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律改变的是心,不是形
——杭杭妈妈
说到自律,很多妈妈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痛苦的话题。自律代表优秀,这都是“别人家”优秀孩子才具备的特质,我很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自律,可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是做不到呢?
我想说:因为你的要求,孩子不喜欢,他感受不到“规则”背后的快乐。
3岁前的孩子是懵懂的,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早睡早起;不知道为什么早晚要刷牙洗脸;更不知道为什么见面要“问好”,离别要说“再见”。但他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做这些事情,喜不喜欢做完这些事情后所带来的感受。
为了配合女儿舟舟的作息时间,也为了培养儿子杭杭早起的习惯,自杭杭一周岁开始,每天清晨6点我都会准时叫醒他。起床是件特别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冬天,所以基本没有多少孩子和大人会喜欢。说实话,我也不喜欢,是真的不喜欢。但生活并不管我们的喜好,痛苦得早起,快乐也得早起,那我们不如把早起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吧!
每天早晨我都会和杭杭玩叫醒游戏。其实,游戏很简单,就是“亲亲小脸蛋”。一周岁的孩子,你想玩高难度的游戏,孩子也不配合呀!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叫醒游戏的难度需要逐渐增加。孩子不论多大,都喜欢妈妈的亲亲和抱抱,杭杭就这样每天在“咯咯咯”的笑声中醒来,看着杭杭快乐地接受早起,好像我也不讨厌早起了。到杭杭4岁时,这个游戏基本已经不需要了,用杭杭的话说:“因为我有特异功能,每天都能准时醒,不用叫!”现在,基本都是杭杭叫我早起。
早起说完,我们再来说说早睡。“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是常识,也是需要。早起可以很快乐,早睡当然也应该是快乐的!杭杭早睡的习惯开始得更早,自出生后就开始了。因为哄完杭杭,我还需要哄只比杭杭大4岁的姐姐舟舟,所以每天晚上6点,杭杭必须准备入睡。温馨的小夜灯、妈妈轻轻的唐诗声,是杭杭入睡的标配。为什么不是摇篮曲而是唐诗呢?是因为我的五音太不齐全,唱儿歌自己不会,杭杭也不喜欢,好在我还會背唐诗。随着杭杭的成长,入睡唐诗声渐渐被五彩斑斓的绘本故事所代替,简单的听故事逐渐演变成玩绘本游戏,睡前活动就这样越来越丰富,杭杭也越来越爱上了“上床”这件事,也从我要他“上床”变成了他催促我“上床”。
现在,杭杭已经大班了。为了帮助他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杭杭每天晚上都要和姐姐一样写家庭作业。写作业快乐吗?看杭杭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不快乐,但我得让他知道快速写完作业后是可以很快乐的。计划开始第一天,我放纵着任由杭杭自己把控写作业的时间,可想而知结果是可怕的:数字写得奇丑无比,算数错了一个又一个,时间拖得很长很长!这样不符合要求的家庭作业当然要重写,所以等杭杭终于痛苦地完成任务并从楼上下来找小朋友玩时,他的好朋友们都已经回家睡觉啦!望着已经熄灯、空无一人的篮球场,杭杭难过地哭了!哭吧哭吧,好好哭一场,你就知道早点下楼的好处了!第二天,我拼了老命催促、监督着杭杭把家庭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杭杭也很快乐地在篮球场和他的小伙伴们玩耍了一个晚上。回家的路上,杭杭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明天还要早点下楼。”“我也希望你能早点下楼,这样你就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看你今天玩得多开心。”我点头赞同杭杭的想法,但也不忘打击他,“可你每天都需要写家庭作业。”写作业太痛苦了,杭杭低头思量后问我:“不写行不行?”我很坚定地拒绝:“不行!”最后,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快乐战胜了写作业的痛苦,杭杭大声地告诉我:“那我快点写完作业就是啦!”哈哈哈,儿子,妈妈要的就是你的这个认知!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活得轻松、自由。但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作为社会人,我们不能为孩子去除“规则”的束缚,那就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引领他感受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快乐和自由吧!
自由从自信来,而自信则从自律中来
——安好妈妈
在漫长的育儿岁月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总会遇到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孩子隔三岔五地不想去学校,总喜欢跟你唱反调,该睡觉的时候不肯睡,该起床的时候不肯起,等等。其实,这许多的表现都证明了一点——孩子不自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现在6~12个月,4岁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要有这种意识,不要总在第一时间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是学会适当延迟满足孩子欲望的时间。拿我家来说,我家安好今年4岁了,也就是说正处于自控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为此,我的办法是制订目标,延迟满足,及时奖励。
曾经,我总觉得女孩子不存在自律问题,因为我家安好从出生以来,可以说基本的生活习惯都非常好:按时喝奶、吃饭,按时按点自行入睡。2岁不到的时候,我们已经慢慢培养她的自理能力,而她也都能做得很好,并且一直有一个意识,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我没有任何担忧,但是就在入园后的那段时间,我开始发现问题来了:晚上迟迟不肯入睡,以前只要我在她身边陪着,她就能秒入睡,一度我都称她为秒睡达人;逛商场的时候,看到喜欢的玩具,就会站在那里不动,怎么哄都不肯离开,非要买下来不可,一下子成了一头蛮不讲理的小犟驴。当这些小问题渐渐出现的时候,我开始明白,孩子现在已经处于社交的第二阶段。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了,新的环境里会有很多因素导致她的一些行为习惯发生改变,她在接触和面对各种各样的未知诱惑,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帮助她,帮助的办法就是制订目标,如果孩子完成目标,及时给予她奖励,而并非遇到问题就去责骂孩子,因为奖励远比责骂来得有效。所以,我和安好进行了沟通。我跟她说:“宝贝,妈妈知道你是一个非常自立和懂事的宝宝,因为你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妈妈很想好好奖励你。”她听到“奖励”两个字,一下子就眉飞色舞起来:“真的吗?妈妈!”我点点头,跟她说:“奖励之前呢,妈妈要跟你商量一个大事情,就是妈妈帮你准备了一张特别的画,上面有我们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如果完成了,那我们就在下面贴一个五角星。等到攒满5个五角星的时候,妈妈会给你一个小奖励。等到这张画上全部都攒满五角星的时候,妈妈就会给你一个最大的礼物。好不好?”她开心地叫好,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计划成功了。目标制订好了,在完成每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只要孩子遇到不想坚持的事时,我就会跟她说:“放弃可以哦,但是五角星就没有了,奖励可能也就消失了。”当每次听到五角星没有的时候,孩子心中的好胜心打败了各种诱惑,让她继续坚持下去,慢慢地,坚持的时间久了,好的习惯自然又开始养成,而且这时候养成的好习惯,我相信是永久性的。 当然,在为孩子制订目标进行奖励的同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缩影,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孩子的成长过程,本就是我们在不断学习与反思的过程。想要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当父母的也要做到自律。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达到你承诺的要求时,我们必须及时兑现自己的承诺,一次都不可以让孩子失望。因为你的话语,在孩子心中就是一座大山,一旦让孩子失望,那么可能她心中的大山就会倒塌,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后果,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低级的欲望靠放纵,高级的欲望靠自律
我是佛系妈妈,因此幼儿园三年,我给皮皮报的兴趣班没有一门是跟文化课有关的,都是诸如舞蹈、钢琴、乐高之类的,其他时间就是周末带着孩子去户外各种疯玩,探索神奇的大自然,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
直到同事关心皮皮幼小衔接进行得如何的时候,我才了解到原来不少孩子从小班就开始上思维课、千字童、珠心算等文化类课程了,到了大班已经达到可以认识1000多个汉字、背诵100多首唐诗、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英文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了。我默默对照了一下皮皮的掌握情况,个中差距让刚刷完《小舍得》的我不免有一丝焦虑:如果大多数孩子都抢跑,影响皮皮学习的信心怎么办?但是如果现在开始追赶那些抢跑的孩子,无疑会给皮皮造成很大的压力,也势必会让我陷入更焦虑的境地。
思考良久,我决定带皮皮去迪士尼乐园玩一趟,约上几个同学,尽情玩耍。离开上海的前一晚,亲子卧谈会时间,我跟皮皮聊了聊我的小学生活:皮皮外公外婆年轻的时候工作很忙,我每天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大人下班做晚饭,我作业正好做完,吃完饭就跟着大人出去钓龙虾、掏螃蟹,特别开心。如果我回家先想着玩儿,吃完饭就不能出去玩,只能看着大人出去玩,到了睡觉时间完不成作业还要被大人骂,每天心情都很糟糕,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
皮皮说:“对,就像我做事磨蹭、吃饭磨蹭的话,我吃完饭只能在家玩。如果我吃得快的话,你就能带我去商场玩。”“是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想做,就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开始;一旦投入了精力,就要好好做好。该玩的时候就尽情地玩,像今天在迪士尼一样;该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像妈妈一样。”
皮皮认真地点点头,我相信她一定是听进去了。
回来后,我每天给皮皮布置一些简单的描红或者加减法作业,要求她在我下班到家前完成。如果完成了,我们吃完饭就去户外玩耍或者看电影,如果完不成,吃完饭就继续写作业。
这期间皮皮也有懈怠的时候,我跟她确认是不是确实不想做,如果孩子确實在幼儿园活动量太大(比如搬桌椅、胳膊很酸等),我也不强求。但是第二天(也可能是第三天),必须把之前的作业补上。孩子补作业的时候,我就坐在旁边帮她剪识字卡,等她做完作业,我演示给她看:“我本来可以每天剪1页,轻轻松松,手不疼,剪得也很精致。我几张攒在一起剪,自己手疼,而且剪得不齐也不好。”皮皮若有所思,我也没有多言。
我始终相信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如果做不到看书,至少也不要玩手机。我努力让她明白学习是她自己分内的事,而不是我对她的要求。
一个多月坚持下来,皮皮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完作业自己检查一遍,我给她讲解的时候也觉得很轻松。本来嘛,小学的知识就那么多,学得太早,孩子听不懂,家长教不会,反而挫伤孩子的学习信心,影响亲子关系。有时晚上带她出去吃饭,回家比较迟,我说今天特殊原因,钢琴就不要练了,皮皮一定要坚持至少练习一遍老师刚教的新曲子。
我们总说,现在内卷太厉害;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我们总说,我们那时候如何如何……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我们当时有完整的童年,我们当时学习的主战场在学校,回到家,父母便不再多过问我们的学习。现在呢?哪家提起做作业不是鸡飞狗跳?换位思考,如果让你工作8小时回家,家人再给你安排4小时以上的培训和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双休日都不放过,多令人窒息。
教育,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别欺负孩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要求孩子。“鸡”娃不如“鸡”自己,要求孩子自律,先得让她明白什么是“自律”,而不是一边刷手机一边冲孩子怒吼,不是吗?
“自律的前提是有规划和安排。”
——悠然妈妈
前段时间,我带女儿去复查视力,检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医生说悠然虽然目前还没有近视,但已经快要近视了,并一再叮嘱我,不能给孩子看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之前,我们对悠然在看电视、手机这方面管束不到位,从小就由着她的性子,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可能也是仗着我和她爸爸都不怎么近视的缘故吧!现在突然要断她的电视(手机)瘾,我不禁觉得有些棘手。
回到家,我将检查结果告诉了悠然,然后试探性地跟她说,以后不能再看电视和手机了。一开始,她是抗拒的。我知道,短时间内让她养成不看电子产品的习惯,基本上很难。所以,我战略性地退了一步,允许她每天看15分钟,而且是看电视大屏幕,手机、平板一律不准看。果然,她同意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增加了她户外运动和家庭亲子游戏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她自己看动画片的空闲。一来二去,她逐渐忘记了自己对动画片的执着,反而很喜欢我对她课余时间的新安排。其实,这么小的孩子要求她完全自律是不现实的,我们做家长的要用心做一些规划和安排,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她自然就能做到自律了。
“善用他律,才能真正自律。”
说实话,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够自律的人,拖延症十分严重。在没有孩子而自己的身体又十分年轻的阶段,我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工作拖不下去的时候,熬个夜、通个宵也就能搞定了;身材实在看不下去了,突击一两周来个运动+节食,也能堪堪补救回来……彼时的我就觉得,不够自律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直到儿子小虾米降临人间,我的这种盲目自信完全撑不下去了。我的时间开始完全不够用,别说通宵工作了,我连熬夜都做不到。因为常常是我在哄娃睡觉的时候就自己先睡着了,本来计划着在孩子睡着之后再做的事一件也没做成,这样的不可控让我的工作和生活一团乱。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不得不反省我自己,然后给生活和工作重新做最严格的规划和安排。因为我意识到:在陪伴虾米成长的过程中,我只有足够自律,才能给他足够的陪伴,如果我把工作拖到下班甚至深夜,那我陪孩子的时间显而易见地就会减少;如果我自己在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上不够自律,那么孩子肯定有样学样,不按时吃饭,将玩具、绘本到处乱扔;等等。相信大家都经历过:每天跟在孩子后面催催催,催促起床,催促刷牙,催促吃饭,催促整理物品,催促上床睡觉……每天光是催促可能就要了半条老命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就是我们的“他律”,而我们在不断学习做父母的过程中,也终将成为孩子的“他律”!
——杭杭妈妈
说到自律,很多妈妈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痛苦的话题。自律代表优秀,这都是“别人家”优秀孩子才具备的特质,我很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自律,可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是做不到呢?
我想说:因为你的要求,孩子不喜欢,他感受不到“规则”背后的快乐。
3岁前的孩子是懵懂的,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早睡早起;不知道为什么早晚要刷牙洗脸;更不知道为什么见面要“问好”,离别要说“再见”。但他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做这些事情,喜不喜欢做完这些事情后所带来的感受。
为了配合女儿舟舟的作息时间,也为了培养儿子杭杭早起的习惯,自杭杭一周岁开始,每天清晨6点我都会准时叫醒他。起床是件特别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冬天,所以基本没有多少孩子和大人会喜欢。说实话,我也不喜欢,是真的不喜欢。但生活并不管我们的喜好,痛苦得早起,快乐也得早起,那我们不如把早起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吧!
每天早晨我都会和杭杭玩叫醒游戏。其实,游戏很简单,就是“亲亲小脸蛋”。一周岁的孩子,你想玩高难度的游戏,孩子也不配合呀!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叫醒游戏的难度需要逐渐增加。孩子不论多大,都喜欢妈妈的亲亲和抱抱,杭杭就这样每天在“咯咯咯”的笑声中醒来,看着杭杭快乐地接受早起,好像我也不讨厌早起了。到杭杭4岁时,这个游戏基本已经不需要了,用杭杭的话说:“因为我有特异功能,每天都能准时醒,不用叫!”现在,基本都是杭杭叫我早起。
早起说完,我们再来说说早睡。“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是常识,也是需要。早起可以很快乐,早睡当然也应该是快乐的!杭杭早睡的习惯开始得更早,自出生后就开始了。因为哄完杭杭,我还需要哄只比杭杭大4岁的姐姐舟舟,所以每天晚上6点,杭杭必须准备入睡。温馨的小夜灯、妈妈轻轻的唐诗声,是杭杭入睡的标配。为什么不是摇篮曲而是唐诗呢?是因为我的五音太不齐全,唱儿歌自己不会,杭杭也不喜欢,好在我还會背唐诗。随着杭杭的成长,入睡唐诗声渐渐被五彩斑斓的绘本故事所代替,简单的听故事逐渐演变成玩绘本游戏,睡前活动就这样越来越丰富,杭杭也越来越爱上了“上床”这件事,也从我要他“上床”变成了他催促我“上床”。
现在,杭杭已经大班了。为了帮助他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杭杭每天晚上都要和姐姐一样写家庭作业。写作业快乐吗?看杭杭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不快乐,但我得让他知道快速写完作业后是可以很快乐的。计划开始第一天,我放纵着任由杭杭自己把控写作业的时间,可想而知结果是可怕的:数字写得奇丑无比,算数错了一个又一个,时间拖得很长很长!这样不符合要求的家庭作业当然要重写,所以等杭杭终于痛苦地完成任务并从楼上下来找小朋友玩时,他的好朋友们都已经回家睡觉啦!望着已经熄灯、空无一人的篮球场,杭杭难过地哭了!哭吧哭吧,好好哭一场,你就知道早点下楼的好处了!第二天,我拼了老命催促、监督着杭杭把家庭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杭杭也很快乐地在篮球场和他的小伙伴们玩耍了一个晚上。回家的路上,杭杭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明天还要早点下楼。”“我也希望你能早点下楼,这样你就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看你今天玩得多开心。”我点头赞同杭杭的想法,但也不忘打击他,“可你每天都需要写家庭作业。”写作业太痛苦了,杭杭低头思量后问我:“不写行不行?”我很坚定地拒绝:“不行!”最后,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快乐战胜了写作业的痛苦,杭杭大声地告诉我:“那我快点写完作业就是啦!”哈哈哈,儿子,妈妈要的就是你的这个认知!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活得轻松、自由。但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作为社会人,我们不能为孩子去除“规则”的束缚,那就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引领他感受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快乐和自由吧!
自由从自信来,而自信则从自律中来
——安好妈妈
在漫长的育儿岁月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总会遇到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孩子隔三岔五地不想去学校,总喜欢跟你唱反调,该睡觉的时候不肯睡,该起床的时候不肯起,等等。其实,这许多的表现都证明了一点——孩子不自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现在6~12个月,4岁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要有这种意识,不要总在第一时间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是学会适当延迟满足孩子欲望的时间。拿我家来说,我家安好今年4岁了,也就是说正处于自控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为此,我的办法是制订目标,延迟满足,及时奖励。
曾经,我总觉得女孩子不存在自律问题,因为我家安好从出生以来,可以说基本的生活习惯都非常好:按时喝奶、吃饭,按时按点自行入睡。2岁不到的时候,我们已经慢慢培养她的自理能力,而她也都能做得很好,并且一直有一个意识,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我没有任何担忧,但是就在入园后的那段时间,我开始发现问题来了:晚上迟迟不肯入睡,以前只要我在她身边陪着,她就能秒入睡,一度我都称她为秒睡达人;逛商场的时候,看到喜欢的玩具,就会站在那里不动,怎么哄都不肯离开,非要买下来不可,一下子成了一头蛮不讲理的小犟驴。当这些小问题渐渐出现的时候,我开始明白,孩子现在已经处于社交的第二阶段。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了,新的环境里会有很多因素导致她的一些行为习惯发生改变,她在接触和面对各种各样的未知诱惑,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帮助她,帮助的办法就是制订目标,如果孩子完成目标,及时给予她奖励,而并非遇到问题就去责骂孩子,因为奖励远比责骂来得有效。所以,我和安好进行了沟通。我跟她说:“宝贝,妈妈知道你是一个非常自立和懂事的宝宝,因为你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妈妈很想好好奖励你。”她听到“奖励”两个字,一下子就眉飞色舞起来:“真的吗?妈妈!”我点点头,跟她说:“奖励之前呢,妈妈要跟你商量一个大事情,就是妈妈帮你准备了一张特别的画,上面有我们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如果完成了,那我们就在下面贴一个五角星。等到攒满5个五角星的时候,妈妈会给你一个小奖励。等到这张画上全部都攒满五角星的时候,妈妈就会给你一个最大的礼物。好不好?”她开心地叫好,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计划成功了。目标制订好了,在完成每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只要孩子遇到不想坚持的事时,我就会跟她说:“放弃可以哦,但是五角星就没有了,奖励可能也就消失了。”当每次听到五角星没有的时候,孩子心中的好胜心打败了各种诱惑,让她继续坚持下去,慢慢地,坚持的时间久了,好的习惯自然又开始养成,而且这时候养成的好习惯,我相信是永久性的。 当然,在为孩子制订目标进行奖励的同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缩影,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孩子的成长过程,本就是我们在不断学习与反思的过程。想要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当父母的也要做到自律。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达到你承诺的要求时,我们必须及时兑现自己的承诺,一次都不可以让孩子失望。因为你的话语,在孩子心中就是一座大山,一旦让孩子失望,那么可能她心中的大山就会倒塌,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后果,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低级的欲望靠放纵,高级的欲望靠自律
我是佛系妈妈,因此幼儿园三年,我给皮皮报的兴趣班没有一门是跟文化课有关的,都是诸如舞蹈、钢琴、乐高之类的,其他时间就是周末带着孩子去户外各种疯玩,探索神奇的大自然,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
直到同事关心皮皮幼小衔接进行得如何的时候,我才了解到原来不少孩子从小班就开始上思维课、千字童、珠心算等文化类课程了,到了大班已经达到可以认识1000多个汉字、背诵100多首唐诗、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英文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了。我默默对照了一下皮皮的掌握情况,个中差距让刚刷完《小舍得》的我不免有一丝焦虑:如果大多数孩子都抢跑,影响皮皮学习的信心怎么办?但是如果现在开始追赶那些抢跑的孩子,无疑会给皮皮造成很大的压力,也势必会让我陷入更焦虑的境地。
思考良久,我决定带皮皮去迪士尼乐园玩一趟,约上几个同学,尽情玩耍。离开上海的前一晚,亲子卧谈会时间,我跟皮皮聊了聊我的小学生活:皮皮外公外婆年轻的时候工作很忙,我每天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大人下班做晚饭,我作业正好做完,吃完饭就跟着大人出去钓龙虾、掏螃蟹,特别开心。如果我回家先想着玩儿,吃完饭就不能出去玩,只能看着大人出去玩,到了睡觉时间完不成作业还要被大人骂,每天心情都很糟糕,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
皮皮说:“对,就像我做事磨蹭、吃饭磨蹭的话,我吃完饭只能在家玩。如果我吃得快的话,你就能带我去商场玩。”“是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想做,就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开始;一旦投入了精力,就要好好做好。该玩的时候就尽情地玩,像今天在迪士尼一样;该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像妈妈一样。”
皮皮认真地点点头,我相信她一定是听进去了。
回来后,我每天给皮皮布置一些简单的描红或者加减法作业,要求她在我下班到家前完成。如果完成了,我们吃完饭就去户外玩耍或者看电影,如果完不成,吃完饭就继续写作业。
这期间皮皮也有懈怠的时候,我跟她确认是不是确实不想做,如果孩子确實在幼儿园活动量太大(比如搬桌椅、胳膊很酸等),我也不强求。但是第二天(也可能是第三天),必须把之前的作业补上。孩子补作业的时候,我就坐在旁边帮她剪识字卡,等她做完作业,我演示给她看:“我本来可以每天剪1页,轻轻松松,手不疼,剪得也很精致。我几张攒在一起剪,自己手疼,而且剪得不齐也不好。”皮皮若有所思,我也没有多言。
我始终相信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如果做不到看书,至少也不要玩手机。我努力让她明白学习是她自己分内的事,而不是我对她的要求。
一个多月坚持下来,皮皮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完作业自己检查一遍,我给她讲解的时候也觉得很轻松。本来嘛,小学的知识就那么多,学得太早,孩子听不懂,家长教不会,反而挫伤孩子的学习信心,影响亲子关系。有时晚上带她出去吃饭,回家比较迟,我说今天特殊原因,钢琴就不要练了,皮皮一定要坚持至少练习一遍老师刚教的新曲子。
我们总说,现在内卷太厉害;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我们总说,我们那时候如何如何……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我们当时有完整的童年,我们当时学习的主战场在学校,回到家,父母便不再多过问我们的学习。现在呢?哪家提起做作业不是鸡飞狗跳?换位思考,如果让你工作8小时回家,家人再给你安排4小时以上的培训和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双休日都不放过,多令人窒息。
教育,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别欺负孩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要求孩子。“鸡”娃不如“鸡”自己,要求孩子自律,先得让她明白什么是“自律”,而不是一边刷手机一边冲孩子怒吼,不是吗?
“自律的前提是有规划和安排。”
——悠然妈妈
前段时间,我带女儿去复查视力,检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医生说悠然虽然目前还没有近视,但已经快要近视了,并一再叮嘱我,不能给孩子看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之前,我们对悠然在看电视、手机这方面管束不到位,从小就由着她的性子,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可能也是仗着我和她爸爸都不怎么近视的缘故吧!现在突然要断她的电视(手机)瘾,我不禁觉得有些棘手。
回到家,我将检查结果告诉了悠然,然后试探性地跟她说,以后不能再看电视和手机了。一开始,她是抗拒的。我知道,短时间内让她养成不看电子产品的习惯,基本上很难。所以,我战略性地退了一步,允许她每天看15分钟,而且是看电视大屏幕,手机、平板一律不准看。果然,她同意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增加了她户外运动和家庭亲子游戏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她自己看动画片的空闲。一来二去,她逐渐忘记了自己对动画片的执着,反而很喜欢我对她课余时间的新安排。其实,这么小的孩子要求她完全自律是不现实的,我们做家长的要用心做一些规划和安排,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她自然就能做到自律了。
“善用他律,才能真正自律。”
说实话,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够自律的人,拖延症十分严重。在没有孩子而自己的身体又十分年轻的阶段,我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工作拖不下去的时候,熬个夜、通个宵也就能搞定了;身材实在看不下去了,突击一两周来个运动+节食,也能堪堪补救回来……彼时的我就觉得,不够自律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直到儿子小虾米降临人间,我的这种盲目自信完全撑不下去了。我的时间开始完全不够用,别说通宵工作了,我连熬夜都做不到。因为常常是我在哄娃睡觉的时候就自己先睡着了,本来计划着在孩子睡着之后再做的事一件也没做成,这样的不可控让我的工作和生活一团乱。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不得不反省我自己,然后给生活和工作重新做最严格的规划和安排。因为我意识到:在陪伴虾米成长的过程中,我只有足够自律,才能给他足够的陪伴,如果我把工作拖到下班甚至深夜,那我陪孩子的时间显而易见地就会减少;如果我自己在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上不够自律,那么孩子肯定有样学样,不按时吃饭,将玩具、绘本到处乱扔;等等。相信大家都经历过:每天跟在孩子后面催催催,催促起床,催促刷牙,催促吃饭,催促整理物品,催促上床睡觉……每天光是催促可能就要了半条老命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就是我们的“他律”,而我们在不断学习做父母的过程中,也终将成为孩子的“他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