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于生,塑形于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校从改变教学观念和视角入手,引领教师逐渐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努力建设重视学生探究与体验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转变 教学观念 教学视角 教学方式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77-01
  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育人途径,课堂教学管理自然成为了每所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近年来致力于改变“知识为本,讲授偏多”的倾向,努力建设“关注学生思维训练、重视学生探究体验的生本课堂”。
  一、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是学生的学习
  国家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从国培省培到市培,但老师们到了自己的课堂,却是依旧不放心,不放手。为了让老师们真正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学校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到清华附中、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去实地观摩和学习;先后邀请洋思中学和成都石室中学等名校的名师到我校现场授课;与西南大学联办研究生班,重点学习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同时,每学期都要由西南大学牵线举办与重庆、成都三地三校的同课异构活动。
  老师们在亲身的参与和学习中激发了他们内心的认可: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课堂不是教师的秀场,教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引导着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绽放。
  二、转变教学视角:从重点关注教材到重点关注学生
  教材是教师职业的重要标识。一个好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才能驾驭教学。但如果教师眼中只有教材,那就只能叫教书不能叫上课,更不敢奢望育人。为此,我校制定了相关措施去规范和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
  1.重视集体备课。
  集全组之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剪裁、取舍。课堂上教师的重点是答疑解惑,讲必须要讲的内容,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去消化、去吸收。具体到课堂上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即重点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2.改进教案编写。
  1)写课时教案。小组集体备课要形成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整体教学方案,到教师个人备课时,要求以一堂课为对象,认真钻研本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设定教学进程,预设重难点的突破和学生可能问题的应对。
  2)将教学目标置换为学习目标。以往备课,老师的惯性思维往往是:我今天要讲什么,我要完成哪些教学内容等,而没有想学生通过这堂课能学到什么。因此,学校要求老师备课时,将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并要求用具体的动词去表述以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教学环节的设置也从讲授、练习、评讲顺应为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的过程。
  3.关注教学细节。
  1)要求教师提前候课,重点关注学生的“人物神”三到位情况。即学生是否全部到位,上课用书及相关学习物品是否准备到位,是否心绪安宁。
  2)要求老师多走下讲台巡视,多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生上课是否跟进,讲台上的老师是不可能做到一览无遗的。当老师走下讲台,才会发现问题,才能把“脱离轨道“的学生拉回来。
  3)严禁拖堂。有拖堂现象的老师忽视了此刻的大部分学生已经丧失了学习的欲望,此时强行按脖子猛喝,再是大补的药也只能是毒药。
  三、转变教学方式:从讲授向探究、体验转变
  有了观念和视角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水到渠成了。
  “课伊始,趣亦生”。老师们以巧妙、精彩、富有创意的课堂导入去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中途,亲身历”。在授课的进程中,老师们想方设法为学生设置体验与探究的机会:对于学生们理解困难的地方注重创设丰富的视听情境;让学生动手演练或师生同台竞赛;让学生先得出个人结论再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相互指正得出小组结论;通过小组汇报时教师的层层追问,暴露学生问题;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等形式牵引着学生完成对学习内容的“亲身游历”,使学习内容在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课虽终,意未尽”。学校要求老师们每堂课均要有课堂小结。做到帮助学生掌握其外在形式和内在联系,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形成知识框架。
  四、转变评价方式:从关注表象到关注实质
  过去,在我们推出的公开课课堂中屡见“讨论交流、小组比赛”等种类繁多,花样百出的活动,课堂中呈现出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汇报;小组忙于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活动的组织和小组间转悠。多次的热闹下来,老师们一边是疲于应付,一边是抱怨不断。
  为此,学校以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来引领老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重在促使学生“心动”而非身动。即不局限于观察课堂上举起了多少只手,有多少次讨论或交流,有多少人到台前演算或汇报,更多地要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让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奋度不断提升。如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训练点多设计些引发思维活动的变式训练题。在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各年级各学科都相继推出了“思维训练”公开课,让一众教师直呼“过瘾”。
  作者简介:
  刘莉,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科学城第一中学教务处主任,近年来对课堂教学管理有深入的体验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因材施教是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相对于班级授课模式而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高校的普遍关注。大连工业大学在探索“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理念这条路上研究和实践多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探索了一条“因材施教”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之路。本文就“因材施教”应遵循的原则、大连工业大学在“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加以介绍,希望可以给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摘要】 图腾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象征,也作为本民族的标志,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造成图腾崇拜的不同。中国的图腾崇拜是龙,而在俄罗斯,熊是其象征和标志。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通过对龙和熊崇拜的差异,探讨图腾文化的差异。从而减少文化误读,促进两国文化的更好交流。  【关键词】图腾 跨文化 龙 熊  【基金项目】项目: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中俄图腾文化对比研究——以龙和熊为例,编号jsky2016027。  
期刊
【摘要】在中国,红色和白色就如同电极的正负两极,是完全对立的。人们往往认为红色意味着喜庆,将白色看作是不幸、祸兆或不吉。而日本却有所不同,日本人最喜欢的颜色是白色,而红色在日本却有着大凶之色、禁色一说。虽说在日本红色有着不好的寓意,但在红色的基础上添加上寓意吉祥的白色,则成了日本最为经典的颜色搭配,也是日本特有的幸运色。因此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红色与白色的融合随处可见。  【关键词】红色 白色 融合
期刊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而民族地区的中职法制教育相比较之下又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因而如何做好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有针对性地阐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职院校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具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中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法制教育 中职院校 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
期刊
【摘要】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吸引了全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各个相关专业的师生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技能大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本文以我院学生参加全国测绘技能大赛为例,说明了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可总结为: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业。  【关键词】技能大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
期刊
【摘要】体验式德育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产生主观性的感觉、情感和意识的过程,是把外求和内求有机结合的德育形态。体验,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一种生命历程,是一个人在其一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是一种真实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因为真实,因为实践过,所以才能在人的长期记忆系统里占有一席之地,久久不能遗忘。教育本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因此,它应当是一种情境教育。教师在教学过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入学情况,针对实际学情,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由专业教师引领,体现人文关怀的英语沙龙。希望通过每学期若干次的沙龙活动,使学生不仅具备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广阔的行业视角,还能更自主更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更能获得健康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应用英语专业 人文关怀 英语沙龙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专业英语课程的专业性强,教学难度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基于三维动机理论的情境化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以供同仁探讨。  【关键词】三维动机理论 专业英语 情境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20-01  一、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全
期刊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堂英语课很重要,他会对学生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对未来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我很用心的准备好第一堂英语课。随着教材每个单元容量增加,而且新课标对学生写作、阅读能力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该如何上好英语课呢?怎样激发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这些都显得尤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0-02  在后现代的背景下,费耶阿本德被尊称为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并不为过。在人们对科学主义趋之若鹜,把科学捧到极高的位置时,他却把科学看得与宗教、风俗无异,认为科学理论也要基于文化传统。更有甚者,费把科学家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拉回地面,认为专家往往存在狭隘观念,许多学术见解不过是千篇一律的闲言碎语。其批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