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省、市教研室领导的引领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以把握教学的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最后真正落实课程要求为目的,笔者按照个体研修与同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地理课标细化。
一、细化课标的具体做法
1 反复诵读前言,了解课程性质,体会课程的基本理念,逐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为此,笔者在地理课堂上设计课前演讲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每节课前的5分钟开展演讲活动,并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与演讲内容有关的信息。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主动查找有用信息,积极表达自己的体会、看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地理能力。
2 细化解读课程总目标。课程总目标是选择课程内容的前提和主要依据,集中表述地理课程对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与能力培养等各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通过解读课程总目标,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细化出阶段性目标。
3 细化内容标准。内容标准表述较为简洁,地理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标准”、“教学建议”和“说明”适当细化,以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来说,我们细化内容标准的做法如下:(1)整理了描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词语。描述三维目标要包含以下要素:①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如:(学生)能结合生活体验说出水资源是宝贵的。②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如:在《南美洲政区图》上指出并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巴西的邻国以及濒临的海洋名称)。行为动词是指出、说出。③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读《南美洲政区图》,在30秒内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行为条件是读《南美洲政区图》,表现程度是30秒内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2)运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描述三维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描述知识常用的行为动词有举例、说出、描述、辨认、解释、归纳、区别、推断等,描述技能常用的行为动词有收集、整理、使用、运用、评价、总结、计算、绘制、查阅等。描述过程与方法的行为动词往往是过程性的,指向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描述过程常用的行为动词有经历、体验、感受、参与等,描述方法常用的行为动词有阅读、观察、寻找、讨论、交流、考察、探究等。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指向无需结果化的课程目标。描述情感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寻找、怀疑、感知等,描述态度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关心、关注、重视、珍惜、热爱、追求等,描述价值观常用的行为动词有树立、养成、形成、确立等。(3)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描述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水平。①属于了解水平的常用行为动词有确定(方位)、指出(位置)、描述(景观)、列举(地理事物)、说出(地理事实)等。②属于理解水平的常用行为动词有解释(地理概念)、说明(地理规律)、归纳(地理特征)、比较、区别、推断以及绘制、计算、搜集、查阅等。③属于应用水平的常用行为动词有运用、使用、综合、交流、讨论、论证、评价、设计、规划等。
二、在细化地理课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只是对学生能力达标的一个表述,并没有明确阐述为达此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因而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成为棘手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往往对教材内容进行“加法”处理,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拓展造成了课时与内容的严重矛盾,导致出现教学进程较慢、课时不够的现象。
2 教学内容和课时的矛盾。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既要重视教学结果,也要重视教学过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很难明确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如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教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活跃,但受课时、大班额等条件所限却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3 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很好落实新课标的一些要求。如,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涉及调查、参观等,这些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的活动,有很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或受具体条件限制,都不能切实开展。
课标是魂,教材是载体,探究是重要方向,育人是终极目的。完善地理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提高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
一、细化课标的具体做法
1 反复诵读前言,了解课程性质,体会课程的基本理念,逐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为此,笔者在地理课堂上设计课前演讲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每节课前的5分钟开展演讲活动,并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与演讲内容有关的信息。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主动查找有用信息,积极表达自己的体会、看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地理能力。
2 细化解读课程总目标。课程总目标是选择课程内容的前提和主要依据,集中表述地理课程对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与能力培养等各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通过解读课程总目标,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细化出阶段性目标。
3 细化内容标准。内容标准表述较为简洁,地理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标准”、“教学建议”和“说明”适当细化,以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来说,我们细化内容标准的做法如下:(1)整理了描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词语。描述三维目标要包含以下要素:①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如:(学生)能结合生活体验说出水资源是宝贵的。②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如:在《南美洲政区图》上指出并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巴西的邻国以及濒临的海洋名称)。行为动词是指出、说出。③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读《南美洲政区图》,在30秒内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行为条件是读《南美洲政区图》,表现程度是30秒内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2)运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描述三维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描述知识常用的行为动词有举例、说出、描述、辨认、解释、归纳、区别、推断等,描述技能常用的行为动词有收集、整理、使用、运用、评价、总结、计算、绘制、查阅等。描述过程与方法的行为动词往往是过程性的,指向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描述过程常用的行为动词有经历、体验、感受、参与等,描述方法常用的行为动词有阅读、观察、寻找、讨论、交流、考察、探究等。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指向无需结果化的课程目标。描述情感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寻找、怀疑、感知等,描述态度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关心、关注、重视、珍惜、热爱、追求等,描述价值观常用的行为动词有树立、养成、形成、确立等。(3)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描述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水平。①属于了解水平的常用行为动词有确定(方位)、指出(位置)、描述(景观)、列举(地理事物)、说出(地理事实)等。②属于理解水平的常用行为动词有解释(地理概念)、说明(地理规律)、归纳(地理特征)、比较、区别、推断以及绘制、计算、搜集、查阅等。③属于应用水平的常用行为动词有运用、使用、综合、交流、讨论、论证、评价、设计、规划等。
二、在细化地理课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只是对学生能力达标的一个表述,并没有明确阐述为达此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因而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成为棘手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往往对教材内容进行“加法”处理,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拓展造成了课时与内容的严重矛盾,导致出现教学进程较慢、课时不够的现象。
2 教学内容和课时的矛盾。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既要重视教学结果,也要重视教学过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很难明确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如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教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活跃,但受课时、大班额等条件所限却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3 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很好落实新课标的一些要求。如,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涉及调查、参观等,这些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的活动,有很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或受具体条件限制,都不能切实开展。
课标是魂,教材是载体,探究是重要方向,育人是终极目的。完善地理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提高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