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古代优秀的文言文,传承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主要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展开,探索了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文言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学习文言文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开展有效的文言文教学,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呢?
一、正确认识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制定文言文教学目标
(一)在教师导读中把握好教学目标内容
教师需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加深对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理解,能够明确文言文背后隐藏的内化内涵;要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语言和文学扩展到其他学术领域,比如政治、伦理、民族、宗教等等;还要调整观念,明确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就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影响学生的文化资源。
首先,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比如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都流露出爱国爱家的情怀。其次,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民族精神,比如学习《论语》可以感受孔子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再次,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建构学生新的道德体系,比如《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出的环保意识、《赤壁赋》中表现的生死哲理等等[1]。
(二)在师生共读中重视体悟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不仅要善于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根问底,从深层次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而且要提炼文言文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教师还需要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将相近或者类似的文本进行对比,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视野的开阔[2]。此外,教师还要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赋予文言文现实意义。比如通过学习《岳阳楼记》《桃花源》《小石潭记》等文言文,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在师生联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要全面。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确定教学目标要科学。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再次,确定教学目标要有侧重。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的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也要兼顾。最后,确定教学目标要有弹性。教师需要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内化为教育、培养、课程和教学的目标,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纳入更广的学科领域。初中文言文教学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一)创新诵读法的使用,从语感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
诵读法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新诵读法的使用。
首先,要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就是诵读。教师可以把诵读的主题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节奏韵律、情感、时代背景、写作意图等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去感受语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其次,要采用多种诵读形式。一是教师范读。成功的教师范读可以帮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根据自身的理解,读出自身的特色。初中教材选取的文言文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教师在范读过程中,需要把文章中的细腻情感和美体现出来。因此,范读对教师的发音、语调、节奏、情感和肢体语言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平时也要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二是同学范读或者领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范读或者领读,对于该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不仅有激励作用,而且有榜样示范作用。三是齐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片段让学生进行齐读。以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为例,教师可以选取描述战场生活的片段让学生齐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反复齐读这一片段,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对偶美,而且可以感受到战场生活。四是自由诵读。教师可以在学生诵读之前或者诵读过程中布置一些任務,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发现问题。五是分角色诵读。以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为例,教师可以让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屠夫和狼的描写,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二)重视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资源丰富、使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助形式。将微课引入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将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讲解,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继续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比如针对文言知识、文学常识、文化经典等内容,组织竞赛、晨读、讲故事、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活动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
三、优化文言文教学评价方式,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初中文言文教学评价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
首先,从评价的观念来看,要树立起发展性的评价观念,重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导向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其次,从评价的内容来看,要关注多个评价点,要关注文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关注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
再次,从评价的主体来看,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要发挥教学评价主体的主动性,同时要尊重学生评价主体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再次,从评价的方式来看,要将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以课堂测验和考试为主的测评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表现性评价法则是对学生课堂的表现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正视并挖掘文言文的文化价值,通过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晨阳.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8(22):151-152 .
[2]李剑峰.以古代文学瑰宝打磨学生的心灵——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09):61-62 .
[3]陈亚.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J].好家长,2018(22):213 .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文言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学习文言文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开展有效的文言文教学,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呢?
一、正确认识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制定文言文教学目标
(一)在教师导读中把握好教学目标内容
教师需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加深对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理解,能够明确文言文背后隐藏的内化内涵;要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语言和文学扩展到其他学术领域,比如政治、伦理、民族、宗教等等;还要调整观念,明确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就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影响学生的文化资源。
首先,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比如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都流露出爱国爱家的情怀。其次,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民族精神,比如学习《论语》可以感受孔子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再次,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建构学生新的道德体系,比如《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出的环保意识、《赤壁赋》中表现的生死哲理等等[1]。
(二)在师生共读中重视体悟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不仅要善于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根问底,从深层次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而且要提炼文言文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教师还需要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将相近或者类似的文本进行对比,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视野的开阔[2]。此外,教师还要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赋予文言文现实意义。比如通过学习《岳阳楼记》《桃花源》《小石潭记》等文言文,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在师生联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要全面。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确定教学目标要科学。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再次,确定教学目标要有侧重。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的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也要兼顾。最后,确定教学目标要有弹性。教师需要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内化为教育、培养、课程和教学的目标,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纳入更广的学科领域。初中文言文教学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一)创新诵读法的使用,从语感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
诵读法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新诵读法的使用。
首先,要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就是诵读。教师可以把诵读的主题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节奏韵律、情感、时代背景、写作意图等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去感受语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其次,要采用多种诵读形式。一是教师范读。成功的教师范读可以帮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根据自身的理解,读出自身的特色。初中教材选取的文言文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教师在范读过程中,需要把文章中的细腻情感和美体现出来。因此,范读对教师的发音、语调、节奏、情感和肢体语言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平时也要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二是同学范读或者领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范读或者领读,对于该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不仅有激励作用,而且有榜样示范作用。三是齐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片段让学生进行齐读。以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为例,教师可以选取描述战场生活的片段让学生齐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反复齐读这一片段,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对偶美,而且可以感受到战场生活。四是自由诵读。教师可以在学生诵读之前或者诵读过程中布置一些任務,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发现问题。五是分角色诵读。以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为例,教师可以让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屠夫和狼的描写,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二)重视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资源丰富、使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助形式。将微课引入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将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讲解,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继续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比如针对文言知识、文学常识、文化经典等内容,组织竞赛、晨读、讲故事、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活动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
三、优化文言文教学评价方式,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初中文言文教学评价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
首先,从评价的观念来看,要树立起发展性的评价观念,重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导向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其次,从评价的内容来看,要关注多个评价点,要关注文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关注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
再次,从评价的主体来看,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要发挥教学评价主体的主动性,同时要尊重学生评价主体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再次,从评价的方式来看,要将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以课堂测验和考试为主的测评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表现性评价法则是对学生课堂的表现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正视并挖掘文言文的文化价值,通过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晨阳.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8(22):151-152 .
[2]李剑峰.以古代文学瑰宝打磨学生的心灵——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09):61-62 .
[3]陈亚.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J].好家长,2018(22):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