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寿祺深入思考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矛盾统一。
关键词:刘寿祺思政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支持: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刘寿祺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人物简介
刘寿祺(1901—1990),湖南省洞口县人,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1920-1925求学于湖南一师,毕业后,任教于长沙私立民范女子职业学校、醴陵乡村师范、汉口市立职业学校。1938年任职于湖南省教育厅国民教育科。1942年离开教育厅,回武冈创办延光中学。1949年任湖南省文教厅副厅长。1955年秋起,任湖南师范学院筹委会主任、院长等职,直至文革的爆发。文革结束后,1978年任湖南省教育厅顾问,专注于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编写,先后出版《教育学》、《简明教育心理学》等书。
刘寿祺还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在一师读书时就追求进步,组织了进步组织;1928年因反对乡村团防到处杀人捕人,得罪豪劣恶霸,被拘禁两月余。1937年七七事变后,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受徐特立指示,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长沙参加策反统战工作,建立地下联络点,参加争取程潜、陈明仁等人的起义工作。在长达60多年的教育生涯里,探索教育规律,总结教学经验,钻研教育理论,始终笔耕不辍,留下近百万字的教育论著;勇于实践,长期主管教育教学一线工作,曾深入思考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对于如何在青少年中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教育与政治密不可分
1929年,中国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北伐革命的兴起和失败,此时的他正在醴陵乡村师范任教,先后在《湖南教育》上发表《教育与政治》、《再论教育与政治》两篇文章,数万字详细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首先,他辨明概念,“教育即生活,政治是生活的形态。”[注释:
陶蒲生 尹旦侯编:《刘寿祺教育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第20页。]而生活与生活形态,教育与政治密不可分,所以脱离社会的、脱离政治的、清高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他饱满深情的呼吁“教育界的诸位先生啊!我们不要把教育界当作清高生活,尤其不要把教育界当作终南捷径”,“我们要替社会全体生活打算,要替国家的存亡打算,要替全民族的生存打算,如若不然,我们就是教育界的罪人,就是社会的罪人,就是国家的罪人,就是民族的罪人!”[同上,第29页。]第二,教育和政治互相促进。“生活是时时变迁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的组织一经确定之后,即成为硬性,所以往往生活变迁的时候,他的形态(政治制度和组织)也不能不随着变更,这就是教育发展促使政治的原因。”“再则生活形态既经变更,则此种生活的新形态必完全与当时社会的生活相调协,社会的实际生活与政治既已完全调协,则此种生活的内容必定有一天天充实或发展,所以每当新政治稳健之后,教育必有一翻异常的发展,这就是政治改革促使教育的原因。”[同上, 第20页。]“政治上变革一次,教育必进展一步;教育進展一步,政治必改革一次。”[同上, 第16页。]第三,教育是政治的推动机和护卫者。他频频举例,如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忠君尊孔,造就士绅阶层的儒者,是为了维护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教育成了政治的护卫者。所以,“一切教育制度,都是随政治形态而规定,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是为社会的需要而增减。”[同上,第12页。]又如教育界的新文化运动,各种学说风起云涌,思潮迭起,教育界时有革新,最终促使中国发生了“五四”爱国政治运动。教育又成了政治的推动机。最后,教育就是政治。十余年后,日寇入侵中国,正值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刘寿祺奔走呼号,组织动员民众抗日,发现普通民众没有国家意识,“这对于民众中的文盲层犹可解释,而对于一般受过相当基础教育或补习教育的民众,也一样没有国家民族的意识”,他深痛的总结原因,是“忽略了最重要的政治训练的缘故了。”所以,他得出结论:“教育如果离开政治,也就成为无的放矢,空洞无物的东西了。我们可以说,教育是政治的另一部门,也可以说教育就是政治。”[同上, 第109-110页。]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1980年,他主编的我国"文革"以后第一部《教育学》,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此时的他,已是一名多次参与重大政治事件的、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较高理论素养的老党员。他能熟练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教育问题。该书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他认为在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他从中国教育史的发展逻辑、新中国的政治需要、青少年自身成长三方面详细论述。第一,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思政政治教育不论在什么社会都是客观存在而不可缺少的。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目的、内容和方法不同而已。”[刘寿祺主编:《教育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第198页。]他对我国教育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奴隶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六艺,居首位的是“礼”。封建社会尊孔读经,宣扬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神权和父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育,把奴化教育、法西斯教育和封建教育结合起来,使思想教育工作为维护国民党反动统治服务。”[同上,第199页。]而今天我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产主义是几代人的夙愿。这就要求“学校只有向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思想条件,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生力军。”[同上,第200页。]第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现代化建设是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思想教育要努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保证和思想基础。 学校有责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意义,“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正确理解和对待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上,第201页。]第三,也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所必需的;青少年“朝气蓬勃,要求进步,但认识水平较低,好奇心模仿性强,思想没有定型,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界各种不同的影响。这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用大。”[同上, 第202页。]刘寿祺注意到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意识形态和旧的习惯势力对青少年的成长会带来消极影响,会造成“有些青少年学生忽视政治,怀疑党的领导,怀疑社会主义道路,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好;有些青少年学生精神空虚,思想混乱,分辨不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也不知道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是新中国公民的品德,把破坏公共财物当成是‘英雄行为’”[同上,第203-204页。],鉴于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矛盾统一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刘寿祺认识到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课堂教育固然不可缺少,但学生的自我教育更为重要。“对学生来说,教育始终是外因,它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即通过学生思想感情上的矛盾斗争,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情感,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通过学生内因起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自我教育是指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在教师的正确教育下,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上, 第230页。] ,要使自我教育过程进展顺利,施教者需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帮助学生由他觉发展到自觉;还需顾及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年龄特征、家庭环境、个性差异等因素适当施教。
三、结语
刘寿祺比较了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汲取了各种教育理论的精华,他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形态更迭的高度,以宽广的学术视野,秉着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感,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完整的体系,论述详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任务、内容、过程和原则,途径和方法。这些观点成熟于文革结束之后的几年间,他带着对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的反思,明确反对“政治即是一切”的观点,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专业教育、美术教育、劳动教育等其他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而今,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带来青少年中思想迷茫,信仰缺失等现象,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刘寿祺这些富有真知灼见的理论探索,弥足珍贵,对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刘寿祺思政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支持: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刘寿祺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人物简介
刘寿祺(1901—1990),湖南省洞口县人,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1920-1925求学于湖南一师,毕业后,任教于长沙私立民范女子职业学校、醴陵乡村师范、汉口市立职业学校。1938年任职于湖南省教育厅国民教育科。1942年离开教育厅,回武冈创办延光中学。1949年任湖南省文教厅副厅长。1955年秋起,任湖南师范学院筹委会主任、院长等职,直至文革的爆发。文革结束后,1978年任湖南省教育厅顾问,专注于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编写,先后出版《教育学》、《简明教育心理学》等书。
刘寿祺还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在一师读书时就追求进步,组织了进步组织;1928年因反对乡村团防到处杀人捕人,得罪豪劣恶霸,被拘禁两月余。1937年七七事变后,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受徐特立指示,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长沙参加策反统战工作,建立地下联络点,参加争取程潜、陈明仁等人的起义工作。在长达60多年的教育生涯里,探索教育规律,总结教学经验,钻研教育理论,始终笔耕不辍,留下近百万字的教育论著;勇于实践,长期主管教育教学一线工作,曾深入思考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对于如何在青少年中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教育与政治密不可分
1929年,中国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北伐革命的兴起和失败,此时的他正在醴陵乡村师范任教,先后在《湖南教育》上发表《教育与政治》、《再论教育与政治》两篇文章,数万字详细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首先,他辨明概念,“教育即生活,政治是生活的形态。”[注释:
陶蒲生 尹旦侯编:《刘寿祺教育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第20页。]而生活与生活形态,教育与政治密不可分,所以脱离社会的、脱离政治的、清高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他饱满深情的呼吁“教育界的诸位先生啊!我们不要把教育界当作清高生活,尤其不要把教育界当作终南捷径”,“我们要替社会全体生活打算,要替国家的存亡打算,要替全民族的生存打算,如若不然,我们就是教育界的罪人,就是社会的罪人,就是国家的罪人,就是民族的罪人!”[同上,第29页。]第二,教育和政治互相促进。“生活是时时变迁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的组织一经确定之后,即成为硬性,所以往往生活变迁的时候,他的形态(政治制度和组织)也不能不随着变更,这就是教育发展促使政治的原因。”“再则生活形态既经变更,则此种生活的新形态必完全与当时社会的生活相调协,社会的实际生活与政治既已完全调协,则此种生活的内容必定有一天天充实或发展,所以每当新政治稳健之后,教育必有一翻异常的发展,这就是政治改革促使教育的原因。”[同上, 第20页。]“政治上变革一次,教育必进展一步;教育進展一步,政治必改革一次。”[同上, 第16页。]第三,教育是政治的推动机和护卫者。他频频举例,如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忠君尊孔,造就士绅阶层的儒者,是为了维护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教育成了政治的护卫者。所以,“一切教育制度,都是随政治形态而规定,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是为社会的需要而增减。”[同上,第12页。]又如教育界的新文化运动,各种学说风起云涌,思潮迭起,教育界时有革新,最终促使中国发生了“五四”爱国政治运动。教育又成了政治的推动机。最后,教育就是政治。十余年后,日寇入侵中国,正值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刘寿祺奔走呼号,组织动员民众抗日,发现普通民众没有国家意识,“这对于民众中的文盲层犹可解释,而对于一般受过相当基础教育或补习教育的民众,也一样没有国家民族的意识”,他深痛的总结原因,是“忽略了最重要的政治训练的缘故了。”所以,他得出结论:“教育如果离开政治,也就成为无的放矢,空洞无物的东西了。我们可以说,教育是政治的另一部门,也可以说教育就是政治。”[同上, 第109-110页。]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1980年,他主编的我国"文革"以后第一部《教育学》,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此时的他,已是一名多次参与重大政治事件的、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较高理论素养的老党员。他能熟练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教育问题。该书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他认为在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他从中国教育史的发展逻辑、新中国的政治需要、青少年自身成长三方面详细论述。第一,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思政政治教育不论在什么社会都是客观存在而不可缺少的。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目的、内容和方法不同而已。”[刘寿祺主编:《教育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第198页。]他对我国教育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奴隶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六艺,居首位的是“礼”。封建社会尊孔读经,宣扬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神权和父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育,把奴化教育、法西斯教育和封建教育结合起来,使思想教育工作为维护国民党反动统治服务。”[同上,第199页。]而今天我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产主义是几代人的夙愿。这就要求“学校只有向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思想条件,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生力军。”[同上,第200页。]第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现代化建设是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思想教育要努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保证和思想基础。 学校有责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意义,“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正确理解和对待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上,第201页。]第三,也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所必需的;青少年“朝气蓬勃,要求进步,但认识水平较低,好奇心模仿性强,思想没有定型,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界各种不同的影响。这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用大。”[同上, 第202页。]刘寿祺注意到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意识形态和旧的习惯势力对青少年的成长会带来消极影响,会造成“有些青少年学生忽视政治,怀疑党的领导,怀疑社会主义道路,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好;有些青少年学生精神空虚,思想混乱,分辨不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也不知道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是新中国公民的品德,把破坏公共财物当成是‘英雄行为’”[同上,第203-204页。],鉴于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矛盾统一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刘寿祺认识到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课堂教育固然不可缺少,但学生的自我教育更为重要。“对学生来说,教育始终是外因,它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即通过学生思想感情上的矛盾斗争,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情感,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通过学生内因起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自我教育是指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在教师的正确教育下,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上, 第230页。] ,要使自我教育过程进展顺利,施教者需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帮助学生由他觉发展到自觉;还需顾及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年龄特征、家庭环境、个性差异等因素适当施教。
三、结语
刘寿祺比较了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汲取了各种教育理论的精华,他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形态更迭的高度,以宽广的学术视野,秉着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感,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完整的体系,论述详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任务、内容、过程和原则,途径和方法。这些观点成熟于文革结束之后的几年间,他带着对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的反思,明确反对“政治即是一切”的观点,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专业教育、美术教育、劳动教育等其他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而今,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带来青少年中思想迷茫,信仰缺失等现象,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刘寿祺这些富有真知灼见的理论探索,弥足珍贵,对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