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试教育已经出现种种的弊端,而数次教育改革都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应试教育实行教考合一,如果改革教考合一的教育模式,实行教考分离,也就是把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中考和高考分离,中考和高考不仅考查学校教育,还考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那就能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 应试教育 教考分离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考试是学校教学中最常规、最普通的手段,因为它具有检查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教学的状况;诊断和反馈教学的各项信息;评价智力水平的档次;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激励和选拔等功能,也是迄今为止最公平合理的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方式。
但现实情况是因为过度使用考试手段,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已经偏离了考试原有的意义,使学校教育蜕变成应试教育。
一、教考分离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育就是一种应试教育,它以考试的结果——分数作为向导,不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本质为指导。应试教育的目的是应付升学考试,以升学率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它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完善和保护,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灵的发展,培养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方式已经造成了种种不良现象,诸如,由于考试压力过大,学生的厌学、厌世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减负越减越负,有偿家教屡禁不止,等等。
所以改变应试教育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教育界也尝试了很多方法和措施,包括课程的改革等,但效果不明显。
经过多年的考察,教考分离不失为撬动应试教育的一个支点。
二、教考分离的内涵
教考分离就是把学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中考、高考分开,学校教师依据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进行日常教学工作;考试机构根据中考和高考选拔的人才的特点,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程度,制定考试大纲,建立一套包括学生考试报名、考试命题、閱卷、评分、考试执行、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等完备的考试管理系统,执行考前、考试、考后工作;学校只负责学生毕业时的合格考试,不合格的学生肄业或者继续修业。
教考分离的理论基础是中考和高考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人才的标准是人的整体素质有上乘的表现,也就是人的智力和人格是优秀的,所以中考和高考应该是以体现人的整体素质为导向,以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考试。而学校的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的目的,以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它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的工作和行为。从考试范围角度来看,中考和高考不仅要考查学校教育,还要考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学考试只能考查知识水平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正因为学校的教学和中考、高考的目的或者目标上有所不一致,所以教考必须分开,才能各使其责,很好地为教育服务。
教考分离的事实基础是行使多年的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通过许多年的摸索,已经趋向成熟和稳定。虽然有人对它面试和招收条件产生异议,但它的笔试部分却无人争议,说明它的纸质考试经过时间的考验,确实能考查一个人的各项素质指标,它也是中国第一个彻底实现了学校教学和人才选拔分离的考试。它的笔试内容分为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基础知识测试等,它不是原本学校的教学课程考试,而是综合素质的测试。所以公务员考试是个样板,教考分离如果参考样板的思路,肯定能够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
三、教考分离的优点
1.教考分离有利于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教考分离是针对教考合一的弊端提出的。教考合一,学校教学的内容就是中考和高考的内容,迫使社会、家庭、学校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标准判别学生的素质、学校办学的水平、教师教学的效果,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知识高密度化、作业等的课业负担重量化、检测考试经常化,使中考、高考的知识难度和广度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学生的心理压力、课业负担只会越来越重,相应的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也会只重不轻。
教考分离后,学校教学的内容仅仅是中考、高考内容中的一部分,由原先的怎么考就怎么教,转变为怎么教就怎么考,中考、高考不再是教育的指挥棒,学校可以切实地依照教学大纲编制教学内容,降低课程知识密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考试次数。因为学校只负责学生毕业时的合格考试,教师的各种负担也在减少,但教师从知识传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后,一部分工作重点转移至育人方面,例如学生的心理疏通、人格的培养、道德的熏陶,使学校真正成为修身养性的地方。
2.教考分离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
应试教育因为追求高分数和高升学率,使中考和高考的难度和广度越来越大,在这个基础上课程知识必然是高密度化和高难度化的,否则难以从分数上区分学生。与高密度化和高难度化的课程知识相适应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或者是满堂灌,只有这样的模式才有可能使一堂高容量的课堂达到预期效果。在填鸭式的或者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效率明显不高,学习失去兴趣和快乐,厌学情绪弥漫。被动学习增加了考试的淘汰率,使应试教育演变为更恶劣的精英教育,严重违反了教育的自然规律。
教考分离后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再是中考、高考所关注的全部内容,学校的教育重点不再是中考、高考的分数和升学率,学校的教育可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即是教书育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育应该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教育本质指引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中既有硬件又有软件。硬件是与学生的学习有关设施和课程等,软件是教师。教师首先是一个成功者,当学生追随成功者学习时,他也肯定潜移默化地学到了成功者的思维、行为,那么学生以后也会成为一名成功者。其次,教师是一位学习者。书不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但书确实能改变一个人。教师是学习者,他的学生一定热爱学习。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建议者。人性和天性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基本的品质。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只具有人性和天性,所以教师可以引导他走向成功的未来之路。高中学生不仅具有人性和天性,而且具有社会性,那么教师只能建议他们,使他们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
在教师生成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发生显著的改变,从应试教育下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识记为主转变为领悟为主。悟道是学生学习的最高方式,但悟道需要课程知识的低密度和低难度,因为悟道需要时间,悟道也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学生因此从过去的厌学转变乐学。人的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学生也是一样。这样的教育才是大众的教育,真正的教育。
3.教考分离有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合。
应试教育造成了学校教育的片面化、社会教育的负面化、家庭教育缺位化的局面,因为教考合一的模式使考试的焦点在学校,教育考核在学校,形成教育是学校的工作,与社会和家庭无关的假象。
教考分离后,家庭和社会都能正确面对自己的责任,切实担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教育工作,因为他们的那一部分工作有中考和高考的考核内容,有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这样家庭和社会就不会也没有理由推卸教育了,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辅助的教育体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一个学生的角度看生活就是教育,而他的生活就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教考分离后,考试真正为全面的素质教育服务,教育自然而然会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学校智力教育为主线的教育,然后是引导学生正常的、健康的社会交往,正确认识社会正反面,最终使学生扩大社会视野。
4.教考分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有专长的学生。
应试教育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有媒体报道大学生居然不会买火车票回家、不会洗衣服等怪事。也培养出很多道德品质低劣的学生,如马加爵、药家鑫等。还培养出很多低心理素养的学生,例如每年都有大学生因为遭受各种挫折而自杀自残。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分数和升学率,考试的内容就是学校教学的知识内容,而其他的教育与它无关,教师和学校都常常以损害其他教育为代价,提升应试教育的效率。
实行教考分离解放了学校的应试教育,使学校有更多的时间和方法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中小学可以坚持“夯实基础、自由发展”的培养目标,夯实基础就是夯实基本知识、技能、习惯、道德,自由发展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兴趣去发展,不是在教师设定的框架内发展。学校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发展学生的情感、道德、技能,更重要的是呵护他的心灵的成长。教考分离还会使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给学校教育以必要的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有专长的学生。
总之,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竞争,所以我们要改变应试教育方式,实行教考分离,培养高素质有专长的人才。
关键词: 应试教育 教考分离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考试是学校教学中最常规、最普通的手段,因为它具有检查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教学的状况;诊断和反馈教学的各项信息;评价智力水平的档次;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激励和选拔等功能,也是迄今为止最公平合理的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方式。
但现实情况是因为过度使用考试手段,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已经偏离了考试原有的意义,使学校教育蜕变成应试教育。
一、教考分离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育就是一种应试教育,它以考试的结果——分数作为向导,不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本质为指导。应试教育的目的是应付升学考试,以升学率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它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完善和保护,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灵的发展,培养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方式已经造成了种种不良现象,诸如,由于考试压力过大,学生的厌学、厌世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减负越减越负,有偿家教屡禁不止,等等。
所以改变应试教育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教育界也尝试了很多方法和措施,包括课程的改革等,但效果不明显。
经过多年的考察,教考分离不失为撬动应试教育的一个支点。
二、教考分离的内涵
教考分离就是把学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中考、高考分开,学校教师依据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进行日常教学工作;考试机构根据中考和高考选拔的人才的特点,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程度,制定考试大纲,建立一套包括学生考试报名、考试命题、閱卷、评分、考试执行、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等完备的考试管理系统,执行考前、考试、考后工作;学校只负责学生毕业时的合格考试,不合格的学生肄业或者继续修业。
教考分离的理论基础是中考和高考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人才的标准是人的整体素质有上乘的表现,也就是人的智力和人格是优秀的,所以中考和高考应该是以体现人的整体素质为导向,以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考试。而学校的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的目的,以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它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的工作和行为。从考试范围角度来看,中考和高考不仅要考查学校教育,还要考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学考试只能考查知识水平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正因为学校的教学和中考、高考的目的或者目标上有所不一致,所以教考必须分开,才能各使其责,很好地为教育服务。
教考分离的事实基础是行使多年的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通过许多年的摸索,已经趋向成熟和稳定。虽然有人对它面试和招收条件产生异议,但它的笔试部分却无人争议,说明它的纸质考试经过时间的考验,确实能考查一个人的各项素质指标,它也是中国第一个彻底实现了学校教学和人才选拔分离的考试。它的笔试内容分为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基础知识测试等,它不是原本学校的教学课程考试,而是综合素质的测试。所以公务员考试是个样板,教考分离如果参考样板的思路,肯定能够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
三、教考分离的优点
1.教考分离有利于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教考分离是针对教考合一的弊端提出的。教考合一,学校教学的内容就是中考和高考的内容,迫使社会、家庭、学校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标准判别学生的素质、学校办学的水平、教师教学的效果,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知识高密度化、作业等的课业负担重量化、检测考试经常化,使中考、高考的知识难度和广度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学生的心理压力、课业负担只会越来越重,相应的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也会只重不轻。
教考分离后,学校教学的内容仅仅是中考、高考内容中的一部分,由原先的怎么考就怎么教,转变为怎么教就怎么考,中考、高考不再是教育的指挥棒,学校可以切实地依照教学大纲编制教学内容,降低课程知识密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考试次数。因为学校只负责学生毕业时的合格考试,教师的各种负担也在减少,但教师从知识传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后,一部分工作重点转移至育人方面,例如学生的心理疏通、人格的培养、道德的熏陶,使学校真正成为修身养性的地方。
2.教考分离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
应试教育因为追求高分数和高升学率,使中考和高考的难度和广度越来越大,在这个基础上课程知识必然是高密度化和高难度化的,否则难以从分数上区分学生。与高密度化和高难度化的课程知识相适应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或者是满堂灌,只有这样的模式才有可能使一堂高容量的课堂达到预期效果。在填鸭式的或者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效率明显不高,学习失去兴趣和快乐,厌学情绪弥漫。被动学习增加了考试的淘汰率,使应试教育演变为更恶劣的精英教育,严重违反了教育的自然规律。
教考分离后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再是中考、高考所关注的全部内容,学校的教育重点不再是中考、高考的分数和升学率,学校的教育可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即是教书育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育应该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教育本质指引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中既有硬件又有软件。硬件是与学生的学习有关设施和课程等,软件是教师。教师首先是一个成功者,当学生追随成功者学习时,他也肯定潜移默化地学到了成功者的思维、行为,那么学生以后也会成为一名成功者。其次,教师是一位学习者。书不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但书确实能改变一个人。教师是学习者,他的学生一定热爱学习。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建议者。人性和天性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基本的品质。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只具有人性和天性,所以教师可以引导他走向成功的未来之路。高中学生不仅具有人性和天性,而且具有社会性,那么教师只能建议他们,使他们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
在教师生成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发生显著的改变,从应试教育下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识记为主转变为领悟为主。悟道是学生学习的最高方式,但悟道需要课程知识的低密度和低难度,因为悟道需要时间,悟道也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学生因此从过去的厌学转变乐学。人的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学生也是一样。这样的教育才是大众的教育,真正的教育。
3.教考分离有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合。
应试教育造成了学校教育的片面化、社会教育的负面化、家庭教育缺位化的局面,因为教考合一的模式使考试的焦点在学校,教育考核在学校,形成教育是学校的工作,与社会和家庭无关的假象。
教考分离后,家庭和社会都能正确面对自己的责任,切实担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教育工作,因为他们的那一部分工作有中考和高考的考核内容,有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这样家庭和社会就不会也没有理由推卸教育了,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辅助的教育体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一个学生的角度看生活就是教育,而他的生活就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教考分离后,考试真正为全面的素质教育服务,教育自然而然会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学校智力教育为主线的教育,然后是引导学生正常的、健康的社会交往,正确认识社会正反面,最终使学生扩大社会视野。
4.教考分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有专长的学生。
应试教育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有媒体报道大学生居然不会买火车票回家、不会洗衣服等怪事。也培养出很多道德品质低劣的学生,如马加爵、药家鑫等。还培养出很多低心理素养的学生,例如每年都有大学生因为遭受各种挫折而自杀自残。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分数和升学率,考试的内容就是学校教学的知识内容,而其他的教育与它无关,教师和学校都常常以损害其他教育为代价,提升应试教育的效率。
实行教考分离解放了学校的应试教育,使学校有更多的时间和方法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中小学可以坚持“夯实基础、自由发展”的培养目标,夯实基础就是夯实基本知识、技能、习惯、道德,自由发展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兴趣去发展,不是在教师设定的框架内发展。学校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发展学生的情感、道德、技能,更重要的是呵护他的心灵的成长。教考分离还会使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给学校教育以必要的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有专长的学生。
总之,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竞争,所以我们要改变应试教育方式,实行教考分离,培养高素质有专长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