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如何让小学生自觉的遵守课堂纪律,是小学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必须掌握良好的课堂纪律的控制力,这样才能使优良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得到保证。本文探讨的是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具体表现,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学生和教师心理因素、管理因素、文化因素,并从预防、干预这两个方面研究小学生课堂问题的策略,以改善课堂的纪律,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问题的首要关键在于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纪律问题的成因。造成这种问题不仅是因为低年级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发展不完善,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纪律问题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也是管理课堂的策略。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课堂管理时应当首先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课堂规范,并且從积极正面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让他们自身不仅意识到纪律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还能及时改正。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堂纪律 原因 策略
一、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的概述
我国学者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仅要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判断和控制外向性问题行为,对内向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干预。
二、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小学生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不遵守课堂秩序,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这些问题看似虽小,但是它不仅仅干扰课堂秩序,而且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在小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中造成不良影响。课堂纪律问题有深层次原因,并且在课堂问题中具有普遍性,也是教师们经常遇到而且经常困扰他们的课堂问题之一,处理的不好,就会损害师生之间的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扰乱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对于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有效处理,则取决于于小学教师对于课堂的有效管理策略。
(一)课堂规范的建立和巩固,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需要规范的约束,但规范怎样建立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应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来维持课堂秩序,就无法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4]。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呢?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就应该考虑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但是规范不能只体现教师的意志,而应该考虑学生的意见,因此规范的制定应该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让学生民主的参与到其中,一起来制定规范。教师应该时不时把学生召集起来讨论规范是不是继续适合新的情况,如果不适合就可以去掉,建立起新的规范。另外,规范必定是防止课堂行为问題发生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教师不必把规范绝对化,而要考虑问题行为发生的情境,然后再考虑规范的执行。纪律规范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将其落实到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中,让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管理才算卓有成效。
(二)运用正面引导的管理语言,积极关注学生个性
课堂管理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反思一下我们的管理语言,我们通常都是习惯性地运用一些消极的语言,这些语言注重的是监督、批评、训斥和体罚。新课堂的管理要求我们教师多运用一些积极的语言,这些语言重在塑造。
书本上的知识只是教会学生如何说,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因此教师要运用好操练这一环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颦一笑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小学生的心理敏感又脆弱,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师生之间的种种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运用教学语言,及时地对回答正确的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要为学生精彩的发言喝彩。
(三)奖励和惩罚的运用
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同时,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物质性的奖励,可奖给学生一张小贴画、一块小橡皮、一个小本子,这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奖励机制来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惩罚就是给学生带来不快的东西,当一个教师运用惩罚这种手段的时候,只能意味着他没有能力处理好问题。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惩罚”的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处理方式。有些时候惩罚可能不得已而为之,尤其对那些反复出现的不良行为,但教师必须意识到惩罚能遏制过失行为,却不能教会学生受人欢迎的行为。因此,教师在需要惩罚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以及对其行为的不解或者遗憾,帮助孩子认清错误,帮助他们找到改善的方法。课堂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别看小学生年龄小,可“心眼”还挺大,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师生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堂纪律 原因 策略
一、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的概述
我国学者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仅要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判断和控制外向性问题行为,对内向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干预。
二、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小学生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不遵守课堂秩序,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这些问题看似虽小,但是它不仅仅干扰课堂秩序,而且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在小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中造成不良影响。课堂纪律问题有深层次原因,并且在课堂问题中具有普遍性,也是教师们经常遇到而且经常困扰他们的课堂问题之一,处理的不好,就会损害师生之间的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扰乱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对于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有效处理,则取决于于小学教师对于课堂的有效管理策略。
(一)课堂规范的建立和巩固,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需要规范的约束,但规范怎样建立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应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来维持课堂秩序,就无法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4]。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呢?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就应该考虑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但是规范不能只体现教师的意志,而应该考虑学生的意见,因此规范的制定应该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让学生民主的参与到其中,一起来制定规范。教师应该时不时把学生召集起来讨论规范是不是继续适合新的情况,如果不适合就可以去掉,建立起新的规范。另外,规范必定是防止课堂行为问題发生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教师不必把规范绝对化,而要考虑问题行为发生的情境,然后再考虑规范的执行。纪律规范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将其落实到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中,让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管理才算卓有成效。
(二)运用正面引导的管理语言,积极关注学生个性
课堂管理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反思一下我们的管理语言,我们通常都是习惯性地运用一些消极的语言,这些语言注重的是监督、批评、训斥和体罚。新课堂的管理要求我们教师多运用一些积极的语言,这些语言重在塑造。
书本上的知识只是教会学生如何说,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因此教师要运用好操练这一环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颦一笑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小学生的心理敏感又脆弱,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师生之间的种种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运用教学语言,及时地对回答正确的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要为学生精彩的发言喝彩。
(三)奖励和惩罚的运用
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同时,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物质性的奖励,可奖给学生一张小贴画、一块小橡皮、一个小本子,这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奖励机制来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惩罚就是给学生带来不快的东西,当一个教师运用惩罚这种手段的时候,只能意味着他没有能力处理好问题。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惩罚”的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处理方式。有些时候惩罚可能不得已而为之,尤其对那些反复出现的不良行为,但教师必须意识到惩罚能遏制过失行为,却不能教会学生受人欢迎的行为。因此,教师在需要惩罚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以及对其行为的不解或者遗憾,帮助孩子认清错误,帮助他们找到改善的方法。课堂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别看小学生年龄小,可“心眼”还挺大,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师生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