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切实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日前指出,要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认真把握高层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精神,结合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笔者认为党刊作为党的思想舆论传播主阵地,应从供给着手,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党刊舆论宣传产品和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党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坚持党刊姓党的办刊原则,提供更多传递党魂的强有力宣传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刊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刊姓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决纠正偏离宗旨的现象。所谓“偏离宗旨”主要体现在办刊过程中对党委中心工作解读不够深,贴肉感不够强;约稿时不够注意约稿对象的政治立场,刊载文章时把关不严;有些文章虽然观点正确,但表达形式欠妥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党刊在广大党员读者中的形象和品味受损,降低了对党刊的忠诚度和公信力。反过来说,出现这些问题,是部分党刊工作者没有遵循党刊姓党的核心宗旨,没有站在党员干部的阅读心理去思考,使党刊作品的有效供给发生错位。为此,在党刊编辑工作中一定要把好政治质量关。
必须抢占舆论引导主阵地。回望近几年党报党刊和都市类媒体角色的变化,可以看到,主流媒体地位经过洗礼显得更为重要。如新华社、中央電视台等央媒走在了媒体融合的前列。人民日报由一份报纸发展成为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2015年用户总计已扩展到3亿。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聚集用户数7200多万,被称为“中国第一媒体微博”;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275万,在微信平台各类公众号中影响力排名第一;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一年零三个月,累计下载量已超过7700万次。党报、党刊、党网、党端在公共话题上表现得如此活跃和主动,无异于一声惊雷,惊醒了部分媒体人对媒体方向的错误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党刊必须对舆论热点和政治经济社会中的敏感问题,坚持正确引导,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强化党刊社会责任,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澄清谬误、激浊扬清、消除杂音,掌控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眼下,宁波要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是市委基于宁波在全国的地位、使命、潜力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面对社会上种种声音,党刊要责无旁贷、理直气壮地给广大党员干部摆事实,讲使命,分析可能性,提振精气神,科学认清发展短板,从而汇聚成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的思想认识和发展动力。
坚持党刊的人民性,提供更多接地气体现民生情怀的宣传产品
习近平同志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党刊坚持人民性原则,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践行“走转改”,宣传报道的重心向基层一线下移。采编人员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创作出带着泥土、沾着露珠、冒着热气的鲜活作品;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实反映民情民意民声,才能创作出入脑入耳入心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生活,在生动实践中形成认识,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体现群众意愿,才能有助于我们情系群众、服务群众、感恩群众,彰显出党刊的人民性和民生情怀。在实际工作中,党刊必须时刻眼睛向下,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就是党刊宣传工作的聚焦点,通过精心策划,组合报道,消除群众困惑,释放群众情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社会公平、道德风气等等,需要通过提供正能量的作品,及时运用舆论宣传阵地,回应群众诉求,释疑解惑,提升党刊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走转改”活动也能使采编人员进一步走进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了解群众生存状态,感受群众喜怒哀乐,体察群众酸甜苦辣,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意识和自觉,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水平。
力求鲜活性,让文风和语言走进群众的心坎里。坚持党刊的人民性,要学会语言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的所有主张人们都能第一时间理解,很快接受。党刊文风呈现缺少亲和力等现象,使人们不爱看,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效果。这也是党刊的一大短板。在稿件的编辑和写作中,力求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阐释党的理论观点和政策要义。注意从问题入手,以实例为证,而非从理论到理论或就事件说事件,要注意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要把专家的文章通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要把严肃工整的官方语言亲切化,让群众感到党的宣传工作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避免枯燥乏味。群众语言是最有生命力的语言,习总书记善于从群众语言中吸取精华,他在各种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中十分善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群众语言。他经常用一些质朴、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用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歇后语、网络用语以及形象化的比喻等等。这种语言风格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它不同于大话、套话、空话和“官话”,与大众话语体系接近,似春水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宁波通讯》2016年第1期《端得手脚齐展开 美丽城乡入画来》一文,从语言的组织体系、标题的画面感和融入作者的情感等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效果十分明显,时任宁波市委书记的刘奇对此作了批示,表扬了党刊的文风。
坚持把握时代旋律,提供更多引领改革创新的宣传作品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党刊一定要承载着这一历史使命,不仅要及时反映来自基层的改革创新的声音和案例,更要通过专业性的知识结构、载体和组织体系,帮助基层提升提炼深化改革创新的内容和水平。
要成为推进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党刊舆论宣传工作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能否成为推进改革创新的新引擎,是对党刊政治眼光、政治智慧的考验。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取决于创新力。坚持政治家办刊,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增强传播效果之“的”引导改进创新之“矢”,以改进创新之“矢”增强传播效果之“的”。近几年,宁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根源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动能不足,是宁波最需要补、最难补的短板。但宁波也有其特殊的优势,如宁波正在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有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科技生态城等创新大平台,更有杭州湾新区弯道超车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典型,如何培育竞争,抢占发展制高点,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党刊在这个时代大潮里,多发一些提神醒脑的好文章,一定能成为推进改革创新的新引擎。
要成为深化改革的涡轮增压器。党刊人必须遵循传播规律、强化传播意识,提高议题设置能力。高明的议题设置,往往都是时机、技巧、方法的最佳运用。宁波通讯杂志社2014年8月策划组织“全国党刊深化改革宁波行”活动,全国40余家党刊社包括《求是》杂志社、中组部的《学习与研究》杂志社也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期间精心策划三条体现宁波深化改革层次和水平的考察线路,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党刊人的高度肯定。之后,在中国期刊协会的牵头下,出版了《甬立潮头—宁波深化改革纪行》一书,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改革创新的劲头。2015年底,策划出版《创新社会治理 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80例》一书,对全市基层改革创新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了系统性梳理,基层工作者反映深化改革和社会治理的方向更明了。2016年初,谋划出版《改革创新》(县市区小专辑),以白皮书的方式,以记者的视野和笔触,以通讯体的文风生动反映了我市县市区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如果说党刊要在供给侧改革中有所作为,那么这些产品的推出,生动诠释了议题设置的重要性。
当然,从供给侧理论来考虑,如何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满意度的产品涉及很多环节,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党刊的角度上来说,依据党刊的定位,和新老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追求内容为王,深度为宝,策划为先是第一准绳。唯有此,党刊才能在永葆党性宗旨的同时,在主流媒体中占得先机。
责任编辑:吴 剑
坚持党刊姓党的办刊原则,提供更多传递党魂的强有力宣传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刊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刊姓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决纠正偏离宗旨的现象。所谓“偏离宗旨”主要体现在办刊过程中对党委中心工作解读不够深,贴肉感不够强;约稿时不够注意约稿对象的政治立场,刊载文章时把关不严;有些文章虽然观点正确,但表达形式欠妥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党刊在广大党员读者中的形象和品味受损,降低了对党刊的忠诚度和公信力。反过来说,出现这些问题,是部分党刊工作者没有遵循党刊姓党的核心宗旨,没有站在党员干部的阅读心理去思考,使党刊作品的有效供给发生错位。为此,在党刊编辑工作中一定要把好政治质量关。
必须抢占舆论引导主阵地。回望近几年党报党刊和都市类媒体角色的变化,可以看到,主流媒体地位经过洗礼显得更为重要。如新华社、中央電视台等央媒走在了媒体融合的前列。人民日报由一份报纸发展成为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2015年用户总计已扩展到3亿。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聚集用户数7200多万,被称为“中国第一媒体微博”;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275万,在微信平台各类公众号中影响力排名第一;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一年零三个月,累计下载量已超过7700万次。党报、党刊、党网、党端在公共话题上表现得如此活跃和主动,无异于一声惊雷,惊醒了部分媒体人对媒体方向的错误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党刊必须对舆论热点和政治经济社会中的敏感问题,坚持正确引导,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强化党刊社会责任,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澄清谬误、激浊扬清、消除杂音,掌控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眼下,宁波要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是市委基于宁波在全国的地位、使命、潜力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面对社会上种种声音,党刊要责无旁贷、理直气壮地给广大党员干部摆事实,讲使命,分析可能性,提振精气神,科学认清发展短板,从而汇聚成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的思想认识和发展动力。
坚持党刊的人民性,提供更多接地气体现民生情怀的宣传产品
习近平同志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党刊坚持人民性原则,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践行“走转改”,宣传报道的重心向基层一线下移。采编人员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创作出带着泥土、沾着露珠、冒着热气的鲜活作品;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实反映民情民意民声,才能创作出入脑入耳入心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生活,在生动实践中形成认识,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体现群众意愿,才能有助于我们情系群众、服务群众、感恩群众,彰显出党刊的人民性和民生情怀。在实际工作中,党刊必须时刻眼睛向下,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就是党刊宣传工作的聚焦点,通过精心策划,组合报道,消除群众困惑,释放群众情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社会公平、道德风气等等,需要通过提供正能量的作品,及时运用舆论宣传阵地,回应群众诉求,释疑解惑,提升党刊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走转改”活动也能使采编人员进一步走进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了解群众生存状态,感受群众喜怒哀乐,体察群众酸甜苦辣,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意识和自觉,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水平。
力求鲜活性,让文风和语言走进群众的心坎里。坚持党刊的人民性,要学会语言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的所有主张人们都能第一时间理解,很快接受。党刊文风呈现缺少亲和力等现象,使人们不爱看,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效果。这也是党刊的一大短板。在稿件的编辑和写作中,力求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阐释党的理论观点和政策要义。注意从问题入手,以实例为证,而非从理论到理论或就事件说事件,要注意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要把专家的文章通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要把严肃工整的官方语言亲切化,让群众感到党的宣传工作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避免枯燥乏味。群众语言是最有生命力的语言,习总书记善于从群众语言中吸取精华,他在各种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中十分善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群众语言。他经常用一些质朴、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用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歇后语、网络用语以及形象化的比喻等等。这种语言风格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它不同于大话、套话、空话和“官话”,与大众话语体系接近,似春水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宁波通讯》2016年第1期《端得手脚齐展开 美丽城乡入画来》一文,从语言的组织体系、标题的画面感和融入作者的情感等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效果十分明显,时任宁波市委书记的刘奇对此作了批示,表扬了党刊的文风。
坚持把握时代旋律,提供更多引领改革创新的宣传作品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党刊一定要承载着这一历史使命,不仅要及时反映来自基层的改革创新的声音和案例,更要通过专业性的知识结构、载体和组织体系,帮助基层提升提炼深化改革创新的内容和水平。
要成为推进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党刊舆论宣传工作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能否成为推进改革创新的新引擎,是对党刊政治眼光、政治智慧的考验。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取决于创新力。坚持政治家办刊,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增强传播效果之“的”引导改进创新之“矢”,以改进创新之“矢”增强传播效果之“的”。近几年,宁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根源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动能不足,是宁波最需要补、最难补的短板。但宁波也有其特殊的优势,如宁波正在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有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科技生态城等创新大平台,更有杭州湾新区弯道超车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典型,如何培育竞争,抢占发展制高点,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党刊在这个时代大潮里,多发一些提神醒脑的好文章,一定能成为推进改革创新的新引擎。
要成为深化改革的涡轮增压器。党刊人必须遵循传播规律、强化传播意识,提高议题设置能力。高明的议题设置,往往都是时机、技巧、方法的最佳运用。宁波通讯杂志社2014年8月策划组织“全国党刊深化改革宁波行”活动,全国40余家党刊社包括《求是》杂志社、中组部的《学习与研究》杂志社也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期间精心策划三条体现宁波深化改革层次和水平的考察线路,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党刊人的高度肯定。之后,在中国期刊协会的牵头下,出版了《甬立潮头—宁波深化改革纪行》一书,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改革创新的劲头。2015年底,策划出版《创新社会治理 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80例》一书,对全市基层改革创新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了系统性梳理,基层工作者反映深化改革和社会治理的方向更明了。2016年初,谋划出版《改革创新》(县市区小专辑),以白皮书的方式,以记者的视野和笔触,以通讯体的文风生动反映了我市县市区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如果说党刊要在供给侧改革中有所作为,那么这些产品的推出,生动诠释了议题设置的重要性。
当然,从供给侧理论来考虑,如何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满意度的产品涉及很多环节,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党刊的角度上来说,依据党刊的定位,和新老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追求内容为王,深度为宝,策划为先是第一准绳。唯有此,党刊才能在永葆党性宗旨的同时,在主流媒体中占得先机。
责任编辑:吴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