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全现浇钢筋砼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多。现浇结构楼屋面板的裂缝,也成了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投诉等一系列的问题。现结合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文章从施工角度来分析如何防治楼面裂缝。
关键词:施工实践;楼层裂缝;处理措施
1.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改善
建筑市场目前已普遍采用商品砼浇筑,但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商品砼厂商采取提高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外加剂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所以在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方面要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的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从而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逐车严格检查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退场,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0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常见的两类:(1)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2)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治楼面裂缝。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这一前提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lm左右。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較细,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而在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作业,上面又有大量人员走动、踩踏,这就造成了上层钢筋容易弯曲、变形。所以,这些原因要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2.1.1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特别是对于细小的钢筋,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1.2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好各个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绑扎完板底钢筋后,线管预埋和模板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2.1.3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2.1.4在楼梯、施工缝等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的集散处混凝土截面消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部位。尤其是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裂缝。所以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2.2.1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φ6—φ8,间距≤150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
2.2.2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处可以采用线盒。并且当线管数量很多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质量和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楼层施工速度过快,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7d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d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h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相对较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等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水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于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2.3.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为24h)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7d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3.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h内,只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h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d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下转第63页)(上接第61页)
2.3.3对于大开间的楼面应在模板支撑架搭设前就预先采用加密立杆以增加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在已浇筑的楼面上铺设木模以扩散压力,进一步防止裂缝发生。
2.4加强模板体系的质量要求
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砼的表面质量,施工中由于模板的缘故也易导致楼面裂缝,施工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克服:
2.4.1选择有足够刚度的模板支撑体系,不得随意改变技术人员确定的施工方案,避免模板变形、支撑下沉。
2.4.2模板接缝应严密,严禁模板漏浆。
2.4.3由于施工速度快,而施工单位又不愿意在模板上过多的投入,这就造成模板周转不足、顶板支撑过早拆模。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拆模申请单制度,只有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合格的情况下才允许拆模。
2.5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管理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还易造成表面裂缝,施工中可采取下列措施来克服表面裂缝。
2.5.1商品混凝土中严禁私自加水,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
2.5.2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太快、导致内部振捣不足。
2.5.3混凝土表面搓平要得当,合理掌握搓平时间和遍数,搓平不宜少于2遍。
2.6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早期保湿养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浇水养护的时间,那么必须坚持覆盖麻袋进行一周左右的保湿养护或采用养护液进行养护。
3.对裂缝的弥补处理措施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多年施工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因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mm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关键词:施工实践;楼层裂缝;处理措施
1.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改善
建筑市场目前已普遍采用商品砼浇筑,但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商品砼厂商采取提高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外加剂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所以在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方面要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的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从而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逐车严格检查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退场,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0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常见的两类:(1)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2)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治楼面裂缝。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这一前提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lm左右。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較细,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而在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作业,上面又有大量人员走动、踩踏,这就造成了上层钢筋容易弯曲、变形。所以,这些原因要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2.1.1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特别是对于细小的钢筋,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1.2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好各个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绑扎完板底钢筋后,线管预埋和模板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2.1.3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2.1.4在楼梯、施工缝等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的集散处混凝土截面消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部位。尤其是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裂缝。所以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2.2.1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φ6—φ8,间距≤150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
2.2.2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处可以采用线盒。并且当线管数量很多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质量和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楼层施工速度过快,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7d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d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h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相对较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等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水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于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2.3.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为24h)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7d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3.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h内,只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h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d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下转第63页)(上接第61页)
2.3.3对于大开间的楼面应在模板支撑架搭设前就预先采用加密立杆以增加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在已浇筑的楼面上铺设木模以扩散压力,进一步防止裂缝发生。
2.4加强模板体系的质量要求
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砼的表面质量,施工中由于模板的缘故也易导致楼面裂缝,施工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克服:
2.4.1选择有足够刚度的模板支撑体系,不得随意改变技术人员确定的施工方案,避免模板变形、支撑下沉。
2.4.2模板接缝应严密,严禁模板漏浆。
2.4.3由于施工速度快,而施工单位又不愿意在模板上过多的投入,这就造成模板周转不足、顶板支撑过早拆模。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拆模申请单制度,只有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合格的情况下才允许拆模。
2.5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管理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还易造成表面裂缝,施工中可采取下列措施来克服表面裂缝。
2.5.1商品混凝土中严禁私自加水,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
2.5.2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太快、导致内部振捣不足。
2.5.3混凝土表面搓平要得当,合理掌握搓平时间和遍数,搓平不宜少于2遍。
2.6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早期保湿养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浇水养护的时间,那么必须坚持覆盖麻袋进行一周左右的保湿养护或采用养护液进行养护。
3.对裂缝的弥补处理措施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多年施工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因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mm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