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在社区医院的康复治疗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a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在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期及早回归社会,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缓解大医院看病难。
  方法:对80例脑梗塞伴后遗症患者实施中医中药结合Brunnstrom康复法、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
  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具有治疗意义;对肢体功能障碍的降低、日常生活行为能力的提高具有明确疗效;对血液中血脂、血凝、血流变中各指标的变化都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关键词:社区 脑梗塞后遗症 综合疗法 康复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22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36-02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及脑功能障碍症状,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致残率很高。而急性脑梗塞后的肢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最好效果时间是梗塞开始后11周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最好时间是在12.5周内,加强时期患者的康复训练十分重要。而脑梗塞患者在大医院平均住院为18.5d,患者在出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状,他们将在家庭和社区医院完成康复。因此社区医院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综合治疗尤为重要。
  1 资料和方法
  自2010年3月起至2012年12月,全部病例来源于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人,共观察80例。以随机双盲法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其中治疗组男40例、女38例,平均年龄67.29±11.27岁;对照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35±12.16岁,分别进行临床治疗及观察。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制作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进行诊断。
  2.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2.3 纳入病例标准。①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5~85岁之间;③非急性期,属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未同时接受其他治疗;④病人知情同意接受临床观察。
  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基本治疗:5%葡萄糖或0.09%生理盐水250ml+血栓通注射液175mg,每日1次静脉点滴。以14天为一疗程。
  3.1 对照组。
  (1)针灸疗法:中风病上肢穴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内关、十宣。下肢穴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进针深度按腧穴学标准进行,均采用平补平泻法,以局部酸胀为度,留针30分钟,留针时行针1分钟,每日针刺1次,以30天为一疗程。
  (2)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以30天为一疗程。
  3.2 治疗组。
  (1)中药:抗栓胶囊。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含生药6克,温开水送服。30天为一疗程。
  (2)针灸疗法:运用透穴疗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1次,行针以轻度小幅度提插捻转为主,每次行针2-3分钟,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
  (3)Brunnstrom康复法治疗:根据运动功能评定分期:Ⅰ期:无随意运动;Ⅱ期: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Ⅲ期:随意出现共同运动;Ⅳ期:随意出现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Ⅴ期:肌强力逐渐恢复正常,有分离运动,精细运动;Ⅵ期:精细、协同、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本康复法治疗以30天为一疗程。
  4 疗效评定方法
  4.1 中风症候总体疗效评定。按《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中的标准执行,其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进行疗效统计分析。基本恢复:≥81%,6分以下;显著进步:56%~80%;进步:36%~55%;稍进步:11%~35%;无变化:<11%。总有效率=(基本恢复+显著进步+进步+稍进步)/总例数×100%。
  4.2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经资料检验结果表明,在上述疗效评定方法中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6 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塞后遗症是目前致残率较高的老年多发病之一,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多采用综合疗法。将传统中药、针灸透穴疗法、现代康复疗法三者结合,作为整体治疗手段,对腦梗死早期进行系统治疗,临床证明可改善临床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对脑梗死患者的在临床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医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将其中64例设为治疗组,临床给予蒙药扎冲十三味丸治疗;另一64例设为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常规扩血管以及控制血压等对症药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月,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经过临床效果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内风湿关节炎、腰腿疼患者采用针灸理疗结合康复护理处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56例内风湿关节炎、腰腿疼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康复护理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皆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但研究组效果更加,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相关症状、体征及ESR(血沉)与CRP(C反应蛋白
期刊
摘要: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理的质量。由于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其心理的波动起伏幅度更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对护理人员的长期发展和病员的回复非常不利。造成其健康水平偏低的原因来自自身和周围等方面,本文即通过对其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综合研究分析,找出内在原因和有效对策。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对策建议  Doi:10.3969/j.issn.1671
期刊
摘要:对目前我国的天然药物资源做阐述,并剖析在天然药物资源濒危状态下,对天然药物资源实施保护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讨在对天然药物进行保护的情况下,促进中药走现代化发展之路的意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天然药物资源进行保护,将中药发展开创现代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天然药物 资源保护 中药现代化发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26  【中图分类号】R2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施治,并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76%,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MSE-R、HDS-R及ADL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添加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入住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能全力500ml),治疗组予以常规营养支持(能全力500ml)加四君子汤200ml。均于支持前和营养支持后第十日监测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面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时,对其实施黄芪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采取分组比对研究,将既往我科室接诊并单一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46例患儿记为A组、将既往同期我科室接诊并实施黄芪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的47例患儿记为B组,并就上述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研究。  结果:B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方法:按病员到我科按会诊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治疗组采取针刺配合艾灸疗法,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1.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癃闭”的诊断标准[2]。①小便不利,点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应用中药进行调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1.8%,西医组为73.5%,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西医组的73
期刊
摘要:针灸虽然已打开国际的大门,但仍遭受着诸多的质疑與非议,关健在于针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当前,针灸临床存在的治疗方案及操作方法不够规范,疗效标准不够统一,患者主动选择针灸作为治疗手段的几率下降等问题,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为艰。今后的研究应当将针灸临床研究与诊疗结合,充分利用针灸临床研究成果,严格从业人员上岗条件,开展教育改革,将科研重心转向临床研究,以提高疗效为主。  关键词:针灸 临床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