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数据作为新的数据处理理念,同时也是政府计划制定和决策做出的新依托。文章首先根据网络技术等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总结了大数据时代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着眼于当前城市交通管理的现状,从我国城市交通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客观条件,然后分析并展示了大数据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数据选取和数据应用两个阶段优秀的应用成果。通过对政府大数据思维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大数据城市交通管理的理论构想如下:建立交通信息互动交流平台;设置驾驶员素质评估系统;完善智能导航系统;发展智能交通设施。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政府公共服务;城市交通;大数据思维
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052-04
引言
城市交通管理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问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所导致的民用车辆高速增长,必然加剧城市交管问题的复杂性。企业一直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先行者,许多企业利用大数据中独有的潜藏价值为自身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和独特的竞争优势。而大数据技术所特有的全面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统计、运算等一系列处理过程,可以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独特而深刻的潜藏价值,对复杂的城市交通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如何转变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正是破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
一、政府公共服务转型
公共服务有较多层次的内涵,广义的公共服务不仅包括了政府提供的生存、生活、发展和娱乐等各方面的社会资源,也包括了政府所做出的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等具有指导性的行政活动。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普及率也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上升至88.9%。信息技术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提高了人们对其基本权利的诉求标准,因此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政府必须与时俱进。大数据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在经济领域具有典型的应用。根据凯度发布的《2015中国社交媒体发展报告》,社交媒体用户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社交媒体用户在城市居民中的百分比已经从2013年的28.6%上升到2014年的34%;而根据《2015年微信平台数据研究报告》,自媒体软件微信和其英文版Wechat总活跃用户已超过4.68亿[1]。运营商通过对用户的文字、图像以及关注领域等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掌握普通民众的态度和情绪等,并对用户的偏好做出一定预测,从而制订相应的发展计划。美国金融的标杆华尔街方面就存在通过特殊程式分析全球3.4亿微博留言以研判民众情绪的案例,建立了从1到50分的评分系统,根据评分结果来处理手中的股票。其判断原则基于民众的情绪,当用户积极就买入,当用户焦虑就卖出。在当年的第一季度,霍廷的公司便获得了7%的收益率。由于掌握了社会资源,政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拥有特殊地位。相较于其他组织,政府不仅能获取较为全面的社会信息,更能有效地干预社会运行。因此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方面,政府也更具优势。我国推行电子政务已有很长时间,电子政务网站的内容涉及对象多样,涵盖范围也非常广泛。但是政府门户网站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用户针对性不强、服务不实用;栏目和页面设置不科学,使用不方便;针对移动用户群体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2]。总之,电子政务形式的政府公共服务往往缺乏“大数据思维”。当前,全社会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对政府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加强政府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对维护国家统一、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提高经济社會运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以下是对政府公共服务采取大数据思维的几点思考。
(一)主动化
主动化,指的是公务人员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革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正确理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与责任性,端正工作态度,时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就是说从被动提供服务、等待需要的对象,变为主动向公民提供服务。主动化的工作理念,不仅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也更切实地保障了群众的利益。结合大数据思维,地方政府应该以社会公共服务为主,综合考虑人们对各类公共服务的需求,广泛建立开放、高效的公共服务互动平台;而中央政府则应当牵头整合互动平台的组织构架和资源配置,形成一个具有组织性的服务平台网络,构建具有层次性和清晰领域划分的电子公共服务系统,从而有效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的问题。此外,政府也可以会同一些信息组织,例如与微信、微博等具有权威性的社交媒介或其他信息领域的权威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大数据的应用[3]。
(二)全局化
全局化,指的是政府公共服务工作应体现整体性。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政府可以运用全面的大数据技术代替传统抽样统计手段,从而做出更为直观、更具整体视角的决策。以社会治安管理为例,大数据技术能统计城市道路、安全设施、人员分布等信息,对人口承载量、人口峰值流量以及时间周期等进行预测,进一步制定短期应急措施和长期城市规划,这将极大降低“踩踏”等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概率。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强大的信息功能,时刻掌握资源分布情况,及时配置。以水资源为例,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约2.8万亿立方米,然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仅有世界平均标准的1/4,人均約2 200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1 000立方米被视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则视为极度缺水。目前我国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低于严重缺水线以下,有6个省为极度缺水地区。虽然政府从环保、节水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过许多努力,但依然难以避免水危机造成的GDP损失[4]。通过对全国水资源的统计,以及对自然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考察,大数据技术能有效预测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发生,从而给予政府充足的时间应对危机,减少损失。 (三)精准化
精准化这一理念针对的是与大数据技术相匹配的“云计算” “物联网”等强大计算能力,即通过全面的数据统计和精准的计算,为政府决策制定科学性的方案。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人口大国,伴随人口数量而产生的问题,相对更加复杂。精准的公共服务,不仅体现了政府工作的创新性,也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时刻关心群众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公共服务充分结合地方特色,能有效节约政府开支,提高资源的运用效率,更能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构建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国际商业典型成功案例“肯德基”便充分贯彻了“精准化”的思路:每一家“肯德基”商铺的选址,都综合考虑了当地人口流量、交通状况和消费水平等各种因素,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作为选址的目的,才使得肯德基的选址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5]。相比企业,我国政府具有更为强大的数据采集和计算能力,因此政府运用大数据技术的精确度和效果也更胜一筹。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和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质量和规划不足的城市基础设施往往导致了“下雨淹,阴天雾霾和工作日拥堵”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民的日常生活。事实上,小到斑马线、花坛、直饮水装置和公用自行车设施,大到城市管网、公共交通系统甚至公园的规划等,都能运用大数据技术。公共基础设施的精确选址,将显著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公民生活品质。
(四)时效化
时效化的对象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时效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政府向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信息应该随时更新,工作计划和进展也应实时公开,以得到充分的社会监督和广泛的民众参与;其次,政府也应该提供方便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并及时处理反馈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在拓宽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的同时,也使得互动成为一种可能。政府及时更新公共服务信息,将有利于公民理解政府工作,提高公民的参政积极性,而给予公民充分的互动权,政府工作质量也将得到提高。时效化的政府公共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不仅有利于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更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自我完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我国城市交通现状
交通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的影响。由于城市交通具有集中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城市交通管理在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过程中极具代表性。城市交通的有序运行不仅便利了市民的日常出行,而且有助于一定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影响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6]。
(一)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基本情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交通习惯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民用轿车保有量占据了私人汽车保有总量的66%,而其中私人轿车占据了民用轿车的91.4%。城市路况越发复杂,如何管理好城市交通成为地方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政府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做出过许多努力,其中包括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措施的出台。
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有许多成果,主要有:道路提质、规范道路形成标识、健全交通信号灯、完善道路监控网络和建立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在道路提质方面,地方政府不僅在城市道路铺上柏油等保护材料,坚持对道路的护养,而且按照实际的需求,对一些道路进行了拓宽,提高了道路的承载力;在规范路标方面,地方交通部门按照统一的标准,重新规划了道路指示标,完善已破损或未被标记的城市道路,时刻指导驾驶员有序行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还完善了交通信号灯和道路监控网络等的建设,保障了交通基礎设施体系化的建成。此外,交通部门自身也建立了公共交通管理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全局指挥,把握道路的实况信息,指导交通警察维持行车秩序。
2.交通措施的出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交通拥堵的积极措施。一是许多城市修建了立交桥和环城道路,较为典型的环城道路建设城市是北京,修建了从二环到六环的城市环道,虽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的交通压力。在南方,广州是较为典型的立交桥架设城市,大量立交桥的架设在加大广州城市道路复杂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广州市城市道路交通承载能力。此外,我国以北京为典型的大城市,普遍实行了一系列其他措施缓解交通压力,如提升驾照考试难度、摇号购车、车辆限行等。
(二)我国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
虽然政府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措施的推行方面从未间断,但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依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拥堵情况。据统计,中国道路占据城市面积的比例只有8.9%,远低于国际标准20%的比例。2012年实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将城市道路面积由1991年的8%~15%调整到10%~25%,但总的来说下限依然很低[7]。总结我国的交通拥堵现象表现为:上下班堵、节假日堵、雨雪天气堵、突发状况堵。综合考虑我国的道路情况,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人口问题。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城市尤其经济发达城市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百姓日常出行对车辆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公共交通发展速度十分有限,加之公共交通自身的一些问题,公民更倾向于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导致私家车数量激增。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 44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72万辆),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 584万辆,比上年增长15.5%;民用轿车保有量8 307万辆,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私人轿车7 590万辆,比上年增长18.4%[8]。此外,我国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极易造成城市交通的无序现象。相比公共交通系统,私家车驾驶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路线规划能力都较为薄弱。这些因素都是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产生的基础。 2.建设规划问题。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在城市建设初期,主干道路足以承载当时车流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逐渐上升,车流量很快超越了当时城区的道路承载能力。又由于道路的修缮本身有许多限制,不能随意拓宽或者改变,因此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区的道路交通承载能力越显不足。随着城市化建设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卫星城市”。许多商业资金在投向这些“卫星城市”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在城市和“卫星城市”之间往来,导致其路段常常出现具有“日历”特征的拥堵现象。即每天特定的时间、每年特定的假期,都会出现严重的拥堵问题。此外,由于城市自身的设计问题,譬如道路排水系统的不合理导致路面积雪、积水等,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3.交通监管问题。交通监管问题主要来源于交通基础设施和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具有客观性特点的交通基础设施本身具有一些问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红绿灯的转换时间虽然经过了日常车流量等数据的计算,但是长期固定的转换时间必然不能适应多变的交通情况。此外,较为被动也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问题。以电子信息板为例,由于人自身生理特征的问题,大部分驾驶员难以准确接收位置固定的电子信息板所提供的信息。另外,缺乏科学规划也是交通监管装置的问题。以监控摄像头为例,交通监控设施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实时收集路况信息,及时向交管部门终端反馈,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监控设备的设置往往缺乏全局性和精确性的观念,许多路网监控的建设缺乏重点意识,其所反馈的信息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极大地限制了公共交通管理平台的应用,也影响了现场交管人员交通指挥的全局性。同驾驶员一样,交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也存在差异,不同的人在交通执法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不同,个别交管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贯彻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收入或者其他非职业因素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忽视了交通管理过程中“警示”和“预防”的重要性,出现“以罚代管”甚至“钓鱼执法”等严重破坏政府公信力的行为。
三、交通管理大数据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交通管理措施,为了适应城市交通的复杂性,我国政府还采取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方式。其中大数据技术,就是政府在交通管理方面的新尝试。
(一)交通大数据的应用基础
在信息采集方面,我国推广的公民出行“一卡通”便是比较有效的数据收集方式之一。通过公共交通的刷卡记录,政府能大致了解居民的出行信息,如果再借助网络支付手段弥补非“一卡通”消费,这种统计数据的精度也将极大提高。此外,由于我国政府的重视,车联网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帮助政府更准确地掌握车辆的出行信息,加上路网监控的补充,交通部门能对一定区域的交通信息有一个大致的掌握。由于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有限,交通部突破性地与百度进行战略合作。百度公司将旗下的地图生态开放给交通部门,为其增加数据渠道来源。在我国,由于公民每日向百度地图提出功能请求的总量较大,其所统计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很强的实用价值,对政府决策有极大的帮助。
(二)交通大数据的成果
1.智能公交。智能公交系统是具有导向性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其主要依托了卫星定位、网络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对公交系统进行提升。主要途径是通过建设智能化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充分结合车辆特点进行规划调度,建立智能化排班系统,充分利用公交车辆在交接等环节的时间损耗,同时在公交车内、站点等建设具有全局视角的视频监控系统以进行监控管理。这样的智能化系统对减缓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大部分一线城市都已实现公交智能化。
2.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实质上是城市管理智能化的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则是“转化”的关键。处理核心通过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包括民生、环保、安全等在内的各种公共需求做出感测、分析和整合,最终做出响应,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努力。智慧城市的系列成功试点成果遍布国内外,例如我国的“智慧上海”、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四、城市交通管理应有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技术具有极为强大的功能,能够精准地预测和掌握事件主体的情况[9]。对政府而言,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对城市交通的整個过程进行全局性、精准性和时效性的管理。然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层次并不高,因此城市交通管理应该有大数据思维。
(一)建立交通信息互动交流平台
借助大数据技术,交通部门可以开发一种车载式的交通信息服务客户端设备,将所有客户端与交管终端相连,建立交通信息服务网络,并以此作为交通管理的核心。交通信息互动交流平台以交通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搜集和运算,交通管理终端可以随时向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提供实况交通信息服务,提醒超速违章等现象,提升道路运转的流畅性。同时,交管部门也能接受来自驾驶员和现场指挥人员的信息反馈,及时处理突发状况。由于交通管理的特殊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应该与其他管理部门的资源包括数字城管、天网指挥等平台联网,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功能。
(二)设置驾驶员素质评估系统
驾驶员素质评估系统是指通过对驾驶员个人信息、驾驶习惯和状态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交通部门可以对每一位驾驶员做出一定的素质评估,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驾驶意见。通过对不同驾驶员素质的分析,交通部门能够通过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驾驶员提出警示和建议,降低基于驾驶员自身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三)完善智能导航系统
智能导航系统依托于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等大数据技术,不仅为驾驶员指出空间距离最短的路径选择,还应该通过实时计算的路况、车况、駕驶员情况以及来自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联网的其他交通信息,为用户提供时间最短、最具有综合价值的行车路线。
(四)发展智能交通设施 大数据技术对交通系统效率的提升还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大数据对信息特定而高效的统计和分析能力,对车辆信息的相关处理可以帮助交通部门设置智能交通设施运作程序。例如根据环境亮度和路况的需要,设置智能调整亮度的路灯;例如根据交通状况,自动控制时间的交通信号灯等。这些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能有效地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有效节约时间和社会资源,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结语
本文围绕大数据这一概念,主要讨论政府通过对“大数据思维”的理解,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的转型。首先,对政府公共服务转型的方向做出了框架性讨论;然后以城市交通管理为切入点,对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问题和政府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做出的努力进行了分析,具体指出了政府服务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交通大数据的理解,提出了城市交通管理的新思路。目前,仅是较为前期的研究,对交通大数据应用具体的实践,还缺乏技术上的支持。希望进一步地研究,能成为具体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实际参考。
参考文献:
[1]沈浩卿. 2015中国社交媒体核心用户数据分析[EB/OL].
[2015-07-05].http://www.aiweibang.com/yuedu/36006230.html.
[2]任民.大数据助力政府网站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5(6):56-57.
[3]杨青山. 政府与百度阿里等合作启动大数据[EB/OL].[2013-
11-20].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11/20/t20131
120_1775536.shtml.
[4]李贵宝.中国水管理问题的一些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3-7.
[5]王新利.肯德基经营管理策略对我国连锁企业的启示[J]. 中外企业家,2014(35):268-269.
[6]朱明皓.城市交通擁堵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7]周凤耀,卜伶俐,曾菲圆,邱小平.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公路与汽运,2013(1):32-36.
[8]中国国家统计局. 2014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2-2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
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9]周为钢,杨良怀,潘建,郑申俊,沈贝伦,沈俊青.智能交通大数据处理平台之构建[J].中國公共安全,2014(17):136-
141.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政府公共服务;城市交通;大数据思维
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052-04
引言
城市交通管理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问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所导致的民用车辆高速增长,必然加剧城市交管问题的复杂性。企业一直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先行者,许多企业利用大数据中独有的潜藏价值为自身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和独特的竞争优势。而大数据技术所特有的全面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统计、运算等一系列处理过程,可以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独特而深刻的潜藏价值,对复杂的城市交通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如何转变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正是破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
一、政府公共服务转型
公共服务有较多层次的内涵,广义的公共服务不仅包括了政府提供的生存、生活、发展和娱乐等各方面的社会资源,也包括了政府所做出的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等具有指导性的行政活动。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普及率也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上升至88.9%。信息技术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提高了人们对其基本权利的诉求标准,因此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政府必须与时俱进。大数据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在经济领域具有典型的应用。根据凯度发布的《2015中国社交媒体发展报告》,社交媒体用户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社交媒体用户在城市居民中的百分比已经从2013年的28.6%上升到2014年的34%;而根据《2015年微信平台数据研究报告》,自媒体软件微信和其英文版Wechat总活跃用户已超过4.68亿[1]。运营商通过对用户的文字、图像以及关注领域等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掌握普通民众的态度和情绪等,并对用户的偏好做出一定预测,从而制订相应的发展计划。美国金融的标杆华尔街方面就存在通过特殊程式分析全球3.4亿微博留言以研判民众情绪的案例,建立了从1到50分的评分系统,根据评分结果来处理手中的股票。其判断原则基于民众的情绪,当用户积极就买入,当用户焦虑就卖出。在当年的第一季度,霍廷的公司便获得了7%的收益率。由于掌握了社会资源,政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拥有特殊地位。相较于其他组织,政府不仅能获取较为全面的社会信息,更能有效地干预社会运行。因此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方面,政府也更具优势。我国推行电子政务已有很长时间,电子政务网站的内容涉及对象多样,涵盖范围也非常广泛。但是政府门户网站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用户针对性不强、服务不实用;栏目和页面设置不科学,使用不方便;针对移动用户群体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2]。总之,电子政务形式的政府公共服务往往缺乏“大数据思维”。当前,全社会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对政府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加强政府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对维护国家统一、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提高经济社會运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以下是对政府公共服务采取大数据思维的几点思考。
(一)主动化
主动化,指的是公务人员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革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正确理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与责任性,端正工作态度,时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就是说从被动提供服务、等待需要的对象,变为主动向公民提供服务。主动化的工作理念,不仅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也更切实地保障了群众的利益。结合大数据思维,地方政府应该以社会公共服务为主,综合考虑人们对各类公共服务的需求,广泛建立开放、高效的公共服务互动平台;而中央政府则应当牵头整合互动平台的组织构架和资源配置,形成一个具有组织性的服务平台网络,构建具有层次性和清晰领域划分的电子公共服务系统,从而有效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的问题。此外,政府也可以会同一些信息组织,例如与微信、微博等具有权威性的社交媒介或其他信息领域的权威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大数据的应用[3]。
(二)全局化
全局化,指的是政府公共服务工作应体现整体性。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政府可以运用全面的大数据技术代替传统抽样统计手段,从而做出更为直观、更具整体视角的决策。以社会治安管理为例,大数据技术能统计城市道路、安全设施、人员分布等信息,对人口承载量、人口峰值流量以及时间周期等进行预测,进一步制定短期应急措施和长期城市规划,这将极大降低“踩踏”等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概率。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强大的信息功能,时刻掌握资源分布情况,及时配置。以水资源为例,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约2.8万亿立方米,然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仅有世界平均标准的1/4,人均約2 200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1 000立方米被视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则视为极度缺水。目前我国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低于严重缺水线以下,有6个省为极度缺水地区。虽然政府从环保、节水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过许多努力,但依然难以避免水危机造成的GDP损失[4]。通过对全国水资源的统计,以及对自然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考察,大数据技术能有效预测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发生,从而给予政府充足的时间应对危机,减少损失。 (三)精准化
精准化这一理念针对的是与大数据技术相匹配的“云计算” “物联网”等强大计算能力,即通过全面的数据统计和精准的计算,为政府决策制定科学性的方案。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人口大国,伴随人口数量而产生的问题,相对更加复杂。精准的公共服务,不仅体现了政府工作的创新性,也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时刻关心群众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公共服务充分结合地方特色,能有效节约政府开支,提高资源的运用效率,更能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构建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国际商业典型成功案例“肯德基”便充分贯彻了“精准化”的思路:每一家“肯德基”商铺的选址,都综合考虑了当地人口流量、交通状况和消费水平等各种因素,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作为选址的目的,才使得肯德基的选址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5]。相比企业,我国政府具有更为强大的数据采集和计算能力,因此政府运用大数据技术的精确度和效果也更胜一筹。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和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质量和规划不足的城市基础设施往往导致了“下雨淹,阴天雾霾和工作日拥堵”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民的日常生活。事实上,小到斑马线、花坛、直饮水装置和公用自行车设施,大到城市管网、公共交通系统甚至公园的规划等,都能运用大数据技术。公共基础设施的精确选址,将显著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公民生活品质。
(四)时效化
时效化的对象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时效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政府向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信息应该随时更新,工作计划和进展也应实时公开,以得到充分的社会监督和广泛的民众参与;其次,政府也应该提供方便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并及时处理反馈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在拓宽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的同时,也使得互动成为一种可能。政府及时更新公共服务信息,将有利于公民理解政府工作,提高公民的参政积极性,而给予公民充分的互动权,政府工作质量也将得到提高。时效化的政府公共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不仅有利于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更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自我完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我国城市交通现状
交通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的影响。由于城市交通具有集中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城市交通管理在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过程中极具代表性。城市交通的有序运行不仅便利了市民的日常出行,而且有助于一定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影响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6]。
(一)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基本情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交通习惯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民用轿车保有量占据了私人汽车保有总量的66%,而其中私人轿车占据了民用轿车的91.4%。城市路况越发复杂,如何管理好城市交通成为地方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政府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做出过许多努力,其中包括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措施的出台。
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有许多成果,主要有:道路提质、规范道路形成标识、健全交通信号灯、完善道路监控网络和建立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在道路提质方面,地方政府不僅在城市道路铺上柏油等保护材料,坚持对道路的护养,而且按照实际的需求,对一些道路进行了拓宽,提高了道路的承载力;在规范路标方面,地方交通部门按照统一的标准,重新规划了道路指示标,完善已破损或未被标记的城市道路,时刻指导驾驶员有序行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还完善了交通信号灯和道路监控网络等的建设,保障了交通基礎设施体系化的建成。此外,交通部门自身也建立了公共交通管理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全局指挥,把握道路的实况信息,指导交通警察维持行车秩序。
2.交通措施的出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交通拥堵的积极措施。一是许多城市修建了立交桥和环城道路,较为典型的环城道路建设城市是北京,修建了从二环到六环的城市环道,虽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的交通压力。在南方,广州是较为典型的立交桥架设城市,大量立交桥的架设在加大广州城市道路复杂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广州市城市道路交通承载能力。此外,我国以北京为典型的大城市,普遍实行了一系列其他措施缓解交通压力,如提升驾照考试难度、摇号购车、车辆限行等。
(二)我国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
虽然政府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措施的推行方面从未间断,但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依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拥堵情况。据统计,中国道路占据城市面积的比例只有8.9%,远低于国际标准20%的比例。2012年实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将城市道路面积由1991年的8%~15%调整到10%~25%,但总的来说下限依然很低[7]。总结我国的交通拥堵现象表现为:上下班堵、节假日堵、雨雪天气堵、突发状况堵。综合考虑我国的道路情况,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人口问题。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城市尤其经济发达城市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百姓日常出行对车辆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公共交通发展速度十分有限,加之公共交通自身的一些问题,公民更倾向于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导致私家车数量激增。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 44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72万辆),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 584万辆,比上年增长15.5%;民用轿车保有量8 307万辆,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私人轿车7 590万辆,比上年增长18.4%[8]。此外,我国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极易造成城市交通的无序现象。相比公共交通系统,私家车驾驶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路线规划能力都较为薄弱。这些因素都是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产生的基础。 2.建设规划问题。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在城市建设初期,主干道路足以承载当时车流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逐渐上升,车流量很快超越了当时城区的道路承载能力。又由于道路的修缮本身有许多限制,不能随意拓宽或者改变,因此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区的道路交通承载能力越显不足。随着城市化建设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卫星城市”。许多商业资金在投向这些“卫星城市”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在城市和“卫星城市”之间往来,导致其路段常常出现具有“日历”特征的拥堵现象。即每天特定的时间、每年特定的假期,都会出现严重的拥堵问题。此外,由于城市自身的设计问题,譬如道路排水系统的不合理导致路面积雪、积水等,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3.交通监管问题。交通监管问题主要来源于交通基础设施和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具有客观性特点的交通基础设施本身具有一些问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红绿灯的转换时间虽然经过了日常车流量等数据的计算,但是长期固定的转换时间必然不能适应多变的交通情况。此外,较为被动也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问题。以电子信息板为例,由于人自身生理特征的问题,大部分驾驶员难以准确接收位置固定的电子信息板所提供的信息。另外,缺乏科学规划也是交通监管装置的问题。以监控摄像头为例,交通监控设施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实时收集路况信息,及时向交管部门终端反馈,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监控设备的设置往往缺乏全局性和精确性的观念,许多路网监控的建设缺乏重点意识,其所反馈的信息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极大地限制了公共交通管理平台的应用,也影响了现场交管人员交通指挥的全局性。同驾驶员一样,交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也存在差异,不同的人在交通执法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不同,个别交管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贯彻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收入或者其他非职业因素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忽视了交通管理过程中“警示”和“预防”的重要性,出现“以罚代管”甚至“钓鱼执法”等严重破坏政府公信力的行为。
三、交通管理大数据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交通管理措施,为了适应城市交通的复杂性,我国政府还采取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方式。其中大数据技术,就是政府在交通管理方面的新尝试。
(一)交通大数据的应用基础
在信息采集方面,我国推广的公民出行“一卡通”便是比较有效的数据收集方式之一。通过公共交通的刷卡记录,政府能大致了解居民的出行信息,如果再借助网络支付手段弥补非“一卡通”消费,这种统计数据的精度也将极大提高。此外,由于我国政府的重视,车联网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帮助政府更准确地掌握车辆的出行信息,加上路网监控的补充,交通部门能对一定区域的交通信息有一个大致的掌握。由于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有限,交通部突破性地与百度进行战略合作。百度公司将旗下的地图生态开放给交通部门,为其增加数据渠道来源。在我国,由于公民每日向百度地图提出功能请求的总量较大,其所统计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很强的实用价值,对政府决策有极大的帮助。
(二)交通大数据的成果
1.智能公交。智能公交系统是具有导向性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其主要依托了卫星定位、网络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对公交系统进行提升。主要途径是通过建设智能化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充分结合车辆特点进行规划调度,建立智能化排班系统,充分利用公交车辆在交接等环节的时间损耗,同时在公交车内、站点等建设具有全局视角的视频监控系统以进行监控管理。这样的智能化系统对减缓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大部分一线城市都已实现公交智能化。
2.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实质上是城市管理智能化的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则是“转化”的关键。处理核心通过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包括民生、环保、安全等在内的各种公共需求做出感测、分析和整合,最终做出响应,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努力。智慧城市的系列成功试点成果遍布国内外,例如我国的“智慧上海”、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四、城市交通管理应有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技术具有极为强大的功能,能够精准地预测和掌握事件主体的情况[9]。对政府而言,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对城市交通的整個过程进行全局性、精准性和时效性的管理。然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层次并不高,因此城市交通管理应该有大数据思维。
(一)建立交通信息互动交流平台
借助大数据技术,交通部门可以开发一种车载式的交通信息服务客户端设备,将所有客户端与交管终端相连,建立交通信息服务网络,并以此作为交通管理的核心。交通信息互动交流平台以交通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搜集和运算,交通管理终端可以随时向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提供实况交通信息服务,提醒超速违章等现象,提升道路运转的流畅性。同时,交管部门也能接受来自驾驶员和现场指挥人员的信息反馈,及时处理突发状况。由于交通管理的特殊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应该与其他管理部门的资源包括数字城管、天网指挥等平台联网,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功能。
(二)设置驾驶员素质评估系统
驾驶员素质评估系统是指通过对驾驶员个人信息、驾驶习惯和状态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交通部门可以对每一位驾驶员做出一定的素质评估,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驾驶意见。通过对不同驾驶员素质的分析,交通部门能够通过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驾驶员提出警示和建议,降低基于驾驶员自身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三)完善智能导航系统
智能导航系统依托于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等大数据技术,不仅为驾驶员指出空间距离最短的路径选择,还应该通过实时计算的路况、车况、駕驶员情况以及来自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联网的其他交通信息,为用户提供时间最短、最具有综合价值的行车路线。
(四)发展智能交通设施 大数据技术对交通系统效率的提升还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大数据对信息特定而高效的统计和分析能力,对车辆信息的相关处理可以帮助交通部门设置智能交通设施运作程序。例如根据环境亮度和路况的需要,设置智能调整亮度的路灯;例如根据交通状况,自动控制时间的交通信号灯等。这些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能有效地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有效节约时间和社会资源,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结语
本文围绕大数据这一概念,主要讨论政府通过对“大数据思维”的理解,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的转型。首先,对政府公共服务转型的方向做出了框架性讨论;然后以城市交通管理为切入点,对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问题和政府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做出的努力进行了分析,具体指出了政府服务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交通大数据的理解,提出了城市交通管理的新思路。目前,仅是较为前期的研究,对交通大数据应用具体的实践,还缺乏技术上的支持。希望进一步地研究,能成为具体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实际参考。
参考文献:
[1]沈浩卿. 2015中国社交媒体核心用户数据分析[EB/OL].
[2015-07-05].http://www.aiweibang.com/yuedu/36006230.html.
[2]任民.大数据助力政府网站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5(6):56-57.
[3]杨青山. 政府与百度阿里等合作启动大数据[EB/OL].[2013-
11-20].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11/20/t20131
120_1775536.shtml.
[4]李贵宝.中国水管理问题的一些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3-7.
[5]王新利.肯德基经营管理策略对我国连锁企业的启示[J]. 中外企业家,2014(35):268-269.
[6]朱明皓.城市交通擁堵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7]周凤耀,卜伶俐,曾菲圆,邱小平.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公路与汽运,2013(1):32-36.
[8]中国国家统计局. 2014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2-2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
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9]周为钢,杨良怀,潘建,郑申俊,沈贝伦,沈俊青.智能交通大数据处理平台之构建[J].中國公共安全,2014(17):136-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