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销售先做好团队的心态管理(上)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销售团队的运作和管理中,我们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团队成员心态的反映。
  既然是讨论心态管理,就难免让人想起中国国足的前主帅米卢——这位用“态度决定一切”指导言行的南斯拉夫老头,在2002年带领国足进入了从未企及过的世界杯,尽管最后带着九枚鸭蛋败兴而归,但这进人世界杯的壮举,多少年来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如今的国足,似乎早就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巴,让众多的球迷绝望到不再关心它,连骂都懒得骂了。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什么东西比这更糟糕的了。回头想想,其实米卢不仅是为中国球迷带来了几近巅峰的快乐,他在心态管理方面的“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快乐足球”的理念,或许正是其相对国足其他主帅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态度决定一切”仍然是国足所需要的。如果,把这些放到我们对销售团队的管理上,也同样是有益的。
  事实上,一支销售队伍就像一支球队,各种各样的心态问题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竞技状态——只不过球队是在绿荫场上围绕着皮球争胜,而销售队伍则是把赛场搬到了市场上,皮球则变成了市场占有率、销量、回款等等指标。
  心魔不除,病难治。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就是销售队伍心态管理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让我们带领自己的团队“快乐”销售,迈向新巅峰。
  
  困难这么多,我怎么做?
  
  现实当中有不少的销售人员以及销售经理,当我们给他们部署任务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想到其中的难点,并把所可能面对的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抛给你,希望你能把他面前的路都给铺平,最好是能够不做难事做易事、易事变成轻松事,却不会自己想着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我以前的一位销售经理,当我提出把以前走OTC的一种功能性食品,由药店向商超渠道拓展时,他就会说“竞品已经先我们一步进去了,怕不好做?”——后来的事实却是,并没有比进OTC花费更大的功夫。当我又提出借势陈列去侵占某某木糖醇的专用陈列架的时候,他又会说“某某木糖醇咋个会干?店面的店长、店主怎么会允许?”——实际上,后来在没有花费什么费用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就摆上了为数不少的某某木糖醇专用陈列架的顶端位置……总之是,你只要安排稍微有那么一点难度的工作,他都会向你提出相应的疑问,并摆出一幅面有疑难希望你最好能够改变主意的表情。
  除非事实证明决策是错误的,改变主意收回成命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你总得让自己的团队与你步调一致,带着比较良好的意愿去做那些事情,而不是高估难度,连行动前的准备都懒得做了,最后把不少事都给搞砸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自己的团队明白:命令不可商量,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
  其次,告诉他们先做,碰到什么问题再回来说,而不是做都没做就开始这样那样;
  其三,告诉他们你为什么这样决策,并不妨以启发式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商讨解决办法,让自己的团队明白你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还准备了对策;
  其四,通过培训也好,传、帮、带也罢,去武装他们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狼性,由易到难一步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当他们有能力也有雄心去应对各种即将面临的难题时,先提要求再做事的情况就会减少不少;
  其五,尽量正确决策,以成效让团队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树立专业威信。这一点往往对那些刚上任的销售管理者比较管用。
  以上是关于“仇难”的,与之相对的自然就是“喜简”。
  
  能不能简单粗暴点?
  
  为什么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在卖场面前腰板都不敢直一下的任人宰割?因为产品本可以走多渠道的它们有60%甚至是更多的销量都来自大卖场和连锁。为什么又会出现这种局面?抛开渠道主辅之说,一大重要原因就是简单粗暴的抓大放小、“好吃懒做”——做沃尔玛、家乐福……区域连锁尽管门槛高,但不用去面对星罗密布的繁杂小店,既轻松又容易比较快的出销量,这多好啊!对为数众多的销售人员、销售管理者乃至企业领导者来说,这几乎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
  上面所例举的内容,看似和做决策的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那些钱少人也少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有着更大的关联,因为他们才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主事人。其实不然!来自一线的销售人员和基层业务主管的影响很大。
  以基层业务主管而言,本着省事省力又易出成绩的心态,许多人眼里都盯着大卖场、大连锁、小连锁及经销商等大客户,他们也从来不乏振振有辞,比如用“只要把有影响力的渠道做起来,其他小渠道自然会跟进来”诸如此类的话,一遍又一遍的向你鼓吹,一些不坚定的营销管理者就会逐渐由开始的反对变成默许;而就一线销售人员来讲,那些门面大而显眼的售点同样是他们的关注重点,只要我们去市场上转转,就会发现许多的空白网点连拜访都没做到过。但是,这对许多习惯呆在办公室看报表的营销管理者来说,都是不知情的。
  以上所谈仅仅是我们的团队喜欢干简单粗暴事情的一方面。几乎所有这样的事例都会显示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不喜欢需要多费周折才能做成的事,所以就简单的按不费周折的方式去准备、去做——尽管重复做简单的事,正是我们获得营销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但问题是我们的人现在却连简单都想省掉,连盖楼的地基、柱子里面的钢丝都不想做。
  可是这些东西都是必须要做的,咋办?
  首先,业绩管理制度化。我们所有的制度都是从“人性本恶”的角度出发的,既然人性是恶的,制度就要恶起来,没得商量。
  其次,作业标准化。铺货、陈列要达成什么样的关键指标?电话回访、亲临一线要做到怎样的程度?这些都要尽量做到标准化、可操作化,并深入人心。其实这也是一种吻合团队心态确保执行到位的让事情简单化的努力。
  其三,坚持主见。不要轻易受到销售团队中某些人的负面影响,坚持你的决定一做到底。
  其四,行进方向先找对,然后找到正确走路的办法。诸如渠道要一开始从单一渠道做深还是多渠道做广?是先做大渠道还是先做小渠道抑或齐头并进?是倒着做渠道还是从一开始就招商?这都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及能力做出正确的战略决定。之后,就是制定、督导达成的步骤。
  其五,让大家享受到正确营销的乐趣。正确做事自然更易成事,这是充满酸甜苦辣也是充满乐趣的,让大家分享到团队中成功者的经验,并给成功者应得的好处,促使大家有意愿自我挑战去。
  
  管理能否松一点?
  
  我曾碰到过许多如下类型的销售经理和普通业代:
  制定产品团购价的时候,他们希望公司灵活一点,比如同一订单量范围的,也指望着能把单价定在15元到17元,而不是把它定死掉。
  你给经销商的供货价本来是定好了的,比如单价5元,但他们在和经销商谈的时候,为急于成单,却会 把单价让到4.5元、4元。为了让你相信让价有理,还会不停的在你耳边吹,有多少家就因为这个价格谈崩了;我们价格上的变化,可以通过在返利和市场支持等手段的不同来调节。某些管理者立场稍有不坚定,就会怀疑不灵活点市场就做不开。
  还有,合同上最好只留自己的手机不留公司的办公电话;指标最好低到没有什么压力;经销商、卖场提什么要求,我一下子搞不定的公司都最好可以答应等等。
  不过这一让步,许多的问题就出现了。比如,就团购来讲,本来是17块卖的,最后业代可能只交15块上来;在经销商供货价及其销售政策等上面的“法外开恩”与过多差异,最后价格、政策、市场就会乱得象一锅粥。
  但是,就我们销售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来讲,这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他们所在乎的是如何更方便开展业务,完成摆在面前的任务和指标,以及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回报。所以,他们也总希望公司里的制度能够弹性大一点,对自己、自己的部门以及自己的渠道商能够管理松一些,能够获支持得利益。
  管理上的松散往往就是企业堕落的陷阱,是需要尽力看管好不能松的。可是,条条框框太死,就难免影响主观能动性,来自销售团队的抗力又应该如何应对?
  其一。尽量少留给人动歪脑筋的幻想空间。这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在任务指标、费率支持、价格等关键政策上要定死,不要在同样的基本条件下,留下可以讨价还价的空间;二是管理者要管好自己不要做随意性决策,当你开了一个口子的时候,再把闸门关上就难,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促使你开更多的口子,口子一多洪荒显然就不远了。
  其二,认清自己的局势,不要不切实际。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讲,往往存在资金及市场号召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在价格体系、政策、销售目标等方面制定得更符合实际一些,就会更有利于打开市场,销售团队在管理上动脑筋的问题就会少发生一些。
  其三。做好区分,原则性问题不松。非原则性问题可以适当放放线。比如你可以申请特价,但要想超过警戒线搞砸价冲量就不行。
  其四。名松实紧。给支持提要求。比如,销售团队某成员想搞定一个经销商,但这个经销商在供货价、扣点、市场支持上也提了不少的要求,这个时候销售人员向企业请示,希望管理能够松一点。只要在不足以引发市场动乱的合理范围内,这也不是不可以——价格要想低一点,就必须现款现货并达到一定的进货量;扣点要想高一点,就会有更多、更高的坎级任务需要攀登;市场支持要想多一点,就得完成相应的基本任务。
其他文献
2004年3月,红孩子以母婴产品为切入点,以目录销售起家,正式进军零售业。有了精准的人群定位和产品聚焦,红孩子成长很快,半年内就实现了盈利。  随着互联网开始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慧聪、卓越等网络销售企业的兴起,红孩子相信网络会给自己插上另一只腾飞的翅膀。2004年9月,红孩子网站正式开通,10月开始使用在线订购系统。  不过,网络销售并不是立竿见影,05年、06年网络销售额只占红孩子总销售
期刊
“在一个不富裕的国家,最好的商业模式是帮别人省钱和消耗时间;在一个富裕国家最好的方式一定是帮别人节省时间和花钱。中国现在正是从不富裕到富裕的阶段,这种中间状态,很容易找到合适的机会。”曾经是欧典地板创始人之一的杨守斌对媒体表示。  现在,一个商业机会被人们从珠宝行业捕捉到了——当钻石产品惊爆出比传统商店的价格要低30%~70%时,一个至少是帮别人省钱的商业模式从钻石这个奢侈品的行当里浮现,那就是省
期刊
“中药牙膏选田七”,田七已成为中国中药牙膏的代名词;“拍照喊田七”正成为消费者生活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田七品牌的年轻化。但正在接受来自“汉草萃”、草本、云南白药等概念和品牌的冲击,田七入围高端市场的计划能否实现?田七的概念能否抗击草本概念?  市场细分是品牌定位的前提,先从市场细分说起。我们认为,真正的市场细分是基于目标消费者的分层,粗犷的分类模式会导致品牌定位不准,盲目的产品研发,将产品简单粗
期刊
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商业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面临前所未遇的挑战。  “冬天”来临,有些企业选择了降价以度过危机;有些企业选择了以降价来进行行业洗牌,提升市场份额;有些企业选择了逆势涨价来应对危局。    冬天来了,企业该涨价还是降价? 张廷智    涨价也好,降价也罢,只是企业应对危机的表象,重要的是企业要有明确的战略选择,要有战略主动性。  席卷全球的金融
期刊
多年以来,全球那些声名显赫的大公司一一诸如通用电气、宝洁、英国石油等已经意识到,在识别未来企业的领导人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以确保公司长期处于有利的竞争优势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组织利用一系列测评工具和流程为公司挑选最优秀的毕业生,并且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观察哪些管理人员拥有长期潜质可以培养成为公司未来的高管人员。  有些组织将潜质理解为能够在下一个岗位角色上即时做出的绩效表现,而我们将它称之“匹
期刊
当今世界各国都异常重视人才的培养,都将企业员工培训看作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尤其在近二十年内,各国员工的培训工作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外,公司一般要拿出销售收入的1%~8%或工资总额的8%~10%用于培训工作。  而我国培训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潜力巨大、发展迅猛,重视程度从外企逐渐过渡到合资企业,直到目前很多私企也都越来越重视培训了,尤其是在很多企业从培训中获益后,更将大规模的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
期刊
企业    6月28日,迪信通北京城区首家数码连锁旗舰店将在公主坟正式开业,新门店除了经营手机外,一半的面积会用于经营包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DV等数码类产品。未来迪信通用于数码销售的门店,其面积均将在300平方米以上,大多是迪信通的主力门店。根据迪信通的计划,到今年年底前,迪信通在北京的126家门店的一半,即63家门店都会转型为兼营数码产品销售的3C卖场。  此前,作为香港最大的电器零售连锁、
期刊
找一个技术高超的裁缝,亲自上门为自己量体裁衣,这种尊贵的享受不只存在于旧电影胶片中。  2006年,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EMBA的曾李青以一份长达70页的“中欧有史以来最厚”的论文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而这个腾讯曾经的联合创始人的论文主题就是“男士服装定制”。一年后,曾李青与庄吉集团总裁吴邦东、新浪的副总裁王滨合作,以300万元的投资创办了深圳领秀服饰公司,打造了“拉特兰”网络服务平台,而这个以高级衬
期刊
千军万马一窝蜂的涌入终端市场,终端硝烟弥漫,门槛越筑越高:一般消费场所千篇一律地开始收起进场费,展示费,陈列费,管理费,促消费,门店开业周年庆典费,门店老板、老板娘的生日礼品费……不胜枚举。快速消费品企业又一次把自己埋进无限的费用死腹。  数据显示,2007年酒类企业的营销费用高达37.2%,较2006年上涨了近十个百分点。据我了解的情况是,酒类企业在终端的费用占全部营销费用的50%,很多企业甚至
期刊
沟通的过程就像我们交朋友的过程,首先要确定和哪类人成为朋友,然后是彼此相识,初步建立对于姓名、体貌特征的基本了解。如果沟通要深入就要有彼此投机的话题,加深了解之后,情感日渐深厚,成为挚友。这就是沟通从记忆到情感和生活方式的过程,而生活方式则是沟通的终极目标。  企业与顾客的沟通也是如此。沟通能够使品牌成为顾客生活的部分,成为顾客的伙伴,而要达到企业与顾客沟通的终极目标——生活方式所需要具有的基础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