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对校园绿化的认识,阐述在高校中绿化的主导思想、设计原则、植物配置、管理办法等方面深入探析绿化设计的生态与人文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校园;园林绿化设计;生态化;人文化
1 对校园绿化的认识
校园绿化是成功地进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以教育为本,环境育人的社会新潮下新校园的热潮也不断涌出,因此规划校园绿化设计应加以重视并重新来认识它。校园绿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面貌和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联系校内各功能区的必要手段,对发挥校园环境的生态功能、提高环境品质、塑造人文环境、划分空间与营造景观等起着重要作用。
2 校园绿化规划主导思想
绿化设计应遵循校园景观总体规划,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讲究五重:重心、重轴、重环、重园、重带的规划格局。校园绿化设计要营造出心、轴、环、园、带环境空间,在营造同时得以生态绿化和人文绿化为主导思想。使绿化简洁、大方、便民;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校园文化的延续。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大学学子的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从生态出发“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人文型的设计思想。如江西师范大学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为护校河,校内一条长达5千米的健康小道环绕校园,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勾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和谐画面,学校生态化建设可圈可点,绿脉以生态林带、湿地系统、疏林草地为骨架,在生态林带设小品、雕塑等人工景点,别有一番韵味。
3 大学校园绿化的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的生态性原则。因地创造植物生长条件,使校园环境充满生机。“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是学校景观 “适地造树”、“适景造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绿化生态配置,崇尚自然原则。绿化配植应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主。配置时应突出树木的生态优势,应以树木为主,草本为辅,这样能很好的增加绿化覆盖率。于此同时绿化设计又必须要避免影响建筑的通风和采光,对一些有毒有害树种要尽量少用或则不用。应“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3)树种的选择“以绿为主”的原则。选择树种时应注重文化性、科普性、趣味性相结合“以绿为主”,使绿化不仅成为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是学生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扩大学习层面的重要点。如湖南科技学院全园以香樟、桂花为骨干提高人的绿视率,可以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以香樟、白玉兰、桂花、红叶石楠为基调,形成基调和谐、特色分明、景观生动多变的景观效果。(4)“以人为本” 的教育性原则。“人”是景观的使用者。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是关键,做好总体布局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都能说话,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5)主题校园的特色原则。塑造大学的绿化特色应把握校园主题,挖掘校园历史、文化、生活等素材,注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去。同时还要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和学科特点来设计,充分利用校园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例如湖、河、水体等)和校园内有特色的以及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来塑造有特色的校容风貌。学校绿化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在自然中见人工。如江西师大瑶湖新校区环境景观通过“校在绿中、林在校中、景在湖中、学在境中”的园林造景手法,以记忆的片段和主题文化园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了从国立中正大学到江西师大的发展历程和名人轶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一大亮点特色是“全国生态校园示范基地”,在校园内养有梅花鹿、老山羊、黑天鹅、斑嘴鸭、绿头鸭等野生动物,被授予“野生动植物保护示范校区”,称号,被众多国内外朋友称为“中国最美校园”。
4 校园绿化的植物配置法
(1)“点”配置法。主要指一些地点的处理,比方如大门的入口处、办公楼的入口处等等得显得庄严又不遮挡视线,这通常称谓“门面” 是第一印象。所以植物的配置设计必须要求简洁别致。比如种植槽或花坛的植物配置,可用七彩扶桑、洒金榕、红花继木、黄素梅等植物;门前有空地的,可采用灌、乔、地被搭配造景,也可成行成排种植观叶观花灌木;还可以配置时令花卉摆设,色彩图样常换常新,变化多姿。(2)“线”配置法。校园周边防护带绿化、校园道路两侧的绿化、运动场周边的绿化等,它们像蜘蛛网络一样连接着一片片的绿地,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校园道路两侧行道树的选择,主要以荫庇为主,可用法国梧桐、黄槐、羊蹄甲、相思树等阔叶树木。如果道路离教学楼、实验室等建筑的距离小于5m时,则不应该选择阔叶树作为行道树,可用花灌木、绿篱作路旁绿化植物,也可以选择鱼尾葵、龙柏、落羽杉等树身耸立、遮蔽性小的植物为佳。(3)“面”配置法。指面广、量大的绿地,如校园内游憩绿地,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前后面积较大的地块。其目的是为了在建筑周围形成一个安静、清洁、卫生的环境,其布置形式首先要服从建筑功能的需要。如在教学楼、图书馆的南面,实验室南北面的绿化,应考虑室内的通风采光需要,在建筑东西侧,可选择一些快生阔叶大乔木,以防日晒。在离教学建筑一定距离,且面积较大的地块,可规划为校内游憩绿地,成为全校师生课余交谈休息的场所。(4)“空间”配置法。绿化空间指垂直绿化,包括屋顶绿化、花架绿化和墙面绿化等。主要是利用小土地获大面积绿化,丰富绿化层次和形式。如屋顶狭小、土层薄、易积水等缺点,在植物种植时应慎重,要以灌木、草本花卉为主,也可结合水池、小型假山、园林小品等布置,尽量打造出安静、幽雅、空气清晰的环境;如建筑的角隅线条生硬,通过了植物进行缓和最为有效,宜选择观叶、观花植物成群配植,也可略作调整,栽草,再植花灌木组景。
5 强化校园绿化管理,配置合理的给水系统
园林绿化讲究“三分种,七分管”的特点。绿化的维护目标应当是保证花草树木的健康生长、表现设计意图,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的艺术创造。在维护经费较紧的情况下,校园绿化养护应当按主次轻重分级管理,并制订相应的要求标准监督实施。绿地给水系统主要有景观水源补充用水与绿地浇灌用水。绿地以利用地形坡度自然排除雨水为主。主要的道路与铺装广场宜设雨水井和管道排水。
6 结论
从各优秀的大学校园规划中不难看出生态化和人文化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校园的绿化都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出发,满足校园内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系列空间要素的需求出发。通过园内的绿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空间,营造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美学价值的绿化。绿化是校园建设的亮点,是体现生态、人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庚阳.大学新校园景观的人文性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7(4).
[2] 吴为廉.园林工程规划与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
[3] 陈金国.景观园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建筑师,2004(2).
关键词:高校校园;园林绿化设计;生态化;人文化
1 对校园绿化的认识
校园绿化是成功地进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以教育为本,环境育人的社会新潮下新校园的热潮也不断涌出,因此规划校园绿化设计应加以重视并重新来认识它。校园绿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面貌和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联系校内各功能区的必要手段,对发挥校园环境的生态功能、提高环境品质、塑造人文环境、划分空间与营造景观等起着重要作用。
2 校园绿化规划主导思想
绿化设计应遵循校园景观总体规划,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讲究五重:重心、重轴、重环、重园、重带的规划格局。校园绿化设计要营造出心、轴、环、园、带环境空间,在营造同时得以生态绿化和人文绿化为主导思想。使绿化简洁、大方、便民;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校园文化的延续。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大学学子的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从生态出发“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人文型的设计思想。如江西师范大学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为护校河,校内一条长达5千米的健康小道环绕校园,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勾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和谐画面,学校生态化建设可圈可点,绿脉以生态林带、湿地系统、疏林草地为骨架,在生态林带设小品、雕塑等人工景点,别有一番韵味。
3 大学校园绿化的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的生态性原则。因地创造植物生长条件,使校园环境充满生机。“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是学校景观 “适地造树”、“适景造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绿化生态配置,崇尚自然原则。绿化配植应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主。配置时应突出树木的生态优势,应以树木为主,草本为辅,这样能很好的增加绿化覆盖率。于此同时绿化设计又必须要避免影响建筑的通风和采光,对一些有毒有害树种要尽量少用或则不用。应“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3)树种的选择“以绿为主”的原则。选择树种时应注重文化性、科普性、趣味性相结合“以绿为主”,使绿化不仅成为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是学生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扩大学习层面的重要点。如湖南科技学院全园以香樟、桂花为骨干提高人的绿视率,可以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以香樟、白玉兰、桂花、红叶石楠为基调,形成基调和谐、特色分明、景观生动多变的景观效果。(4)“以人为本” 的教育性原则。“人”是景观的使用者。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是关键,做好总体布局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都能说话,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5)主题校园的特色原则。塑造大学的绿化特色应把握校园主题,挖掘校园历史、文化、生活等素材,注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去。同时还要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和学科特点来设计,充分利用校园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例如湖、河、水体等)和校园内有特色的以及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来塑造有特色的校容风貌。学校绿化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在自然中见人工。如江西师大瑶湖新校区环境景观通过“校在绿中、林在校中、景在湖中、学在境中”的园林造景手法,以记忆的片段和主题文化园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了从国立中正大学到江西师大的发展历程和名人轶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一大亮点特色是“全国生态校园示范基地”,在校园内养有梅花鹿、老山羊、黑天鹅、斑嘴鸭、绿头鸭等野生动物,被授予“野生动植物保护示范校区”,称号,被众多国内外朋友称为“中国最美校园”。
4 校园绿化的植物配置法
(1)“点”配置法。主要指一些地点的处理,比方如大门的入口处、办公楼的入口处等等得显得庄严又不遮挡视线,这通常称谓“门面” 是第一印象。所以植物的配置设计必须要求简洁别致。比如种植槽或花坛的植物配置,可用七彩扶桑、洒金榕、红花继木、黄素梅等植物;门前有空地的,可采用灌、乔、地被搭配造景,也可成行成排种植观叶观花灌木;还可以配置时令花卉摆设,色彩图样常换常新,变化多姿。(2)“线”配置法。校园周边防护带绿化、校园道路两侧的绿化、运动场周边的绿化等,它们像蜘蛛网络一样连接着一片片的绿地,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校园道路两侧行道树的选择,主要以荫庇为主,可用法国梧桐、黄槐、羊蹄甲、相思树等阔叶树木。如果道路离教学楼、实验室等建筑的距离小于5m时,则不应该选择阔叶树作为行道树,可用花灌木、绿篱作路旁绿化植物,也可以选择鱼尾葵、龙柏、落羽杉等树身耸立、遮蔽性小的植物为佳。(3)“面”配置法。指面广、量大的绿地,如校园内游憩绿地,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前后面积较大的地块。其目的是为了在建筑周围形成一个安静、清洁、卫生的环境,其布置形式首先要服从建筑功能的需要。如在教学楼、图书馆的南面,实验室南北面的绿化,应考虑室内的通风采光需要,在建筑东西侧,可选择一些快生阔叶大乔木,以防日晒。在离教学建筑一定距离,且面积较大的地块,可规划为校内游憩绿地,成为全校师生课余交谈休息的场所。(4)“空间”配置法。绿化空间指垂直绿化,包括屋顶绿化、花架绿化和墙面绿化等。主要是利用小土地获大面积绿化,丰富绿化层次和形式。如屋顶狭小、土层薄、易积水等缺点,在植物种植时应慎重,要以灌木、草本花卉为主,也可结合水池、小型假山、园林小品等布置,尽量打造出安静、幽雅、空气清晰的环境;如建筑的角隅线条生硬,通过了植物进行缓和最为有效,宜选择观叶、观花植物成群配植,也可略作调整,栽草,再植花灌木组景。
5 强化校园绿化管理,配置合理的给水系统
园林绿化讲究“三分种,七分管”的特点。绿化的维护目标应当是保证花草树木的健康生长、表现设计意图,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的艺术创造。在维护经费较紧的情况下,校园绿化养护应当按主次轻重分级管理,并制订相应的要求标准监督实施。绿地给水系统主要有景观水源补充用水与绿地浇灌用水。绿地以利用地形坡度自然排除雨水为主。主要的道路与铺装广场宜设雨水井和管道排水。
6 结论
从各优秀的大学校园规划中不难看出生态化和人文化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校园的绿化都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出发,满足校园内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系列空间要素的需求出发。通过园内的绿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空间,营造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美学价值的绿化。绿化是校园建设的亮点,是体现生态、人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庚阳.大学新校园景观的人文性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7(4).
[2] 吴为廉.园林工程规划与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
[3] 陈金国.景观园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建筑师,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