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缵祖籍地及有关问题探究

来源 :学术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克缵为明万历进士,官居五部尚书,石狮市永宁镇梅林村人。关于黄克缵的祖籍地,有学者认为是惠安锦田村(即黄田,现张坂后边村)。然而,黄克缵在《数马集》中却云,自己“世居晋江县二十都沙堤村”,即现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多方考证之后可以得出结论,黄克缵的祖籍地为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是无疑的。
  关键词:黄克缵;祖籍地;梅林;锦瀛;沙堤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3)01-0056-05
  黄克缵(1550—1634年),字绍夫,号钟梅,谥襄惠,晋江县(现称晋江市)二十都梅林乡(现石狮市永宁镇梅林村)人。明万历庚辰科(1580年)进士。历任兵部尚书(两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加太子太傅,故有“五部尚书”或“黄五部”之称。其身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受神宗、光宗两帝顾命。他居官清正,体恤民情,不畏权贵,直言敢谏,为一代名臣。
  一
  关于黄克缵的祖籍地问题,有学者称:其“祖籍惠安锦田村(今张坂后边村),宋末始迁永宁。”[1]惠安锦田黄氏为紫云衍派。据史籍载,紫云始祖黄守恭之次子黄纪于唐垂拱三年(687年)来到惠安县东南海滨的黄田,因见此地背山面海,灵芝独秀,笔峰列案,双溪曲折,认为此地正合其意,遂在此定居,乃为紫云惠安黄氏的开宗始祖。[2]五代闽国时,因闽帝称此地为花锦之地,赐改“黄田”为“锦田”。因此,“锦田”乃“黄田”。又有史料云:“紫云七世祖“琼公字昆玉,号碧池,唐末后周显德丁巳年(公元957年)生,一子:宗高。徙居锦瀛乡(今石狮市梅林村)。其裔显达,黄克缵明万历八年进士,历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大臣,五部尚书。”[3]其言之凿凿,且出现于《福建省黄氏源流研究丛书(三)》,当不无依据。因此,此当可作为上述论点的佐证,即上述之“永宁”非仅指永宁村,当为石狮市永宁镇。而后文在“锦瀛乡”后的括号中注“今石狮市梅林村”,即当石狮市永宁镇梅林村。由此可见,二文的观点是吻合的。因此,黄克缵的祖籍地似当为惠安锦田村无疑了。
  然而,笔者近日阅读黄克缵《数马集》,发现黄克缵本人对此却有不同的说法。他在《先府君暨先母墓誌铭》(简称《先府君墓誌铭》)曰:“府君姓黄,讳某,字敦廉,世居晋江二十都之沙堤村。曾祖严斋公始迁居梅林,以长者称。”[4]在《乡饮大宾九十二翁伯父梅川公暨伯母陈氏墓誌》(简称《伯父梅川公墓誌》)中又云:“公讳潮,字敦信,别号梅川,其先江夏人,避乱入泉,世居晋江县二十都沙堤村。曾祖严斋公,讳某,始移居于梅林,以长者称。”[5]而在《朝列大夫布政使司右参议振海黄公暨配安人陈氏墓誌铭》(简称《振海公墓誌铭》)中又写道:“盖黄之先世居晋江县之沙堤村,永乐中余高祖乃迁居梅林。公曾祖于成化间从沙堤出赘于山前,遂移居郡城。余视公则五服外族兄也。”[6]在此三文中,虽然所记述的主要内容不同,但黄克缵均同样表述了一点,即自己之先辈“世居晋江县二十都沙堤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黄克缵在此三文中记载了不少珍闻轶事及基本史实。例如,在《先府君墓誌铭》中,他写道:“(府君)祖坦斋公,字君方,谨身修行,都人称为佛子。……父素庵公以易经教授海滨,足迹未尝至城市。子二人,长为乡饮宾梅川公,讳潮,次即府君也。……不肖孤(按:黄克缵自称)年十一时,将从诸兄郡城读书,念吾母不欲远离,母慰遣之曰:‘儿不闻显亲扬名为孝之大乎。’行矣,半岁一归省也。……子五人,长克纯,次不肖孤克缵,次克绚,克维,克绩。”[7]在《伯父梅川公墓誌》中,又写道:“公以白首穷经,抱志不售,乃令长子封文林君主治产业,曰:‘若家督也,当代余劳。’而一意课中子克明、克复,明经射策,以继己志。数试场屋,佹得之矣。竟为造物所厄,老于黉序。晚岁见不肖缵及孙道瞻颇聪慧,常抱置膝前曰:‘亢吾宗者二子也。’……昔公为某言:‘梅林海陬,人多以渔为业,无知诗书者。课子诗书自素庵公始,后乃稍稍有列青衿者。’”[8]此三文虽写于不同时间,但它们对于一些基本史实的表述是互相吻合的。例如,前已述及,《先府君墓誌铭》云:素庵公有“子二人,长为乡饮宾梅川公,讳潮,次即府君也。”而在《伯父梅川公墓誌》亦曰:“公讳潮”,其父“素庵公生二子,长即公,次即余父。”[9]另外,其在《先府君墓誌铭》云:其“曾祖严斋公始迁居梅林”,而在《振海公墓誌铭》中则曰:“永乐中余高祖乃迁居梅林。”其父之曾祖当然是克缵本人之高祖了。还有,据《黄氏锦瀛衍永宁高彬公派下谱》“沙堤锦瀛派黄氏先宗名宦录”载:“德洋公,讳钺,号振海,勉吾公次子。明隆庆戊辰(公元一五六八年)科进士及第。官至朝列大夫、贵州布政使司参议。”而《振海公墓誌铭》云,其曾祖于成化间(1465—1487年)从沙堤出赘于山前,故可能依其村人改姓蔡;后又移居郡城(即泉州)。大概在移居郡城前后,振海之父祖或其本人可能又返祖复黄姓,故克缵称“余视公则五服外族兄也。”笔者估计,克缵与振海有可能原是五服内兄弟,然因克缵高祖迁居梅林,而振海曾祖又出赘山前,后再有一段曲折,故克缵方称振海为“五服外族兄”。由此可见,黄克缵在文中措词之严谨。由是,其文中所述的真实性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因此,其“世居晋江县二十都沙堤村”当也是没有疑问的。
  那么,原“晋江县二十都沙堤村”是现在何处呢?众所周知,原晋江县(现称晋江市)包括现石狮市。查《石狮市志》云:“二十都(今祥芝镇及永宁、蚶江等镇地域)”。[10]在其表格中即列有“沙堤”。而在《1997年石狮市行政区划表》中永宁镇之“行政村”首当其冲者即为“沙堤”。[11]因此,原“晋江县二十都沙堤村”即现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无疑。由是,根据黄克缵自己的说法,其祖籍地当为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了。据调查,早在北宋沙堤就已有蔡、黄、李、许等姓氏的民众聚居,后因时代变化,他姓逐渐外迁,才慢慢形成以龚、董两氏为主。然而,目前村中仍有黄氏20多户,除了一些后之迁入者外,原黄氏尚有十多户。[12]因此,黄克缵的祖籍地为永宁镇沙堤村当也有事实依据了。   二
  如上所述,黄克缵的祖籍地既为永宁镇沙堤村,为什么又有人会说其先祖是由惠安锦田迁居锦瀛乡,即石狮市永宁镇梅林村?那么,锦瀛乡是否梅林村或沙堤村呢?
  稽之史籍,梅林“在古时,村落南边有一小山坡,延绵至外高,长达二里,满山种植粿叶树(俗名臭梅树)。每逢臭梅树开花之时,南风拂来,香闻数里,故有‘梅林’之称。”梅林“俗名‘闽头’,意即村落位于闽南沿海之尽头,流传过程中,音调稍微变化,被称为‘麻头’。”[13]而沙堤“因地处沿海沙丘地带,长期经受潮水冲击,风沙卷扬,年久月深,终于积成一条天然白色堤岸而得名。古时,村旁枫树成林,又称‘枫边’。因闽南语‘枫边’与‘桑边’谐音,故俗称‘桑边’或‘霜边’。沙堤海边有一座观音山,三面环海。立于山上,放眼长堤,犹如一巨鲸卧于水中,是以又有‘鲸江’之雅称。”[14]由此可见,无论梅林或沙堤,自古至今都未曾被称为“锦瀛”。那么,锦瀛究竟在哪里呢?
  近日,笔者偶尔读到《紫云黄氏锦瀛沙堤派永宁北门支家谱牒》(下简称《永宁北门支家谱》)。其《沙堤锦瀛黄氏源流考》载:“经多年查考,始知锦瀛一乡。锦瀛是明朝以前永宁沙堤北面一公里许的村庄,即今红塔湾一带。今已废。此处依山面海,山明水秀,沃野百里,是晋东南农林牧渔之好地方。”据查,“红塔湾位于沙堤与新沙堤交界临海处,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因海岸边有一座祈风塔,故称‘红塔湾’。”[15]据此,该地称“红塔湾”乃因在海岸边建造祈风塔之后,而在此之前即可能称为“锦瀛”。笔者以为:色彩鲜明华丽曰“锦”,大海曰“瀛”;而此地在临海处,有褐色的礁石、金黄色的沙滩、碧蓝色的海水交织在一起,故称为“锦瀛”确也名副其实。因此,黄琼于北宋年间迁居锦瀛是不无可能的。据《锦田黄氏族谱·谱序》载:“凡(由锦田)外迁而自成村者,其村均冠有‘锦’字,示不忘祖也。”所以,“锦瀛”为黄琼或其后人所命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也许正是基于此一推测,故《永宁北门支家谱》曰:“据惠安宗谱载,锦田黄氏七世祖琼公迁居晋江永宁锦瀛。清时修之谱,都将锦瀛误认为梅林,此大谬也。”
  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猜测,是否有事实依据呢?为此,笔者特地调查了该谱撰修人黄登欣先生。他说,其根据如下:(1)据故老传言,在今沙堤村董厝份尚留有黄氏祠堂遗址;(2)1956年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垦荒造田时,曾在沙堤村外土名“赤土头”处挖掘出大片黄氏先人荒坟;(3)沙堤村西北二公里处土名“满山红”的荒山上曾有一座黄氏祖墓,墓牌高约4尺、长8尺,半月造型,上雕花纹,并书有“锦瀛”两字。新中国成立以前,黄氏族人清明节都前往扫墓(俗称“献纸”)。墓牌现已无存,被埋在郭坑至下宅的水泥路下面。[16]黄先生分析说,由于锦瀛地处海滨,地势低洼,经常遭受海水侵害。明永乐之前,某一次突发海啸,锦瀛村庄被淹。于是,该村黄氏族人便纷纷逃往沙堤或他处。估计黄克缵高祖之先辈即于此时由锦瀛迁居沙堤村。由是,笔者不由想到,在数十年前的中学时代,曾听沙堤村同学讲述该村古代曾有“山涨海涨”而迁徙之事,当是指此次由海啸而引起的移民。
  由上所述,笔者作出这样推测,黄琼于北宋年间由惠安锦田迁居锦瀛。明代初期某次海啸时,不少黄氏族人迁居沙堤村。至永乐年间(1403—1424年),黄克缵之高祖父严斋由沙堤移居梅林村。因此,黄克缵的祖籍地当然应该是永宁镇沙堤村。
  三
  《闽中理学渊源考》(简称《渊源考》)在《襄惠黄钟梅先生克缵》文中载:“按:黄(克缵)之先有为宋学士者,崖门之难去妻子,于海门居焉,人号沙堤黄氏。有山曰梅林山,故公别号曰钟梅云。……侄道瞻,有风节……”[17]据此,“海门”无疑即“晋江县二十都沙堤村”(也即现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此处之“海门”当为“海口”之意,也即大海进入内陆之处,因沙堤地处海滨故然。也正因为如此,黄“学士”才会飘流于此“居焉”。因此,黄氏“学士”或其族人才会被“人号沙堤黄氏”。
  那么,黄克缵之先祖宋代黄氏“学士”何故入居“海门”沙堤村呢?此处清楚地说明事起“崖门之难”。“崖门”当指广东省新会之南的崖山。“崖门之难”当为南宋末期的崖山之战及陆秀夫负帝昺跳海之事。原来,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初,元军迫近临安,度宗两位幼儿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一些官员保护下,渡过钱塘江逃到温州。五月初一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福州立益王为帝(端宗),以广王为卫王,建立起流亡政权。是年冬天,元军攻入福建,流亡政权逃往海上。端宗于祥兴元年(1278年)四月死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又立卫王昺为帝,继续抗元。六月,流亡政权徙驻崖山。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二月,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背负帝昺跳海而死。笔者猜测,崖山被元军攻破以后,陆秀夫即与帝昺等人驾舟于海上逃亡,后因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故陆秀夫才会有背负帝昺跳海之事。然而,其时逃亡船只决不会只有帝昺、陆秀夫等所乘的一艘,必然还有其他舟楫,其中即有黄“学士”等人一艘。他们在陆秀夫负帝昺跳海后,即逃亡至福建晋江“海门”沙堤,并定居于此。可是,黄“学士”为何人呢?目前无从知悉。据典籍载:“方秀夫在海上(按:崖山在广东新会之南的海上)时,记二王事甚悉,以授邓光荐。光荐死,其书存亡无从知。故海上之事,世莫得其详。”[18]因此,如若陆秀夫之书得以传世,可能会有记载黄“学士”之事,黄“学士”为谁人也即可详知。然而,既然目前“其书存亡无从知”,黄“学士”也就只能是一个谜了。
  由于崖山是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为元军所攻克,故黄“学士”当于是年或是年后、即陆秀夫负帝昺跳海后,方入居“海门”沙堤。因为他必然与陆秀夫、张世杰等臣僚一样,既然与二王一起抗元,当然不会在帝昺尚在世时而独自行动入居沙堤。只有当帝昺死后,群龙无首,臣僚作鸟兽散,他才有可能“去妻子,于海门居焉”,即定居于沙堤。由此,对照黄克缵在《伯父梅川公墓誌》中所云:“(潮)其先江夏人,避乱入泉,世居晋江县二十都沙堤村。”应该说是一致的。据上述可知,此处所云之“乱”,必定是指南宋末年之战乱,也即黄克缵之先祖是由于南宋末年之战乱而避居沙堤村的。黄“学士”自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或其后入居沙堤以后,至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约传五世或六世时,即有黄严斋由沙堤移居梅林村,是为黄克缵之高祖父。《渊源考》云:“有山曰梅林山,故(克缵)公别号曰钟梅云。”笔者以为,此当指克缵之高祖严斋移居梅林后之事,“梅林山”当为前文所云梅林村南边的小山坡,并非沙堤村另又“有山曰梅林山”。古人因行文简练故,常有此笔法。由此可见,黄克缵的祖籍地确实为永宁镇沙堤村。   四
  通过对上述两则资料的分析,结论均是黄克缵的祖籍地为永宁镇沙堤村,即是说此两种可能性均存在。然而,事实上两种情况是不可能并存的,必有一正一误。比照两则资料,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情况。因为在前一则资料中,在明永乐前的某次海啸时锦瀛黄氏族人移居沙堤过程中,是否有黄克缵之先祖,目前尚没有文字或事实依据,仅是笔者等人的一种猜测。
  然而,《闽中理学渊源考》的作者李清馥为福建安溪人,李光地之孙、李钟伦之次子。其祖父李光地为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授编修。后又授内阁学士,历吏、兵、工三部侍郎,直隶巡抚,至文渊阁大学士;著有《榕村全集》、《榕村语录》及多种说经之书。其父李钟伦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举人,从叔父李光坡治三《礼》,于《周礼》、《礼记》尤精。[19]李清馥以荫授户部(或言“兵部”)员外郎,官至广平知府,居官以廉正著;除著述《渊源考》外,尚有《闽学志略》。[20]笔者以为,如此一位出身于有家学渊源的儒学之士,既居官廉正,治学也必定严谨,因而他在黄克缵事略后写下此一“按”语,决不会是无所依据地随意杜撰。据其文后自注,资料来源于“雍正九年郡志”、“王氏志道撰墓志”与“明史”,因而自当是可信的。例如,其在“按”语中写到克缵有“侄道瞻……”,就与黄克缵《伯父梅川公墓誌》所云“晚岁见不肖缵及孙道瞻……”相吻合,因为梅川既然是克缵之伯父,又是道瞻之祖父,因而道瞻自然是克缵的侄辈了。由此可见,此“按”语资料的真实性当是值得肯定的。所以,笔者根据“按”语断定,黄克缵的先祖黄“学士”是在宋末元初因战乱而避居沙堤村的,此与黄克缵上文所云“(潮)其先江夏人,避乱入泉,世居晋江县二十都沙堤村”相符。因其在文中云“(潮之先人)避乱入泉”后即紧接“世居晋江县二十都沙堤村”一句,可见他在此期间未曾再辗转到锦瀛或其它地方。
  那么,黄“学士”是否属紫云衍派之黄氏呢?众所周知,黄守恭的五子开基“五安”,即长子黄经开基南安,次子黄纪开基惠安,三子黄纲开基安溪,四子黄纶开基同安,五子黄纬开基诏安,均在福建一带,没有人徙居其它地方。因此,从开基直系传衍的角度来考察,紫云黄氏不可能有黄“学士”定居于北方。当然,其后裔为求取功名或经商贸易而定居于外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据云,唐宋以来,紫云黄氏人文鼎盛。惠安锦田黄氏宋代曾有31位文职仕宦。然而,其中仅有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进士黄履道曾任侍读学士,余者均未曾有“学士”职衔。[21]可是,宋太祖年间(960—976年)又距南宋末年(1279年)达300余年之久,故此位黄“学士”不可能是黄履道。此外,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此位黄“学士”有来自其它“四安”黄氏的可能性。然而,至少在目前还没有听到在宋末元初有紫云黄氏族人的黄“学士”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跟随帝昺抗元的这一说法,在有关史料与民间传说的文字中也未曾见有类似的记载。
  因此,就现有资料来考察,笔者以为,黄“学士”很可能是江夏黄氏另一派在沙堤的开基始祖。如是,黄克缵是属于紫云黄氏一派的说法就值得怀疑了。尽管如此,但黄克缵的祖籍地为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当是无可厚非的。
  参考文献:
  [1]廖渊泉、林兴中. 黄克缵与黄吾野的深厚诗缘. 永宁乡土资料汇[M]. 石狮市永宁乡土资料编委会. 1995:251.
  [2]黄皓春、黄瓦土. 紫云惠安锦田黄氏沧桑简史. 黄守恭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文集[M].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黄氏委员会. 2002:77.
  [3]黄金山、黄瓦金、黄茂春. 紫云二房惠安锦田黄氏外迁各派考略. 同上. 2002:86.
  [4][5][6][7][8][9]明·晋江黄克缵. 数马集[M]. 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
  [10][11]石狮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石狮市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 1998.
  [12]采访永宁黄登欣先生笔录. 2012-3-13.
  [13][14][15][16]石狮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石狮地名[M].2009.
  [17]清·李清馥.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七十七[M].
  [18]臧励和等. 中国人名大辞典[M]. 上海:上海书店. 1980:111.
  [19][20]张撝之、沈起炜、刘德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21]黄筠江. 紫云二房惠安锦田黄氏历代文职仕宦考略. 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一)[M].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黄氏委员会泉州分会(筹). 2003:94—96.
  【责任编辑 罗 雪】
其他文献
<正> 近几年来,银行在管理上也实行过“分等记奖”、“记分评奖”等办法,但由于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特别是在实行这些奖励办法时,存在着差距不能过
期刊
“我从来没想过做别的。和所有艺术史描述的一样,艺术家从小喜欢画画。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可能没有任何职业能像艺术这么适合我,准确地说是当代艺术。”    东北人、长发、爱抽雪茄,这是王广义给人的第一直观印象。其实这个大个子有点羞涩,害怕上医院,热爱电影院里完全暗下来直到出现“End”字幕的仪式感。  作为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和当代中国政治波普艺术先锋之一的王广义(波普艺术是一种诞生于六十年代英
北京现在画廊于11月14日举办何森个展《绘&#183;画》。此次展览是何森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国内个展,刚刚参加了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也出现在本次展览上。展览为期两周,持续至
塞罕坝的夏天, 是多姿多彩的。眺望坝上, 新松万顷卷涛声; 行走在草原上, 黄色的金莲花、野罂粟花跳动在绿海中, 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竞相绽放; 泛舟在微澜的七星湖上, 尽赏湖心巧夺天工之古石……夏季的塞罕坝, 似一曲曲清纯的不掺一丝尘埃的乐章, 每一章都美不胜收。    有人说, 河北的避暑山庄与塞罕坝, 是河北旅游线上夏季最具激情的旅游胜地了。而我们的探访也刚好从塞罕坝的激情夏季开始。  夏季,
日本国学与中国儒学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古代时期日本国学与中国儒学的大融合。虽然日本的国学者对日本江户时代中期以前的国学持有轻视或者否认的态度,但是
台湾知名涂鸦艺术家KEA、不二良与五月天主唱阿信的《纯真年代》特展,是上海当代艺术馆迎接世博的一项“青春”献礼,希望透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回应当代不断变化的世界。
徐光春非常重视建设新农村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如: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不断降低农业税税率,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使农民负担连年大幅度下降。    徐光春,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新华社安徽分社党组书记兼副社长、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等职,现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2005年河南省政府确定了政府要为
<正>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结算改革座谈会于1984年9月2—11日在重庆北碚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人民银行吉林、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甘肃、云南、四川、北京
<正> 随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客观的现实提出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农村金融的前哨阵地—信用社办成真正的信用社。信用社必须走改革之路。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某区间盾构工程为背景,通过对现场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盾构施工参数对比,研究盾构法施工中的盾构施工参数(包括掘削面稳定参数和注浆管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