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思潮的发现、探微与批判--读朱双一《台湾文学思潮与渊源》

来源 :华文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已成为“显学”.但对台湾文学思潮的研究仍然是弱项.从已出版的多部台湾文学史看,对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论述,大多是有作家有作品而无文学思潮.台湾光复以后至今五十六年的台湾文学,也只论及“战斗文艺”(“反共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乡土文学思潮、后乡土文学思潮、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新女性文学思潮等数种.百年来的台湾文学思潮果真这么简单吗?近读朱双一的(台湾海峡学术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方才得知,台湾文学思潮多种多样,丰富复杂,它们彼此激荡,相互斗争,推动了台湾文学的向前发展.其中有几种文学思潮,是朱双一发现的;其中有几种文学思潮已有多人论述过,是朱双一再对它们探微烛隐的;错误文学思潮则是朱双一着重对之批判的;于是,构成了台湾文学思潮与渊源的大观,对台湾文学研究做出了新贡献.rn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中韦小宝这一反侠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国民性的特点,倾注着金庸对中国国民性批判;康熙的形象作为韦小宝形象的补充,概括了中国文化中的另外一面.为中国封建社会画上了一个
在一个祛魅后的理性化世界里,金庸小说展示的可以说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不仅所写人物的武功有悖科学常理,而且人物怪异的性格举止也迥异于合乎理性的正常人.本文认为,正是金
引子·序幕rn2003年9月,得知白先勇要到苏州,以苏州昆剧院部分演、职员为基本班底,制作昆剧青春版.因为受台湾一家出版社之托,要为白先勇写一本传(初定名为),我觉得这是一个
青春版自去年2004年4月底5月初在台北国家剧院首演两轮六场以来,至今年7月在苏州演出浓缩版一场,一共十六轮五十场,巡回两岸四地,大江南北,主要城市台北、香港、苏州、杭州、
2005年7月5日,苏州,青春版在第二届中国昆曲国际研讨会上献演三个多小时的“浓缩版”,至此,青春版已在海峡两岸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公演达50场.一年多来,青春版所过之处,唱醉
本文呈现青春版从“案头”走向“舞台”的编排、磨砺过程.
由李安编导的、、所构成的“父亲三部曲”系列影片,注重在中西文化冲撞中开掘人性,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家庭的解构和重组,并在表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与隔膜中探讨了各种
赖声川的现代剧场艺术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本土化的成功范例.他的剧场艺术的核心是“现场性”.本文通过对“现场性”的概念分析和赖声川作品的个案分析,指出了赖声川以“现场
本文意在探讨五四白话文学以来文学汉语的生长状态.文学汉语走过的三次现代想像的历程是:五四时期的“文学的国语”,三十年代提倡的“大众语”,四十年代毛泽东提倡的“工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