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寻求中国中小城市景观的发展之路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景观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审美象征以及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显著指标。鉴于当前中国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的发展境况与时代趋势,中国《雕塑》杂志社、山东省栖霞市人民政府、北京市雅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研讨会,旨在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城市景观发展道路,进一步促进栖霞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2005年10月15日,会议于山东省栖霞市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文脉·生态·景观”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文脉(Context)最初源于语言学,亦称“语境”,在广义上常常被引申为事物之间在时空上的关系。它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所依存的文化传统及精神基质,它既是一个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又是特定历史记忆积淀起来的空间范畴。“生态”的提法旨在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城市景观规划和实践进行研究,并提倡用生态学的理论来发展和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因为城市本身就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景观”则是广义性质的概念,包括作为风景的视觉审美意义、作为人类栖居地的含义、作为生态系统的含义和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中国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研讨会在栖霞的召开,体现了栖霞市与时俱进的城市发展策略,同时也表明了城市景观艺术乃是需要众多有识之士精诚合作、群策群力才可能搞好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严昭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局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中小城市发展迅速,与此相适应,中小城市的景观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景观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标志性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中国城市的景观建设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景观建设现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第一,在盲目仿古、盲目崇洋而不尊重地方文化特色;第二,不重视环保,不尊重自然,背离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脱离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建设原则,不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第四,策划和设计的文化艺术水平低,缺乏前瞻性,工程质量粗糙,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是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即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所以,我认为这一次召开的以“文脉、生态、景观”为主题的中国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研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希望研讨会能够很好的梳理目前我国中小城市景观建设的现状,就中小城市景观建设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形式等方面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也希望主办单位会后很好整理此次研讨会的成果,并通过结集出版和媒体宣传向全国范围推广。
  


   李宁(栖霞市人民政府市长):
  在第四届中国山东栖霞苹果艺术节即将开幕之际,由栖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雕塑》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研讨会”也隆重举行了。这既是全国城市景观研究专家们相聚的一次盛会,也是栖霞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栖霞地处胶东半岛腹地,区位优越,矿产丰富,景色宜人,产业基础雄厚,特别是苹果产业国内领先,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和单位授予“全国水果第一市”、“中国苹果之都”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多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励精图治、共谋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提升现有城市景观层次的同时,又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开发建设了一大批亮点工程,既有效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环境,又极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次中国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研讨会选择在栖霞举行,既是对栖霞城市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
  
  刘启明(栖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栖霞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我市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胶东半岛最大的自然公园。在丰厚的文化沃土上形成的地域文化,既是令栖霞骄傲的资源,又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实现赶超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动力。近年来,栖霞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战略,在精心打造城市景观,千方百计加快城市化进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初步构建起了城市景观艺术框架,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栖霞是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市,生态城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我们以大型广场为中心,以旅游景区、公园、小游园等公共场所为节点,进行整体雕塑布局,形成了一批与生态市相和谐的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雕塑艺术作品。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战略,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金言良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努力把栖霞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生态优良的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城市。
  


  王中(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很高兴来到栖霞市参加这样一个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研讨会。近年来栖霞城市景观的发展以及此次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研讨会的举办充分说明,栖霞市确实在城市景观建设方面很有前瞻性。众所周知,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速度在全球居于首位。城市发展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一些方方面面的好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首先,我们应该思考,城市规划是否等于城市设计?这几年研究公共艺术也好,研究景观也好,目前在中国,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通常,我们将城市规划来看作是城市设计,而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一个有没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城市设计是城市的一个大的视觉系统,它解决的是一个品质问题。因此在这一点上来说,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讲到城市的后设计原则,不管是搞城市景观也好,还是搞公共艺术也好,必须要考虑城市留给我们的历史文脉。栖霞市政府明确提出围绕着文化为核心来建设栖霞市,这可以说在中国是一个比较超前的做法。换言之,把发展地域文化明确地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这在中国城市中是非常有超前性的。2004年哈佛大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世界发展中心正在向城市文化厚重的城市转移。如果说20世纪中国的城市是围绕经济为核心,那么我相信21世纪中国的城市一定是围绕文化为核心进行建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文化”这个词在拉丁语当中就是城市和居民的意思,文化是由聚居而成的。城市实际上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以看看巴黎,我觉得它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典范,因为它成功地把老城的保护和新城的发展结合起来了。如果北京当时要按着梁思成先生的观点,把老城墙都保留起来,那么我相信北京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虽然我们在平时总是提到城市特色,但是实际上注意得非常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去继承发扬我们城市的优良传统。其次,我们还研究城市景观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不管是挖掘历史文脉也好,突显历史文化精神也好,我们应该找到它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为了城市表情,不是为了装点,而是为了激活我们的空间,让我们的城市成为可识别、可读解的有记忆的城市,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景观建设。城市建设的发展实质,应该是精神与物质并存,创造更宏观的福利,服务于城市的居住人群,真正考虑城市居民的行为需求、文化诉求以及情感需要。
  


  丘处机西行记铜 高5m
  





  中国农业文明长廊(局部)花岗岩 长200m
  
  翁剑青(博士、北京大学艺术系副教授)
  近年来,虽然公共艺术在中国城市断断续续地有了发展,但这里面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误区表现在把公共艺术偏狭地理解为城市雕塑或纪念性、装饰性的城市形象。但实际上,公共艺术的概念强调公共性,英语中“PUBLIC”这个概念首先强调的是公共性。它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一个公共社会的多元性的参与和平等的对话。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的一种现象,其基本前提有两个:1、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上达到一定的水平;2、社会民主政治的开放性,政治的民主文明程度。其表现类型有:1、公共艺术是结合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的建设,来进行公共艺术的介入。这种介入考虑到城市的功能,对文化的建设来对特定区域形象塑造。公共艺术是开放的,多元的,述说城市的一个文脉。2、注重传承城市的区域文脉,彰显城市特色,发挥文化资源;3、结合城市家居的设计,建设具有人文内涵的适应市民进行自由交流的场所、道路系统、社区活动中心等;4、结合艺术与娱乐游戏的方式,以一种放松、诙谐的方式,使它既具有观赏价值,也可以通过这种娱乐游戏这种互动的方式,愉悦人们的身心,激发人们的感情;5、针对社会面临的问题,以艺术展示的形式,把它揭示出来;艺术承担了一种公共道德的教育,和对整体社会的一种警示。所以它常常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社会的环保问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问题、对政治腐败的问题、对当代人文价值的维护问题、对世界对和平的问题、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提出警示。6、通过短期的、临时性的、开放的艺术展览,吸引社会大众通过平等的交流和参与,促进社会公众作为一个城市主人翁精神对公共意识的重视和培养。这对社区相互之间的交流,相互的认同,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个公众的社会,也是一个亚文化的社会,它的社会地位、收入、所受的教育不同,使人们相互之间隔绝了,这对凝聚和谐社会都是不利的。7、对大型景观艺术,展开公共艺术理念的探讨。我认为,注意保持和突出自身的历史传统,注重当地社会生存的经验,是中小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需要。一方面,中小城市不要追求大城市的效应,不要盲目的模仿,因为这对生态以及公共性都是一种危害。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要活化,成为当地生活的一个盛事,而且这个盛事要具有可延展性。经常要有一些文化活动,有效地利用这种文化空间,使文化空间成为互动的,交流的,能够让文化带动一系列的效益。
  
  朱尚熹(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雕塑家):
  中国中小城市景观建设应该借鉴研究西方“公共艺术百分比”模式,将公共艺术列入法制、政策、文件当中。“公共艺术百分比”其实包含着一个民主决策的问题。比如,美国公共艺术项目往往有陪审团负责,陪审团一般由市长、雕塑家单位、市民组成,从而构成共同发展城市公共艺术的百分比。因此,我建议栖霞市人民政府一方面定期主持专家研讨会,挖掘一些资源,为我们栖霞作一些品牌性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在进行公共艺术建设当中要注意城市规划,建议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尽量发掘历史文化资源。
  


      耕读传家铜 高5m
  
  陈仕彬(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栖霞城市广场景观艺术总策划):
  作为栖霞城市广场景观艺术策划人,我想简单谈点体会。在接受栖霞市的委托之后,我们首先对栖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城市发展规划以及自然风光等进行了研讨,总结出栖霞的三大特色资源。1、栖霞有着古齐国故地的文化背景,全真道教创始人丘处机诞生于此地,其修行的道观有着东方第一大道观之称,信众遍天下,绵延数百年。2、栖霞有着典型的中国农业文明的积淀。3、栖霞市是胶东半岛的脊梁和中心,交通便利,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物产丰富,尤以苹果闻名遐迩。在梳理出以上三大人文自然特色资源后,我们对整个广场的策划便有了出发点和依据。首先,在定位上,我们将其定位在政治文化广场,因为这是行政中心,区别于休闲娱乐广场及其他功能的广场。其次,在文化上,我们深挖齐文化和农业文化,大家知道齐文化有着深厚的崇德传统,其礼法兼治的施政理念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和以德治国有着很多契合的地方。第三,在布局上,我们采取严谨规矩的中国传统布局精神,然后在其中追求对称和变化、落差和平衡。将主雕“龙腾”置于中心,将象征齐国文化的治国理念“礼、仪、廉、耻”四围之纲置于东、南、西、北四方,将中国农业文明长廊环绕四角绿地边沿,取其绿地与广场的自然落差壁面依势创作。第四,将极具农时意义的春夏秋冬表现在四角园林绿地和“春萌、夏作、秋收、冬藏”主雕上,四角园林采用四季特点造型和绿化,而组雕“春萌、夏作、秋收、冬藏”则不仅体现重要的农时意义,还要表现管仲学派的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行配合四时季节变化的理论,以及《周易》卦辞“元、亨、利、贞”四德,象征春夏秋冬四时,“天之序为四时,地之方为四隅”,恰到好处的体现在该广场的四个角上。整个广场看似简洁,其实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于“龙腾广场”主雕的创意首先我们解读一下名字“龙腾”,龙是中国的象征,举国上下以龙为主题的广场,作品不胜枚举,但这个广场取名“龙腾广场”决非牵强附会,我们有以下几点依据:1、该地名原为“大卧龙”“小卧龙”;2、龙是农业的主神,这对于有着丰富农业文明资源和以农业为本的栖霞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3、《登州府志》有载:“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又载“云霞汇聚之处,隐现龙身飞腾。腾挪翻转,稍纵而逝”,这说明取名龙腾有着深厚的历史依据。这些美好的愿望和记载,赋予“龙腾”主雕丰富的内涵和想象。我们用五种语素“大地、行云、祥云、霞光、太阳”来表现。底座是生生不息的万顷田亩,寓意地厚载物,德合无疆,皇天后土,农桑为先。红色造型为万道霞光普照大地,大地生机勃勃,云蒸霞蔚,白色不锈钢造型为行云流宕,祥云升腾,顶端为旭日东升,整个造型从下而上逐渐幻化为蔚为壮观的云龙布道,寓意天行刚健,日月递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御双龙以施风雨,得其和而万物生”的意境,该创意既将栖霞的历史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脉相连贯,又自然天成,简洁而凝重,古朴而现代。在“中国农业文明长廊”的创意过程中,著名农业专家曹莘穗教授为我们提供了蓝本。整个长廊共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是蒙昧初开、文明曙光;第二板块是重农兴邦、中原鼎盛;第三板块是南方崛起、盛世喜种;第四板块是科技兴农、大路通天。
  


  陈连富(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雕塑家)
  结合这两年我对栖霞的了解,我觉得栖霞已经走过了文化觉醒和文化自信阶段,进入到了文化自立阶段,之所以推出了一系列雕塑景观,便是进一步提炼栖霞的历史文化,树立栖霞自己的文化特征,打造栖霞的文化品牌,从而达到文化兴市、文化强市的目的。
  
  费新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系教授):
  中国历史文化真正的核心应该在中小城市,因为中国的大中城市都是帝王文化,帝王文化后面是中国广泛的中小城市支撑的中华文明的真正核心。中小城市在当代要继承文脉,在每个地方、每个地区都由挖掘的资源。栖霞市的景观其实有两个亮点,就是两组雕塑:一是《耕读传家》,二是《丘处机西行》。关于城市文脉的转化与实现的问题。中小城市景观艺术应该结合现代形式彰显最具有突显力的地方特色,使当地市民能够从中找得到城市的记忆。栖霞当时在做耕读传家的雕塑时,开始准备搞成全部古代的农具等,但当时栖霞市领导就提出来,要做一个能让老百姓和各层次人群都能看的懂的东西。所以说一定要考虑如何将古代文化与现代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设计上的转化。栖霞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凭着这样的财力,领导的魄力,能做出这样的景观,可以说是中国中小城市的一个典范。
  
  杨 斌(博士、《美术观察》杂志编辑):
  城市景观作为一种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物,一定要考虑这几个问题:城市景观是为谁设计的?城市景观是给谁看的?看了有什么效果?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功能的结合体,我个人认为景观设计要考虑两类:一类是景观是供“他者”观看的,例如游客这样的旁观者;二是供“局内人”观看的,也就是给这个城市的市民看的。可以说,栖霞城市景观在这些方面都做得颇为成功。它不仅延伸了游客对“栖霞”这一富有诗意的地名的美好想象,而且事实上也成为了令当地居民赏心悦目的日常风景。
  
  董书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
  其实,公共艺术也好,城市景观也好,都只是文化的一个部分、一个载体。综合地讲,城市可分为两大块:一是城市硬件建设,包括城市的功能划分、功能的布局,另一块是城市文化建设。这两个部分的组成才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在城市环境中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城市雕塑也能显现国民的素质、价值和审美的趣味,体现一个时代,是一个国家城市精神的直观体现。城市雕塑具有教育的职能,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纪念碑的形式,以特定意义的题材,与题材相近的形象雕塑,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雕刻,同时也是宣传爱国主义最恰当的表现形式。其二是雕塑放在公共环境意义上的雕塑,对民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普及性。城市雕塑还有心理调适作用,将雕塑放置在公园、社区、游乐场所,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的雕塑景观不仅要考虑到成人的要求,也要考虑到儿童的需求。
  
  林子杰(大连轻工业学院雕塑系主任)
  不管是公共艺术,景观艺术、雕塑艺术,体现的都是城市的文化。虽然整个城市文化的建立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但我们只要坚持从当代中小城市的发展境况与时代趋势出发,结合城市规划、景观雕塑、公共艺术、建筑设计等多学科资源进行探讨,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形态与模式一定能得到不断的完善。
  
  [相关链接]:
  中国中小城市景观艺术研讨会学术主持:苏滨
  栖霞城市景观艺术及研讨会总策划:陈仕彬
  与会专家学者:严昭柱、朱尚熹、翁剑青、王中、费新碑、陈连富、孙波、杨斌、鹿镭、林子杰、旺望忘、陈浩、张仁平、王晓明
  与会栖霞市政府主要领导:王国祖(书记)、李宁(市长)、刘启明(副市长)、吕春松(副市长)
其他文献
本年度的雕塑大展在世纪坛,又以黄天厚土为题,彰显着浓郁的民族文化韵味。  文化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总和。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雕塑艺术以其特有的形式随其源流,或激流涌进,或九曲徘徊,泛起朵朵浪花。秦皇汉武时期宏伟的地面木架建筑虽然早已荡然无存,可石人、石马、神兽,以及那气势磅礴的陶俑方阵依然矗立,宛如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世人诉说着遥远的昨天,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石头的
期刊
今年暑期北京的艺术事件几乎与一次次的橙色预警同样频繁,开始呈现出奥运临近带来的文化升温。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的《黄天厚土——当代中国雕塑展》应该是其中并不张扬却做得极为扎实的一个,在展览的后期,曾应主办方《雕塑》杂志诸君之约参与由钱绍武先生主持的优秀作品评选工作,作业之一是要写一篇评选感言。非常惭愧的是我虽然在博物馆工作了很多年,对于雕塑艺术却知之甚少,看到好的作品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着急
期刊
摘要:观众欣赏的是艺术家创作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同他的作品是合二为一的。作品的很多局部是一种临时性的结果,它们贯穿于作品过程中不能作为最终结果存在。这些局部可能被下一过程覆盖,也可能被下一过程继承,成为另一局部的构成要素。艺术家向我们定义和展示了一个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关键词:原作过程新媒体艺术     一、 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从表现到表达    新媒体艺术和行为艺术一直是当代艺术
期刊
雕塑艺术与商品学  主持人语(东土)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所谓商品学,就是以商品质量为中心内容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自然与社会科学两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雕塑作品不管是城雕作品,还是架上雕塑作品,还是各类工艺美术作品,甚至是设计方案都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所以,雕塑艺术与商品学的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雕塑商品品质
期刊
敦煌壁画雕塑与建筑艺术  文/谢成水 By Xie Chengshui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雕塑和绘画往往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人类出现宗教信仰之后更是如此。当然,这两者的结合更多地是为着政治和宗教需要服务。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艺术也不例外,在敦煌这座经历中国十个朝代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里,其壁画、雕塑与建筑的关系似乎从洞窟的开凿之始就是浑然一体的。甚至可以说有的洞窟的形制完全是在艺术
期刊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个保守的民族。但是一定要在自己的土壤上成长。一天到晚跟着人家转,东拼西凑、改头换面就算了自己的创造,那是最没有出息的。我们希望这个展览只是个开始,要一届一届地办下去。  The Chinese nation has never been a conservative nationality. But we must grow on our own soil. Following
期刊
生平:  瑞克·吾特斯[1882—1916]  瑞克·吾特斯生于比利时的Malines城。  1902年他20岁时,成为比利时艺术学院的学生,从师于比利时Charles Vanderseappen教授。在艺术学院,他结识了自己的终生伴侣内欧[Nel]女士。  他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叫“家庭”,他同时开始学习和创作油画与雕塑二个艺术领域。  1908年,他创作了18幅油画和12件雕塑作品。  1911年
期刊
2005年7月1日到9日,在清华美术学院展厅举办了清华美院雕塑专业2004—2005学年度雕塑研修班作品展。记者前去观看了展览,并对进修班的指导教师、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和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的曾成钢教授(以下简称“曾”)作了专访。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记者:曾老师您好,我为展览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感动,发现同学们的作品大多数是用传统写实的手段来表达,但是表现得极其深刻,令人振奋。你能谈一下自己
期刊
“黄天厚土”展览是对“皇天后土”的一种解释,实际上是对天地与人的关系的另一种解释。  “黄天”取其自强不息。所谓自强,对于先进者,是悲天悯人,引领潮流、开拓未来的责任。对于落后者则是一个追求平等、维护公平、争取自由的过程。那么,《雕塑》杂志寄望于我们参与评价,是要把“自强”的意义品评赞许,以期促进创作的成功。  在雕塑中,在2005年的雕塑中我们应该指望什么样的“自强”?我们指望中国的艺术家突击到
期刊
在“阳光下”雕塑“悠悠粤韵”   文/许鸿飞(广州雕塑院副院长、石磨坊主持人)    这篇小文如此起名,是因为我近来创作的两件颇具岭南风情与意蕴的雕塑作品,标题分别是《阳光下》和《粤韵悠悠》。以《阳光下》为题的肥女人和她的爱犬,已作为户外城雕矗立在广州沙面公园的入口处;《粤韵悠悠》则表现被誉为“南国红豆”的广东音乐或粤剧,这件作品曾在二沙岛广东美术馆公开展出。作为立足岭南的本土雕塑艺术家,我希望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