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盟额旗策克第四加油站纪行。
额济纳位于内蒙古的最西部,由于它的靛芜、僻远,鲜有人提及。而这次采访的阿盟额旗策克第四加油站,隶属于中国石油内蒙古销售阿拉善分公司,位于额济纳的两北端,离额济纳最大的旗达来库布镇16公里的中蒙策克口岸。
正午时离开阿拉善盟的巴彦浩特,到达达来库布镇时,影子已被夕阳托长得老长。稍做休整,我们便驱车前往目的地——阿盟额旗策克第四加油站。临行前,其时在阿盟加管处任职的斯琴主任和额旗刚经理抽空在旗上进行了一番采购。斯琴主任告诉我说,额济纳由于地广人稀,除了中国石油加油站外,你基本看不到其他的加油站,很多站地处偏僻,交通十分不便,加上站里的员工工作很忙,经常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旗上,所以不管是盟上的领导检查工作,还是旗上领导去收报表,每次去站上都要给站里捎带一些生活必需品。我看了看,他们采购的物品有油菜、青椒、西红柿、大葱、豆油和一只刚刚剥了皮的全羊。
我们一行出了达来库布镇,不到半个小时,目之所及,便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戈壁。从视野到心野,一下子都变得空荡寂寥起来。
今天和明天
汽车行进了大约两个小时,田经理用手指了指前方:“我们快到了!”眼前的阿盟额旗第四加油站孤零零伫立在黑色的大漠中,站里灯火通用,站里的加油员蹲着身子正为几辆卡车加油。在荒无人烟的荒漠里忽然看到熟悉的场景,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涌上心头。
迎接我们的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通过斯琴大姐介绍,知道他叫王东宝,去年10月份刚刚成为这个加油站的经理。小王招手叫来几个加油员,大家嘻嘻哈哈地开始搬下我们带来的生活品。看着几个小伙子一边搬东西一边打闹的样子,我能感觉到,在这寂寞的环境里,再也没有什么比有人来造访更让他们高兴的了。
或许是当过兵的缘故,王东宝长得精壮干练,走起路来身子挺得笔直。在他的带领下,我逛了逛这座小站,一间职工厨房,两间职工休息室,四台加油机,五个加油员,组成了这个小站。一个加油员站正在用扫把扫着地上厚厚的沙土,边扫过边发着牢骚:老天爷真没劲,昨天刚刮完,今天还刮,地白扫了,加油机也白擦了。小王说:“额济纳只有两天刮风沙——今天和明天。每天有扫不完的地,擦不完的加油机。”
回到职工休息室,写字台上已经多了一瓶奶酒。“这里缺水,咱就以酒代茶了。”站经理小王打趣道。虽是戏言,但小王说的也是实话。过去边境站饮水要步行10多分钟,到1公里以外的居民生活区去担水,有时走长途的司机向他们要水,不好回绝,只好拎着扁担,推着拖车给司机师傅去打水,有时一天要走十几个来回。为解决吃水难的问题,阿拉善分公司出资为他们买了一辆三轮机动车。有了车,站里拉水方便了很多,不过洗澡对他们来说还是近乎奢侈,一个月洗上一回澡就是一种享受了。
奶酒入口留香,酒味很小。怕耽误他们休息,聊了一会儿天,便各自睡了。
夜深了,看着屋外站在加油机旁边的加油员,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这个远离乡镇村庄的小站,加油员们忍受着孤独,坚守岗位,奉献着青春。他们身处现代文明的末梢,很多我们熟视无赌的生活他们可能在一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无法触及,比如看场电影、上个网,逛街购物,比如谈情说爱,生儿育女……
守住责任
在站上,问起他们为什么安心待在荒凉的小站时,没有一个人说出过响亮的理由。其中,一个加油员还很坦率地承认,待在小站不过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说这话的加油员叫宝音,是一个20岁出头,土生土长的蒙族小伙子。
认识宝音是在站里喝奶酒时候。当时他刚刚从附近一家小诊所打了半瓶点滴回到站上,削瘦的面庞透着疲惫。“你这孩子,怎么不打完就回来了。”一旁同行的斯琴大姐斥责声中带着关爱。“我怕站里人手不够,而且打一瓶要40多元,太贵了!”宝音说。“为什么不回旗上呢?”我有些不解。“从这坐旗上的班车来回要30元钱,有点贵,当然钱是小事,就是时间耽误不起。”宝音解释道。由于近些天这里温差变化很大,宝音得了重感冒。
在所有加油员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双喜。老王是丹东人,20岁刚过便来到了阿拉善,将青春交给了这片广袤的黑戈壁,一干就是18年。2002年,他和另外一个加油员开着加油车来到了策克口岸。在阿拉善的十八个年头里,老王只回过一次老家。那还是前不久,阿拉善分公司领导特批了一个长假给他,讓他和家人多待一段时间,可老王住了半个月,就告别年迈的母亲,回到了加油站。他说,在他离开油站的日子里,总是想着站里同事,想着加油机,想着来加油站加油的蒙古国朋友。一说起老王,分公司领导便感到深深的内疚,原因是为了加油站,老王的个人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我和他聊天时曾问他:“老王,就不想要个老婆暖暖被窝?”年届不惑的老王脸一红:“每天除了工作外,还要做饭、扫地、填写报表,没时间了,顾不上想啊!”看得出,老王是个老实人,搪塞人的水平不高。
加油站的每个人都能具体描述在大漠荒沙里工作的艰苦。冬天,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下加油,穿了塞绒毛的绵鞋,脚还是冻得不行,抽个没车的空子跑进屋里,跳一跳,暖暖脚;夏天,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加油,还要穿着制服;沙尘暴刮得眼睛都睁不开,数钱找钱时要用三四分钟。在给我讲述这些事情时,他们的时神情淡然得如同讲述别人的故事。在这个加油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每个人都为这份责任尽职尽责。这就是他们坚守在这座加油站再普通不过的道理。
策克口岸是每季度末月初开关,每次20天。我们来到加油站时刚好赶上开关。策克口站的风很霸道,钻心刺骨。我在屋外站了一会儿,脸便隐隐发麻。值夜班的加油员已经穿上了中国石油加油员的棉制服,双手抱臂,瑟瑟地站在寒风中不停地跺脚。站前的一条狭长的马路上,从九钢、乌海等地赶来等待装煤的卡车已经排起长龙,一眼看不到头,甚是壮观。
当太阳跃出地平线,在通往口岸的柏油路上,陆陆续续驶来几辆苏制的蒙古车。这种苏制车大约4米长,人们在里面可以做饭、睡觉,很像国内的房车,他们结伴向加油站驶来。
在这个“地上不长草,天上不飞鸟”的黑戈壁上,建一所加油站的所需成本很高,而获利润却很小。在此建站,无疑与企业追求最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背道而驰。中国石油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但吃着甜甜的蒙古糖,看着来此加油的司机脸上荡漾的笑容,我忽然明白了,中国石油在此获得的回报,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额济纳位于内蒙古的最西部,由于它的靛芜、僻远,鲜有人提及。而这次采访的阿盟额旗策克第四加油站,隶属于中国石油内蒙古销售阿拉善分公司,位于额济纳的两北端,离额济纳最大的旗达来库布镇16公里的中蒙策克口岸。
正午时离开阿拉善盟的巴彦浩特,到达达来库布镇时,影子已被夕阳托长得老长。稍做休整,我们便驱车前往目的地——阿盟额旗策克第四加油站。临行前,其时在阿盟加管处任职的斯琴主任和额旗刚经理抽空在旗上进行了一番采购。斯琴主任告诉我说,额济纳由于地广人稀,除了中国石油加油站外,你基本看不到其他的加油站,很多站地处偏僻,交通十分不便,加上站里的员工工作很忙,经常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旗上,所以不管是盟上的领导检查工作,还是旗上领导去收报表,每次去站上都要给站里捎带一些生活必需品。我看了看,他们采购的物品有油菜、青椒、西红柿、大葱、豆油和一只刚刚剥了皮的全羊。
我们一行出了达来库布镇,不到半个小时,目之所及,便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戈壁。从视野到心野,一下子都变得空荡寂寥起来。
今天和明天
汽车行进了大约两个小时,田经理用手指了指前方:“我们快到了!”眼前的阿盟额旗第四加油站孤零零伫立在黑色的大漠中,站里灯火通用,站里的加油员蹲着身子正为几辆卡车加油。在荒无人烟的荒漠里忽然看到熟悉的场景,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涌上心头。
迎接我们的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通过斯琴大姐介绍,知道他叫王东宝,去年10月份刚刚成为这个加油站的经理。小王招手叫来几个加油员,大家嘻嘻哈哈地开始搬下我们带来的生活品。看着几个小伙子一边搬东西一边打闹的样子,我能感觉到,在这寂寞的环境里,再也没有什么比有人来造访更让他们高兴的了。
或许是当过兵的缘故,王东宝长得精壮干练,走起路来身子挺得笔直。在他的带领下,我逛了逛这座小站,一间职工厨房,两间职工休息室,四台加油机,五个加油员,组成了这个小站。一个加油员站正在用扫把扫着地上厚厚的沙土,边扫过边发着牢骚:老天爷真没劲,昨天刚刮完,今天还刮,地白扫了,加油机也白擦了。小王说:“额济纳只有两天刮风沙——今天和明天。每天有扫不完的地,擦不完的加油机。”
回到职工休息室,写字台上已经多了一瓶奶酒。“这里缺水,咱就以酒代茶了。”站经理小王打趣道。虽是戏言,但小王说的也是实话。过去边境站饮水要步行10多分钟,到1公里以外的居民生活区去担水,有时走长途的司机向他们要水,不好回绝,只好拎着扁担,推着拖车给司机师傅去打水,有时一天要走十几个来回。为解决吃水难的问题,阿拉善分公司出资为他们买了一辆三轮机动车。有了车,站里拉水方便了很多,不过洗澡对他们来说还是近乎奢侈,一个月洗上一回澡就是一种享受了。
奶酒入口留香,酒味很小。怕耽误他们休息,聊了一会儿天,便各自睡了。
夜深了,看着屋外站在加油机旁边的加油员,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这个远离乡镇村庄的小站,加油员们忍受着孤独,坚守岗位,奉献着青春。他们身处现代文明的末梢,很多我们熟视无赌的生活他们可能在一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无法触及,比如看场电影、上个网,逛街购物,比如谈情说爱,生儿育女……
守住责任
在站上,问起他们为什么安心待在荒凉的小站时,没有一个人说出过响亮的理由。其中,一个加油员还很坦率地承认,待在小站不过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说这话的加油员叫宝音,是一个20岁出头,土生土长的蒙族小伙子。
认识宝音是在站里喝奶酒时候。当时他刚刚从附近一家小诊所打了半瓶点滴回到站上,削瘦的面庞透着疲惫。“你这孩子,怎么不打完就回来了。”一旁同行的斯琴大姐斥责声中带着关爱。“我怕站里人手不够,而且打一瓶要40多元,太贵了!”宝音说。“为什么不回旗上呢?”我有些不解。“从这坐旗上的班车来回要30元钱,有点贵,当然钱是小事,就是时间耽误不起。”宝音解释道。由于近些天这里温差变化很大,宝音得了重感冒。
在所有加油员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双喜。老王是丹东人,20岁刚过便来到了阿拉善,将青春交给了这片广袤的黑戈壁,一干就是18年。2002年,他和另外一个加油员开着加油车来到了策克口岸。在阿拉善的十八个年头里,老王只回过一次老家。那还是前不久,阿拉善分公司领导特批了一个长假给他,讓他和家人多待一段时间,可老王住了半个月,就告别年迈的母亲,回到了加油站。他说,在他离开油站的日子里,总是想着站里同事,想着加油机,想着来加油站加油的蒙古国朋友。一说起老王,分公司领导便感到深深的内疚,原因是为了加油站,老王的个人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我和他聊天时曾问他:“老王,就不想要个老婆暖暖被窝?”年届不惑的老王脸一红:“每天除了工作外,还要做饭、扫地、填写报表,没时间了,顾不上想啊!”看得出,老王是个老实人,搪塞人的水平不高。
加油站的每个人都能具体描述在大漠荒沙里工作的艰苦。冬天,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下加油,穿了塞绒毛的绵鞋,脚还是冻得不行,抽个没车的空子跑进屋里,跳一跳,暖暖脚;夏天,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加油,还要穿着制服;沙尘暴刮得眼睛都睁不开,数钱找钱时要用三四分钟。在给我讲述这些事情时,他们的时神情淡然得如同讲述别人的故事。在这个加油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每个人都为这份责任尽职尽责。这就是他们坚守在这座加油站再普通不过的道理。
策克口岸是每季度末月初开关,每次20天。我们来到加油站时刚好赶上开关。策克口站的风很霸道,钻心刺骨。我在屋外站了一会儿,脸便隐隐发麻。值夜班的加油员已经穿上了中国石油加油员的棉制服,双手抱臂,瑟瑟地站在寒风中不停地跺脚。站前的一条狭长的马路上,从九钢、乌海等地赶来等待装煤的卡车已经排起长龙,一眼看不到头,甚是壮观。
当太阳跃出地平线,在通往口岸的柏油路上,陆陆续续驶来几辆苏制的蒙古车。这种苏制车大约4米长,人们在里面可以做饭、睡觉,很像国内的房车,他们结伴向加油站驶来。
在这个“地上不长草,天上不飞鸟”的黑戈壁上,建一所加油站的所需成本很高,而获利润却很小。在此建站,无疑与企业追求最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背道而驰。中国石油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但吃着甜甜的蒙古糖,看着来此加油的司机脸上荡漾的笑容,我忽然明白了,中国石油在此获得的回报,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