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人是种职业,是种光荣,是种梦想,更是种承诺。
军人也是人,世界上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军人。军人又是特殊的人,其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他们一旦选择成为军人,就意味着对国家有了一种不可更改的承诺,他随后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某一天去践行这个承诺——用鲜血,甚至生命!
英雄多为军人,他们可歌可泣;军人多数普通,他们同样令人肃然起敬。一句承诺让他们脱离平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各个时期的军人有着不同的风采,也有着不同践行承诺的方式。我们走近普通的他们,去探寻,去感受,去领悟。
捍卫民族尊严有我
历史正在渐行渐远,在跟着人一起老去。但是它留下的背影,却总是可以使人泪水盈眶。70年前的记忆,便犹如一幅幅黑白照片般,被定格在那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当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当祖国母亲受尽凌辱,中华儿女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勇赴沙场。
“宁为国家死,不做亡国奴”。
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
敢于勝利,勇于亮剑,抵御外辱,捍卫中华,这是人民军队的军魂。
八年抗战,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那时的子弹就是宝贝啊!
计 巍
姜富荣是我们采访的老军人中最为幽默的一位老人,他最兴奋的时候,便是讲起抗日战争中打过的那些仗和这期间发生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打游击战。后来我们的部队壮大了,就开始去打敌人的据点。现北京西面的斋堂在抗日战争时是鬼子的~个大据点,这个据点封锁了我们上山的入口,对咱们的出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1943年时,我们就决定在他们的外围和他们作战,这个就是斋堂遭遇战。那次基本上是‘白刃格斗’,和鬼子拼刺刀,短兵相接。当时我和另外一个通信员还有一个文书一起对付一个日本鬼子,我们连长一个人对付两个日本鬼子,而且还一直对我们说:‘跟着我,不要离开!”’老人声情并茂地描述着连长英勇作战的情形,崇拜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洋溢在脸上,仿佛又回到了十四五岁时的自己一样。看来,这段回忆常在他脑中出现。
这场战斗后,他们三个人缴获了两支日本的“三八大杆儿”。“那个时候缴获一支这样的枪就不得了啊!那时我们一个班里十二三个人,最多有七支枪,并不是每个人手里都有枪的。而且我刚当兵时。就只给了我两个手榴弹备着。”因为当时姜富荣所在的部队都在山里头,根本没有自己的军工厂,所以武器都是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只有打的胜仗越多,部队的战斗力才会越强。
谈话中,老人常常会用那种幽默风趣的口吻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当时的子弹供给也很困难,你不从敌人手里夺就没有。所以在那个时候战友到了一块儿,就会相互调侃着说:‘怎么样啊伙计,你还没死呢!你还有没有子弹啊?给我来两发子弹呗!’那时的子弹就是宝贝啊!”
战争期间自己究竟打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战役,老人已经记不清楚,只有身上的五处伤疤记载着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在我的脑袋上有一块凹进去的疤,这个是打仗时炮弹皮子崩的。手上的这个,是在我正用枪打敌人时,那边的一个枪子儿过来,就把我这个手指上的神经线打断了。另外,脚面上腿上都有枪眼。”负伤最严重的两次,他都是被安置在老乡的家里。“从1942年到1948年,我认了两个干爸干妈,因为是他们救了我的命啊!毛主席当时讲‘军民鱼水情’,‘人民战争,全民皆兵’,‘人民的子弟兵’这一点儿都不假,离开人民我们根本就过不了啊!”
采访快结束时,老人忙说自己讲得不够好,无法生动讲述那段难忘的回忆,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文化已经让我吃够苦头儿了,闹过好多笑话。”在访谈的最后,老人风趣地为我们讲了一个“笑话”作为结束,他说:“有一次我带着部队去挖河,参谋长派人送来一张纸条,大概的意思是在几月几日之前要我把菜窖挖好。咱不识字啊,看了半天也没明白到底他让我挖什么,又不好意思问别人,我当时是连长啊!我借了辆车子,骑上车子就上工地去找参谋长,弄得满头大汗。我就为了这一个‘窖’字儿跑了120里地,然后还跟领导发火,类似于这样的事真的还有好多。”
谁是最可爱的人?看着老人寓去的背影,我不由得这样问自己。有时候“可爱”不单单可以用来形容小孩儿的稚气,像这样的老人,老军人,在年过古稀之后历经枪林弹雨之后,带给人们的依旧是那种朴实、真诚的赤子情怀。
保家卫国有我
8年抗战,3年内战后,60年前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当时的美国有威力巨大的原子弹,但是我们有不屈的军魂和不容侵犯的意志。
战火烧向国门,新中国岂容虎狼环视。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抗奖援朝,保家卫国”。
战争,惨烈而悲壮;军人,前赴后继。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英雄无数。
一部《英雄儿女》,影响的何止一代人;一声“向我开炮”,至今仍在人们耳畔回响。
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之际,让我们缅怀先烈,铭记英雄。
军歌成为生命的回响
依 然
在朝鲜战场上,汪元昌当过宣传员、文书、司令部收发、军械员,后勤助理员,多次遇到生命危险,死里逃生。
从部队转业后,他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他开博客,聊QQ,写自传,去世界各地旅游,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在我还没有采访他之前,他先送我一张光盘,是他和老伴的金婚纪念光盘。在这张光盘中,有一个场景给我的触动很深:他的老战友,在抗美援朝时期曾任他所在的团政治处主任,今年已经90岁的刘进贤老人通过电话向他祝福时,大厅里播放起了《解放军进行曲》。
我看到汪元昌老人听到这歌声,情绪立刻激动起来,腰板挺得更直了,紧握着拳头,满含热泪。他告诉我,战争带给他最深刻的记忆不是苦难,而是这首歌。
接着老人向我讲述了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1953年,夏,朝鲜战场。
前一天下过雨,在敌阵地前的开阔地上,到处都是一摊摊的雨水和血水,血流成河!烈士们倒下的方向,全是指向敌人。
我团第一梯队经重大牺牲后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坚防阵地,汪元昌所在的第二梯队奉命乘胜向溃敌追击。
时间就是胜利,枪声就是命令,每个战士都背负着三四十斤到五六十斤重的武器弹药粮食。天下着雨,汗水雨水交混在一起,前进中,不断地有响着敌人地雷、飞机的爆炸声、轰炸声。
子弹在身边穿梭,但谁也顾不了这些,只是加速地向前追击。人疲惫得已经快要虚脱了。突然,在他们后侧的山上,文工团用高音喇叭播放军歌——《解放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战场。枪声,炮声,歌声,叫喊声!混杂在一起,整个战场沸腾了,进行曲那 雄壮的旋律触动了每个战士激奋的神经。强化了战士们无坚不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强意志。
随着进行曲的节奏而有力地唰!唰!唰跑步向敌人追击。
阵地上枪声如潮,炮声隆隆,硝烟遗日,一片喊杀声。
这是令汪元昌永生难忘的歌声,他说:“任何音乐会也奏不出如此动人的乐章。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悟到音乐的魅力。”
部队按时完成了穿插夺取敌人黑云吐岭纵深阵地的任务。敌人为了挽回败局,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不断地实施反扑。前面的部队打得十分艰苦顽强,六连二排在一个小山头上与敌人反复拼杀,最后只剩下副班长赖永泽,他把烈士的枪支子弹、手雷、爆破筒摆在四周,一会儿看东边敌人上来了去东边打,一会儿又跳到南边打’最后终于击退了敌人的反扑,荣立特等功。并回国参加国庆观礼。
这样的英雄出现了很多。
一次,汪元昌在江边组织运送弹药的任务。敌人为了切断他们的补给线,没日没夜地轰炸金城川江边,敌机丢下的炸弹使大地都在震动。敌机敌炮所击之处,一片火海。
许多战士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中。突然,一排炮弹爆炸的气浪将汪元昌掀翻,等他从泥土中爬起来时,看到旁边的亲密战友、领导于国栋同志胸部被炸开了,虽然身体还是热的,但已牺牲。
这次战役,迫使敌人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7月27日晚10时,将近三年的朝鲜战争终于停火,我们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危难艰险有我
在天灾面前,人类是毫无强大可言的,但是却不可因此抛弃生命的尊严。这种尊严是对生的渴望,是在危难时刻焕发出的强大的群体力量。
军人,战争时期的斗士,和平年代的勇者。
当灾难降临,率先赶赴现场的是我们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展开救援的是军人。
森林灭火、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他们与死神争夺生命,他们为灾民重建家园。
中国军人的顽强与奉献,在一次又一次灾难中彰显。
我们常说,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其实,危难之时,人民何尝不是他们的子弟。
服务国家义不容辞
许海平
军人在老百姓的印象中一般都是高大、俊朗、帅,这些特征潘新建都具备,一米八三的个头儿,健壮的体魄,我相信他如果是站在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中,肯定会引起尖叫一片,那是人们对美的惯性崇拜。然而,军人不仅仅需要坚强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博大的,隐忍、坚强的心!
潘新建今年36岁,如果是在社会上,以他的拼劲,应该是事业成功期:房子、车子、票子一样都不会少;即使没有这么成功,也应该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轻松进入不惑期。然而他却选择了永远留在军营,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已经习惯军营的生活了,这时候回到社会有点“不适应”。军人的经历使他较之社会上同龄人更单纯,从清澈的眼睛里可以看得出,那份纯真是一份让人久违了的童年情愫。
和潘新建聊天,过了而立之年的他,显然比社会上的同龄人多了一些稳重,但眼神中却没有世故和圆滑,说起自谦的话来甚至还会脸红,很难想象他这么一个大帅哥会是参加过多次救援工作的英雄!说到英雄的时候他很不自然,冠以这个帽子有点大,他说他只是个军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军人而已。
女儿叫非非
大概是2003年的5月份,当时全国的“非典”疫情非常严峻:电视上不停地播放着确诊和疑似病人的数字,那些不断上涨的数字不是股票的分析图,而是一条条生命累加起来的生死线。在家里,最为普通的体温计此时变成了最为可怕的物件;电视屏幕前满是恐惧的眼睛。
那个时候像一场噩梦席卷过来。“非典”让人们的交往受到了限制,再亲密的人也不能握手拥抱,甚至中国传统的聚餐也都改成了分餐。中国人讲究热热闹闹地聚会,然而“非典”却让这本来属于中国人特有的热闹变得异常冷清。
接到部队的命令,潘新建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跟着救援队去了北京。那是当时最为复杂的环境,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给救治带来了困难。也许是年轻,也许是冲动,也许是真的身强力壮不怕感染,潘新建没有注射预防针,却和众多医护人员一起奋战在救援现场。眼见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地相继感染了病毒,他奇迹般地没有任何事情。
虽然每天面对着SARS感染者,但也有一件事让他每当想起来就美滋滋的,那就是妻子即将生产。虽然不能亲自陪着妻子,亲手抱抱自己的孩子,但作为一个即将当父亲的男人,忙碌中想想未来儿子或女儿的相貌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任务出色地完成,终于可以见到久违的妻子和刚出生没几天的女儿了!他为女儿取了名字叫非非,以此来纪念那个特殊的时期。
婴儿叫震奥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强震!接到命令后,潘新建给妻子发了个短信就和255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一起前往地震灾区。短信里虽然没有说去抗震救灾,但妻子也明白,这个时候的任务对于军人来说,除了地震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紧急的?她没多问,因为她知道丈夫是个军人。
作为救援八分队的参谋,潘新建要和医疗小分队的战友们辗转震区各地,救治那些受伤的人们。余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很悬的一次,就是他们小分队刚走过一条公路后一天,因为余震使山体滑坡,那条公路完全被埋在了土石下,想想都后怕,如果晚走一天,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个时候。他和所有战友都把类似遗书的短信发给了自己的亲人:从穿上军装那天开始就没有休过一天假期,万一有什么不测,就当给我们放了一次长假,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了……
潘新建講了两个让他流泪的故事。有老乡反映,在一个四层楼倒塌的废墟下有求救的声音,而救援队用的生命探测仪也测出下面有生命迹象。由于是上面三层全部倒塌,救援显得异常艰难。大型机器在不停地挖,他们跟着救援队用手也在挖着,只为早点把人救出来。但让人失望的是,挖到底下却没有发现有生命存在。当时他们流泪了,这个生命是不是被延误了?他们很无奈,也很自责。
另一个让他落泪的故事却是喜悦的泪水。一位产妇临盆,却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手术,这时余震不加商量地随时发生,潘新建指挥战友们在帐篷里为产妇进行手术,当“哇哇”声响起,潘新建笑了,眼泪也跟着流了下来。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潘新建和战友们为他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一震奥。
女儿对潘新建非常崇拜。汶川地震的时候,当知道爸爸去参加救灾后,她在幼儿园也“高调”起来,主动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当小朋友说起地震的时候,她会很自豪地说:我爸爸参加过抗震救灾!小大人似的向小朋友炫耀。
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但最崇拜的还是爸爸。今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的时候,潘新建领导的队里有几个战士去参加抗震救灾了,却没有派潘新建过去,女儿不高兴!她认为只要是有灾难发生的时候,她爸爸就应该出现在那里。潘新建只得告诉女儿:军人的天职是服 从命令!有命令一定会去的!女儿虽然还不大理解这几个字的含义,但她知道她爸爸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在她眼里,爸爸就是一片天!
8小时以外 “非典”的时候你没有注射预防钆当时不怕吗?
潘新建:那时候我还不到30岁,可能是年轻气盛吧。其实我知道我的身体条件还是不错的,应该不会被感染。不过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有点冲动。建议打上字幕“此举危险,请勿模仿”,哈哈!
8小时以外 很多参加过汶川抗震的战士和志愿者回来,心理上在很长时间内恢复不了,比如时常做噩梦'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
潘新建:基本没有过。刚到灾区的时候,说实话看到那么多生命被压在废墟下面,心里也接受不了,后来伤员多了,只顾着抢救伤员了,哪有时间去想这些事情啊。在救援的后期有心理专家给我们做过心理疏导。其实我的心理素质还是很强的,有过“非典”的经历后,心里有一定的准备。
8小时以外 是不是不是去做类似抗震救灾这样的工作时,在选择人的时候心理素质占很大的比重?
潘新建:身体、心理素质都很重要,尤其是心理素质,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工作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这次玉树地震的时候,尽管战士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但我们还是把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去选择适合过去的人。
8小时以外 参军你后悔过吗?哪怕是一时的想法。
潘新建:从来没有!也许我不参军或现在就转业会有更好的条件,但人的价值并不一定是体现在金钱上的,有句话可能有些冠冕堂皇,但确实是我的心里话,那就是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8小时以外 你怎样看待社会上多元化的价值观?比如:拜金。
潘新建:我不认为别人的价值观就是不高尚的,我只能说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他眼里所认知的世界也不一样,这就有了多元化的价值观。立足社会首先要考虑生存问题,所以拜金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我能理解,但我做不到。
另一个“战场”
依 然
齐涛说:“我从没想过当英雄,但是那一刻,那种氛围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往前冲,一点都不害怕。”
2006年8月30日,重庆市渝北区发生森林火灾,大火迅速烧遍相邻的5座山头。
当时只有20岁的齐涛是四川武警8741部队53分队一排3班的一名新兵,几个月前在接兵的火车上,他还在犹豫是去部队,还是半路回家,还没有到部队,他就开始计算退伍的时间了。没想到,几个月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主火场山高坡陡,沟深林密,道路不通。火势太猛,无法正面扑火,齐涛和他的战友们接到命令,在离火源一个山头的地方,用斧头、铁锹开防火阻隔带。
每株竹子的高度都在十米以上,他每天都在不停的、重复机械地砍竹子。闷热的天气,汗流浃背,一天一夜,只休息一个小时。齐涛说:“休息的时候,闭上眼睛,眼前还都是竹子,做梦都在砍竹子。”这是在齐涛20年的生命中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以前在家里没干过什么活。在那个时候,不管累不累,没有人监视自己,但是手一刻都不会停,有时候都看不清自己砍的是什么,砍伤自己了,还不停地砍。”那是一个气场,在这一刻所有的人都变成了超人,每个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开出隔离带,阻止火势的蔓延。
正值酷暑,山林里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山上没有吃的,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各连才派人到山下背食物。他和副班长每人背了80个饭盒,山势陡峭,无数次跌倒了,累得爬不起来。“要是以前,我肯定趴地上不起来了,那真叫精疲力竭啊,但是想到战友们还没吃饭呢,就咬牙坚持。”齐涛说,尽管这样,等爬上山的时候,也只剩下十几个饭盒了,打开一看,饭已经馊了。
火烧、饥饿都能忍受,最难忍受的是被虫咬。山上有种“影子虫”,看不到它,被它咬了之后,身上就会溃烂,被火烤过的皮肤已经开始掉皮了,再加上溃烂,身上会像蜗牛皮一样从中间到四周,一圈一圈地烂下去。被虫咬过之后,痒痛难忍。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齐涛叫不出痛来。多难忍都强忍着。
火终于被扑灭了。下山后,齐涛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到处都是鲜花,掌声,欢呼声……他刚走出来,就被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塞到手里一个大西瓜。村民们把水果、饮料、食物往他们的手里、破烂的衣服里、口袋里塞,无数双伸向自己的手、无数张充满谢意的笑脸、无数双崇拜的眼神包裹着齐涛,巨大的感动、自豪、幸福充斥着他的内心。
“从镇中学到武警车辆集合地短短不到一千米的距离,竟然走了一个多小时,等到了车辆集合地发现,车上被附近的百姓塞满了食物和礼品,人都上不了车了。”齐涛讲述百姓送别的场景时,很激动,眼眶微红。当这些只有在电视中见到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他身上时,一种自豪、被需求、被信任的感觉油然而生。此时此刻,他感受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
现在齐涛在北京军区某教导队任示教班的班长,这是全队最苦的班,但是他从不觉得苦。他习惯了部队的生活,生在和平时期,没有机会到战场上奋勇杀敌,但是,在另一个“战场”,因为这身军装穿在身上,因为身在部队,因为身边有着自己的战友,他可以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肩负起对国家、对人民的道义和责任。
如果现在问后不后悔当兵,他可以很坚定地说:“不后悔!”如果给他的退伍日期定个时间,他希望是他的有生之年。
安康和谐有我
我们常常会担心今天的安逸会磨灭掉历史留下的记忆。但是,那些刻进灵魂的记忆必将会持續地在人们的血液里焕发出新的力量。
怀揣成为英雄的梦想穿上军装,带着对部队的神秘走进军营。然而,远离烽火硝烟的战场,军人的生活变得机械庸常。于是,会有失望,会有彷徨。但是,军人没有选择,军人不能退缩。
“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坚强,这是他们唯一的方向。
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时刻准备着!
磨难后才明白成长
计 巍
杨万奇现在正在参加连队里的文艺汇演集训,负责语言类节目的策划。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部队就是一个很活跃、很“爱出风头”的人,生活过得很有目标,能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提高一点。最难过的事情就是想家,因为自己已经三年没有回过家了。
“当兵之前的自己没有定力,也感觉自己挺没有出息的。刚到新兵连的时候确实挺苦的,但是越到后面成就感就越深。”刚到新兵连第七天,杨万奇的脚就在打篮球时受伤骨裂了。“人家都在外面训练,就我一个病号在屋里待着,而且一待就是两个月,心里面特别难受。我在新兵连最难忘的事就是我的脚刚拆石膏时,班长帮我打水洗脚的情形。”
后来离开新兵连下到连队之后,杨万奇开始了他成长最快的时期。“新兵连时我在班里什么都不是,当时受伤后训 练不行,还总拉班级的后腿。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就是一只受伤的老虎,心里面总是憋着一股子劲儿。所以后来下到连队之后的发挥就特别猛,第二年就入党立功,因为有个目标干啥都有劲。…‘我第一年当兵的年三十晚上就要去上哨,当时心里面也有酸楚,但是当想到自己是在负责一幢大楼的安全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荣幸,心里顿时生出一种军人的荣誉感,这种荣誉感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杨万奇说,每当在国庆阅兵式上看到武警部队威武地行进时,他就会瞬间被那种来自军人身上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击中,那感觉特别过瘾。
“我刚开始上哨的时候,脾气太暴躁,因为当你不被别人尊重理解的时候心里面就特别难受,但是现在改变了,那时候就是太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了,总是觉得自己特别神圣。许多事情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就会发现真的挺不容易的。过年想家的时候,外面有人在训练,我就把水龙头开开,在那里号啕大哭,边哭边拿手捶墙。看春节晚会时,好多节目把眼泪都勾下来了,自己控制不住地流眼泪,哪有那么坚强的人啊。其实,难受也是一种成长。我记得有个营长说过,你的忍耐力有多大前途就会有多大。”
战友情也许是军人,尤其是这些年轻的军人想家时对自己最大的安慰。他们天天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在一起快乐,在一起挨罚,一起经历了太多的事,所以感情会特别的深。“每次想家的时候,我都会想,他们也都离家在外,我们都一样,这么多人呢,于是那种难过的感觉就打消了一半。”老兵复员那天,留下来当士兵的杨万奇正在上哨,“他们的车出来时,那些人把车门拉开就喊我,边喊边掉眼泪,我当时就受不了了,哭得稀里哗啦的,把帽子压到最低,就只会说‘打电话啊!’。”
杨万奇说,当兵就是要有那股子劲儿。其实,你无法弄清楚这股子劲儿它到底是什么,然而一旦你拥有它,那就是一辈子都无法舍弃的灵魂和力量,它让人坚毅和顽强。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计 巍
每个新兵在当兵之前都会对军人对军营有所想象,但那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即将来临的生活。军营生活的苦和累往往是超乎他们最初的想象的,刚到新兵连的李金海便经历了那样的一段“难以适应”的阶段。他说,那时基本上每天晚上他都会哭,会想家。
那段时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到新兵连的第一天晚上写下的日记,这篇日记记录了他军队生活的开始:
“妈妈那天去车站送我,我上车后就和她在窗户那儿手拉着手说话,那时她还没哭,我也还好。但等到车开始启动转弯时,她就开始哭了,但是我还是笑着和她挥手’但等我把头从车窗外转回来时,我就受不了了。”
“上了火车后,我们凌晨四点到天津。刚下火车集合后我们就上了大解放车,当时带队的干部就对我们说:‘现在就要给你们上第一节课——夜行军。’”
“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新兵连,一下车我就被镇住了,这里的楼摩甚至花草都是排成一条直线的,这是以前从来没看到过的。后来我还见到第一把真枪,第一个班长,看着他穿的那身军装,我特别羡慕……”
“写到一半我就写不下去了,趴在床上哭,战友们都在旁边安慰我,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战友间的那种关怀。后来,班长就把我带到水房和我谈话。但我当时根本就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所以就干听他在那儿说,我自己就看着窗外发愣想着什么时候能复员回家。我当时就是怕吃苦。”
李金海说军队里有句传承多年的老话: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后悔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前两年的苦和累,不后悔的是,这样的生活留给生命的那一份重量。
“军队生活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成熟了。从刚当新兵时什么都不知道,到现在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且我以前什么事都喜欢冲动,现在什么事都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后来进入新兵排后,我就开始学习业务开始上哨。新班长给我讲了很多道理,教我该怎么干,于是我就试着去一点一点干,慢慢就适应部队的生活了。到现在,我已经不想离开这里了,想继续在部队好好干。军队的生活让我的性子稳定许多,我觉得自己出去之后就可能失去这种心境和品性了。”
从最初对军队的“排斥”到现在的留恋,李金海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种归属感和成就感。他说:“时间长了我就发觉,穿上这件衣服以后,你就有一种责任感,穿习惯了就不想脱了,这感觉是自然的由衷的。记得当时第一次换上便装,感觉就特别奇怪,就像不会走路了似的。”
来到部队就是成年人
贾孟影
坐在我对面的小兵是一个还未满18岁的男孩子,稚气未脱的脸上,忽闪着两只大眼睛,话不多,稍显羞涩和紧张。陈晓健是去年12月入伍的新兵,来到部队只有半年多,部队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
“高中毕业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士兵突击》正在热播,看了那部电视剧以后,特别崇拜军人,觉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有种想去当兵的欲望,于是,就报名参军了。”
许三多那句“不抛弃,不放弃”,确实点燃了无数年轻人想要成为一名士兵的梦想。但是,能让一个年轻人留在部队的不仅仅是一种好奇,更有着最初激情退却之后的责任感。
“来到部队,刚下车感觉就不一样了,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每一天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都被安排好了。被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包围着,觉得自己没有自由。”
部队是纪律极为严明的地方,部队也很锻炼人。在这里他学会了走队列、干内务,每天都要训练,都要值勤,平时在家很少做家务的陈晓健,现在已经能把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来到部队就是成年人,这里没有年龄之分,只有军龄之分。”眼前的小兵说这些话时眼神之中透露出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倔强,“有时候,也会很想家,但是从来没有想过离开部队,穿上这身军装就有一种责任感,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
他的责任和许三多的职责并不同,部队的生活也并没有电视剧中所呈现的那样精彩。然而,他和许三多一样都有着坚韧、执著的性格,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因为这样,他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走在都市的大街上,身穿军装的士兵成了一道风景线,他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目光:佩服、赞赏,当然也不乏嘲弄、不屑。“我很反感别人叫我‘大兵’。上街时,经常有人对旁边的人说:‘看,傻大兵。’我听到后会特别生气。”
陳晓健说,能够成为一名军人,他很自豪,他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当我穿上第一身军装,踏入梦想的军营时,我心里就有了一种责任感,我就要为这身军装负责。”
军人也是人,世界上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军人。军人又是特殊的人,其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他们一旦选择成为军人,就意味着对国家有了一种不可更改的承诺,他随后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某一天去践行这个承诺——用鲜血,甚至生命!
英雄多为军人,他们可歌可泣;军人多数普通,他们同样令人肃然起敬。一句承诺让他们脱离平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各个时期的军人有着不同的风采,也有着不同践行承诺的方式。我们走近普通的他们,去探寻,去感受,去领悟。
捍卫民族尊严有我
历史正在渐行渐远,在跟着人一起老去。但是它留下的背影,却总是可以使人泪水盈眶。70年前的记忆,便犹如一幅幅黑白照片般,被定格在那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当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当祖国母亲受尽凌辱,中华儿女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勇赴沙场。
“宁为国家死,不做亡国奴”。
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
敢于勝利,勇于亮剑,抵御外辱,捍卫中华,这是人民军队的军魂。
八年抗战,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那时的子弹就是宝贝啊!
计 巍
姜富荣是我们采访的老军人中最为幽默的一位老人,他最兴奋的时候,便是讲起抗日战争中打过的那些仗和这期间发生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打游击战。后来我们的部队壮大了,就开始去打敌人的据点。现北京西面的斋堂在抗日战争时是鬼子的~个大据点,这个据点封锁了我们上山的入口,对咱们的出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1943年时,我们就决定在他们的外围和他们作战,这个就是斋堂遭遇战。那次基本上是‘白刃格斗’,和鬼子拼刺刀,短兵相接。当时我和另外一个通信员还有一个文书一起对付一个日本鬼子,我们连长一个人对付两个日本鬼子,而且还一直对我们说:‘跟着我,不要离开!”’老人声情并茂地描述着连长英勇作战的情形,崇拜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洋溢在脸上,仿佛又回到了十四五岁时的自己一样。看来,这段回忆常在他脑中出现。
这场战斗后,他们三个人缴获了两支日本的“三八大杆儿”。“那个时候缴获一支这样的枪就不得了啊!那时我们一个班里十二三个人,最多有七支枪,并不是每个人手里都有枪的。而且我刚当兵时。就只给了我两个手榴弹备着。”因为当时姜富荣所在的部队都在山里头,根本没有自己的军工厂,所以武器都是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只有打的胜仗越多,部队的战斗力才会越强。
谈话中,老人常常会用那种幽默风趣的口吻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当时的子弹供给也很困难,你不从敌人手里夺就没有。所以在那个时候战友到了一块儿,就会相互调侃着说:‘怎么样啊伙计,你还没死呢!你还有没有子弹啊?给我来两发子弹呗!’那时的子弹就是宝贝啊!”
战争期间自己究竟打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战役,老人已经记不清楚,只有身上的五处伤疤记载着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在我的脑袋上有一块凹进去的疤,这个是打仗时炮弹皮子崩的。手上的这个,是在我正用枪打敌人时,那边的一个枪子儿过来,就把我这个手指上的神经线打断了。另外,脚面上腿上都有枪眼。”负伤最严重的两次,他都是被安置在老乡的家里。“从1942年到1948年,我认了两个干爸干妈,因为是他们救了我的命啊!毛主席当时讲‘军民鱼水情’,‘人民战争,全民皆兵’,‘人民的子弟兵’这一点儿都不假,离开人民我们根本就过不了啊!”
采访快结束时,老人忙说自己讲得不够好,无法生动讲述那段难忘的回忆,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文化已经让我吃够苦头儿了,闹过好多笑话。”在访谈的最后,老人风趣地为我们讲了一个“笑话”作为结束,他说:“有一次我带着部队去挖河,参谋长派人送来一张纸条,大概的意思是在几月几日之前要我把菜窖挖好。咱不识字啊,看了半天也没明白到底他让我挖什么,又不好意思问别人,我当时是连长啊!我借了辆车子,骑上车子就上工地去找参谋长,弄得满头大汗。我就为了这一个‘窖’字儿跑了120里地,然后还跟领导发火,类似于这样的事真的还有好多。”
谁是最可爱的人?看着老人寓去的背影,我不由得这样问自己。有时候“可爱”不单单可以用来形容小孩儿的稚气,像这样的老人,老军人,在年过古稀之后历经枪林弹雨之后,带给人们的依旧是那种朴实、真诚的赤子情怀。
保家卫国有我
8年抗战,3年内战后,60年前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当时的美国有威力巨大的原子弹,但是我们有不屈的军魂和不容侵犯的意志。
战火烧向国门,新中国岂容虎狼环视。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抗奖援朝,保家卫国”。
战争,惨烈而悲壮;军人,前赴后继。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英雄无数。
一部《英雄儿女》,影响的何止一代人;一声“向我开炮”,至今仍在人们耳畔回响。
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之际,让我们缅怀先烈,铭记英雄。
军歌成为生命的回响
依 然
在朝鲜战场上,汪元昌当过宣传员、文书、司令部收发、军械员,后勤助理员,多次遇到生命危险,死里逃生。
从部队转业后,他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他开博客,聊QQ,写自传,去世界各地旅游,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在我还没有采访他之前,他先送我一张光盘,是他和老伴的金婚纪念光盘。在这张光盘中,有一个场景给我的触动很深:他的老战友,在抗美援朝时期曾任他所在的团政治处主任,今年已经90岁的刘进贤老人通过电话向他祝福时,大厅里播放起了《解放军进行曲》。
我看到汪元昌老人听到这歌声,情绪立刻激动起来,腰板挺得更直了,紧握着拳头,满含热泪。他告诉我,战争带给他最深刻的记忆不是苦难,而是这首歌。
接着老人向我讲述了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1953年,夏,朝鲜战场。
前一天下过雨,在敌阵地前的开阔地上,到处都是一摊摊的雨水和血水,血流成河!烈士们倒下的方向,全是指向敌人。
我团第一梯队经重大牺牲后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坚防阵地,汪元昌所在的第二梯队奉命乘胜向溃敌追击。
时间就是胜利,枪声就是命令,每个战士都背负着三四十斤到五六十斤重的武器弹药粮食。天下着雨,汗水雨水交混在一起,前进中,不断地有响着敌人地雷、飞机的爆炸声、轰炸声。
子弹在身边穿梭,但谁也顾不了这些,只是加速地向前追击。人疲惫得已经快要虚脱了。突然,在他们后侧的山上,文工团用高音喇叭播放军歌——《解放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战场。枪声,炮声,歌声,叫喊声!混杂在一起,整个战场沸腾了,进行曲那 雄壮的旋律触动了每个战士激奋的神经。强化了战士们无坚不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强意志。
随着进行曲的节奏而有力地唰!唰!唰跑步向敌人追击。
阵地上枪声如潮,炮声隆隆,硝烟遗日,一片喊杀声。
这是令汪元昌永生难忘的歌声,他说:“任何音乐会也奏不出如此动人的乐章。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悟到音乐的魅力。”
部队按时完成了穿插夺取敌人黑云吐岭纵深阵地的任务。敌人为了挽回败局,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不断地实施反扑。前面的部队打得十分艰苦顽强,六连二排在一个小山头上与敌人反复拼杀,最后只剩下副班长赖永泽,他把烈士的枪支子弹、手雷、爆破筒摆在四周,一会儿看东边敌人上来了去东边打,一会儿又跳到南边打’最后终于击退了敌人的反扑,荣立特等功。并回国参加国庆观礼。
这样的英雄出现了很多。
一次,汪元昌在江边组织运送弹药的任务。敌人为了切断他们的补给线,没日没夜地轰炸金城川江边,敌机丢下的炸弹使大地都在震动。敌机敌炮所击之处,一片火海。
许多战士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中。突然,一排炮弹爆炸的气浪将汪元昌掀翻,等他从泥土中爬起来时,看到旁边的亲密战友、领导于国栋同志胸部被炸开了,虽然身体还是热的,但已牺牲。
这次战役,迫使敌人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7月27日晚10时,将近三年的朝鲜战争终于停火,我们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危难艰险有我
在天灾面前,人类是毫无强大可言的,但是却不可因此抛弃生命的尊严。这种尊严是对生的渴望,是在危难时刻焕发出的强大的群体力量。
军人,战争时期的斗士,和平年代的勇者。
当灾难降临,率先赶赴现场的是我们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展开救援的是军人。
森林灭火、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他们与死神争夺生命,他们为灾民重建家园。
中国军人的顽强与奉献,在一次又一次灾难中彰显。
我们常说,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其实,危难之时,人民何尝不是他们的子弟。
服务国家义不容辞
许海平
军人在老百姓的印象中一般都是高大、俊朗、帅,这些特征潘新建都具备,一米八三的个头儿,健壮的体魄,我相信他如果是站在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中,肯定会引起尖叫一片,那是人们对美的惯性崇拜。然而,军人不仅仅需要坚强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博大的,隐忍、坚强的心!
潘新建今年36岁,如果是在社会上,以他的拼劲,应该是事业成功期:房子、车子、票子一样都不会少;即使没有这么成功,也应该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轻松进入不惑期。然而他却选择了永远留在军营,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已经习惯军营的生活了,这时候回到社会有点“不适应”。军人的经历使他较之社会上同龄人更单纯,从清澈的眼睛里可以看得出,那份纯真是一份让人久违了的童年情愫。
和潘新建聊天,过了而立之年的他,显然比社会上的同龄人多了一些稳重,但眼神中却没有世故和圆滑,说起自谦的话来甚至还会脸红,很难想象他这么一个大帅哥会是参加过多次救援工作的英雄!说到英雄的时候他很不自然,冠以这个帽子有点大,他说他只是个军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军人而已。
女儿叫非非
大概是2003年的5月份,当时全国的“非典”疫情非常严峻:电视上不停地播放着确诊和疑似病人的数字,那些不断上涨的数字不是股票的分析图,而是一条条生命累加起来的生死线。在家里,最为普通的体温计此时变成了最为可怕的物件;电视屏幕前满是恐惧的眼睛。
那个时候像一场噩梦席卷过来。“非典”让人们的交往受到了限制,再亲密的人也不能握手拥抱,甚至中国传统的聚餐也都改成了分餐。中国人讲究热热闹闹地聚会,然而“非典”却让这本来属于中国人特有的热闹变得异常冷清。
接到部队的命令,潘新建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跟着救援队去了北京。那是当时最为复杂的环境,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给救治带来了困难。也许是年轻,也许是冲动,也许是真的身强力壮不怕感染,潘新建没有注射预防针,却和众多医护人员一起奋战在救援现场。眼见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地相继感染了病毒,他奇迹般地没有任何事情。
虽然每天面对着SARS感染者,但也有一件事让他每当想起来就美滋滋的,那就是妻子即将生产。虽然不能亲自陪着妻子,亲手抱抱自己的孩子,但作为一个即将当父亲的男人,忙碌中想想未来儿子或女儿的相貌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任务出色地完成,终于可以见到久违的妻子和刚出生没几天的女儿了!他为女儿取了名字叫非非,以此来纪念那个特殊的时期。
婴儿叫震奥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强震!接到命令后,潘新建给妻子发了个短信就和255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一起前往地震灾区。短信里虽然没有说去抗震救灾,但妻子也明白,这个时候的任务对于军人来说,除了地震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紧急的?她没多问,因为她知道丈夫是个军人。
作为救援八分队的参谋,潘新建要和医疗小分队的战友们辗转震区各地,救治那些受伤的人们。余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很悬的一次,就是他们小分队刚走过一条公路后一天,因为余震使山体滑坡,那条公路完全被埋在了土石下,想想都后怕,如果晚走一天,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个时候。他和所有战友都把类似遗书的短信发给了自己的亲人:从穿上军装那天开始就没有休过一天假期,万一有什么不测,就当给我们放了一次长假,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了……
潘新建講了两个让他流泪的故事。有老乡反映,在一个四层楼倒塌的废墟下有求救的声音,而救援队用的生命探测仪也测出下面有生命迹象。由于是上面三层全部倒塌,救援显得异常艰难。大型机器在不停地挖,他们跟着救援队用手也在挖着,只为早点把人救出来。但让人失望的是,挖到底下却没有发现有生命存在。当时他们流泪了,这个生命是不是被延误了?他们很无奈,也很自责。
另一个让他落泪的故事却是喜悦的泪水。一位产妇临盆,却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手术,这时余震不加商量地随时发生,潘新建指挥战友们在帐篷里为产妇进行手术,当“哇哇”声响起,潘新建笑了,眼泪也跟着流了下来。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潘新建和战友们为他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一震奥。
女儿对潘新建非常崇拜。汶川地震的时候,当知道爸爸去参加救灾后,她在幼儿园也“高调”起来,主动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当小朋友说起地震的时候,她会很自豪地说:我爸爸参加过抗震救灾!小大人似的向小朋友炫耀。
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但最崇拜的还是爸爸。今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的时候,潘新建领导的队里有几个战士去参加抗震救灾了,却没有派潘新建过去,女儿不高兴!她认为只要是有灾难发生的时候,她爸爸就应该出现在那里。潘新建只得告诉女儿:军人的天职是服 从命令!有命令一定会去的!女儿虽然还不大理解这几个字的含义,但她知道她爸爸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在她眼里,爸爸就是一片天!
8小时以外 “非典”的时候你没有注射预防钆当时不怕吗?
潘新建:那时候我还不到30岁,可能是年轻气盛吧。其实我知道我的身体条件还是不错的,应该不会被感染。不过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有点冲动。建议打上字幕“此举危险,请勿模仿”,哈哈!
8小时以外 很多参加过汶川抗震的战士和志愿者回来,心理上在很长时间内恢复不了,比如时常做噩梦'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
潘新建:基本没有过。刚到灾区的时候,说实话看到那么多生命被压在废墟下面,心里也接受不了,后来伤员多了,只顾着抢救伤员了,哪有时间去想这些事情啊。在救援的后期有心理专家给我们做过心理疏导。其实我的心理素质还是很强的,有过“非典”的经历后,心里有一定的准备。
8小时以外 是不是不是去做类似抗震救灾这样的工作时,在选择人的时候心理素质占很大的比重?
潘新建:身体、心理素质都很重要,尤其是心理素质,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工作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这次玉树地震的时候,尽管战士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但我们还是把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去选择适合过去的人。
8小时以外 参军你后悔过吗?哪怕是一时的想法。
潘新建:从来没有!也许我不参军或现在就转业会有更好的条件,但人的价值并不一定是体现在金钱上的,有句话可能有些冠冕堂皇,但确实是我的心里话,那就是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8小时以外 你怎样看待社会上多元化的价值观?比如:拜金。
潘新建:我不认为别人的价值观就是不高尚的,我只能说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他眼里所认知的世界也不一样,这就有了多元化的价值观。立足社会首先要考虑生存问题,所以拜金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我能理解,但我做不到。
另一个“战场”
依 然
齐涛说:“我从没想过当英雄,但是那一刻,那种氛围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往前冲,一点都不害怕。”
2006年8月30日,重庆市渝北区发生森林火灾,大火迅速烧遍相邻的5座山头。
当时只有20岁的齐涛是四川武警8741部队53分队一排3班的一名新兵,几个月前在接兵的火车上,他还在犹豫是去部队,还是半路回家,还没有到部队,他就开始计算退伍的时间了。没想到,几个月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主火场山高坡陡,沟深林密,道路不通。火势太猛,无法正面扑火,齐涛和他的战友们接到命令,在离火源一个山头的地方,用斧头、铁锹开防火阻隔带。
每株竹子的高度都在十米以上,他每天都在不停的、重复机械地砍竹子。闷热的天气,汗流浃背,一天一夜,只休息一个小时。齐涛说:“休息的时候,闭上眼睛,眼前还都是竹子,做梦都在砍竹子。”这是在齐涛20年的生命中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以前在家里没干过什么活。在那个时候,不管累不累,没有人监视自己,但是手一刻都不会停,有时候都看不清自己砍的是什么,砍伤自己了,还不停地砍。”那是一个气场,在这一刻所有的人都变成了超人,每个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开出隔离带,阻止火势的蔓延。
正值酷暑,山林里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山上没有吃的,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各连才派人到山下背食物。他和副班长每人背了80个饭盒,山势陡峭,无数次跌倒了,累得爬不起来。“要是以前,我肯定趴地上不起来了,那真叫精疲力竭啊,但是想到战友们还没吃饭呢,就咬牙坚持。”齐涛说,尽管这样,等爬上山的时候,也只剩下十几个饭盒了,打开一看,饭已经馊了。
火烧、饥饿都能忍受,最难忍受的是被虫咬。山上有种“影子虫”,看不到它,被它咬了之后,身上就会溃烂,被火烤过的皮肤已经开始掉皮了,再加上溃烂,身上会像蜗牛皮一样从中间到四周,一圈一圈地烂下去。被虫咬过之后,痒痛难忍。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齐涛叫不出痛来。多难忍都强忍着。
火终于被扑灭了。下山后,齐涛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到处都是鲜花,掌声,欢呼声……他刚走出来,就被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塞到手里一个大西瓜。村民们把水果、饮料、食物往他们的手里、破烂的衣服里、口袋里塞,无数双伸向自己的手、无数张充满谢意的笑脸、无数双崇拜的眼神包裹着齐涛,巨大的感动、自豪、幸福充斥着他的内心。
“从镇中学到武警车辆集合地短短不到一千米的距离,竟然走了一个多小时,等到了车辆集合地发现,车上被附近的百姓塞满了食物和礼品,人都上不了车了。”齐涛讲述百姓送别的场景时,很激动,眼眶微红。当这些只有在电视中见到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他身上时,一种自豪、被需求、被信任的感觉油然而生。此时此刻,他感受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
现在齐涛在北京军区某教导队任示教班的班长,这是全队最苦的班,但是他从不觉得苦。他习惯了部队的生活,生在和平时期,没有机会到战场上奋勇杀敌,但是,在另一个“战场”,因为这身军装穿在身上,因为身在部队,因为身边有着自己的战友,他可以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肩负起对国家、对人民的道义和责任。
如果现在问后不后悔当兵,他可以很坚定地说:“不后悔!”如果给他的退伍日期定个时间,他希望是他的有生之年。
安康和谐有我
我们常常会担心今天的安逸会磨灭掉历史留下的记忆。但是,那些刻进灵魂的记忆必将会持續地在人们的血液里焕发出新的力量。
怀揣成为英雄的梦想穿上军装,带着对部队的神秘走进军营。然而,远离烽火硝烟的战场,军人的生活变得机械庸常。于是,会有失望,会有彷徨。但是,军人没有选择,军人不能退缩。
“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坚强,这是他们唯一的方向。
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时刻准备着!
磨难后才明白成长
计 巍
杨万奇现在正在参加连队里的文艺汇演集训,负责语言类节目的策划。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部队就是一个很活跃、很“爱出风头”的人,生活过得很有目标,能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提高一点。最难过的事情就是想家,因为自己已经三年没有回过家了。
“当兵之前的自己没有定力,也感觉自己挺没有出息的。刚到新兵连的时候确实挺苦的,但是越到后面成就感就越深。”刚到新兵连第七天,杨万奇的脚就在打篮球时受伤骨裂了。“人家都在外面训练,就我一个病号在屋里待着,而且一待就是两个月,心里面特别难受。我在新兵连最难忘的事就是我的脚刚拆石膏时,班长帮我打水洗脚的情形。”
后来离开新兵连下到连队之后,杨万奇开始了他成长最快的时期。“新兵连时我在班里什么都不是,当时受伤后训 练不行,还总拉班级的后腿。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就是一只受伤的老虎,心里面总是憋着一股子劲儿。所以后来下到连队之后的发挥就特别猛,第二年就入党立功,因为有个目标干啥都有劲。…‘我第一年当兵的年三十晚上就要去上哨,当时心里面也有酸楚,但是当想到自己是在负责一幢大楼的安全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荣幸,心里顿时生出一种军人的荣誉感,这种荣誉感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杨万奇说,每当在国庆阅兵式上看到武警部队威武地行进时,他就会瞬间被那种来自军人身上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击中,那感觉特别过瘾。
“我刚开始上哨的时候,脾气太暴躁,因为当你不被别人尊重理解的时候心里面就特别难受,但是现在改变了,那时候就是太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了,总是觉得自己特别神圣。许多事情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就会发现真的挺不容易的。过年想家的时候,外面有人在训练,我就把水龙头开开,在那里号啕大哭,边哭边拿手捶墙。看春节晚会时,好多节目把眼泪都勾下来了,自己控制不住地流眼泪,哪有那么坚强的人啊。其实,难受也是一种成长。我记得有个营长说过,你的忍耐力有多大前途就会有多大。”
战友情也许是军人,尤其是这些年轻的军人想家时对自己最大的安慰。他们天天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在一起快乐,在一起挨罚,一起经历了太多的事,所以感情会特别的深。“每次想家的时候,我都会想,他们也都离家在外,我们都一样,这么多人呢,于是那种难过的感觉就打消了一半。”老兵复员那天,留下来当士兵的杨万奇正在上哨,“他们的车出来时,那些人把车门拉开就喊我,边喊边掉眼泪,我当时就受不了了,哭得稀里哗啦的,把帽子压到最低,就只会说‘打电话啊!’。”
杨万奇说,当兵就是要有那股子劲儿。其实,你无法弄清楚这股子劲儿它到底是什么,然而一旦你拥有它,那就是一辈子都无法舍弃的灵魂和力量,它让人坚毅和顽强。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计 巍
每个新兵在当兵之前都会对军人对军营有所想象,但那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即将来临的生活。军营生活的苦和累往往是超乎他们最初的想象的,刚到新兵连的李金海便经历了那样的一段“难以适应”的阶段。他说,那时基本上每天晚上他都会哭,会想家。
那段时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到新兵连的第一天晚上写下的日记,这篇日记记录了他军队生活的开始:
“妈妈那天去车站送我,我上车后就和她在窗户那儿手拉着手说话,那时她还没哭,我也还好。但等到车开始启动转弯时,她就开始哭了,但是我还是笑着和她挥手’但等我把头从车窗外转回来时,我就受不了了。”
“上了火车后,我们凌晨四点到天津。刚下火车集合后我们就上了大解放车,当时带队的干部就对我们说:‘现在就要给你们上第一节课——夜行军。’”
“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新兵连,一下车我就被镇住了,这里的楼摩甚至花草都是排成一条直线的,这是以前从来没看到过的。后来我还见到第一把真枪,第一个班长,看着他穿的那身军装,我特别羡慕……”
“写到一半我就写不下去了,趴在床上哭,战友们都在旁边安慰我,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战友间的那种关怀。后来,班长就把我带到水房和我谈话。但我当时根本就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所以就干听他在那儿说,我自己就看着窗外发愣想着什么时候能复员回家。我当时就是怕吃苦。”
李金海说军队里有句传承多年的老话: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后悔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前两年的苦和累,不后悔的是,这样的生活留给生命的那一份重量。
“军队生活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成熟了。从刚当新兵时什么都不知道,到现在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且我以前什么事都喜欢冲动,现在什么事都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后来进入新兵排后,我就开始学习业务开始上哨。新班长给我讲了很多道理,教我该怎么干,于是我就试着去一点一点干,慢慢就适应部队的生活了。到现在,我已经不想离开这里了,想继续在部队好好干。军队的生活让我的性子稳定许多,我觉得自己出去之后就可能失去这种心境和品性了。”
从最初对军队的“排斥”到现在的留恋,李金海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种归属感和成就感。他说:“时间长了我就发觉,穿上这件衣服以后,你就有一种责任感,穿习惯了就不想脱了,这感觉是自然的由衷的。记得当时第一次换上便装,感觉就特别奇怪,就像不会走路了似的。”
来到部队就是成年人
贾孟影
坐在我对面的小兵是一个还未满18岁的男孩子,稚气未脱的脸上,忽闪着两只大眼睛,话不多,稍显羞涩和紧张。陈晓健是去年12月入伍的新兵,来到部队只有半年多,部队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
“高中毕业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士兵突击》正在热播,看了那部电视剧以后,特别崇拜军人,觉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有种想去当兵的欲望,于是,就报名参军了。”
许三多那句“不抛弃,不放弃”,确实点燃了无数年轻人想要成为一名士兵的梦想。但是,能让一个年轻人留在部队的不仅仅是一种好奇,更有着最初激情退却之后的责任感。
“来到部队,刚下车感觉就不一样了,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每一天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都被安排好了。被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包围着,觉得自己没有自由。”
部队是纪律极为严明的地方,部队也很锻炼人。在这里他学会了走队列、干内务,每天都要训练,都要值勤,平时在家很少做家务的陈晓健,现在已经能把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来到部队就是成年人,这里没有年龄之分,只有军龄之分。”眼前的小兵说这些话时眼神之中透露出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倔强,“有时候,也会很想家,但是从来没有想过离开部队,穿上这身军装就有一种责任感,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
他的责任和许三多的职责并不同,部队的生活也并没有电视剧中所呈现的那样精彩。然而,他和许三多一样都有着坚韧、执著的性格,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因为这样,他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走在都市的大街上,身穿军装的士兵成了一道风景线,他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目光:佩服、赞赏,当然也不乏嘲弄、不屑。“我很反感别人叫我‘大兵’。上街时,经常有人对旁边的人说:‘看,傻大兵。’我听到后会特别生气。”
陳晓健说,能够成为一名军人,他很自豪,他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当我穿上第一身军装,踏入梦想的军营时,我心里就有了一种责任感,我就要为这身军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