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在非洲许多国家陷于粮荒的情况下,喀麦隆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成功地使其865万居民免受饥荒,并能向邻国提供一部分粮食,成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少数几个粮食自给有余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非洲缺粮的情况相当严重。1970—77年间,非洲粮食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3%,低于世界其他地区,而人口年增长率却高达3%。据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非洲许多国家陷于粮荒的情况下,喀麦隆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成功地使其865万居民免受饥荒,并能向邻国提供一部分粮食,成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少数几个粮食自给有余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非洲缺粮的情况相当严重。1970—77年间,非洲粮食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3%,低于世界其他地区,而人口年增长率却高达3%。据联
其他文献
<正>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日益严重,解决吃饭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就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严重粮情及其原因、近年提出的粮食新战略以及这些国家的粮食前景进行一些探讨。 一、战后发展中国家粮食形势的特点 总的说来,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形势日趋严峻,其主要特点是: (一)粮食生产虽有增加,但人均粮食产量近年有所下降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指谷物,不包括豆类和薯类;下同)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七十年代以来增速减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材料计算,1955—198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由3.
<正> 在瑞典,人们到处都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森林,特别是在中部、北部,常常驱车行半日,茫茫林海不见边。复盖率高达57%的瑞典森林给这个人口约830万的国家直接间接地共提供了50万个就业机会,提供了占出口总额20%的商品和大量生产、生活资料。从报纸、餐纸、卫生纸、包装纸到家俱、玩具、工具、火柴、住宅以及自然环境,人们几乎无时无刻不与森林或林业产品发生关系。森林对这个国家是如此重要,以致许多人称之为瑞典的“绿色金子”。
<正> 去年5月密特朗总统执政后,为振兴法国经济,推行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由于该战略以密特朗提出的“社会增长”为核心内容,因此人们称它为“社会增长”经济发展战略。现在密特朗已执政一年多了,这个战略是如何推行的?收效如何?今后趋向怎样?都是令人关注的问题。
<正> 西德的农业,经过战后30多年的恢复与发展,已跨进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目前,农业在西德国民总产值中只占2.7%,但是相当发达,农产品自给率已达到90%左右,一些重要农产品已自给有余。西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国法国已相差无几,而在畜产品方面,已居领先地位。西德农业迅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当数西德政府积极对农业进行直接的、持续的、广泛的调节。同战前相比,西德政府对农业的调节,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方面,都有不少新
<正> 墨西哥是拉丁美州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二次大战前,墨西哥基本上还是一个以农业和矿业生产为主、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经过40年的发展,当今已成为第三世界中工业比较发达、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国家之一。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70亿美元,按绝对值已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经过几年的恢复,进入了一个长达20多年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73—1975年由石油能源危机诱发的经济危机,宣告这个“黄金时期”已经结束。此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明显地陷入了慢性萧条和停滞膨胀之中。这些现象很自然地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长周期理论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正】 苏联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其经济遇到严重困难的背景下制定出来的。 从历史上看,苏联经济在《五·五》计划期间达到了高峰,创造的国民收入以及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
<正> 战后,尤其是近10余年来,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它的发展情况如何?它的发展动力是什么?它的兴起对世界经济理论和现实乃至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又怎么样?这都是值得进行探讨和研究的。本文试图从三方面对此作一评述。
<正> 工业结构牵涉的问题比较广泛,本文只就西欧国家工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工业结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工业部门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及其与工业增长率的关系等问题,作一些简略分析。 战后,西欧经济发达国家工业结构的变化,有一个相类似的特点:即化学、电子等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较快,比重迅速上升,而纺织、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发展较慢,比重不断下降。
【正】 八十年代,日本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逐渐恶化的条件下,为了克服各种矛盾,发挥自己的长处,将经济发展的方针,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采取了新的技术革新战略。 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