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62)的语言和学习理论,他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是在社会交往、相互作用中发现、学会并运用知识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明确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任务型教学法。它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吴永艳,2003)。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离不开Krashen的“输入与互动假设”。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礼节性的输入”,如果输入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个人现有水平,习得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TBLT)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某些任务,使二语学习者自然地学习、习得语言,扩展中际语体系和促进外语学习进步。因此,TBLT描述而非规定做事的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在完成一系列任务时运用自己的交际能力(Breen 1978c) 。或者说,TBLT是指引学生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道路(Allwright 1984) 。它还强调通过口头或书面交际共同获得意义。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Willis(1996)设计的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三个阶段:前期任务;执行任务;注重语言形式。
前期任务主要有三项活动:首先,提供并介绍任务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次,提供真实的语言数据和材料,如课文,以便引起学生对某些语言形式的注意;最后,通过分析材料和数据引导学生注意某些形式等活动,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执行任务期分三个阶段:1) 执行任务;2) 计划任务后活动; 3) 汇报工作。任务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使用和提高语言运用的流利性、精确性和复杂性的机会,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在计划阶段,学生根据任务的执行情况,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为汇报阶段作准备( Swain 1995),教师只充当助手,提醒学生注意某些形式以及形式同意义的联系等。最后的汇报阶段强调语言形式和运用的准确性,还可证实前期活动是否有效。
最后,Willis 建议,前两个阶段完成后,应专门设计一些活动强调语言体系的某些特殊形式,还可组织一些专门的练习。但要注意的是, 强调语言形式应在任务完成后,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而不应按教学大纲的规定按部就班去做。
四、在初中英语中应用
4.1 设计duty report任务,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真正获得实际运用语言能力”。运用语言能力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诵就行了,还得会用。要使语言输入、吸收和技能转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设计恰当,有效的任务活动是关键。所以,设计duty report 任务,每天利用5 分钟时间,轮流由一位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学生可以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演讲,或报道一则新闻,或介绍身边的事,然后根据汇报内容向全班提几个问题,并由他指定学生来进行回答。这个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他们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搜集资料,精心寻找话题,并出好几个新颖的问题,而台下的学生能认真进行充分的准备,搜集资料,精心寻找话题,并出好几个新颖的问题,而台下的学生能认真地听好值日生的报告,因为他要努力听懂对方的信息并作出反馈,这样通过这一任务,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参与活动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4.2 注重任务的生活性,激发学生兴趣
新目标英语为英语教师提供了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教师本身和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造一切运用英语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摆脱传统的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上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做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和完成真实任务,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例如:在学习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这个单元时,让学生把邮票、卷笔刀、胸章、纪念币等收藏品带到课堂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收藏,巧妙的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
4.3 注重任务形势与功能相结合原则,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能力表现不能仅仅限于课堂这一狭小范围,知识的学习必须运用到实际中去才会有巨大的生命力,学生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因而要真正的变“死”的书本知识为“活”的生活实践,运用任务教学就能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布置学生用英语写请假条,圣诞节来临之际,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卡,用英语写上祝愿的话,送给朋友。
4.4 任务过程中注重情景创设,交际训练
任务型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在设置任务时,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通过真实情境展现,对学生进行语言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
4.5 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
鼓励能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有效的保持学生兴趣,对于智力稍弱的学生来说老师的激励语言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老师的鼓励使她们保持兴奋状态更加努力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鼓励的语言,如,“Good”“Excellent”“Clever”等等。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恰当,千篇一律或者不恰当的表扬会使学生误解甚至麻木。
五、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法思想和设计原则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并被广阔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是任务型教学法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在大班化的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而且同时还可以兼顾到全体学生,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困生对任务的积极参与程度,这些都是有待于研究者和教师们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62)的语言和学习理论,他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是在社会交往、相互作用中发现、学会并运用知识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明确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任务型教学法。它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吴永艳,2003)。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离不开Krashen的“输入与互动假设”。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礼节性的输入”,如果输入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个人现有水平,习得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TBLT)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某些任务,使二语学习者自然地学习、习得语言,扩展中际语体系和促进外语学习进步。因此,TBLT描述而非规定做事的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在完成一系列任务时运用自己的交际能力(Breen 1978c) 。或者说,TBLT是指引学生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道路(Allwright 1984) 。它还强调通过口头或书面交际共同获得意义。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Willis(1996)设计的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三个阶段:前期任务;执行任务;注重语言形式。
前期任务主要有三项活动:首先,提供并介绍任务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次,提供真实的语言数据和材料,如课文,以便引起学生对某些语言形式的注意;最后,通过分析材料和数据引导学生注意某些形式等活动,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执行任务期分三个阶段:1) 执行任务;2) 计划任务后活动; 3) 汇报工作。任务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使用和提高语言运用的流利性、精确性和复杂性的机会,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在计划阶段,学生根据任务的执行情况,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为汇报阶段作准备( Swain 1995),教师只充当助手,提醒学生注意某些形式以及形式同意义的联系等。最后的汇报阶段强调语言形式和运用的准确性,还可证实前期活动是否有效。
最后,Willis 建议,前两个阶段完成后,应专门设计一些活动强调语言体系的某些特殊形式,还可组织一些专门的练习。但要注意的是, 强调语言形式应在任务完成后,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而不应按教学大纲的规定按部就班去做。
四、在初中英语中应用
4.1 设计duty report任务,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真正获得实际运用语言能力”。运用语言能力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诵就行了,还得会用。要使语言输入、吸收和技能转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设计恰当,有效的任务活动是关键。所以,设计duty report 任务,每天利用5 分钟时间,轮流由一位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学生可以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演讲,或报道一则新闻,或介绍身边的事,然后根据汇报内容向全班提几个问题,并由他指定学生来进行回答。这个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他们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搜集资料,精心寻找话题,并出好几个新颖的问题,而台下的学生能认真进行充分的准备,搜集资料,精心寻找话题,并出好几个新颖的问题,而台下的学生能认真地听好值日生的报告,因为他要努力听懂对方的信息并作出反馈,这样通过这一任务,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参与活动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4.2 注重任务的生活性,激发学生兴趣
新目标英语为英语教师提供了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教师本身和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造一切运用英语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摆脱传统的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上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做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和完成真实任务,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例如:在学习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这个单元时,让学生把邮票、卷笔刀、胸章、纪念币等收藏品带到课堂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收藏,巧妙的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
4.3 注重任务形势与功能相结合原则,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能力表现不能仅仅限于课堂这一狭小范围,知识的学习必须运用到实际中去才会有巨大的生命力,学生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因而要真正的变“死”的书本知识为“活”的生活实践,运用任务教学就能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布置学生用英语写请假条,圣诞节来临之际,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卡,用英语写上祝愿的话,送给朋友。
4.4 任务过程中注重情景创设,交际训练
任务型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在设置任务时,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通过真实情境展现,对学生进行语言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
4.5 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
鼓励能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有效的保持学生兴趣,对于智力稍弱的学生来说老师的激励语言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老师的鼓励使她们保持兴奋状态更加努力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鼓励的语言,如,“Good”“Excellent”“Clever”等等。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恰当,千篇一律或者不恰当的表扬会使学生误解甚至麻木。
五、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法思想和设计原则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并被广阔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是任务型教学法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在大班化的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而且同时还可以兼顾到全体学生,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困生对任务的积极参与程度,这些都是有待于研究者和教师们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