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式理论可有效的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本文阐述了图式理论,分析了听力理解的过程,论述了在听力教学各个阶段中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教学;激活
源自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许多人已把这一理论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研究中,读和听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图式理论”不仅适用于阅读教学,对听力教学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图式理论
Carrell把图式定义为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Anderson和Bartlett将图式概念用于讲述和追忆故事。他们得出结论:记忆不是复制,而是根据大脑中已有的图式重构将要记忆的内容,即改变新认识的事物使其与已有的图式融合的过程。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理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图式中每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当图式的空档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图式便实现了。
二、听力理解的过程
Kenneth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成分构成,并且在顺序上,后一个成分总是依赖于前一个成分,即辨音(discrimination)、信息感知(perception of message)、听觉记忆(auditory memory)、信息解码(decoding message)、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use or store message)。辨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语调和音质等,这也是听力理解的第一步。信息感知指的是学生在具备了辨音能力之后有意识地感知语流中的语音组合,从而获取句子意义的阶段。听觉记忆指的是将所感知到的听觉信息能够在被理解之前在大脑中保存一定的时间。信息解码指的是理解或获取信息的过程。在经过了以上四个阶段之后,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语言将信息表达出来或储存在长期记忆中。Anderson对听力理解过程的划分更为简单,他认为,听力理解包括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循环往复的过程:感知处理(perceptual processing)、切分(parsing)和运用(utilization)。在感知处理阶段,听话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听力材料本身,并将所听到的声音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在切分阶段,听话者将短时记忆中的语言串切分成从句、短语、单词或其它语言单位,并在大脑中以心理表征的方式建构意义。在运用阶段,听话者借助世界知识和语言知识将大脑中的心理表征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对听力材料作出正确的理解。Abbott等则认为,外语的听力理解过程与母语的听力理解过程有相似之处。他们认为,听力理解包括感知、解码、预测与选择等过程。
三、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Underwood认为,较好的听力教学应分为三个阶段: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力理解阶段(While-listening)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下面就教师在听力教学各个阶段中如何运用图式理论,强化学生对图式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作以探讨。
第一阶段,即听前热身阶段(Pre-listening),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激活图式,同时建立新图式,对要输入的信息进行预测,为听力理解做准备,激活图式越多,听力理解过程就越主动。在听前热身阶段,教师就听力材料中可能出现的主题以及学生对主题的了解进行课堂讨论,利用发散性思维以及头脑风暴法,激活已有的相关图式。第二阶段,即听力理解阶段是图式具体化的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激活的图式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对文章进行预测,通过泛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再利用精听策略了解文章细节。第三阶段,即听后阶段是巩固图式的综合练习阶段。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讨论等方式分析听力材料中人物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这样既可以使理解进一步加深,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做一些相关的阅读或写作练习,使听说读写结合。通过练习,能使新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并将有关信息存入长期记忆中,以便在将来的新环境中得到再现和运用。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课外听力练习。多听VOA特别英语,英语小故事,多看原版的英文影片,并引导学生多阅读英文杂志和报刊,以及《英美文学概况》、《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概要》等方面的书籍,使学生能积累与语言、文化有关的篇章、词汇等各层次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学生脑海中的图式储量就会越来越大,听力理解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对所听材料的兴趣,还可改变传统被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知识网络,把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图式,并引导他们激活已有的图式,使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Abbott,G.et al.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A Practical Guide[M].Glasgow and London: Collins,1981.
[2]Barlett FC.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3]Kenneth,C.Developing Second Language Skills: Theory to Practice[M].Houghton Mifflin Company,The Center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INC.1976.
[4] Underwood.Teaching[M].Long man Inc.1989:28.
[5]丰玉芳.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
[6]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外语,1996,(2).
(作者简介:于金华,1971年生,女,山东潍坊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教学;激活
源自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许多人已把这一理论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研究中,读和听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图式理论”不仅适用于阅读教学,对听力教学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图式理论
Carrell把图式定义为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Anderson和Bartlett将图式概念用于讲述和追忆故事。他们得出结论:记忆不是复制,而是根据大脑中已有的图式重构将要记忆的内容,即改变新认识的事物使其与已有的图式融合的过程。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理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图式中每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当图式的空档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图式便实现了。
二、听力理解的过程
Kenneth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成分构成,并且在顺序上,后一个成分总是依赖于前一个成分,即辨音(discrimination)、信息感知(perception of message)、听觉记忆(auditory memory)、信息解码(decoding message)、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use or store message)。辨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语调和音质等,这也是听力理解的第一步。信息感知指的是学生在具备了辨音能力之后有意识地感知语流中的语音组合,从而获取句子意义的阶段。听觉记忆指的是将所感知到的听觉信息能够在被理解之前在大脑中保存一定的时间。信息解码指的是理解或获取信息的过程。在经过了以上四个阶段之后,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语言将信息表达出来或储存在长期记忆中。Anderson对听力理解过程的划分更为简单,他认为,听力理解包括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循环往复的过程:感知处理(perceptual processing)、切分(parsing)和运用(utilization)。在感知处理阶段,听话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听力材料本身,并将所听到的声音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在切分阶段,听话者将短时记忆中的语言串切分成从句、短语、单词或其它语言单位,并在大脑中以心理表征的方式建构意义。在运用阶段,听话者借助世界知识和语言知识将大脑中的心理表征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对听力材料作出正确的理解。Abbott等则认为,外语的听力理解过程与母语的听力理解过程有相似之处。他们认为,听力理解包括感知、解码、预测与选择等过程。
三、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Underwood认为,较好的听力教学应分为三个阶段: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力理解阶段(While-listening)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下面就教师在听力教学各个阶段中如何运用图式理论,强化学生对图式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作以探讨。
第一阶段,即听前热身阶段(Pre-listening),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激活图式,同时建立新图式,对要输入的信息进行预测,为听力理解做准备,激活图式越多,听力理解过程就越主动。在听前热身阶段,教师就听力材料中可能出现的主题以及学生对主题的了解进行课堂讨论,利用发散性思维以及头脑风暴法,激活已有的相关图式。第二阶段,即听力理解阶段是图式具体化的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激活的图式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对文章进行预测,通过泛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再利用精听策略了解文章细节。第三阶段,即听后阶段是巩固图式的综合练习阶段。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讨论等方式分析听力材料中人物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这样既可以使理解进一步加深,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做一些相关的阅读或写作练习,使听说读写结合。通过练习,能使新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并将有关信息存入长期记忆中,以便在将来的新环境中得到再现和运用。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课外听力练习。多听VOA特别英语,英语小故事,多看原版的英文影片,并引导学生多阅读英文杂志和报刊,以及《英美文学概况》、《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概要》等方面的书籍,使学生能积累与语言、文化有关的篇章、词汇等各层次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学生脑海中的图式储量就会越来越大,听力理解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对所听材料的兴趣,还可改变传统被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知识网络,把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图式,并引导他们激活已有的图式,使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Abbott,G.et al.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A Practical Guide[M].Glasgow and London: Collins,1981.
[2]Barlett FC.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3]Kenneth,C.Developing Second Language Skills: Theory to Practice[M].Houghton Mifflin Company,The Center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INC.1976.
[4] Underwood.Teaching[M].Long man Inc.1989:28.
[5]丰玉芳.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
[6]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外语,1996,(2).
(作者简介:于金华,1971年生,女,山东潍坊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