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在巨大的抛售压力下,终于低下了高昂的“牛头”,高潮也漫漫趋于平静
上证综指在巨大的入市资金推动下屡创新高,几近历史新高3000点。这是一场资本市场的盛宴,在这场久违的盛宴之中,过去的一年中或多或少有所收益的投资者虽然成为赢家,但最大赢家却不是他们,而是上市公司的“大非”、“小非”股东们——苦候多年等到了全流通之时,在股价上涨的最高潮时恰到好处地抛出手中的股票,成功套现。
而在收获了巨大利益的“大非”、“小非”的狂欢之中,资本市场的这场盛宴也似乎接近尾声,起码也是一个章节的结束。市场在巨大的抛售压力下,终于低下了高昂的“牛头”,高潮也漫漫趋于平静。
减持狂欢
“非”即是指非流通股。由于始自2005年下半年的股改使得上市公司得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市场对持股比例低于5%的非流通股通称为“小非”,而对于持股比例大于5%的非流通股则称之为“大非”。
但是,无论是“小非”还是“大非”,最先均为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其获得股权多为发起成立、协议转让、划转等途径,其持股成本要远远小于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因此,当股改限售期一旦结束,面对着数倍甚至几十倍于当初获得股权成本的二级市场股价,就有部分“大非”、“小非”迫不及待等开始减持了。
在这场“大非”、“小非”的减持风潮中,其中不乏天士力(600535)、中信证券(600030)、泸州老窖(000568)等市场公认的蓝筹上市公司,甚至出现股东的连续减持。
例如,揭东振凯作为天士力的原始发起人股东,于2000年投入1000多万元的代价获得了天士力第二大股东的地位。如今,按照揭东振凯3次减持期间天士力的均价为22元计算,减持的825.83万股为其带来了约1.7亿元的收益,当初的投资到今天已经获益20倍以上。
中信证券、泸州老窖的情况亦是如此,在其股价达到历史高位之后,限售期满的股东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减持。其中,泸州老窖的控股股东泸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下称“泸州国资”)在1月12日部分限售股份到期后,即先后3次连续减持3053万股,减持比例为可减持股份的73%。
中信国安遭遇股东减持的情况更为严重,这家2006年股价涨幅高达430.82%的上市公司发起人股东人数众多,而前10大受限非流通股东们似乎都不想在这个位置呆的时间过长,趁着中信证券股价的高涨,至少已有6家前10大受限非流通股东准备进行减持,而已经公布的减持规模已达2.5亿股左右,占总股本的8.38%,总流通股本的14.6%。
中信证券是“大非”、“小非”共同的狂欢盛宴,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信国安(000839,持股7.24%)与中石化集团新星石化、上海工业投资、南京扬子石化炼化公司、中石化集团燕山石化、中粮集团和上海诗玛尔实业等6家“小非”共同减持了2.5亿股,按照中信证券近期的股价计算,减持总市值达到80亿元以上。
集体盛宴
进入2007年之后,随着上证指数徘徊于3000点之前,在市场向上走还是向下走的争议之中,“大非”、“小非”则干脆选择了高位减持落袋为安的策略,而且,这种减持行动似乎已经演变为群体行为。
最早出现“大非”、“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分别为伟星股份(002003)、三一重工(600031),其中,伟星股份于2006年9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伟星集团截止9月13日收盘,出售公司股份79.5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1.06%。而作为股改第一家的三一重工受限非流通股东在到期后仅仅象征性地减持了100股。
除此而外,市场此后并未出现成规模的“小非”减持群体行为,更无“大非”集中减持案例。然而,进入2007年后,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宁波华翔(002048)、华发股份(600325)、双鹭药业(002038)、益佰制药(600594)、中兴通讯(000063)与吉林森工(600189)等控股股东分别进行了减持,随后又波及至泸州老窖、中信证券等上市公司。短短一个月,已有8家“大非”激流勇退,减持市值约6亿元,而“小非”减持行为更是普遍。
业内人士认为,1月份“大非”、“小非”减持数量大幅增加,“大非”减持行为更是已经开始由个股现象逐渐向群体行为演变;股改以来的限售流通股在今年集中解禁,加之去年网下发行的新股在今年结束锁定,非流通股解禁高峰即将来临,这可能会成为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事实上,可能到来的更大规模的减持行为还在后面。按照《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中对原非流通股股东“锁一爬二”的规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五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12个月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
而根据券商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解禁的非流通股涉及流通市值在7828.65亿元以上,并将呈现逐月递增现象,由2月份的“大非”和“小非”合计解禁金额253亿元开始逐月上升,其中5月和10月将达到两次高峰期,涉及流通市值分别将达到1099亿元和1836亿元。
在久违的牛市中,众多上市公司股价涨幅可观,为“大非”、“小非”股东激流勇退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事实证明,这部分“识时务”的“大小非”获利丰厚,共同演绎了一场集体狂欢的盛宴。
以苏宁电器(002024)、中信证券为例,苏宁电器高管赵蓓通过减持公司1592.06万股限售股,套现5.99亿元;中信国安则凭借减持的6211.86万股中信证券股票实现投资收益超3亿元。
资料显示,中信国安2006年上半年净利润仅为11760万元,2005年全年盈利也只有22461万元,即2006年仅靠在中信证券上的股权投资收益,中信国安就超过了2005年全年的净利润。
是福是祸
在市场面临抉择的敏感关头,“大非”、“小非”的集体减持行为无疑对市场后续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这是福还是祸呢?
作为“大非”重要的持股者之一,国资公司的举动备受市场关注,不仅仅是其具有政府背景,也是因为其国资持股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供给方。而今年1月以来所发生的数起“大非”减持事件中,其中就包括泸州老窖在内的4家国有资本“大非”。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国资公司直接抛售所持上市公司限售期满股份,虽然数量不多,只有1000多万股,但却是一种强烈的信号,表明了持股者对股价的一种态度。联系到近期管理层的清查违规入市资金、加强市场监管上来,这无疑是管理层在发出多项政策为股市降温之后,采取的具体行动,卖出股票——这就是调控股市的最强有力的措施。
除了市场人士认为的可能是政策调整信号外,“大非”减持也折射出了这些股东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周到认为,“大非”减持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自身现金流不足,急需出售部分股份来补充现金流;二是认为上市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三是大股东经过评估后认为目前股价已经明显出现高估。
业内人士表示,“大非”由于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本公司股价的一种判断,其买卖折射出股东对公司业绩的预期,将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在排除“大非”对资金的临时性需求外,如果预计未来两三年内业绩会稳定增长,“大非”就不会减持过多股份;而如果“大非”减持数量过多,甚至危及其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时,那投资者也应该考虑对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成长性方面重新作出评估了。
但是,正如硬币的正反面,不同的人看到了“大非”、“小非”减持的不同影响。
在国信证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蒋国云看来,“大非”和“小非”则将成就财富管理时代。他认为,“小非”和“大非”的流通不是洪水猛兽,本质属于财富管理的范畴,即是财富在多种形式之间,如何做到既拥有充足的流动性,又能实现保值增值。
蒋国云认为,对于证券市场而言,21世纪将是财富管理的世纪,随着人口结构的升级,随着中国财富总量的急剧膨胀,随着“大非”、“小非”的逐步流通,从事财富管理的保险业、证券业、零售业务发达的商业银行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真正获得财富增值的行业将是这些财富管理者。
减持立规
对于“大非”、“小非”的减持行为,不仅仅只有证券市场关心,尤其是“大非”。进入2007年,国有限售流通股(“大非”)过了限售期之后,如何流通,已成为国资委和证监会立项的文件之一。1月2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全国国资工作会议上表示,这方面文件规则的起草工作,已经基本成熟。
据悉,目前两部委共同认定的基本原则是,全流通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流通买卖,只在三种情况下需经国资委审批:一是导致上市公司控股权变化的;二是导致国家股低于最低持股比例的;三是买卖国有股5%以上的大宗交易。
对于“小非”的减持,则由法人单位自行决定,交相应的出资人机构备案即可。同时,对于小额度的“大非”减持,按照目前监管层默许的规则,低于国有股总股本5%“红线”之下的减持,不需要国资委的审批,只要集团公司批准即可。因此,部分国有股股东尝试在红线之下减持。
同时,国资委在与各地国资委以及相关国有上市公司沟通的时候,“匀速减持”原则被反复强调。国资委的要求是,不希望国有股的减持,造成市场的波动。按照李荣融的说法, “国有企业应该成为股市健康稳定的主要力量”。
责任编辑:周治宏 邮箱:shuitaiy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