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作——《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平衡》评介

来源 :经济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i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革尤其体现在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和落后地区经济增长潜能释放不足等问题上。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基础差异颇大,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核心、重大问题。如何通过产业转移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进而有效助力落后地区后发优势的释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明政府在与藏族的茶马贸易活动中,建立了官营垄断体制。本文拟对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该体制内部的机构设置、经营管理、运作方式、方法等问题做一系统研究。
期刊
"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迈上新征程,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将发生阶段性变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国际经济变数增多,我国参与全球分工面临的挑战增大;二是突破国内需求规模瓶颈,产业结构呈高度化发展趋势;三是产业竞争格局深刻调整,产业链呈高级化发展趋势;四是新科技革命叠加渗透,产业数字化变革趋势加速;五是资源环境顶板效应凸显,产业绿色化转型趋势明显。步入新阶段,产业结构、模式和动力面临重大变革,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时代主基调,亟待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年动乱之后,曾一度被撤销的西北民院,“春风吹又生”,获得解放的民院老领导们,以新的恣态重建西北民院,第一个大动作即是在1978年10月组织召开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教材编写暨学术讨论会”,成为十年动乱后中国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界的第一声春雷。西北民院的领导和民间文艺学家们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民院50华诞之际,本刊特发北大陈真教授此文,以示纪念。
"十四五"时期,我国畜牧业面临动物疫病频发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资源短缺、环保政策趋严、科技创新及推广能力不强等现实约束,将对畜产品的有效供给造成一定影响。我国重要畜产品供给仍主要依靠国内解决,畜牧业在畜禽个体生产能力、畜产品有效产量、优质饲草资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土地对畜禽粪污消纳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今后畜牧业应汲取教训,区域布局决策不宜只考虑比较优势和经济效益,不能片面专业化,应引导鼓励"种、养、加""产、加、销"等纵向一体化,在结构调整中必须统筹考虑生产效率和消费习惯,时刻不能放松对
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呈品牌化和连锁经营发展态势,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服务内容日益丰富。虽然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较好,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供需不匹配、服务机构规模化水平低、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法律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制约其转型升级。随着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对其规范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国应构建统一的家政服务标准,加强家政服务的职业培训,推动信息化建设,建设家政服务业产业园区,加强立法规范。
《经济参考报》3月7日刊登老凌的文章说,西部开发中一件大事是生态建设。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西部开发与生态建设扯在一起?一些地方对西部开发期望值很高,都希望通过西部开发迅速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希望成为西部的“深圳”。因此对把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开发头等大事多少感到有些出乎意料。“国家要的是被子,西部要的是票子”,这种说法反映出对西部开发在认识上的错位。
新时代优化我国对外开放营商环境,不仅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现阶段,在推进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建设中依然面临挑战:全球对外投资净流入持续缩减对我国对外营商环境建设形成外在压力;境外金融风险输入的威胁;科技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急需提升。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应从扩容增量优势为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筑牢主体根基;强化存量优势为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提供必要保障;激发多主体在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协同作用;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建设法治化进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量互联网公司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展示疫情动态,为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提供重要支持。可见,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疫情的冲击,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而疫情防控也为数字化技术创新突破带来新场景、为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开辟新空间、为数字消费兴起提供新动能。但我国数字化供需不均衡、不匹配,大数据应用水平不高,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有待提速,数字化领域人才欠缺等问题阻碍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因此,应从短期、中期、长期采取措施,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支持,做好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