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药管理循环法在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中的作用及效果,目的在于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水平,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采用查阅病历资料和随机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信息。研究分析用药管理循环法推行前后临床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使用后,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抗生素使用剂量、给药时机、住院部医生超范围用药、细菌学送检数等评价指标均明显优于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药管理循环法的推广使用可以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水平,预防和减少用药事故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对照分析;用药管理循环法;抗生素;应用效果;
用药循环管理法在抗生素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应用一种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管理模式。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的细菌感染,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抗生素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导致这些不良反应大量出现的原因是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1]。为了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院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推行用药管理循环法,效果显著,现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分析使用查阅临床病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方式获得信息。以本院推行用药管理循环法的时间作为分界点,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用药管理循环法推行后收治的病患60例,将其与用药管理循环法推行前(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病患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归纳整理临床病历资料的有关信息,将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种类、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等信息存储到电子表格中。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调查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用药管理循环法推行前后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重要知识的掌握度、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
用药管理循环法的实施具体措施为:第一,健全临床用药管理机制,建立起药物质控小组,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监管。第二,对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对各级医师所开处方范围予以确定。对于一些头孢三代、特殊抗菌用药的使用,需由副主任以上级别医师开出处方,不可出现超范围用药的状况。第三,提高临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用药知识培训活动。可采用网络、讲座的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用药培训。如果是实行外科手术,则需要求医护人员在术前半小时开始应用抗生素。术后依照病患的相关检查结果(血液、体温)对其进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第四,鼓励细菌送检,对医护人员予以适当奖励,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数量[2]。
1.3评价指标
对比用药管理循环法使用前后临床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程度分为四级,用X代表得分值,分别为优秀(X≥90)、良好(80≤X<90)、一般(60≤X<80)、较差(X<60)。对比用药管理循环法使用前后,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抗生素使用剂量、给药时机、住院部医生超范围用药、细菌学送检数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医护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使用之前,临床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有待提高。参与问卷调查的70名临床医护人员中,有12人达到优秀水平,占参加总人数的17.14%;13人良好,占到18.57%;35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一般,占到总数的50.00%;10人掌握较差,占14.29%;总体合格率为85.71%。在用药循环管理法推广使用之后,临床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上看,优秀38人(54.29%);良好24人(34.29%);一般6人(8.57%);较差2人(2.86%);总体合格率为97.14%。详情可参见表1。
表1:临床医护人员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n,%)
注:用药循环管理法使用前和使用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
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使用后,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抗生素使用剂量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准确、住院部医生超范围用药等情况明显减少;另外,在实施用药管理循环法后,细菌学送检数与循环法应用前相比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可参见表2。
表2:对比用药管理循环法使用前后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n,%)
注:用药循环管理法使用前和使用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抗生素类药物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以有效对抗感染症状,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在临床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有关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现,抗生素药物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导致这些不良反应大量出现的原因是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临床抗菌的难度增大;药源性疾病逐渐增多,患者使用传统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增加,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阻碍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3]。
目前而言,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直接关系着现代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影响着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预防和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本院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推广用药管理循环法,效果显著。用药管理循环法的实施重点在于健全临床用药管理机制,加强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监督;提高临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程序,头孢三代及特殊抗菌用药必须由主任医师开出处方;鼓励细菌送检,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数量[4]。
研究结果显示,在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使用之后,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用药管理循环法使用之前,总体合格率可达到97.14%;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抗生素使用剂量、给药时机、住院部医生超范围用药、细菌学送检数等评价指标也明显优于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用药管理循环法的推广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水平,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5]。
参考文献:
[1]钱茜.用药管理循环法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177-178.
[2]陈解语.用药管理循环法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2007,17(1):76.
[3]王向辉,朱荔,魏颖.外科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及合理应用原则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05-206.
[4]马文波,韩静,李卫华.临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1)65-67
[5]吴松武,蔡德,徐晓丹.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4):340.
关键词:对照分析;用药管理循环法;抗生素;应用效果;
用药循环管理法在抗生素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应用一种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管理模式。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的细菌感染,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抗生素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导致这些不良反应大量出现的原因是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1]。为了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院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推行用药管理循环法,效果显著,现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分析使用查阅临床病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方式获得信息。以本院推行用药管理循环法的时间作为分界点,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用药管理循环法推行后收治的病患60例,将其与用药管理循环法推行前(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病患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归纳整理临床病历资料的有关信息,将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种类、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等信息存储到电子表格中。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调查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用药管理循环法推行前后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重要知识的掌握度、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
用药管理循环法的实施具体措施为:第一,健全临床用药管理机制,建立起药物质控小组,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监管。第二,对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对各级医师所开处方范围予以确定。对于一些头孢三代、特殊抗菌用药的使用,需由副主任以上级别医师开出处方,不可出现超范围用药的状况。第三,提高临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用药知识培训活动。可采用网络、讲座的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用药培训。如果是实行外科手术,则需要求医护人员在术前半小时开始应用抗生素。术后依照病患的相关检查结果(血液、体温)对其进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第四,鼓励细菌送检,对医护人员予以适当奖励,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数量[2]。
1.3评价指标
对比用药管理循环法使用前后临床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程度分为四级,用X代表得分值,分别为优秀(X≥90)、良好(80≤X<90)、一般(60≤X<80)、较差(X<60)。对比用药管理循环法使用前后,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抗生素使用剂量、给药时机、住院部医生超范围用药、细菌学送检数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医护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使用之前,临床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有待提高。参与问卷调查的70名临床医护人员中,有12人达到优秀水平,占参加总人数的17.14%;13人良好,占到18.57%;35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一般,占到总数的50.00%;10人掌握较差,占14.29%;总体合格率为85.71%。在用药循环管理法推广使用之后,临床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上看,优秀38人(54.29%);良好24人(34.29%);一般6人(8.57%);较差2人(2.86%);总体合格率为97.14%。详情可参见表1。
表1:临床医护人员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n,%)
注:用药循环管理法使用前和使用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
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使用后,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抗生素使用剂量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准确、住院部医生超范围用药等情况明显减少;另外,在实施用药管理循环法后,细菌学送检数与循环法应用前相比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可参见表2。
表2:对比用药管理循环法使用前后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n,%)
注:用药循环管理法使用前和使用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抗生素类药物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以有效对抗感染症状,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在临床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有关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现,抗生素药物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导致这些不良反应大量出现的原因是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临床抗菌的难度增大;药源性疾病逐渐增多,患者使用传统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增加,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阻碍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3]。
目前而言,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直接关系着现代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影响着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预防和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本院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推广用药管理循环法,效果显著。用药管理循环法的实施重点在于健全临床用药管理机制,加强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监督;提高临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程序,头孢三代及特殊抗菌用药必须由主任医师开出处方;鼓励细菌送检,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数量[4]。
研究结果显示,在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使用之后,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抗生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用药管理循环法使用之前,总体合格率可达到97.14%;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抗生素使用剂量、给药时机、住院部医生超范围用药、细菌学送检数等评价指标也明显优于用药管理循环法推广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用药管理循环法的推广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水平,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5]。
参考文献:
[1]钱茜.用药管理循环法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177-178.
[2]陈解语.用药管理循环法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2007,17(1):76.
[3]王向辉,朱荔,魏颖.外科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及合理应用原则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05-206.
[4]马文波,韩静,李卫华.临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1)65-67
[5]吴松武,蔡德,徐晓丹.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