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接受诊治的中枢性眩晕患者162例,男124例,女38例,年龄(64.09±10.98)岁;周围性眩晕患者166例,男75例,女91例,年龄(52.13±12.20)岁。应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和静态平衡姿势仪完成自发眼震试验、凝视试验、位置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视跟踪试验、视动单速试验、视动正弦试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睁-闭眼坚硬平板直立试验、睁-闭眼海绵软底直立试验的平衡功能电生理检测。
结果病理性自发眼震和病理性凝视眼震检出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5.674、16.458,P均<0.05);而位置性眼震出现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48.896,P<0.001)。扫视试验异常率、平稳视跟踪试验异常率、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异常率、静态平衡姿态试验异常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137.169、166.972、150.877、150.877、27.273,P均<0.001);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异常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51.000,P<0.001)。异常结果类型两组比较,中枢性眩晕组主要为扫视欠冲、慢扫视(χ2值分别为103.846、4.296,P均<0.05),Ⅲ、Ⅳ型平稳视跟踪曲线(χ2值分别为147.389、4.296,P均<0.05),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眼震增益单侧、双侧减弱(χ2值分别为47.531、44.477、52.529、53.255,P均<0.001),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反向和垂直眼震以及静态平衡姿势的本体觉异常(χ2值分别为11.847、23.778,P均<0.001);而周围性眩晕组则以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眼震增益单侧减弱为主要表现(χ2=79.771,P<0.001)。
结论周围性眩晕患者具有明显的体位性自发前庭反应和前庭眼动系统功能异常,而中枢性眩晕患者主要为视眼动系统功能异常,并可伴有前庭眼动系统和前庭骨髓反射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