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语文教学中的一把利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观察了几位年轻教师的语文课。卢老师教学《登高》一课,不谈杜甫是“诗圣”,而说杜甫是“情圣”,整堂课围绕“《登高》如何体现情圣”展开,有理有据,观点新颖,主题集中,然而自始至终不闻诵读之声,一首短诗学生也未当堂背下,诗歌的音韵之美,情感之真,学生怎能体会?唐老师教学《方山子传》,拟写“伪作”,真“伪”对照,剖析文章独特结构,让人耳目一新,但是课堂诵读仅有两次(一次读原文,一次读“伪作”),且均为齐读,如此读法,学生怎能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章老师教授《劝学》,让学生五六人一组,围坐而学,注重学生自学和探讨,教学理念可取,然而在概括文章内容和梳理论证方法时,时时游离教材,处处囿于教参,既无教师的思维引导,又无学生的大胆质疑,如此概念化的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如何得到提升?几位年轻教师的教学虽不乏亮点,却也暴露出教师对学生语感能力培养意识的缺失。
  语文究竟要教什么?记得20年前,笔者刚教语文时,这个问题并不纠结,那时,语文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随着一波又一波的课改的推进,“语文”的内涵变得愈加模糊,语文教师也越来越纠结。在“互联网 ”的时代,这个问题似乎将变得愈加复杂,语文除了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外,它还将承载思维、审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重任。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管怎么改,其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核心任务仍在。王尚文先生把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任务概括表述为12个字:把语句写通顺,把意思说清楚。他还认为“一辈子都得维持而努力”,可见这任务的艰巨和重要。笔者认为,要完成这一任务,培养语感的教学就不可或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耳熟能详的读书格言便是古人对语感的朦胧认知。夏丏尊、叶圣陶、吕淑湘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语感的研究对于后人的相关研究颇有影响和启发。1924年,夏丏尊首次提出“语感”概念。至此以后,“语感”在语文教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相关研究至今已历时90多年,深刻地影响着语文教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拓展。夏丏尊先生认为,语感就是对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叶圣陶先生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展到语言文字,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语言文字的的情味和意义,从而形成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吕淑湘先生对语感的阐释则另辟蹊径,他从语言学的角度将语感具体划分为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进一步拓展了语感的范围。
  九十年代,语感研究掀起一个高潮,人们对语感性质、特征、培养作了大量研究,最有影响的是以王尚文为代表的“语感中心说”和以洪镇涛为代表的“语感训练说”。“语感中心说”主张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语感训练说”则提出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使学习主体在训练中培养语感,形成能力。2000年,“语感”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大纲》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共有六处提到“语感”一词,如果加上“感受”“感悟”“领悟”“体验”等相关词汇,则有20多处。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布试行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其中有四处明确提到“语感”一词,“感受”“感悟”“领悟”“体验”等相关词汇则多次出现。可见,语文学科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这一观念已经逐渐清晰地走进我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并成为其中的一个核心词汇和基本理念。
  从语感研究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目标和任务,培养学生语感也是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语感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样做的问题。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是民族文化的组成要素,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便是通过语感的培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使人不断趋向完善。语文学科关涉到两个主要对象,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对言语世界产生深刻、全面、丰富的感觉,否则,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更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特别是语感素养,同时要彻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只有具有很高的语感素质,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感能力、语文思维、语文情趣等诸多方面,而语感能力尤为重要,它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和手段。语感培养的过程是学生作为语言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外化(说写活动)和言语作品内化(听读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味。
  培养学生语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是主阵地。这是一项创造性工程,教师必须立足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产生创造性成果。创造不同于形成。所谓形成,是在不知不觉间自然而然地出现的,创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开拓,使之深化、广化、美化、敏化,达到新的水平,臻于新的境界,它是人有意识地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培养的结果。
  然而,现实却让人们对语文课堂感到失望,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时间,近3000节语文课(按每周6节,每学期20周计算),换来的是学生语文的低分低能。极少数语文素养高的学生,也主要靠课外阅读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换言之,语文课堂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并未起到多大作用。不可否认,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但没有教师引导的课外阅读常常效率低下,守住课堂才算守住了语文学习的主阵地。那么,就语感培养而言,怎样的课堂才算守住了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呢?
  首先,让课堂出现朗朗书声。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第一手段。教师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意蕴,感悟文章思想,逐渐形成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悟力。朗读切忌一味齐读,要营造氛围,发展个性化朗读。朗读是朗读主体对言语作品的内化实践,是其对文本体会、感悟的外在表现,不同的体会和感悟会表现为不同的朗读特点,所以个性化朗读也最易培养学生的语感。而齐读要追求朗读节奏的整齐,容易扼杀朗读主体对文本的个性化感悟,不易培养语感。
  其次,科学运用训练方法。洪镇涛老师在“语感训练说”这一理论的支撑下,探索出了一套系统的语感训练方法,其要义是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和揣摩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妙,逐渐形成语感。训练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生语感培养中的引导作用,运用得好固然可以在培养学生语感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如何运用训练方法却需仔细斟酌,简单地照抄照搬,一味进行训练,难免水土不服,走上枯燥分析的歧途。训练要讲究“度”,不可用训练代替涵泳;训练要把握“点”,在学生似懂非懂处巧妙点拨;训练要注重“机”,在学生似通非通时适时运用。
  另外,语感培养要与思维训练并重。虽说语感是对语言的直觉,但本质上说,语感也是一种直觉思维活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也是进行语感训练的重要思维方式。夏丐尊先生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代谢,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对语言如此敏锐的感觉自然与这人极强的思维能力有关,可以想见,此人见到这些词语时,脑子里定然有一个快速推理判断的过程,经过他的联想、想象、甚至严密的逻辑推导,最终获得这些词语的含义。因此,重视思维训练,才能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语感。这种训练包括逻辑语法知识的传授、朗诵技巧的指导、文本解读方法的指导、词语的推敲等等。
  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战场,低效和无效的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敌人,只要师生密切配合,拿起语感培养的锐利武器,就能赢得胜利。
  【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资助和课题批准号2015cqjwgz3005】
  (作者单位:重庆复旦中学)
其他文献
如何发挥高等中医院校的科技优势与教育优势,并使这两种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工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受省中医管理局的
位于苏州城南的苏州市吴中科技创业园成立于2004年10月.作为吴中区科技创新的新载体,科技创业园通过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孵化服务、配备必要的共享设施,创造出一个促进技术创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不仅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上是一部有影响的古典代表作,而且“列入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不仅在于关汉卿本人的深厚造诣,更在于唤起了人们的时代共鸣。  残酷的高利贷压榨  元代社会高利贷盛行,百姓深受压榨。蔡婆婆便是其中的帮凶。在“楔子”中窦天章讲到“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财,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还他四十两。”这里所说的四十
<正> 中医学的振兴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必须拥有一批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又掌握现代技术、能从事科学研究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笔者认为应用计算机
《新课标》指出:情感态度方面,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即要启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要学得主动,突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人们所说的非智
<正> 自我国建立博士制度以来,伴随该项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对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改革问题有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把节约资源纳入我国经济转换方式的重要内容.
<正> 近几年来,中小型中医院的功能已有所扩展,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医药资源,得以生存和发展,已成为这类中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约因素 1.历史因素的
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征程中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问题.它就像一道槛,企业如果迈不过去,则可能面临无法继续搏击市场的窘境;而一旦迈过,则将海阔天
<正>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在医院多年改革实践中,我们采用激励与制约、质量与效益相结合的奖金分配方案,达到了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医院发展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