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故瑀”这个典故,起初并不在意,但到后来,也就是不久前,这个词突然从我记忆的角落里走了出来,甚至还大大方方走到我脑海中央,挤走了“数理化”,蛮直却又理所当然地盘旋在那里,勾起了我大脑无数神经元的兴奋律动。当它们律动的是如此剧烈以至于我难以在继续构思我这篇作文时,我觉得,我唯有举手投降,用文字来安抚它们罢。
“瑀”字,有些辞书上说是“美玉”,但又有的说,是像“玉的石头”。姑且不论吧。在两前,我去到了西藏的一个小景区“红河谷”。说小景区倒不是因为它的星级,而是它那压抑的空气。一道栅栏破破烂烂,它上面歪歪扭扭的几个汉字“藏民区,獒咬人,勿入”,几个藏文“圣山葬灵”把所有人吓退,只能远望一片湿地之外的雪山。
然而当时的我并不认识上面藏文,正巧,一个胖硕的卷浪头大妈在自拍时把汉字挡的严严实实的。阿弥陀佛,多亏了这位大妈,我当时才天不怕地不怕穿过湿地想去雪山脚下浪,也才能使我一腔热血踩石头跳过一条小溪,虽然一脚滑下被溪水冲了老远,还能奋勇爬起来,随手拾一块溪石以证明我来过。
我随手拾的那块石头——对,这才是重点——就是我所谓的故瑀。乍一看它,并没有什么,但到了夜里,用手电一照,老天爷,这玩意锃光刷亮地在那里反射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光线。跑去问爸爸,他半笑着:“是块晶岩吧!”好家伙!晶岩!我再次向爸爸确认,他几乎都要笑出声了(鬼知道他在笑什么),但最终还是说:“好好,晶岩,你拿去玩吧!”,我的爷!当我激动得跟个触了电的“希普”似的。
这些都是两年前的事。
现在我桌案上的是一块羊脂玉的压台。对我来说,它是太昂贵了些,也没有什么色彩,但当台灯的光打到它身上时,一份凉意,一份轻柔,再加两份沉静,半份高贵,半份平易均匀混合后所能产生的感觉在它身上滚动着,呼之欲出,含羞未放。这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学生之间,这似乎太昂贵,但他却实心给我,这令当时的我有些疑惑了,便也学着他那么实心地问他,他抵不过,笑一笑,指着我桌上的那块“晶岩”说:“我也不和你争了,你在我生日的时候把那块塬岩送给我吧。”“塬岩”“对呀,塬岩”“老天爷,这是晶岩好不好,只是我还没有去开它,你小子狮子大开口......”“天,你当我在我爹的实验室混了一个暑假是去上机油的呀!要不是我爹懒得自己去采塬岩,鬼才要你的呢!”他说完,一脸惊愕,不知是怪我把这普通的石头当宝贝藏了太久,还是怪我把一块极难采到,除了做实验别无它用的石头珍藏了那么久。
一个星期后,他就移到澳大利亚去了,走的悄无声息,学校都只是默默的抹去了他的学籍了事,大约是因为他父亲的工作他才这样不辞而别,但我极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那块塬岩,自然,也就留在我的桌案上。
我曾经把两个“石头”一同摆在桌上。塬岩还是在做着晶岩的梦,但冲动的年龄早已过去,它曾独占我的案头很久,它的光芒依旧美丽,但却不能激动我的心了。我叫它故瑀吧!它们两个摆在一起时,影子往往重叠,相似相融,如同钠遇到了水——它们相像却也 仅是相像呀。到后来,那塬岩被我撤去,尔后又转手送给了一个五年级熊孩子。桌案上的羊脂般的璞钰立在那里,就是一个影子,跟随着长大的我,白昼相伴,黑夜相融,淡淡的几丝塬岩的印象也浑浑地没了。
于是我终想起了“璞钰与故瑀”的典故,那是一首老长老长,并不高明的诗——有专家考证过,那大概是出自一个十五六岁童子生之手吧。
(二)
其实不到一年,或说将近一年,我已经四次回七万了。倒不是我有多不舍。只是好像突然掉下了许多个让我“非回不可”的事件,落在我面前,让我原先微弱的藏在心里的回去的欲望变得理直气壮了起来。
但这些东西又不是应酬一般的,我甚至常常是不请自去,看望的对象也常常只有同学(我们班上直升本校了一半,近乎只是把书,桌搬到了高中部一样)。
而这些同学中我常常是以小H为中心的,小H比我小三个月,文文弱弱,看上去像个小孩子一样,但为人做事却是我们这些颇有些“城府”的男孩子所不及的。她也没有凤姐那股子泼辣,没有宝钗那份心机,脸蛋圆圆,把林黛玉那份冷傲也化开了。而她那超越时代的思想,也常令我们欣慕不已,至于学业,他未曾很放在心上,但也能应付过去,剩下便是在各个领域跳跃。可当她停下来,坐在我身边,抽走我的随笔开始抄时,她又变回一个平易的中学生了。对她,我着实是赞扬与喜爱的。
我回校四次,第一次是在中考刚结束,我去组织了一场篮球比赛。大家打得很开心。我向来是讨厌各种离别伤感的文字的,毕业时的赠言也多不愿写得,于是那场比赛打完,大家也都只有單纯的考完放松的心情。然后是毕业典礼与中考总结,我是初三便转去其他学校借读的,来参加毕业典礼也是出其不意,但我却发现我的桌上仍有一堆明信片,纪念册,校徽,我心中是深受感动,但这都如同放学一般,搞完了,就走了,没什么稀奇的。
我曾在转学前对小H说:“你高中开学时我给你一个惊喜。”当时她尚不知我要转学,只是一昧奇怪。等到过了春天。过了中考,到了秋天,我翘掉了开学典礼,一个人来到七万,敲开直升班的门时,我永远忘不了她那双把校服拧烂了的手,想叫却叫不出来的嘴巴,一脸狂喜的表情,以及讲台上那位实习老师抓狂的样子。
我并不知道回去的目的,甚至不想去初中部走一走。但一看到小H,却又有一种极大极大的满足与成就感。那一个下午,我和小H谈了好久,直到无话可说,只是无话可说,只是对着笑罢了。我给她买了一双红色的keds,大半年积蓄花去了。我的初中语文老师说小H就像是被阮籍施以青目的“妇女”一般。老师这一喻倒是很恰当,我肯定不能比那个“阮籍”,但小H的男友确是很实在的“未尝愠怒”
前日小H过生,我便又回去了一次。但此时我却开始想念我的老师,我的教师,我的操场了。我讨厌各种伤情的故事,毕业的感伤。我跳跃着去敲老师的门,把小礼物放在有课的老师的桌子上。直升班的好多同学都翘了一节音乐课站在操场上等我。
从中午玩到了天黑,拎起箱子和同学们一起回家,我还是坐48路,小H坐88路。一算,好像再没有什么大事可以让我回到七万了。只能再等一年小H过生日再翘课过来。
回去一躺,就像去一个地方嗨了一天,这不是一个“动如参与差”,充满“友谊之终点”,“离别之忧怨”的地方,然是一个我可以尽情大叫,叫出我的一年烦琐的倾苦之处罢了。
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故瑀”这个典故,起初并不在意,但到后来,也就是不久前,这个词突然从我记忆的角落里走了出来,甚至还大大方方走到我脑海中央,挤走了“数理化”,蛮直却又理所当然地盘旋在那里,勾起了我大脑无数神经元的兴奋律动。当它们律动的是如此剧烈以至于我难以在继续构思我这篇作文时,我觉得,我唯有举手投降,用文字来安抚它们罢。
“瑀”字,有些辞书上说是“美玉”,但又有的说,是像“玉的石头”。姑且不论吧。在两前,我去到了西藏的一个小景区“红河谷”。说小景区倒不是因为它的星级,而是它那压抑的空气。一道栅栏破破烂烂,它上面歪歪扭扭的几个汉字“藏民区,獒咬人,勿入”,几个藏文“圣山葬灵”把所有人吓退,只能远望一片湿地之外的雪山。
然而当时的我并不认识上面藏文,正巧,一个胖硕的卷浪头大妈在自拍时把汉字挡的严严实实的。阿弥陀佛,多亏了这位大妈,我当时才天不怕地不怕穿过湿地想去雪山脚下浪,也才能使我一腔热血踩石头跳过一条小溪,虽然一脚滑下被溪水冲了老远,还能奋勇爬起来,随手拾一块溪石以证明我来过。
我随手拾的那块石头——对,这才是重点——就是我所谓的故瑀。乍一看它,并没有什么,但到了夜里,用手电一照,老天爷,这玩意锃光刷亮地在那里反射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光线。跑去问爸爸,他半笑着:“是块晶岩吧!”好家伙!晶岩!我再次向爸爸确认,他几乎都要笑出声了(鬼知道他在笑什么),但最终还是说:“好好,晶岩,你拿去玩吧!”,我的爷!当我激动得跟个触了电的“希普”似的。
这些都是两年前的事。
现在我桌案上的是一块羊脂玉的压台。对我来说,它是太昂贵了些,也没有什么色彩,但当台灯的光打到它身上时,一份凉意,一份轻柔,再加两份沉静,半份高贵,半份平易均匀混合后所能产生的感觉在它身上滚动着,呼之欲出,含羞未放。这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学生之间,这似乎太昂贵,但他却实心给我,这令当时的我有些疑惑了,便也学着他那么实心地问他,他抵不过,笑一笑,指着我桌上的那块“晶岩”说:“我也不和你争了,你在我生日的时候把那块塬岩送给我吧。”“塬岩”“对呀,塬岩”“老天爷,这是晶岩好不好,只是我还没有去开它,你小子狮子大开口......”“天,你当我在我爹的实验室混了一个暑假是去上机油的呀!要不是我爹懒得自己去采塬岩,鬼才要你的呢!”他说完,一脸惊愕,不知是怪我把这普通的石头当宝贝藏了太久,还是怪我把一块极难采到,除了做实验别无它用的石头珍藏了那么久。
一个星期后,他就移到澳大利亚去了,走的悄无声息,学校都只是默默的抹去了他的学籍了事,大约是因为他父亲的工作他才这样不辞而别,但我极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那块塬岩,自然,也就留在我的桌案上。
我曾经把两个“石头”一同摆在桌上。塬岩还是在做着晶岩的梦,但冲动的年龄早已过去,它曾独占我的案头很久,它的光芒依旧美丽,但却不能激动我的心了。我叫它故瑀吧!它们两个摆在一起时,影子往往重叠,相似相融,如同钠遇到了水——它们相像却也 仅是相像呀。到后来,那塬岩被我撤去,尔后又转手送给了一个五年级熊孩子。桌案上的羊脂般的璞钰立在那里,就是一个影子,跟随着长大的我,白昼相伴,黑夜相融,淡淡的几丝塬岩的印象也浑浑地没了。
于是我终想起了“璞钰与故瑀”的典故,那是一首老长老长,并不高明的诗——有专家考证过,那大概是出自一个十五六岁童子生之手吧。
(二)
其实不到一年,或说将近一年,我已经四次回七万了。倒不是我有多不舍。只是好像突然掉下了许多个让我“非回不可”的事件,落在我面前,让我原先微弱的藏在心里的回去的欲望变得理直气壮了起来。
但这些东西又不是应酬一般的,我甚至常常是不请自去,看望的对象也常常只有同学(我们班上直升本校了一半,近乎只是把书,桌搬到了高中部一样)。
而这些同学中我常常是以小H为中心的,小H比我小三个月,文文弱弱,看上去像个小孩子一样,但为人做事却是我们这些颇有些“城府”的男孩子所不及的。她也没有凤姐那股子泼辣,没有宝钗那份心机,脸蛋圆圆,把林黛玉那份冷傲也化开了。而她那超越时代的思想,也常令我们欣慕不已,至于学业,他未曾很放在心上,但也能应付过去,剩下便是在各个领域跳跃。可当她停下来,坐在我身边,抽走我的随笔开始抄时,她又变回一个平易的中学生了。对她,我着实是赞扬与喜爱的。
我回校四次,第一次是在中考刚结束,我去组织了一场篮球比赛。大家打得很开心。我向来是讨厌各种离别伤感的文字的,毕业时的赠言也多不愿写得,于是那场比赛打完,大家也都只有單纯的考完放松的心情。然后是毕业典礼与中考总结,我是初三便转去其他学校借读的,来参加毕业典礼也是出其不意,但我却发现我的桌上仍有一堆明信片,纪念册,校徽,我心中是深受感动,但这都如同放学一般,搞完了,就走了,没什么稀奇的。
我曾在转学前对小H说:“你高中开学时我给你一个惊喜。”当时她尚不知我要转学,只是一昧奇怪。等到过了春天。过了中考,到了秋天,我翘掉了开学典礼,一个人来到七万,敲开直升班的门时,我永远忘不了她那双把校服拧烂了的手,想叫却叫不出来的嘴巴,一脸狂喜的表情,以及讲台上那位实习老师抓狂的样子。
我并不知道回去的目的,甚至不想去初中部走一走。但一看到小H,却又有一种极大极大的满足与成就感。那一个下午,我和小H谈了好久,直到无话可说,只是无话可说,只是对着笑罢了。我给她买了一双红色的keds,大半年积蓄花去了。我的初中语文老师说小H就像是被阮籍施以青目的“妇女”一般。老师这一喻倒是很恰当,我肯定不能比那个“阮籍”,但小H的男友确是很实在的“未尝愠怒”
前日小H过生,我便又回去了一次。但此时我却开始想念我的老师,我的教师,我的操场了。我讨厌各种伤情的故事,毕业的感伤。我跳跃着去敲老师的门,把小礼物放在有课的老师的桌子上。直升班的好多同学都翘了一节音乐课站在操场上等我。
从中午玩到了天黑,拎起箱子和同学们一起回家,我还是坐48路,小H坐88路。一算,好像再没有什么大事可以让我回到七万了。只能再等一年小H过生日再翘课过来。
回去一躺,就像去一个地方嗨了一天,这不是一个“动如参与差”,充满“友谊之终点”,“离别之忧怨”的地方,然是一个我可以尽情大叫,叫出我的一年烦琐的倾苦之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