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爱玲爱情小说风格的悲凉沉重是她自生孤独成长经历的无意识的折射,新旧文化的交替是她作品女主人公的时代背景,都市文化的发展使女性的生存土壤,自身婚姻的失败使他缺少安全感,形成她悲凉伤感沉重的爱情小说的特点。
关键词:悲剧;成长经历;新旧交替;物化;婚变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传奇作家,她自己的小说《传奇》又成了一部中国文学的传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一朵奇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爱情小说最集中的作家应该就是张爱玲了,她以女性的视角专注写爱情,结局没有浪漫的喜色,风格苍凉沉重,充满人生的挫败感、失落感,从而显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悲剧特征,张爱玲的悲剧意识是她爱情小说区别于中国传统爱情小说的显著的特点,形成张爱玲小说爱情悲剧的原因比较多,下面就主要的因素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家庭背景:张爱玲爱情小说悲剧性是她个人成长伤痛的的心灵折射
张爱玲出生在封建贵族家庭里,但是张爱玲的母亲却是个新式女性,因为对婚姻不满,去英国游学,最终父母离异、张爱玲最后逃离这个贵族之家,接下来是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困顿,太平洋战争爆发…… 一个人的人生底色就这样被着上冷色,也成为爱玲作品的悲凉的背景,使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写出的是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包括母亲这种形象。母亲出走后,她生活在后母与父亲的家中,后母的刻薄跋扈,正是那种非正常母女关系的书写。《金锁记》里专横跋扈的曹七巧,《倾国倾城》里白流苏懦弱无能的母亲,《半生缘》里自私的顾妈妈,这些母亲自私懦弱刻薄的形象,既有对后母的厌恶与痛恨,也有对生母缺位的怨恨与失落,这样不健康的环境下就不会有健康浪漫的爱情故事的基础,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最终给她的小说带上悲凉的意识,这是的她人生经历无意识的控诉。
二、文化背景:新旧交替时代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清醒的认识
张爱玲所处的时代是动荡不安的,旧文化的没落,新文化还未壮大,新旧思潮交锋。五四以后解禁自由思潮鼓吹爱情的神圣伟大,把它看成是生命里的全部意义,而张爱玲却说:‘只有小说里有恋爱和哭泣,真的人生是没有的,在世俗世界里,金钱地位名利可以用婚姻换取,”因为她清醒的懂得女性的地位处境。《金锁记》曹七巧用青春换取了金钱,失去了自由,《倾国倾城>l里的白流苏精心算计得到有保障的婚姻,《沉香屑,第一炉香》里葛薇龙在欲望与金钱里堕落,她们是新女性,她们受过新式的大学教育,骨子里却是旧女性,她们的精神依附男权社会,这些悲剧女性,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旧中国封建文化相互的结合,她们虽然稍有觉醒,有追求自由的愿望和理想,但却缺少勇气和胆识,只能依附于婚姻,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命运的结局。张爱玲在散文<谈女人>中说:”现代婚姻是一种保险,由女人发明的。” 张爱玲说:“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遍的妇女职业。”这一观点也是那个时代妇女地位普遍真实的反应,女性解放还是任重道远,不可能有婚姻的独立,悲剧就是必然,对时代现实深刻的认识使得张爱玲对这些女性怀着深深的同情,她把女性的弱点和女人悲剧性质的命运,用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真切的传达出她对文化败落的思考和感悟。
三、经济背景:都市工商业的发展使人物物化导致情感荒漠
批评家王德威说张爱玲具有“苍凉却华丽的末世视野”。张爱玲以40年代上海.香港繁华的大都市为背景,都市的商业化刺激着人们对金钱、物质的欲望,使得都市女性对金钱和物质的概念越加清晰。张爱玲在《我看苏青》中这样对金钱定位:“我们对于钱,比一般文人要爽直”“一个人是可怜的,但最可怜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并且没有钱”,她最有名的句子“生命是一袭华美的睡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肯定世俗价值的,肯定都市文明,追求物质享受。她在婚恋小说中探讨人性沉沦在物质追求中迷失自我的困惑,作品里展示女主人公的命运困境与金钱较量导致的悲剧。乱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酷的,甚至只有金钱关系,在这种背景之下,描述社会动荡时期世间,作为大上海和香港等地生存挣扎的女性,面对经济的困境生存的艰难,她们只能把婚姻当做交易,用婚姻做筹码换取一生的衣食依靠,经济的不独立,造成精神上的附庸,悲剧几乎是她们的共同必然的结局。代表作《金锁记》为钱所困的曹七巧的青春和爱情,被黄金枷锁给扼杀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葛微龙曾经是有理想的大学生,最后也迷失在物质欲望的魔窟自甘堕落,《连环套》里的女主人公霓喜惟一的也是最高的生活理想是获得一个名正言顺的妻位和经济依靠。婚姻是妇女们在乱世的都市里生存艰辛地讨生活的唯一方式, 这些女人在婚姻中不但失掉了青春,也失掉了自我,在都市的物化下成为苍白,虚弱缺乏生命力的玩偶。
四、个性和个人婚恋经历经给作品强烈的悲凉色
作家的身世也如一部小说,充满了苍凉的悲剧色彩。张爱玲的一生,从幼年的经历和成人的两次婚恋.都可以说是悲剧,形成她悲观孤僻.敏感的性格,独对她小说创作风格影响十分深刻。爱玲刚出道时,她的“出名要趁早啊”的观点使她锋芒毕露,受到一些人的排斥和责难,但她依然我行我素,孤独自闭,冷眼审视人生,她营造的小说就是苍凉孤寂的世界。张爱玲与汉奸胡兰成的婚变使她对爱情更加绝望,胡兰成游戏人生的态度是对她爱情执著的嘲讽和践踏,因为爱所以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名句“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就是对男人游戏爱情的最好注释。一个作家作品风格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但是时代造就作家,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传奇,是作家自己的努力和天分。张爱玲是中国文坛的异数,用评论家王德威的话说张爱玲的文学影响力 是“落地的麦子不死”。
关键词:悲剧;成长经历;新旧交替;物化;婚变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传奇作家,她自己的小说《传奇》又成了一部中国文学的传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一朵奇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爱情小说最集中的作家应该就是张爱玲了,她以女性的视角专注写爱情,结局没有浪漫的喜色,风格苍凉沉重,充满人生的挫败感、失落感,从而显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悲剧特征,张爱玲的悲剧意识是她爱情小说区别于中国传统爱情小说的显著的特点,形成张爱玲小说爱情悲剧的原因比较多,下面就主要的因素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家庭背景:张爱玲爱情小说悲剧性是她个人成长伤痛的的心灵折射
张爱玲出生在封建贵族家庭里,但是张爱玲的母亲却是个新式女性,因为对婚姻不满,去英国游学,最终父母离异、张爱玲最后逃离这个贵族之家,接下来是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困顿,太平洋战争爆发…… 一个人的人生底色就这样被着上冷色,也成为爱玲作品的悲凉的背景,使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写出的是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包括母亲这种形象。母亲出走后,她生活在后母与父亲的家中,后母的刻薄跋扈,正是那种非正常母女关系的书写。《金锁记》里专横跋扈的曹七巧,《倾国倾城》里白流苏懦弱无能的母亲,《半生缘》里自私的顾妈妈,这些母亲自私懦弱刻薄的形象,既有对后母的厌恶与痛恨,也有对生母缺位的怨恨与失落,这样不健康的环境下就不会有健康浪漫的爱情故事的基础,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最终给她的小说带上悲凉的意识,这是的她人生经历无意识的控诉。
二、文化背景:新旧交替时代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清醒的认识
张爱玲所处的时代是动荡不安的,旧文化的没落,新文化还未壮大,新旧思潮交锋。五四以后解禁自由思潮鼓吹爱情的神圣伟大,把它看成是生命里的全部意义,而张爱玲却说:‘只有小说里有恋爱和哭泣,真的人生是没有的,在世俗世界里,金钱地位名利可以用婚姻换取,”因为她清醒的懂得女性的地位处境。《金锁记》曹七巧用青春换取了金钱,失去了自由,《倾国倾城>l里的白流苏精心算计得到有保障的婚姻,《沉香屑,第一炉香》里葛薇龙在欲望与金钱里堕落,她们是新女性,她们受过新式的大学教育,骨子里却是旧女性,她们的精神依附男权社会,这些悲剧女性,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旧中国封建文化相互的结合,她们虽然稍有觉醒,有追求自由的愿望和理想,但却缺少勇气和胆识,只能依附于婚姻,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命运的结局。张爱玲在散文<谈女人>中说:”现代婚姻是一种保险,由女人发明的。” 张爱玲说:“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遍的妇女职业。”这一观点也是那个时代妇女地位普遍真实的反应,女性解放还是任重道远,不可能有婚姻的独立,悲剧就是必然,对时代现实深刻的认识使得张爱玲对这些女性怀着深深的同情,她把女性的弱点和女人悲剧性质的命运,用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真切的传达出她对文化败落的思考和感悟。
三、经济背景:都市工商业的发展使人物物化导致情感荒漠
批评家王德威说张爱玲具有“苍凉却华丽的末世视野”。张爱玲以40年代上海.香港繁华的大都市为背景,都市的商业化刺激着人们对金钱、物质的欲望,使得都市女性对金钱和物质的概念越加清晰。张爱玲在《我看苏青》中这样对金钱定位:“我们对于钱,比一般文人要爽直”“一个人是可怜的,但最可怜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并且没有钱”,她最有名的句子“生命是一袭华美的睡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肯定世俗价值的,肯定都市文明,追求物质享受。她在婚恋小说中探讨人性沉沦在物质追求中迷失自我的困惑,作品里展示女主人公的命运困境与金钱较量导致的悲剧。乱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酷的,甚至只有金钱关系,在这种背景之下,描述社会动荡时期世间,作为大上海和香港等地生存挣扎的女性,面对经济的困境生存的艰难,她们只能把婚姻当做交易,用婚姻做筹码换取一生的衣食依靠,经济的不独立,造成精神上的附庸,悲剧几乎是她们的共同必然的结局。代表作《金锁记》为钱所困的曹七巧的青春和爱情,被黄金枷锁给扼杀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葛微龙曾经是有理想的大学生,最后也迷失在物质欲望的魔窟自甘堕落,《连环套》里的女主人公霓喜惟一的也是最高的生活理想是获得一个名正言顺的妻位和经济依靠。婚姻是妇女们在乱世的都市里生存艰辛地讨生活的唯一方式, 这些女人在婚姻中不但失掉了青春,也失掉了自我,在都市的物化下成为苍白,虚弱缺乏生命力的玩偶。
四、个性和个人婚恋经历经给作品强烈的悲凉色
作家的身世也如一部小说,充满了苍凉的悲剧色彩。张爱玲的一生,从幼年的经历和成人的两次婚恋.都可以说是悲剧,形成她悲观孤僻.敏感的性格,独对她小说创作风格影响十分深刻。爱玲刚出道时,她的“出名要趁早啊”的观点使她锋芒毕露,受到一些人的排斥和责难,但她依然我行我素,孤独自闭,冷眼审视人生,她营造的小说就是苍凉孤寂的世界。张爱玲与汉奸胡兰成的婚变使她对爱情更加绝望,胡兰成游戏人生的态度是对她爱情执著的嘲讽和践踏,因为爱所以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名句“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就是对男人游戏爱情的最好注释。一个作家作品风格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但是时代造就作家,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传奇,是作家自己的努力和天分。张爱玲是中国文坛的异数,用评论家王德威的话说张爱玲的文学影响力 是“落地的麦子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