术诉求,使其形有尽而意无穷,在似与不似之间让人进入愉悦的审美过程。相对于单一色彩的统一美、整体美而言,绞泥紫砂壶的丰富色彩表现出的正是分形美学中的“不规则美”的审美特征。
三、结语
在紫砂壶造型设计领域进行分形美学研究视角的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分形美学这种有序和无序的搭配,正是一种“天道崇美”的表现手法,他搭建起了艺术和科学理论的桥梁。当艺术和科学相结合,必定会碰撞出令人惊艳的火花。常看到紫砂艺人们探讨紫砂壶器之美,若是将此观念深入贯通于紫砂壶的创作之中,设计紫砂壶的时候会不会更游刃有余呢?假以时日,相信随着现在紫砂艺人的努力,会有更加精妙的紫砂作品问世。
参考文献:
[1]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
[2]刘汝醴,吴山.宜兴紫砂文化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