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在研究资产阶级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新道路时提出的革命理论,市民社会“自愿的”同意的阐述、“有机的”知识分子的培养、阵地战的合理运用等,构成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主要内容。同时,文化领导权理论又具有发展性、实践性、人本性三大鲜明的特点。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回顾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挖掘其深层的时代价值,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阵地战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在共产国际和意大利领导革命工作时,不幸被反动当局逮捕,被判长期监禁,最终病逝于狱中。在监狱中,葛兰西没有停止对革命前途的思考与探索,仍写出了大量著作。在《狱中札记》一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以“文化领导权”为核心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思想,对后世影响重大。认真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挖掘其丰富的当代意蕴,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意蕴
(一)文化领导权的前提与基础——市民社会“自愿的”同意
在葛兰西笔下,文化领导权的确立不是统治阶级单方面自上而下的“文化操纵”过程,而是一个在从属阶级积极参与过程中不断获取他们同意、认可的过程。葛兰西提出“完整的”国家学说,主张“国家的一般概念中有应该属于市民社会概念的某些成分”,即认为国家是披上了强制的甲胄的领导权,國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体。政治社会主要是由政府、军队、警察、法律国家机器构成的,市民社会则是指包括教会、行会、社区、学校等不受国家支配的相对自主的社会团体。前者主要是靠带有强制性的“统治”发挥作用,而后者的作用方式则表现在凭借市民社会主要团体积极同意而取得道德和哲学的领导,即文化领导权,属于上层建筑。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夺取政权之前夺取文化领导权,而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仍须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这样才能使国家政权得到稳固。
(二)文化领导权的组织与传播者——“有机的”知识分子
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的获取与巩固离不开知识分子,特别是“有机的”知识分子的组织与传播。在葛兰西那里,知识分子并不单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全民都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又可以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是指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凭借文化的持续传承在表面上不依附任何社会集团从而保持相对稳定地位的知识群体,但实际上总是与特定的社会集团发生联系。有机知识分子是指与新的社会集团相联系,鲜明地表达自己阶级思想的人,具有积极性和社会干预性。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知识分子并不是广义上单纯掌握知识,具备知识分子能力的人,而是那些切实掌握了知识财富并参与领导上层建筑的人。作为统治阶级的“管家”,有机知识分子的真正职能在于鲜明表达阶级立场的同时,制定符合本阶级需要的意识形态体系,并通过文化进行教育和传播,从而指导和组织本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从属阶级向领导阶级转化创造条件等。
(三)文化领导权的夺取方式——阵地战和教育
“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像现代战争的堑壕配系,在战争中,猛烈的炮火有时看似可以破坏敌人的全部防御体系,其实不过损坏了它们的外部掩蔽工事,而到进军和出击时刻,才发现自己面临仍然有效的防御工事。在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中,政治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葛兰西认为这个有效的防御工事就是市民社会,在市民社会如此发达的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采取大规模的运动战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长期而艰苦的阵地战,在市民社会领域对资产阶级思想阵地不断实施“分子式入侵”,逐步从外围攻克一个接着一个的市民社会机构(例如学校、出版社、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工会、家庭等),最终彻底瓦解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权。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知识分子教育职能的发挥是“阵地战”开展的重要环节,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获得,实际上就是知识分子,特别是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的过程。因此,无产阶级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而是具有普适性的,这种教育关系存在于整个市民社会,适用于每一个人同他人的关系。教育的权威来自社会的公信力,因此教育的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外部教育灌输的被动过程,取而代之的是无产阶级内部“批判性的自觉”与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外部教育塑造结合的过程,是一种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特色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意大利革命运动的实践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主张通过培养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和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达到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目的。其理论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赋予市民社会新的内涵,体现了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性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就是市民社会。”这表明在葛兰西之前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市民社会是属于经济基础领域的,是从经济关系中产生的。但葛兰西依据当时对西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提出市民社会概念,丰富和扩大了原有市民社会的内涵,认为市民社会是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又独立于经济关系的,是与政治社会相并列的文化、伦理、意识形态等范畴,是介于经济社会与政治社会之间的特殊领域。葛兰西对市民社会概念的新观点并不是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文明的高度成熟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对社会现实发生变化做出的深刻反映。葛兰西能够根据社会现实发生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及时的做出理论概括,并赋予旧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其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性。
(二)强调夺取文化领导权,表明了理论立足实际的实践性 在对市民社会赋予新的内涵的基础上,葛兰西提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首先夺取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在西欧共产主义运动屡遭失败的背景下,葛兰西将东西方的社会结构特征加以比较,得出在市民社会基础比较牢固的西方夺取文化领导权比获得政治领导权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并且关于如何进行革命实践活动,葛兰西针对西方革命活动的实际和客观需要提出了夺取文化领导权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以及一整套完整的文化革命的基本策略。葛兰西是西方共产主义运动中为数不多的,既是著名理论家,又是亲身参与并领导革命活动的实践家,他提出实践哲学的著名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其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充满了鲜明的实践性。
(三)提出塑造“有机的”知识分子的方法,彰显了理论以人为本的人本性
在文化领导权的组织与传播者问题上,葛兰西强调塑造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分子以及对人民大众实施理论的教育和感染的重要性。他指出:“要不断提高人民中越来越广泛的阶层的智力水平,换言之,要赋予群众中无定向分子以个性。这意味着要努力培养出一种新型的知识分子的精英,这种精英直接从群众中产生出来,而且还同群众保持着接触,可以说,变成女服胸衣上的鲸骨制品”。葛兰西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是知识分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具有履行知识分子职责的能力,因此可以先培养一些精英知识分子,即“有机的”知识分子,这些“有机的”知识分子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知识分子,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在意识形态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取更多的从属阶级向领导阶级转变。关于争取人民群众文化领导权方面,葛兰西认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外部的理论知识灌输,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内心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支持,只有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有机的”知识分子的理论教育相结合才能夺取并巩固文化领导权。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更加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彰显了理论的人本性。
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条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必须和无产阶级的一般群众区别开来,走在阶级的前列,坚持对革命运动的领导权。那么,“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然而“革命的理论不会自动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需要从外部“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使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实现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人阶级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已带领人民走过了90多年风风雨雨的历程。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及时向党内外人士和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主张、理论观点,用共产主义信仰汇集共识,凝聚力量,为党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向我国输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企图颠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推翻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一些干部群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全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历史和现实都要求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今天,回顾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挖掘其深层的时代价值,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一)拓宽意识形态传播领域,获得人民群众普遍赞同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同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否成功,能否获得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支持,与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能否与人民群众保持最紧密的联系息息相关。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仅仅是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因此,意识形态的传播要重视大众生活领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群众的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从而获取人民群众最普遍的赞同和支持。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社会主义主旋律,不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关注民生热点,化解矛盾、消除疑虑;倾听民众心声,急民众之所急,切实解决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当前,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就要求意识形态传播者要深刻阐述“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全国各民族的力量,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有利条件。
(二)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避免僵化教条式的理论灌输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品质。理论创新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葛兰西看来,虽然“灌输”是无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文化领导权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并非只是知识阶层外部教育“灌输”方式,而是将无产阶级内部“批判性的自觉”与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外部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列宁在强调“从外面灌输”时也是非常注意避免教条式的硬性灌输,他认为,脱离实际的理论说教“可以说是一文不值”,理论要为民众所接受就必须与民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不同程度上还存在脱离实际、空喊口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思想倾向。这些危险倾向的出现与我们自身在意识形态宣传上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因此,当前,我们在推进理论武装工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民众生活领域,立足社会实际,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深入人民的日常生活,紧紧围绕群众的实际需要进行,使无产阶级世界观与人民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联系社会环境新变化,适应时代新需要,加强对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的研究,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宣传方式,除了继续发挥学校、出版社等传统媒体在意识形态宣传过程中的作用之外,更要注意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等大众传媒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作用。
(三)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培养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发挥了关键性的链接作用,特别是有机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传达着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是统治阶级文化领导权斗争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社会呈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诉求多样化、冲突复杂化的特点,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不断冲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致使部分民众价值观发生扭曲,表现为重利益轻道德,重个人轻集体等方面,因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培养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显得格外重要。一要增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向普通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职责,因此,知识分子要认同主流文化,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探索和创新传播方式和途径,向民众传输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二要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党员是党的肌体和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靠千千万万的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的。因此,党员作为执政党的有机知识分子,更应当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深入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和组织能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逐步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三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焦点已经转移到了青年一代的身上。大学生作为年轻的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們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大学阶段要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学子,同时还应真正的投入到教育实践中,要从书本中走出来,以实践为主导,向人民群众传输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提升自己中也提高大众的思想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潘西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陈坤,仲帅.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蕴[J].理论探讨,2013(0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12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阵地战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在共产国际和意大利领导革命工作时,不幸被反动当局逮捕,被判长期监禁,最终病逝于狱中。在监狱中,葛兰西没有停止对革命前途的思考与探索,仍写出了大量著作。在《狱中札记》一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以“文化领导权”为核心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思想,对后世影响重大。认真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挖掘其丰富的当代意蕴,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意蕴
(一)文化领导权的前提与基础——市民社会“自愿的”同意
在葛兰西笔下,文化领导权的确立不是统治阶级单方面自上而下的“文化操纵”过程,而是一个在从属阶级积极参与过程中不断获取他们同意、认可的过程。葛兰西提出“完整的”国家学说,主张“国家的一般概念中有应该属于市民社会概念的某些成分”,即认为国家是披上了强制的甲胄的领导权,國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体。政治社会主要是由政府、军队、警察、法律国家机器构成的,市民社会则是指包括教会、行会、社区、学校等不受国家支配的相对自主的社会团体。前者主要是靠带有强制性的“统治”发挥作用,而后者的作用方式则表现在凭借市民社会主要团体积极同意而取得道德和哲学的领导,即文化领导权,属于上层建筑。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夺取政权之前夺取文化领导权,而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仍须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这样才能使国家政权得到稳固。
(二)文化领导权的组织与传播者——“有机的”知识分子
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的获取与巩固离不开知识分子,特别是“有机的”知识分子的组织与传播。在葛兰西那里,知识分子并不单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全民都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又可以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是指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凭借文化的持续传承在表面上不依附任何社会集团从而保持相对稳定地位的知识群体,但实际上总是与特定的社会集团发生联系。有机知识分子是指与新的社会集团相联系,鲜明地表达自己阶级思想的人,具有积极性和社会干预性。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知识分子并不是广义上单纯掌握知识,具备知识分子能力的人,而是那些切实掌握了知识财富并参与领导上层建筑的人。作为统治阶级的“管家”,有机知识分子的真正职能在于鲜明表达阶级立场的同时,制定符合本阶级需要的意识形态体系,并通过文化进行教育和传播,从而指导和组织本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从属阶级向领导阶级转化创造条件等。
(三)文化领导权的夺取方式——阵地战和教育
“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像现代战争的堑壕配系,在战争中,猛烈的炮火有时看似可以破坏敌人的全部防御体系,其实不过损坏了它们的外部掩蔽工事,而到进军和出击时刻,才发现自己面临仍然有效的防御工事。在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中,政治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葛兰西认为这个有效的防御工事就是市民社会,在市民社会如此发达的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采取大规模的运动战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长期而艰苦的阵地战,在市民社会领域对资产阶级思想阵地不断实施“分子式入侵”,逐步从外围攻克一个接着一个的市民社会机构(例如学校、出版社、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工会、家庭等),最终彻底瓦解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权。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知识分子教育职能的发挥是“阵地战”开展的重要环节,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获得,实际上就是知识分子,特别是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的过程。因此,无产阶级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而是具有普适性的,这种教育关系存在于整个市民社会,适用于每一个人同他人的关系。教育的权威来自社会的公信力,因此教育的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外部教育灌输的被动过程,取而代之的是无产阶级内部“批判性的自觉”与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外部教育塑造结合的过程,是一种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特色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意大利革命运动的实践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主张通过培养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和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达到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目的。其理论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赋予市民社会新的内涵,体现了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性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就是市民社会。”这表明在葛兰西之前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市民社会是属于经济基础领域的,是从经济关系中产生的。但葛兰西依据当时对西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提出市民社会概念,丰富和扩大了原有市民社会的内涵,认为市民社会是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又独立于经济关系的,是与政治社会相并列的文化、伦理、意识形态等范畴,是介于经济社会与政治社会之间的特殊领域。葛兰西对市民社会概念的新观点并不是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文明的高度成熟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对社会现实发生变化做出的深刻反映。葛兰西能够根据社会现实发生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及时的做出理论概括,并赋予旧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其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性。
(二)强调夺取文化领导权,表明了理论立足实际的实践性 在对市民社会赋予新的内涵的基础上,葛兰西提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首先夺取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在西欧共产主义运动屡遭失败的背景下,葛兰西将东西方的社会结构特征加以比较,得出在市民社会基础比较牢固的西方夺取文化领导权比获得政治领导权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并且关于如何进行革命实践活动,葛兰西针对西方革命活动的实际和客观需要提出了夺取文化领导权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以及一整套完整的文化革命的基本策略。葛兰西是西方共产主义运动中为数不多的,既是著名理论家,又是亲身参与并领导革命活动的实践家,他提出实践哲学的著名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其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充满了鲜明的实践性。
(三)提出塑造“有机的”知识分子的方法,彰显了理论以人为本的人本性
在文化领导权的组织与传播者问题上,葛兰西强调塑造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分子以及对人民大众实施理论的教育和感染的重要性。他指出:“要不断提高人民中越来越广泛的阶层的智力水平,换言之,要赋予群众中无定向分子以个性。这意味着要努力培养出一种新型的知识分子的精英,这种精英直接从群众中产生出来,而且还同群众保持着接触,可以说,变成女服胸衣上的鲸骨制品”。葛兰西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是知识分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具有履行知识分子职责的能力,因此可以先培养一些精英知识分子,即“有机的”知识分子,这些“有机的”知识分子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知识分子,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在意识形态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取更多的从属阶级向领导阶级转变。关于争取人民群众文化领导权方面,葛兰西认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外部的理论知识灌输,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内心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支持,只有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有机的”知识分子的理论教育相结合才能夺取并巩固文化领导权。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更加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彰显了理论的人本性。
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条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必须和无产阶级的一般群众区别开来,走在阶级的前列,坚持对革命运动的领导权。那么,“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然而“革命的理论不会自动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需要从外部“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使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实现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人阶级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已带领人民走过了90多年风风雨雨的历程。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及时向党内外人士和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主张、理论观点,用共产主义信仰汇集共识,凝聚力量,为党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向我国输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企图颠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推翻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一些干部群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全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历史和现实都要求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今天,回顾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挖掘其深层的时代价值,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一)拓宽意识形态传播领域,获得人民群众普遍赞同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同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否成功,能否获得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支持,与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能否与人民群众保持最紧密的联系息息相关。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仅仅是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因此,意识形态的传播要重视大众生活领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群众的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从而获取人民群众最普遍的赞同和支持。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社会主义主旋律,不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关注民生热点,化解矛盾、消除疑虑;倾听民众心声,急民众之所急,切实解决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当前,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就要求意识形态传播者要深刻阐述“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全国各民族的力量,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有利条件。
(二)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避免僵化教条式的理论灌输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品质。理论创新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葛兰西看来,虽然“灌输”是无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文化领导权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并非只是知识阶层外部教育“灌输”方式,而是将无产阶级内部“批判性的自觉”与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外部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列宁在强调“从外面灌输”时也是非常注意避免教条式的硬性灌输,他认为,脱离实际的理论说教“可以说是一文不值”,理论要为民众所接受就必须与民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不同程度上还存在脱离实际、空喊口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思想倾向。这些危险倾向的出现与我们自身在意识形态宣传上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因此,当前,我们在推进理论武装工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民众生活领域,立足社会实际,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深入人民的日常生活,紧紧围绕群众的实际需要进行,使无产阶级世界观与人民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联系社会环境新变化,适应时代新需要,加强对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的研究,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宣传方式,除了继续发挥学校、出版社等传统媒体在意识形态宣传过程中的作用之外,更要注意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等大众传媒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作用。
(三)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培养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发挥了关键性的链接作用,特别是有机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传达着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是统治阶级文化领导权斗争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社会呈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诉求多样化、冲突复杂化的特点,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不断冲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致使部分民众价值观发生扭曲,表现为重利益轻道德,重个人轻集体等方面,因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培养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显得格外重要。一要增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向普通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职责,因此,知识分子要认同主流文化,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探索和创新传播方式和途径,向民众传输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二要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党员是党的肌体和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靠千千万万的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的。因此,党员作为执政党的有机知识分子,更应当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深入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和组织能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逐步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三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焦点已经转移到了青年一代的身上。大学生作为年轻的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們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大学阶段要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学子,同时还应真正的投入到教育实践中,要从书本中走出来,以实践为主导,向人民群众传输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提升自己中也提高大众的思想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潘西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陈坤,仲帅.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蕴[J].理论探讨,2013(0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