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又是对阅读的升华,做好阅读与写作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而读后感教学则是将阅读与写作两个环节结合起来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分析体验,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通过教材中榜样的力量等途径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学生人格的升华。因此,教师要抓住读后感教学这一重要的切入点,让阅读与写作同行,相依相生,相得益彰。
一、知人论世,领悟旨意
在语文学习中,經常会遇到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其涉及的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积累距离很大,甚至有些内容学生基本上无从知晓等问题,这在无形中拉大了学生和学习内容的距离,导致学生在理解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搭建有利于其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桥梁,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展和补充,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他们才可能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才可能在某一点上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后,有学生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纳粹,我想对你说:当你兴奋地拿着人体解剖实验报告时,你却无视了解剖台上流淌的那一缕鲜红;当你得意地对着雪白皮肤做的灯罩时,你却无视了在人皮灯下神情木然的脸;当你淡然地押着死囚进入地狱口时,你却无视了他们那最后一瞥的憎恨抑或解脱。黑夜尽管漫长,但再黑的夜也无法掩盖住你深重的罪行。黎明总会到来,那时,受难者的冤魂不会再四处飘荡,而是奔向和平的怀抱。”没有人渴望战争,更没有人渴望卷入战争,然而总有一些人,为着自己的各种目的,制造出各种争端,不惜生灵涂炭,罔顾百姓疾苦。学生勾勒出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沉痛地诉说着纳粹的罪行,强烈地表达着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很显然,这个学生通过相关背景资料的补充,与作者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领悟到了文本的内涵,那就是痛斥纳粹,期望美好,热爱和平。这样学生在清晰地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另辟蹊径,个性解读
新时期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有创造力和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要塑造只会考试、做题的“书呆子”;要培养有思维、有见地的创造者,而不是仅仅会模仿。所以,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张扬自己的个性,促进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成长。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不同,视角不同,感受不同,这才叫个性化解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性教学,助其成长。
例如,学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一般来说,因为受知识储备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思考相关知识时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孔子身上,想到的是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的“仁”的思想,以及广办私学、培养人才的教育贡献,但是这大众化的思维往往缺乏亮点,而有个别学生的读后感中却这样写道:“一个人从出生时的咿呀学语,到之后的能言善辩抑或沉默寡言,尖酸刻薄抑或温和婉转,都与他之前所历、所感有着莫大的关联。童年时,言语天真活泼,充满了对世事的好奇;少年时,意气风发,言谈之中总少不了一些轻狂;青年时,进入社会,便觉得自己如蝼蚁蜉蝣般渺小,如井底之蛙般浅薄,此时言谈中总免不了一些气馁,但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的期盼;年至不惑,人生过半,酸甜苦辣的个中滋味早已尽尝,此时,谈吐中便脱去了年轻时的不羁,取而代之的是坚守;年逾古稀,垂垂老矣,如意也好,失意也罢,一切皆已过去,纵使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无人留意。”这个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来思考问题,思维活跃,见解独到且有深度,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描写,集中笔力,生发开来,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样的学生,是更有思维的学生,教师要顺势引导和鼓励,这样才有利于其进一步成长。
三、榜样力量,激励人生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类文本备受师生喜爱,那就是传记。通过对传记的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格和人格魅力,通过榜样来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这对学生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有学生读完《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后,有感于李安的追梦故事,写下这样的文字:“随心而行,跟着自己的心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去担心前行道路上的险阻,因为路途中难免会有颠簸;不去后悔当初意志坚定时做下的抉择,因为选择后难免会有得失;不去在意别人眼中的误解,因为想法上难免会有分歧。只是随心而行,因为自己的生活由自己开拓;只是随心而行,因为自己的价值由自己评定;只是随心而行,因为自己的人生由自己负责。过自己所爱的生活,爱自己所过的生活。随心而行,勇敢前行。”学生读懂了李安成功的人生离不开汗水的流淌与播撒,离不开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守。通过传记阅读,学生感受到了名人追求真理、追求幸福、追求进步的执着与艰难,他们也会将名人视为榜样,在人生困境时,激励自己,完成蜕变,绽放光彩。
这种榜样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内化于心的。比起教师日常反复的说教要有意义的多。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悟和认知,是一种自我教育的真实体现,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内化的教育,而写作是教育的外在体现;阅读的过程是无形积累的过程,而写作是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提升。读后感教学既锻炼了学生阅读,也提升了学生写作,需要学生认知研究学习内容,才能产生丰富的或者深刻的感想体会。而“感”是读后感教学的重点。要写好读后感,就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这个“感”不能大量叙述原文,而成为“读后抄”;不能角度太多,面面俱到;也不能不切实际,空发议论,而是发自内心,真情流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读后感教学。读后感的天地,美丽而宽广,因为文本中有太多的触发点可以让学生去感悟;读后感的世界,深邃而博大,因为感受里有太多学生自己的思想火花。读后感是学生在积累了一定阅读技巧的基础上,读写内容的整合、读写规律的迁移、独特心声的吐露。读后感教学就是让阅读与写作同行,相生相依,相得益彰;读后感教学也同样让教师与学生同行,相互激励,共同成长。在这里,希望所有教师都愿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用生命的热情去撒播思想的种子,让更多的芦苇在读与写的天地里随风摇曳。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
一、知人论世,领悟旨意
在语文学习中,經常会遇到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其涉及的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积累距离很大,甚至有些内容学生基本上无从知晓等问题,这在无形中拉大了学生和学习内容的距离,导致学生在理解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搭建有利于其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桥梁,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展和补充,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他们才可能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才可能在某一点上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后,有学生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纳粹,我想对你说:当你兴奋地拿着人体解剖实验报告时,你却无视了解剖台上流淌的那一缕鲜红;当你得意地对着雪白皮肤做的灯罩时,你却无视了在人皮灯下神情木然的脸;当你淡然地押着死囚进入地狱口时,你却无视了他们那最后一瞥的憎恨抑或解脱。黑夜尽管漫长,但再黑的夜也无法掩盖住你深重的罪行。黎明总会到来,那时,受难者的冤魂不会再四处飘荡,而是奔向和平的怀抱。”没有人渴望战争,更没有人渴望卷入战争,然而总有一些人,为着自己的各种目的,制造出各种争端,不惜生灵涂炭,罔顾百姓疾苦。学生勾勒出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沉痛地诉说着纳粹的罪行,强烈地表达着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很显然,这个学生通过相关背景资料的补充,与作者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领悟到了文本的内涵,那就是痛斥纳粹,期望美好,热爱和平。这样学生在清晰地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另辟蹊径,个性解读
新时期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有创造力和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要塑造只会考试、做题的“书呆子”;要培养有思维、有见地的创造者,而不是仅仅会模仿。所以,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张扬自己的个性,促进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成长。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不同,视角不同,感受不同,这才叫个性化解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性教学,助其成长。
例如,学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一般来说,因为受知识储备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思考相关知识时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孔子身上,想到的是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的“仁”的思想,以及广办私学、培养人才的教育贡献,但是这大众化的思维往往缺乏亮点,而有个别学生的读后感中却这样写道:“一个人从出生时的咿呀学语,到之后的能言善辩抑或沉默寡言,尖酸刻薄抑或温和婉转,都与他之前所历、所感有着莫大的关联。童年时,言语天真活泼,充满了对世事的好奇;少年时,意气风发,言谈之中总少不了一些轻狂;青年时,进入社会,便觉得自己如蝼蚁蜉蝣般渺小,如井底之蛙般浅薄,此时言谈中总免不了一些气馁,但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的期盼;年至不惑,人生过半,酸甜苦辣的个中滋味早已尽尝,此时,谈吐中便脱去了年轻时的不羁,取而代之的是坚守;年逾古稀,垂垂老矣,如意也好,失意也罢,一切皆已过去,纵使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无人留意。”这个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来思考问题,思维活跃,见解独到且有深度,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描写,集中笔力,生发开来,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样的学生,是更有思维的学生,教师要顺势引导和鼓励,这样才有利于其进一步成长。
三、榜样力量,激励人生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类文本备受师生喜爱,那就是传记。通过对传记的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格和人格魅力,通过榜样来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这对学生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有学生读完《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后,有感于李安的追梦故事,写下这样的文字:“随心而行,跟着自己的心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去担心前行道路上的险阻,因为路途中难免会有颠簸;不去后悔当初意志坚定时做下的抉择,因为选择后难免会有得失;不去在意别人眼中的误解,因为想法上难免会有分歧。只是随心而行,因为自己的生活由自己开拓;只是随心而行,因为自己的价值由自己评定;只是随心而行,因为自己的人生由自己负责。过自己所爱的生活,爱自己所过的生活。随心而行,勇敢前行。”学生读懂了李安成功的人生离不开汗水的流淌与播撒,离不开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守。通过传记阅读,学生感受到了名人追求真理、追求幸福、追求进步的执着与艰难,他们也会将名人视为榜样,在人生困境时,激励自己,完成蜕变,绽放光彩。
这种榜样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内化于心的。比起教师日常反复的说教要有意义的多。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悟和认知,是一种自我教育的真实体现,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内化的教育,而写作是教育的外在体现;阅读的过程是无形积累的过程,而写作是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提升。读后感教学既锻炼了学生阅读,也提升了学生写作,需要学生认知研究学习内容,才能产生丰富的或者深刻的感想体会。而“感”是读后感教学的重点。要写好读后感,就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这个“感”不能大量叙述原文,而成为“读后抄”;不能角度太多,面面俱到;也不能不切实际,空发议论,而是发自内心,真情流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读后感教学。读后感的天地,美丽而宽广,因为文本中有太多的触发点可以让学生去感悟;读后感的世界,深邃而博大,因为感受里有太多学生自己的思想火花。读后感是学生在积累了一定阅读技巧的基础上,读写内容的整合、读写规律的迁移、独特心声的吐露。读后感教学就是让阅读与写作同行,相生相依,相得益彰;读后感教学也同样让教师与学生同行,相互激励,共同成长。在这里,希望所有教师都愿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用生命的热情去撒播思想的种子,让更多的芦苇在读与写的天地里随风摇曳。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