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设计理念,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步伐。但城乡一体化发展如同一柄双刃剑,它使进化中出现了一些同质化倾向,城市、乡村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多样性的特色。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它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而在选择植物造景时应符合“适地适树”原则,应以乡土树种来体现地域特色。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要探索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乡土树种来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1、对乡土树种及地方性景观的认知
乡土树种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树种可理解为:经过长期特定的自然选择的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该文所论述的乡土树种仅指在当地自然植被中,观赏性状突出或具有景观绿化功能的高等植物,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
地域是指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地方性是指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相关的本性或特性;或者说就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综合特性,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基于以上对地域及地方性概念的理解,可将地方性景观定义为:以特定地方的特定自然因素为基础,辅以特定人文因素的特色景观。
2、乡土树种的地方性
2.1 乡土树种观赏习性和生态习性的地方性
植物生长有明显的自然地理差异,在不同的气候、地形等生态因子的作用下,植物形态会不同。以气候而论,高山植物普遍低矮、近地;而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常绿,树木高大。由于地形的差异,植物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表现的形式也不一样。而俗语中的“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 ”则更为确切地指出这一点道理。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横跨多个气候带,且境内地形多样,使得乡土树种的地方性十分显著。最南端处于热带地区的海南岛,乡土树种椰子树,干性明显,大型羽状叶片集中生长在树干顶端,具有典型的海南岛风情;往北亚热带的岭南,乡土树种木棉树姿挺直高大,枝叶水平排空开展,花色如火,显示出一种气宇轩昂的英雄风格;再往北的西北地区,乡土树种杨树,树姿伟岸,枝叶婆娑,体现着豪迈粗犷的北方气质。
2.2 乡土树种文化的地方性
植物文化是植物在漫长的利用历史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植物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的总和。虽然影响中国植物文化形成的因素很多,但都与传统文化这一大环境分不开,地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各地的乡土树种衍生出不同的植物文化。
3、乡土树种在地方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原则
植物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地域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乡土树种对地方性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一是通过植物形象,二是通过植物文化。植物形象和植物文化的作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3.1 通过植物形象塑造地方性景观
植物形象的地方性造就了地方性的乡土树种景观。北方的乡土树种以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常有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或季相分明的阔叶林景观。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的南方,常见的则是四季常绿、幽篁蔽日的植物景观。棕榈科植物是热带地区的乡土树种,树形优美奇特,姿态优美,叶片飘逸潇洒,树干挺拔壮观,常常形成它们所特有的棕榈景观。它们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以海滨及滨海热带雨林为主。因此,一提到热带地区、海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棕榈科植物,从而形成具有热带特色的植物景观。布雷•马科斯是巴西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他运用现代艺术语言于巴西当地热带植物,展现了浓郁的巴西热带风情。在创作过程中,他常运用对比、统一、协调、韵律等艺术原理进行植物高低错落搭配,并且他强调植物叶形、质感、花色、量的大面积对比,从而突出植物的观赏特性。
新沂沭河西岸景观带的环境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园区大量使用板栗和当地矮小植物以及诸多生长在沭河的野生水生植物为景观的基底,凸现了地域特色。 3.2 通过植物文化塑造地方性景观 《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时间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园林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隶属于文化艺术的范畴。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家将历史文化引入園林。漫步园中,除了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受外,还能给人精神上的享受。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常常流于形式,忽略了人们深层次精神空间的需求。在我国的城市里,设计者们使用同样浮华的造景材料,同样空洞的造景手法,堆砌出没有个性的园林景观,也同样带来文化内涵的缺失。因此,要努力拓展园林的文化性,给城市人一片精神领域。
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固然可通过多种造景手法体现,但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础,而乡土树种又根植于地方文化,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因此,以乡土树种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是最富生命力的。以乡土树种体现景观文化内涵具体有以下途径:
3.2.1 利用乡土树种文化创造意境 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常常以个体美及人格化含义为主,有许多植物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品格或独特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竹还被视为最有气节的君子。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的品格等。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创造出了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在景观设计中可把这种植物文化与绿地景观有机的结合,创造出一定意境的景观。
3.2.2 乡土树种景观和设施景观相结合表现文化性
植物文化的表达除了依靠植物本身之外,还需要其他因素,如建筑、山石、园林小品等作为配景才能更完善。荷为睡莲科多年水生植物,色泽清丽,花叶均有清香。当荷叶枯萎的时候,叶下的藕还生机勃勃,所以荷象征着坚贞的精神。苏州拙政园留听阁借残荷象征坚贞,并从建筑上予以呼应,阁内有银杏木雕,松竹梅槅扇挂落和飞罩,图案中松、竹、梅生机勃勃,鸟雀欢悦,这些都是傲世、坚贞和生命不息、精神不败的写照。竹为禾本科植物,枝干挺拔秀丽,竹节坚韧硬朗,竹叶四季常青,它象征着坚忍不屈,高风亮节的操行。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在庭院角落,花窗之外栽植紫竹、方竹、凤尾竹等。这些竹子或以花窗为漏景,或以粉墙为背景,如入画境,令人不禁想起古人咏竹的诗句。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饱含着文化意味。亭台楼阁因植物的点缀而变得生动且富有灵性,植物文化则在亭台楼阁的烘托下缓缓散发出来。乡土树种与雕塑的结合,可以使无形的植物文化变得更加直观,更易使观众领悟到其中的内涵。乡土树种与匾额、碑刻等具有文字说明的园林小品组合,不仅可以普及乡土树种知识,还可以传递乡土树种文化。
3.2.3 乡土树种与自然景物的组合
中国古典园林常借自然景物来凸显植物景观意境。自然界的风声、鸟语、流水、斜阳、日光、晚霞,在古典园林中都是表现诗情画意的背景元素。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著名格言。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将松、竹与风声相结合,借松、竹等物来听风,或在风的情景下赏景,不仅极好地诠释了植物的“性格”,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大妙境,还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听风文化。梅,落叶乔木,生性耐寒,花蕾于隆冬绽放,率万木之先。梅花神清骨爽、娴静优雅、与遗世独立的隐士姿态颇为相契,在两宋时期,人们已经赋予梅花崇高的文化象征,仅《全宋诗》中咏梅诗就达4700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对梅花景观最美的描写之一。水边植梅,清浅的溪水与高洁、疏瘦的梅花形成一致的审美意向,水面上疏朗、雅致的梅影,加上水中晴朗、悠远的月影,不仅极好地体现了梅花的美感,而且梅花的品格在水、月的烘托中得到升华。
4、结语 园林植物配置流于形式,缺乏连续性思想的指导;园林材料,设计思想等等区域一体化;园林景观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表达缺失,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当探讨乡土树种的应用准则、寻找乡土树种在创建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中的作用机理时,发现乡土树种的地方性,用最合理的应用方式发挥乡土树种的特性,创建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的城市园林景观是我们城市建设园林景观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孙卫邦.乡土树种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
[2](美)R.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4]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方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4.
[5]余江玲,陈月华.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1):27-31. [6]阿苏荣.浅议梅花造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6-19.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设计理念,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步伐。但城乡一体化发展如同一柄双刃剑,它使进化中出现了一些同质化倾向,城市、乡村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多样性的特色。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它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而在选择植物造景时应符合“适地适树”原则,应以乡土树种来体现地域特色。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要探索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乡土树种来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1、对乡土树种及地方性景观的认知
乡土树种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树种可理解为:经过长期特定的自然选择的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该文所论述的乡土树种仅指在当地自然植被中,观赏性状突出或具有景观绿化功能的高等植物,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
地域是指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地方性是指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相关的本性或特性;或者说就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综合特性,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基于以上对地域及地方性概念的理解,可将地方性景观定义为:以特定地方的特定自然因素为基础,辅以特定人文因素的特色景观。
2、乡土树种的地方性
2.1 乡土树种观赏习性和生态习性的地方性
植物生长有明显的自然地理差异,在不同的气候、地形等生态因子的作用下,植物形态会不同。以气候而论,高山植物普遍低矮、近地;而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常绿,树木高大。由于地形的差异,植物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表现的形式也不一样。而俗语中的“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 ”则更为确切地指出这一点道理。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横跨多个气候带,且境内地形多样,使得乡土树种的地方性十分显著。最南端处于热带地区的海南岛,乡土树种椰子树,干性明显,大型羽状叶片集中生长在树干顶端,具有典型的海南岛风情;往北亚热带的岭南,乡土树种木棉树姿挺直高大,枝叶水平排空开展,花色如火,显示出一种气宇轩昂的英雄风格;再往北的西北地区,乡土树种杨树,树姿伟岸,枝叶婆娑,体现着豪迈粗犷的北方气质。
2.2 乡土树种文化的地方性
植物文化是植物在漫长的利用历史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植物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的总和。虽然影响中国植物文化形成的因素很多,但都与传统文化这一大环境分不开,地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各地的乡土树种衍生出不同的植物文化。
3、乡土树种在地方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原则
植物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地域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乡土树种对地方性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一是通过植物形象,二是通过植物文化。植物形象和植物文化的作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3.1 通过植物形象塑造地方性景观
植物形象的地方性造就了地方性的乡土树种景观。北方的乡土树种以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常有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或季相分明的阔叶林景观。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的南方,常见的则是四季常绿、幽篁蔽日的植物景观。棕榈科植物是热带地区的乡土树种,树形优美奇特,姿态优美,叶片飘逸潇洒,树干挺拔壮观,常常形成它们所特有的棕榈景观。它们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以海滨及滨海热带雨林为主。因此,一提到热带地区、海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棕榈科植物,从而形成具有热带特色的植物景观。布雷•马科斯是巴西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他运用现代艺术语言于巴西当地热带植物,展现了浓郁的巴西热带风情。在创作过程中,他常运用对比、统一、协调、韵律等艺术原理进行植物高低错落搭配,并且他强调植物叶形、质感、花色、量的大面积对比,从而突出植物的观赏特性。
新沂沭河西岸景观带的环境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园区大量使用板栗和当地矮小植物以及诸多生长在沭河的野生水生植物为景观的基底,凸现了地域特色。 3.2 通过植物文化塑造地方性景观 《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时间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园林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隶属于文化艺术的范畴。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家将历史文化引入園林。漫步园中,除了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受外,还能给人精神上的享受。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常常流于形式,忽略了人们深层次精神空间的需求。在我国的城市里,设计者们使用同样浮华的造景材料,同样空洞的造景手法,堆砌出没有个性的园林景观,也同样带来文化内涵的缺失。因此,要努力拓展园林的文化性,给城市人一片精神领域。
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固然可通过多种造景手法体现,但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础,而乡土树种又根植于地方文化,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因此,以乡土树种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是最富生命力的。以乡土树种体现景观文化内涵具体有以下途径:
3.2.1 利用乡土树种文化创造意境 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常常以个体美及人格化含义为主,有许多植物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品格或独特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竹还被视为最有气节的君子。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的品格等。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创造出了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在景观设计中可把这种植物文化与绿地景观有机的结合,创造出一定意境的景观。
3.2.2 乡土树种景观和设施景观相结合表现文化性
植物文化的表达除了依靠植物本身之外,还需要其他因素,如建筑、山石、园林小品等作为配景才能更完善。荷为睡莲科多年水生植物,色泽清丽,花叶均有清香。当荷叶枯萎的时候,叶下的藕还生机勃勃,所以荷象征着坚贞的精神。苏州拙政园留听阁借残荷象征坚贞,并从建筑上予以呼应,阁内有银杏木雕,松竹梅槅扇挂落和飞罩,图案中松、竹、梅生机勃勃,鸟雀欢悦,这些都是傲世、坚贞和生命不息、精神不败的写照。竹为禾本科植物,枝干挺拔秀丽,竹节坚韧硬朗,竹叶四季常青,它象征着坚忍不屈,高风亮节的操行。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在庭院角落,花窗之外栽植紫竹、方竹、凤尾竹等。这些竹子或以花窗为漏景,或以粉墙为背景,如入画境,令人不禁想起古人咏竹的诗句。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饱含着文化意味。亭台楼阁因植物的点缀而变得生动且富有灵性,植物文化则在亭台楼阁的烘托下缓缓散发出来。乡土树种与雕塑的结合,可以使无形的植物文化变得更加直观,更易使观众领悟到其中的内涵。乡土树种与匾额、碑刻等具有文字说明的园林小品组合,不仅可以普及乡土树种知识,还可以传递乡土树种文化。
3.2.3 乡土树种与自然景物的组合
中国古典园林常借自然景物来凸显植物景观意境。自然界的风声、鸟语、流水、斜阳、日光、晚霞,在古典园林中都是表现诗情画意的背景元素。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著名格言。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将松、竹与风声相结合,借松、竹等物来听风,或在风的情景下赏景,不仅极好地诠释了植物的“性格”,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大妙境,还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听风文化。梅,落叶乔木,生性耐寒,花蕾于隆冬绽放,率万木之先。梅花神清骨爽、娴静优雅、与遗世独立的隐士姿态颇为相契,在两宋时期,人们已经赋予梅花崇高的文化象征,仅《全宋诗》中咏梅诗就达4700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对梅花景观最美的描写之一。水边植梅,清浅的溪水与高洁、疏瘦的梅花形成一致的审美意向,水面上疏朗、雅致的梅影,加上水中晴朗、悠远的月影,不仅极好地体现了梅花的美感,而且梅花的品格在水、月的烘托中得到升华。
4、结语 园林植物配置流于形式,缺乏连续性思想的指导;园林材料,设计思想等等区域一体化;园林景观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表达缺失,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当探讨乡土树种的应用准则、寻找乡土树种在创建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中的作用机理时,发现乡土树种的地方性,用最合理的应用方式发挥乡土树种的特性,创建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的城市园林景观是我们城市建设园林景观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孙卫邦.乡土树种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
[2](美)R.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4]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方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4.
[5]余江玲,陈月华.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1):27-31. [6]阿苏荣.浅议梅花造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