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微传播平台逐渐兴起,自媒体时代已然到来。而随着微博成为社交网络平台的重要一环,大学生群体作为微博用户的主力军,其政治认同程度与方向皆关系到整个社交网络以及国家民族的发展。本文将首先依据數据介绍微博的特点,引出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及相关问题,尝试分析背后的原因,接着阐释微博平台为当今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造成了哪些影响,最后针对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微博;网络媒体;大学生;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C931.6;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10 — 0089 — 03
回顾过去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几乎都会通过微博迅速登上热搜,完成事件发酵、深度解读和裂变传播的过程。以新浪微博为例,根据该平台发布的用户使用报告可知:截止 2018 年,全国微博用户已经达到了 3.37 亿人次,占据我国整体网民数量的 42.3%。其中,20-30 岁用户的占比达到了 40%,且在校大学生比例极重〔1〕,2020年第一季度18-24岁用户更是达到了48.3%(如图1)。微博作为当今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多元性、及时性等特点,用户还可以通过表情、动图、视频语音等方式双向沟通与交互反馈〔2〕,体现了微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一、微博呈现的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程度不深
当前微博发展愈加娱乐化,纵观博主行业分类,多以资讯、影视娱乐以及美妆时尚为主。占据了总量的一半。尽管大小媒体和各级政府已在微博平台持续运营官方账号,但只有少量学生会时刻主动关注政府动态,更多大学生则是被动推荐,通过热搜、各博主频繁刷屏而接收政治类信息,在微博上进行政治参与。
而由于大学生正处在学校与社会的交接成长期和环境下,对社会现实问题了解不全面,生活阅历与实践经验相比较社会人士缺乏,一般对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没有正确和清晰的认识。所以在参与微博问政热情度较高的大学生中,总体对微博问政的参与程度不深入。多数大学生只关注时政事实,很少主动评论,甚至建言献策。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利用微博关注时政热点时,仅仅浏览的学生占八九成,而主动建言献策的学生则不到一成。
而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能够给真实政治经济社会有用的建议也很有限,再加上政府有关部门也不予重视,又反过来挫伤大学生在微博上参与政治讨论等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从众倾向严重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成长关键时期,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所诱导,当处在社会大环境和舆论漩涡旁,一些大学生无法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评判,而很容易盲目追随多数人或意见领袖的意见。而由于自媒体的遍及,人人皆可在微博上发表见解,由于在一个群体中,其成员往往在意见立场上具有很强的趋同性,大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产生共鸣。然而,有些话题或观点的意见领袖可能是出于某些群体的利益而进行的诱导,其观点和立场并非公平。再加上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春期,相对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更易被激化,言语偏激,如果盲目从众,极易引起群体极化,最终导致极端观点和思潮的出现,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大学生政治参与缺乏官方回应
大学生在微博进行政治参与中,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与非社会工作者身份,导致部分政府对于大学生的一些疑问和建议敷衍塞责,不予重视,对大学生不予理会,或仅以官话、套话简单地回复、粘贴政策条文等方式回避。再加上微博平台内政府一般扮演信息发布者的角色,集中信息发布、政策宣传等工作,平台内缺少专门的互动通道,极少看到政府官方账号就某一项贴近学生的法规征求大学生的意见,大学生的建议和呼声也很难通过官方微博公之于众,私信等设置不加管理也很难针对政务参与起到作用。
二、微博为大学生政治认同造成的影响
微博作为当今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立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微博平台的开放性、时效性、信息重复性对提大学生政治认同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微博平台开放性促进隐形教化
微博的接入门槛较低,任何具备基本网络社交条件的用户都可以在微博这一平台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用户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的畅所欲言,拥有充足的话语权。
微博以海量的信息和新鲜事吸引大学生的注意〔3〕,并且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交流方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在娱乐过程中向人们传递社会信息,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关于国家大事等方面的信息,并因为微博具有隐形政治教化的功能,大学生还可以持续接收来自微博主流媒体的思想文化输出,不断向主流媒体和主流价值观靠拢,坚定政治认同。
2.微博传播时效性增强吸引力
通常一件具有爆点意义的事件通过“大V”或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博主发布,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被不断转发、评论、点赞,热度持续上升,促使一件新闻事件在发生后立即被更多的人看到。而对于微博中的大学生用户来说,微博的助力推送热点的机制既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快的接触资讯新闻,又可以引导大学生加入转发、评论、投票等推动热点的方式,更加深入的了解时事,对当前政治思潮趋向认同。传播迅速是微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在无形中对政府决策和公职人员等形成一种舆论监督与压力,推动我国政党改进的同时,也培育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与责任感。
3.微博信息重复性强化宣传力度
微博平台内虽然进驻的主流媒体繁多,但真正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大事件,很多博文的内容多有交叉和重复,基本观点也趋近一致。而微博的信息推送机制顺应当今人们阅读碎片化的趋势,短小的篇幅和直接了当的阅读方式促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核心部分,极具渗透性。而通过转发和热点递送等机制,重大信息在同一用户的界面上出现多次重复,极高的评论和点赞转发数也在隐形的引导人们关注了解。所以不论用户是主动搜寻还是被动接受,此类事件在广大用户的印象里就更加深刻,也更容易使浏览者和参与者产生更多的共鸣和认同感。 (二)消极影响
1.微博草根性致使信息难以鉴别
虽然微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话语权,但具有草根性,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杂音”也会不断向大学生输入〔4〕,很难去预估这些信息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否积极正面。而在自媒体盛行的時代中,人人皆可为传播者,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有很大差别,微博草根性的主要表现就是微博用户的多样化和层差极化。而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的实践经验和警惕意识,很难独立对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内容加以鉴别,极易上当受骗。再者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在微博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在虚假信息被刻意利用,假新闻消费社会信任等追责管制方面有所欠缺,严重导致大学生群体在此种情形下政治立场极易被动摇,被人利用。
2.微博开放性挑战政治权威
微博平台的开放性为广大社会群体提供了很多便利,由于许多官媒、政府微博账号在微博上更加“接地气”,如果控制不好一些恶意评论、转发方式等,就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势力所控制,并对社会大众进行误导。而由于现代信息的复杂性,有些信息的真伪性没有确切的判断标准,如果“把关人”无意传出,可能会造成“偏激共振”和谣言的恶性传播〔5〕,再被有心人加以利用游说,政府和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将大大受挫。
三、在微博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大学生不仅要有理论支持,也要学会把政治理论运用到现实的实践中,政治教育微博和官方政务微博可以为大学生的周末、寒暑期社会实践提供指导和协同推荐,并可以和各高校联合,为加强大学生社会政治实践经验提供机会。
大学生自身在浏览、点赞、转发微博政务信息时也不应仅限于通过微博关注社会热点、建言献策,还应该主动深入社会,以自身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从实践中加深学习,探索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身政治立场和政治认同感,在面对外部信息侵扰时能够坚持本心。
(二)提升大学生理性思考水平和责任意识
大学生群体由于处在青春期中,极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并且在不良信息面前容易被诱导和利用,社会经历较浅,很难在社会事件的表面看到背后隐藏的事实。大学生群体又容易情绪化,发表的一些评论可能会过于片面化和理想化。所以微博上的主流媒体和政府官方账号应该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尽力引导大学生群体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和文化熏陶教化,并时刻警醒大学生不要被不良思想所诱导,向大学生用户传递民主、法治、责任、义务的良好社会观念,影响带动大学生加强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大学生也应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言论时深刻思考,理性决策,通过自我学习不断进步,最终完成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三)及时监管微博内容
虽然我国已于 2017 年 6 月 1 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但专门针对微博的管理条例还没有出台,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微博管理的力度,对危害社会秩序、恶意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言论发布者做出严厉的处罚〔6〕。所以为了减少恶意评论和不良言行的消极影响,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微博上发布的信息任何人可见,而在政务官方微博下如有大量暴露不正思想的不良言论出现,经过层转发、热点递送将会影响很多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使大学生们不自主的受到这些思想的熏陶。而严格控制微博下的评论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后台的监管力度和强度。任何在微博上发布的言论一旦出现大方向上的错误言论一定要及时删除或屏蔽,而对于情节严重者可以联合政府和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对此行为进行曝光。
(四)提高官微的营销能力
各大蓝“V”的官方微博虽然地位较高,理论上公信力和影响力较强,但是现实中粉丝量远远不如明星或是其他领域的一些大咖博主,这表明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可能有待加强。提高官方微博的营销能力,就需要抓住大学生用户的兴趣,向其他领域的大咖博主借鉴经验,在不降低自身权威性的同时做到更加“亲民”,增加与大学生用户的互动,逐渐吸引大学生群体的兴趣和注意,打破在大学生用户心中“冷冰冰”的官方形象。可以定期分享有关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青春故事,贴近大学生需求多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时事,不定期的发布有特色的话题,吸引大学生群体为此注入青春活力。“人们的生活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7〕所以拉近官微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五)搭建定制化政务沟通平台
较传统政治沟通而言,在微博等社区中政治参与是网络政治活动最主要、最重要的环节,想要增强用户政治参与黏性、提高用户政治参与的深度,就需要搭建垂直、定制化的政务新媒体平台〔8〕。据此情形,政府官方微博可以建立完善针对大学生的问政系统,如开启投票、创建话题、开设活动等方式健全民意征集体系,积极主动地征集大学生的建议,为大学生通过微博学习、参与决策、发挥公民应有的权力提供良性平台。
而面对大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官员要懂得抓住大学生这一网络主力军,尽量使用亲民话语,注重和大学生进行平等尊重的交流。避免假话、空话、套话、格式化,以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大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加强“政务公开”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推进,公开政府的方针与政策,回应大学生的诉求和呼声,努力打造文明、有序、便捷的互动平台,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在政府与大学生之间建构全新的沟通联系机制。
〔参 考 文 献〕
〔1〕张智慧.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智库时代,2019,(50):113-114.
〔2〕肖伟华.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智库时代,2020,(05):190-191.
〔3〕郭金梅.浅析微博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9,(19):187-188.
〔4〕白明.浅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弈〔J〕.学周刊,2018,(10):05-06.
〔5〕宋媛媛.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7,(19):107 104.
〔6〕邓清.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05):122-12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张学波,李康利,阚婷婷,周妍红.微博用户自我呈现与政治参与水平关系模型研究〔J〕.新闻记者,2020,(01):84-95.
〔9〕秦僮.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与话语变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10〕吴思.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微博的有效运用分析〔C〕//.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第一辑).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9:101-103.〔责任编辑:张 港〕
关键词:微博;网络媒体;大学生;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C931.6;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10 — 0089 — 03
回顾过去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几乎都会通过微博迅速登上热搜,完成事件发酵、深度解读和裂变传播的过程。以新浪微博为例,根据该平台发布的用户使用报告可知:截止 2018 年,全国微博用户已经达到了 3.37 亿人次,占据我国整体网民数量的 42.3%。其中,20-30 岁用户的占比达到了 40%,且在校大学生比例极重〔1〕,2020年第一季度18-24岁用户更是达到了48.3%(如图1)。微博作为当今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多元性、及时性等特点,用户还可以通过表情、动图、视频语音等方式双向沟通与交互反馈〔2〕,体现了微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一、微博呈现的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程度不深
当前微博发展愈加娱乐化,纵观博主行业分类,多以资讯、影视娱乐以及美妆时尚为主。占据了总量的一半。尽管大小媒体和各级政府已在微博平台持续运营官方账号,但只有少量学生会时刻主动关注政府动态,更多大学生则是被动推荐,通过热搜、各博主频繁刷屏而接收政治类信息,在微博上进行政治参与。
而由于大学生正处在学校与社会的交接成长期和环境下,对社会现实问题了解不全面,生活阅历与实践经验相比较社会人士缺乏,一般对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没有正确和清晰的认识。所以在参与微博问政热情度较高的大学生中,总体对微博问政的参与程度不深入。多数大学生只关注时政事实,很少主动评论,甚至建言献策。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利用微博关注时政热点时,仅仅浏览的学生占八九成,而主动建言献策的学生则不到一成。
而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能够给真实政治经济社会有用的建议也很有限,再加上政府有关部门也不予重视,又反过来挫伤大学生在微博上参与政治讨论等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从众倾向严重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成长关键时期,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所诱导,当处在社会大环境和舆论漩涡旁,一些大学生无法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评判,而很容易盲目追随多数人或意见领袖的意见。而由于自媒体的遍及,人人皆可在微博上发表见解,由于在一个群体中,其成员往往在意见立场上具有很强的趋同性,大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产生共鸣。然而,有些话题或观点的意见领袖可能是出于某些群体的利益而进行的诱导,其观点和立场并非公平。再加上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春期,相对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更易被激化,言语偏激,如果盲目从众,极易引起群体极化,最终导致极端观点和思潮的出现,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大学生政治参与缺乏官方回应
大学生在微博进行政治参与中,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与非社会工作者身份,导致部分政府对于大学生的一些疑问和建议敷衍塞责,不予重视,对大学生不予理会,或仅以官话、套话简单地回复、粘贴政策条文等方式回避。再加上微博平台内政府一般扮演信息发布者的角色,集中信息发布、政策宣传等工作,平台内缺少专门的互动通道,极少看到政府官方账号就某一项贴近学生的法规征求大学生的意见,大学生的建议和呼声也很难通过官方微博公之于众,私信等设置不加管理也很难针对政务参与起到作用。
二、微博为大学生政治认同造成的影响
微博作为当今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立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微博平台的开放性、时效性、信息重复性对提大学生政治认同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微博平台开放性促进隐形教化
微博的接入门槛较低,任何具备基本网络社交条件的用户都可以在微博这一平台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用户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的畅所欲言,拥有充足的话语权。
微博以海量的信息和新鲜事吸引大学生的注意〔3〕,并且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交流方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在娱乐过程中向人们传递社会信息,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关于国家大事等方面的信息,并因为微博具有隐形政治教化的功能,大学生还可以持续接收来自微博主流媒体的思想文化输出,不断向主流媒体和主流价值观靠拢,坚定政治认同。
2.微博传播时效性增强吸引力
通常一件具有爆点意义的事件通过“大V”或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博主发布,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被不断转发、评论、点赞,热度持续上升,促使一件新闻事件在发生后立即被更多的人看到。而对于微博中的大学生用户来说,微博的助力推送热点的机制既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快的接触资讯新闻,又可以引导大学生加入转发、评论、投票等推动热点的方式,更加深入的了解时事,对当前政治思潮趋向认同。传播迅速是微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在无形中对政府决策和公职人员等形成一种舆论监督与压力,推动我国政党改进的同时,也培育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与责任感。
3.微博信息重复性强化宣传力度
微博平台内虽然进驻的主流媒体繁多,但真正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大事件,很多博文的内容多有交叉和重复,基本观点也趋近一致。而微博的信息推送机制顺应当今人们阅读碎片化的趋势,短小的篇幅和直接了当的阅读方式促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核心部分,极具渗透性。而通过转发和热点递送等机制,重大信息在同一用户的界面上出现多次重复,极高的评论和点赞转发数也在隐形的引导人们关注了解。所以不论用户是主动搜寻还是被动接受,此类事件在广大用户的印象里就更加深刻,也更容易使浏览者和参与者产生更多的共鸣和认同感。 (二)消极影响
1.微博草根性致使信息难以鉴别
虽然微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话语权,但具有草根性,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杂音”也会不断向大学生输入〔4〕,很难去预估这些信息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否积极正面。而在自媒体盛行的時代中,人人皆可为传播者,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有很大差别,微博草根性的主要表现就是微博用户的多样化和层差极化。而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的实践经验和警惕意识,很难独立对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内容加以鉴别,极易上当受骗。再者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在微博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在虚假信息被刻意利用,假新闻消费社会信任等追责管制方面有所欠缺,严重导致大学生群体在此种情形下政治立场极易被动摇,被人利用。
2.微博开放性挑战政治权威
微博平台的开放性为广大社会群体提供了很多便利,由于许多官媒、政府微博账号在微博上更加“接地气”,如果控制不好一些恶意评论、转发方式等,就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势力所控制,并对社会大众进行误导。而由于现代信息的复杂性,有些信息的真伪性没有确切的判断标准,如果“把关人”无意传出,可能会造成“偏激共振”和谣言的恶性传播〔5〕,再被有心人加以利用游说,政府和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将大大受挫。
三、在微博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大学生不仅要有理论支持,也要学会把政治理论运用到现实的实践中,政治教育微博和官方政务微博可以为大学生的周末、寒暑期社会实践提供指导和协同推荐,并可以和各高校联合,为加强大学生社会政治实践经验提供机会。
大学生自身在浏览、点赞、转发微博政务信息时也不应仅限于通过微博关注社会热点、建言献策,还应该主动深入社会,以自身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从实践中加深学习,探索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身政治立场和政治认同感,在面对外部信息侵扰时能够坚持本心。
(二)提升大学生理性思考水平和责任意识
大学生群体由于处在青春期中,极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并且在不良信息面前容易被诱导和利用,社会经历较浅,很难在社会事件的表面看到背后隐藏的事实。大学生群体又容易情绪化,发表的一些评论可能会过于片面化和理想化。所以微博上的主流媒体和政府官方账号应该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尽力引导大学生群体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和文化熏陶教化,并时刻警醒大学生不要被不良思想所诱导,向大学生用户传递民主、法治、责任、义务的良好社会观念,影响带动大学生加强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大学生也应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言论时深刻思考,理性决策,通过自我学习不断进步,最终完成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三)及时监管微博内容
虽然我国已于 2017 年 6 月 1 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但专门针对微博的管理条例还没有出台,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微博管理的力度,对危害社会秩序、恶意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言论发布者做出严厉的处罚〔6〕。所以为了减少恶意评论和不良言行的消极影响,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微博上发布的信息任何人可见,而在政务官方微博下如有大量暴露不正思想的不良言论出现,经过层转发、热点递送将会影响很多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使大学生们不自主的受到这些思想的熏陶。而严格控制微博下的评论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后台的监管力度和强度。任何在微博上发布的言论一旦出现大方向上的错误言论一定要及时删除或屏蔽,而对于情节严重者可以联合政府和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对此行为进行曝光。
(四)提高官微的营销能力
各大蓝“V”的官方微博虽然地位较高,理论上公信力和影响力较强,但是现实中粉丝量远远不如明星或是其他领域的一些大咖博主,这表明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可能有待加强。提高官方微博的营销能力,就需要抓住大学生用户的兴趣,向其他领域的大咖博主借鉴经验,在不降低自身权威性的同时做到更加“亲民”,增加与大学生用户的互动,逐渐吸引大学生群体的兴趣和注意,打破在大学生用户心中“冷冰冰”的官方形象。可以定期分享有关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青春故事,贴近大学生需求多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时事,不定期的发布有特色的话题,吸引大学生群体为此注入青春活力。“人们的生活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7〕所以拉近官微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五)搭建定制化政务沟通平台
较传统政治沟通而言,在微博等社区中政治参与是网络政治活动最主要、最重要的环节,想要增强用户政治参与黏性、提高用户政治参与的深度,就需要搭建垂直、定制化的政务新媒体平台〔8〕。据此情形,政府官方微博可以建立完善针对大学生的问政系统,如开启投票、创建话题、开设活动等方式健全民意征集体系,积极主动地征集大学生的建议,为大学生通过微博学习、参与决策、发挥公民应有的权力提供良性平台。
而面对大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官员要懂得抓住大学生这一网络主力军,尽量使用亲民话语,注重和大学生进行平等尊重的交流。避免假话、空话、套话、格式化,以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大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加强“政务公开”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推进,公开政府的方针与政策,回应大学生的诉求和呼声,努力打造文明、有序、便捷的互动平台,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在政府与大学生之间建构全新的沟通联系机制。
〔参 考 文 献〕
〔1〕张智慧.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智库时代,2019,(50):113-114.
〔2〕肖伟华.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智库时代,2020,(05):190-191.
〔3〕郭金梅.浅析微博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9,(19):187-188.
〔4〕白明.浅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弈〔J〕.学周刊,2018,(10):05-06.
〔5〕宋媛媛.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7,(19):107 104.
〔6〕邓清.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05):122-12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张学波,李康利,阚婷婷,周妍红.微博用户自我呈现与政治参与水平关系模型研究〔J〕.新闻记者,2020,(01):84-95.
〔9〕秦僮.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与话语变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10〕吴思.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微博的有效运用分析〔C〕//.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第一辑).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9:101-103.〔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