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一起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却一直是困扰作文教学的重要问题,结合近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从兴趣形成的两个方面即主体(人的意识)和客体(事物或活动)来谈点自己的看法。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的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的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事物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这说明了兴趣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具有缺一不可的两个组成因素,即主体(人的意识)和客体(事物和活动);兴趣形成的条件是主体对客体的趋向和选择。
作文兴趣是以创造意识为主(语言创造、立意创造、认识创造、结构创造),兼有认识(主体对客体和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运用语言和写作方法技能)的综合兴趣。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需要一个形成的过程,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到实践到创造的升华过程。这个过程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客体的刺激,使之产生兴趣源,又要强化主体的意识,使之产生兴趣力。
一、重视客体刺激,诱导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客体即事物或活动,是生活中客观的存在。只有通过对客体的刺激,才能成为兴趣源,这个兴趣源也就是作文的题材。然而,平时每逢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叫苦连天,都说作文无啥可写。但事实上,真的无啥可写吗?非也。只是因为这些事物或活动(客体)成不了学生的兴趣源,进不了学生的大脑仓库,当然学生就难以成文了。由此可见,在作文指导时,应重视“客体”刺激,使之成为作文的兴趣源,从而诱导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那么教学中应开拓哪些兴趣源呢?
1.学生自己或身边的故事。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会有话可说,也容易说得真实、生动。这样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懒于作文,或背作文、怕作文的学生产生顿悟:作文并不难,就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进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作文的欲望。如新生入学,为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从性格、为人、爱好等各方面说说自己。老师先自我介绍,然后学生各自介绍,最后引导学生拟标题,形成作文。
2.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科技等领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成为热点话题,这些话题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产生探求的欲望。平时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点,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瞬息万变的社会,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的热情。
二、强化主体意识,巩固发展兴趣
在作文兴趣形成的过程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到客体的刺激,即兴趣源的开拓,却忽视了对主体意识的强化,即忽视了兴趣力的主动作用。这样的后果,要么兴趣激发不起来,要么兴趣暂时激发后不能持久而夭折。因此,要巩固和发展兴趣,还需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强化主体的意识。
1.创设作文情境。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根据这种情景,展开文思,进行写作。这样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构思时有切实的依据,不至于野马脱缰而失去控制。从规定情景出发,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断,再现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后,学生都为这个优美宁静、安乐祥和的桃源世界所深深地陶醉。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风景名胜,让学生想象,以《巧遇桃源人》为题作文,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写出优秀的文章。
2.指导写作技能,加强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和丰富的积累,即使有写作的强烈要求,也不能生动地叙事,准确地状物,恰当地抒情,辩证地说理。久而久之,学生被诱发的写作兴趣将逐渐衰弱,最后消失。
因此,加强写作知识技能的指导尤为重要。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一要积累生活,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坚持写随笔,把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融入大脑的仓库。这样使写作不致于成为“无源”之水。二要积累词汇。建立词汇积累本,分阶段有重点地摘记,如初一年级,摘抄名言、格言、歇后语、人物描写的佳句精段等;初二年级,摘抄成语典故,景物描写的佳句精段等;初三年级,摘抄典型的论据,精妙的说理片段等。并且定期进行评比展览,这样学生厚积而薄发,作文兴趣依旧盎然。
3.及时反馈信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主张,对学生作出的每一个反应,教学程序要使他们知道对与不对。教学实践证明,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对以后的学习有催化和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部分学生作文交上两三天后就向老师打听自己的作文情况,老师如果及时的反馈信息并进行鼓励,他定会很高兴,会积蓄力量期待下次作文。反之,他会因冷遇而消沉。因此,作文上交后应在短期内批改,并把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被激发的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发展。
另外,经常性地开展班级作文竞赛,办好墙报、手抄报,要求自行写稿、设计;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都能巩固和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客体的刺激,强化主体意识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需要,从而把老师“要我写”变成学生的“我要写”,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将会指日可待了。
(河北赵县高村中学)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的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的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事物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这说明了兴趣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具有缺一不可的两个组成因素,即主体(人的意识)和客体(事物和活动);兴趣形成的条件是主体对客体的趋向和选择。
作文兴趣是以创造意识为主(语言创造、立意创造、认识创造、结构创造),兼有认识(主体对客体和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运用语言和写作方法技能)的综合兴趣。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需要一个形成的过程,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到实践到创造的升华过程。这个过程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客体的刺激,使之产生兴趣源,又要强化主体的意识,使之产生兴趣力。
一、重视客体刺激,诱导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客体即事物或活动,是生活中客观的存在。只有通过对客体的刺激,才能成为兴趣源,这个兴趣源也就是作文的题材。然而,平时每逢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叫苦连天,都说作文无啥可写。但事实上,真的无啥可写吗?非也。只是因为这些事物或活动(客体)成不了学生的兴趣源,进不了学生的大脑仓库,当然学生就难以成文了。由此可见,在作文指导时,应重视“客体”刺激,使之成为作文的兴趣源,从而诱导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那么教学中应开拓哪些兴趣源呢?
1.学生自己或身边的故事。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会有话可说,也容易说得真实、生动。这样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懒于作文,或背作文、怕作文的学生产生顿悟:作文并不难,就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进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作文的欲望。如新生入学,为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从性格、为人、爱好等各方面说说自己。老师先自我介绍,然后学生各自介绍,最后引导学生拟标题,形成作文。
2.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科技等领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成为热点话题,这些话题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产生探求的欲望。平时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点,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瞬息万变的社会,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的热情。
二、强化主体意识,巩固发展兴趣
在作文兴趣形成的过程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到客体的刺激,即兴趣源的开拓,却忽视了对主体意识的强化,即忽视了兴趣力的主动作用。这样的后果,要么兴趣激发不起来,要么兴趣暂时激发后不能持久而夭折。因此,要巩固和发展兴趣,还需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强化主体的意识。
1.创设作文情境。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根据这种情景,展开文思,进行写作。这样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构思时有切实的依据,不至于野马脱缰而失去控制。从规定情景出发,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断,再现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后,学生都为这个优美宁静、安乐祥和的桃源世界所深深地陶醉。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风景名胜,让学生想象,以《巧遇桃源人》为题作文,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写出优秀的文章。
2.指导写作技能,加强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和丰富的积累,即使有写作的强烈要求,也不能生动地叙事,准确地状物,恰当地抒情,辩证地说理。久而久之,学生被诱发的写作兴趣将逐渐衰弱,最后消失。
因此,加强写作知识技能的指导尤为重要。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一要积累生活,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坚持写随笔,把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融入大脑的仓库。这样使写作不致于成为“无源”之水。二要积累词汇。建立词汇积累本,分阶段有重点地摘记,如初一年级,摘抄名言、格言、歇后语、人物描写的佳句精段等;初二年级,摘抄成语典故,景物描写的佳句精段等;初三年级,摘抄典型的论据,精妙的说理片段等。并且定期进行评比展览,这样学生厚积而薄发,作文兴趣依旧盎然。
3.及时反馈信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主张,对学生作出的每一个反应,教学程序要使他们知道对与不对。教学实践证明,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对以后的学习有催化和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部分学生作文交上两三天后就向老师打听自己的作文情况,老师如果及时的反馈信息并进行鼓励,他定会很高兴,会积蓄力量期待下次作文。反之,他会因冷遇而消沉。因此,作文上交后应在短期内批改,并把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被激发的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发展。
另外,经常性地开展班级作文竞赛,办好墙报、手抄报,要求自行写稿、设计;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都能巩固和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客体的刺激,强化主体意识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需要,从而把老师“要我写”变成学生的“我要写”,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将会指日可待了。
(河北赵县高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