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社会的进步对当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竞争中普遍感到心理压力大,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择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求职心理误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06-02
一、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阐述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加强培养。心理素质包括感情、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走向21世纪的今天,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重视自己,接纳自己,勇于面对挫折,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心理素质对择业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对择业发展的灵活调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具备团结合作、坚忍不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能适应社会生活、能独立思考,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精神。意识到心理素质对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才能在自己规划的职业生涯不断发展,而不至于裹足不前。
三、大学生求职心理误区的分析
1.攀比从众、缺乏自主规划的心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能力有所高低,机遇也不尽相同。每一个人只需按照最适合自己准则的职业规划来就业。但是生活中有的学生虚荣心较强,喜欢攀比从众。这种心理是盲目的,不应当在求职过程中滋生。一旦产生对工作的偏见,随波逐流,一味追捧热门,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就很容易陷入误区,从而盲目追求高收入工作,不愿做符合自身条件的工作,缺乏对自身塑造价值的内心,忽视了长远的职业发展。
2.急于立下终身职业心理。生活的质量只取决于人生态度和物质收入。两者并不能分开来看待,应当要统一平衡地处理。一些大学生一毕业就想着去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就业,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特别是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就业,更不想自主创业。从而,大学生对工作抱有安闲舒适的心理,不愿意为社会多贡献自身的力量。其实,现今这个人才流动的社会,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是无法保障长久的。只有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才能真正理解工作的重要性和认识世界的宽广,同时还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扩大自己的人际网,才能在这个繁杂多样的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从而成为某个领域上的精英人士。
3.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如今,一些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工作有着极端的偏见,认为只要专业对口了,工作才得心应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在国民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如果还想过去那样过国多地强调“业对口”,不仅会限制自身的发展,还会制约对新的服务领域的开拓。在对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的看法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可以是职业的一项辅助器,但不享有主导权。在专业不对口的职业中,人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新的技能的。因此,在社会日益变化、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4.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变化,一些大学生求职时只顾眼前利益。在经济与信息的双元时代,这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工作的内容相当苛刻。比如过分重视企业的规模、工作的稳定性、工资水平、奖金、假期工作难度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维使部分大学生陷入了职业标准的困境,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效益,就无法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由此,用这种态度来面对工作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反感,在今后的求职道路上也只能亦步亦趋,没有发展潜力。
四、就业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1.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应当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社会的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其次,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在校期间,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提高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的标准。角色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都需要大学生自身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发展和环境。
2.高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国家的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教师是潜力无穷的资源。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高校应该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层次人才。
五、解决教育措施和心理素质自我培养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为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构建学校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如今,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条件越来越完善,使得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培养也越来越显著。学校心理咨询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除心中忧难。
2.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理健康成为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協调的和谐状态时,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都是构成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会造成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从而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惑和烦恼。大学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六、学生在青年期,应当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知识就是力量。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在刚刚毕业时,面对转瞬即逝的信息时代,过去学习的知识已经失去了时效性。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在新时代不被淘汰,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面对繁杂莫测的大千世界,大学生处于一个心理不稳定的青年时代,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愉快开朗的心境,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在遇到困难与迷惑的时候,才能镇定自若,控制情绪,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是心理健康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可以使自身的心境得以开放,体会到交往带来的快乐。在交往的过程中用理解、宽容、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会促使友谊的相处和延伸。只有通过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才能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学校只有积极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近一步加大教学教育的力度,不断增长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越来越严峻的就业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晶宇.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J].世纪桥,2007,(6)
[2]肖爽.试论大学生良好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劳动保障世界,2011,(2).
作者简介:张晓慧(1982-),女,河北保定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求职心理误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06-02
一、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阐述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加强培养。心理素质包括感情、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走向21世纪的今天,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重视自己,接纳自己,勇于面对挫折,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心理素质对择业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对择业发展的灵活调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具备团结合作、坚忍不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能适应社会生活、能独立思考,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精神。意识到心理素质对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才能在自己规划的职业生涯不断发展,而不至于裹足不前。
三、大学生求职心理误区的分析
1.攀比从众、缺乏自主规划的心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能力有所高低,机遇也不尽相同。每一个人只需按照最适合自己准则的职业规划来就业。但是生活中有的学生虚荣心较强,喜欢攀比从众。这种心理是盲目的,不应当在求职过程中滋生。一旦产生对工作的偏见,随波逐流,一味追捧热门,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就很容易陷入误区,从而盲目追求高收入工作,不愿做符合自身条件的工作,缺乏对自身塑造价值的内心,忽视了长远的职业发展。
2.急于立下终身职业心理。生活的质量只取决于人生态度和物质收入。两者并不能分开来看待,应当要统一平衡地处理。一些大学生一毕业就想着去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就业,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特别是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就业,更不想自主创业。从而,大学生对工作抱有安闲舒适的心理,不愿意为社会多贡献自身的力量。其实,现今这个人才流动的社会,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是无法保障长久的。只有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才能真正理解工作的重要性和认识世界的宽广,同时还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扩大自己的人际网,才能在这个繁杂多样的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从而成为某个领域上的精英人士。
3.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如今,一些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工作有着极端的偏见,认为只要专业对口了,工作才得心应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在国民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如果还想过去那样过国多地强调“业对口”,不仅会限制自身的发展,还会制约对新的服务领域的开拓。在对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的看法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可以是职业的一项辅助器,但不享有主导权。在专业不对口的职业中,人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新的技能的。因此,在社会日益变化、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4.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变化,一些大学生求职时只顾眼前利益。在经济与信息的双元时代,这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工作的内容相当苛刻。比如过分重视企业的规模、工作的稳定性、工资水平、奖金、假期工作难度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维使部分大学生陷入了职业标准的困境,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效益,就无法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由此,用这种态度来面对工作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反感,在今后的求职道路上也只能亦步亦趋,没有发展潜力。
四、就业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1.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应当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社会的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其次,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在校期间,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提高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的标准。角色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都需要大学生自身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发展和环境。
2.高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国家的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教师是潜力无穷的资源。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高校应该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层次人才。
五、解决教育措施和心理素质自我培养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为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构建学校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如今,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条件越来越完善,使得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培养也越来越显著。学校心理咨询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除心中忧难。
2.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理健康成为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協调的和谐状态时,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都是构成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会造成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从而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惑和烦恼。大学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六、学生在青年期,应当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知识就是力量。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在刚刚毕业时,面对转瞬即逝的信息时代,过去学习的知识已经失去了时效性。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在新时代不被淘汰,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面对繁杂莫测的大千世界,大学生处于一个心理不稳定的青年时代,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愉快开朗的心境,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在遇到困难与迷惑的时候,才能镇定自若,控制情绪,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是心理健康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可以使自身的心境得以开放,体会到交往带来的快乐。在交往的过程中用理解、宽容、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会促使友谊的相处和延伸。只有通过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才能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学校只有积极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近一步加大教学教育的力度,不断增长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越来越严峻的就业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晶宇.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J].世纪桥,2007,(6)
[2]肖爽.试论大学生良好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劳动保障世界,2011,(2).
作者简介:张晓慧(1982-),女,河北保定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