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要求。作为政治教师如何使思想政治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全面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使其更好地去认识和适应社会;作为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学校领导该如何审视自身的问题;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如何对待高中政治以达到更有效学习思想政治的目的,本文将围绕新课程改革以及政治教学对以上问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政治;学生;思想政治教师;组织者;高考
在学校教育中,有三类相互独立并彼此联系的主体:学生、教师、基层领导。新课程改革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新形势,他们应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呢?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我们要引导他们产生以下转变。
一、正确认识学科关系,不能将学科贴上“主”“副”的标志。各种知识都是人类宝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能产生谁主谁次的地位判断,更不能由此而出现学习中的歧视。在今年的两会里,有代表就对高中文理分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文理分科是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了不可弥补的缺憾,这是不无道理的。学生要公平对待各学科,包括政治在内,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的态度。
二、正确认识高中政治的特点。“理解更重于简单记忆,应用更重于简单了解”,是高中政治的特点,学生要避免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学习速成观念。“面向结果”就是要求学生找寻已有的说明、已有的结论及认证已有的答案等活动,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以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为依据。只重结论、不重过程的学习,忽略了思维的形成,单纯以听讲和记忆把知识掌握了即可,这便出现了掌握了知识却不知知识是如何得来的,不去研究、思考、评判和推理知识的现象。这种枯燥乏味的背诵、题海训练,脱离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的有机联系.无法使自己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使自己越来越背离课堂,背离学习的真谛。
三、加强书本知识同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学习的长远利益是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单看考试成绩。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靠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取得的高分决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含金量也绝不是一样的。学生要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要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其次,中学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地跟上时代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中学政治课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大力提高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
一、具有前沿的思想观念,要敢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信息迅速传播,站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只有敢于和善于接受这些新的观念和新的知识,并用各种有效方式和手段迅速地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把握未来,成为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二、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重教书,更重育人。 传统政治教学仅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人格的提升。传统教学以政治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教学重教书而轻育人,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它把教书看为本职,不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形成,致使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形成良好人格的过程。单纯强化和注重学科知识,缺少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无法体现人存在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以政治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活动困于固定、狭窄的认识主义的框框之中,片面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却不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挫折、意志、信念等内容的追求。所以,作为政治学科的教师,于平时的教学中不应只关注于知识的传授,也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比如,要时常教育学生“学习要有远大理想,不应只关注于自身的需要,也要注意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调节自身压力等等。
三、具备更广泛、更贴近生活的知识结构。原有的理论性过强的知识体系已明显的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的思想动态,明晰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关心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以利于教学和学习。
四、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组织能力。中学政治课的重要要求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对教学理论实现与学生实际的结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需要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社会活动能力,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和把握社会总体状况,进而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现实中,高中教师虽教授学生具体的社会生活知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教师对于社会却显得无知与懵懂。以至于社会上的有些人说老师“虽然教书育人,却如‘愣子’一般”。话虽不中听,却是道出了今天教师们的尴尬之实。
最后,对于基层的教育领导者组织者来说,要主动转变自身的角色和观念。
一、领导者应该坚信,素质教育是符合规律的科学的教育,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工程;其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适合素质教育的高考制度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校长们的视野要开阔,聚焦要准确。关注各方发展动态,分析政策走向,开阔自己的思路。素质教育与升学率不矛盾,它只是反对那种无视生命价值、违背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
二、领导者自己看准是不该做的,就尽可能在自己学校范围内尽量少做,乃至不做。比如,题海战术,因为学生的高负担是与教师的低水平连在一起的。而自己看准是应该做的,就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稳步推进。比如,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面向全体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智力因素发展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统一。如果我们以这些先进理念持续改进,让教育实践更加接近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升学率不但不会降低,相反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要狠抓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人是第一位的因素,作为领导者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把本校教师造就成自觉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此外还要狠抓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育评价,这是最基本的方面,并非全部,事实上,要在一所学校真正把素质教育搞成功,作出特色,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远非如此简单。
面对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素质教育大潮,新课改的基层组织者应充分学习和领会教育新理念,转变教育的政绩观、成绩观,要认识到只是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更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
总之,素质教育新时期对“三位一体”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作为学生要从内心认识到素质教育对自己的要求,准确的说是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的漂亮转身;教师要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使之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而作为领导者更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先进理念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为我国教育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建明 论“以人为本”的环境价值观,2005.07.
[2]陆道平 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5.
[3]陆敏菊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校,〈法律基础〉课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2008.
[4]康化椿 德育教学与因材施教,2005.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政治;学生;思想政治教师;组织者;高考
在学校教育中,有三类相互独立并彼此联系的主体:学生、教师、基层领导。新课程改革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新形势,他们应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呢?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我们要引导他们产生以下转变。
一、正确认识学科关系,不能将学科贴上“主”“副”的标志。各种知识都是人类宝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能产生谁主谁次的地位判断,更不能由此而出现学习中的歧视。在今年的两会里,有代表就对高中文理分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文理分科是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了不可弥补的缺憾,这是不无道理的。学生要公平对待各学科,包括政治在内,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的态度。
二、正确认识高中政治的特点。“理解更重于简单记忆,应用更重于简单了解”,是高中政治的特点,学生要避免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学习速成观念。“面向结果”就是要求学生找寻已有的说明、已有的结论及认证已有的答案等活动,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以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为依据。只重结论、不重过程的学习,忽略了思维的形成,单纯以听讲和记忆把知识掌握了即可,这便出现了掌握了知识却不知知识是如何得来的,不去研究、思考、评判和推理知识的现象。这种枯燥乏味的背诵、题海训练,脱离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的有机联系.无法使自己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使自己越来越背离课堂,背离学习的真谛。
三、加强书本知识同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学习的长远利益是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单看考试成绩。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靠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取得的高分决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含金量也绝不是一样的。学生要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要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其次,中学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地跟上时代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中学政治课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大力提高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
一、具有前沿的思想观念,要敢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信息迅速传播,站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只有敢于和善于接受这些新的观念和新的知识,并用各种有效方式和手段迅速地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把握未来,成为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二、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重教书,更重育人。 传统政治教学仅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人格的提升。传统教学以政治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教学重教书而轻育人,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它把教书看为本职,不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形成,致使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形成良好人格的过程。单纯强化和注重学科知识,缺少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无法体现人存在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以政治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活动困于固定、狭窄的认识主义的框框之中,片面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却不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挫折、意志、信念等内容的追求。所以,作为政治学科的教师,于平时的教学中不应只关注于知识的传授,也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比如,要时常教育学生“学习要有远大理想,不应只关注于自身的需要,也要注意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调节自身压力等等。
三、具备更广泛、更贴近生活的知识结构。原有的理论性过强的知识体系已明显的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的思想动态,明晰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关心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以利于教学和学习。
四、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组织能力。中学政治课的重要要求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对教学理论实现与学生实际的结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需要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社会活动能力,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和把握社会总体状况,进而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现实中,高中教师虽教授学生具体的社会生活知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教师对于社会却显得无知与懵懂。以至于社会上的有些人说老师“虽然教书育人,却如‘愣子’一般”。话虽不中听,却是道出了今天教师们的尴尬之实。
最后,对于基层的教育领导者组织者来说,要主动转变自身的角色和观念。
一、领导者应该坚信,素质教育是符合规律的科学的教育,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工程;其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适合素质教育的高考制度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校长们的视野要开阔,聚焦要准确。关注各方发展动态,分析政策走向,开阔自己的思路。素质教育与升学率不矛盾,它只是反对那种无视生命价值、违背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
二、领导者自己看准是不该做的,就尽可能在自己学校范围内尽量少做,乃至不做。比如,题海战术,因为学生的高负担是与教师的低水平连在一起的。而自己看准是应该做的,就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稳步推进。比如,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面向全体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智力因素发展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统一。如果我们以这些先进理念持续改进,让教育实践更加接近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升学率不但不会降低,相反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要狠抓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人是第一位的因素,作为领导者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把本校教师造就成自觉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此外还要狠抓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育评价,这是最基本的方面,并非全部,事实上,要在一所学校真正把素质教育搞成功,作出特色,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远非如此简单。
面对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素质教育大潮,新课改的基层组织者应充分学习和领会教育新理念,转变教育的政绩观、成绩观,要认识到只是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更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
总之,素质教育新时期对“三位一体”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作为学生要从内心认识到素质教育对自己的要求,准确的说是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的漂亮转身;教师要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使之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而作为领导者更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先进理念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为我国教育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建明 论“以人为本”的环境价值观,2005.07.
[2]陆道平 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5.
[3]陆敏菊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校,〈法律基础〉课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2008.
[4]康化椿 德育教学与因材施教,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