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近中期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的近中期生存质量,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多学科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的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近中期生存质量。

结果

62例患儿中,16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45例纳入近期随访。Gross分型Ⅲa 35例,Ⅲb 10例,长段型5例,44例一期手术治愈,1例延期手术治愈,二次手术9例。术后近期并发症:吻合口瘘8例(17.8%),吻合口狭窄11例(24.4%),气管食管瘘复发2例(4.4%),血流感染14例(31.1%),手术切口感染4例(8.9%)。38例纳入术后中期随访:2例因误吸死亡,食管狭窄行食管扩张29例(76.3%),1.5岁有吞咽功能障碍5例(13.2%),胃食管反流3例(7.9%),营养不良6例(15.8%)。多学科协作后的生存率升高(57.1%对85.3%,P=0.013),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下降(46.4%对20.6%,P=0.03)。

结论

进行多学科合作,规范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术后随访,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我国自2011年起全面启动预防梅毒宫内传播策略,本研究旨在评估2012年至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预防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南通市所有具有活产分娩结局的455 56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梅毒筛查率和感染率、孕妇梅毒治疗情况,以及其宫内感染率和结局。采用趋势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
目的观察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大鼠骨骼肌中PTEN/Akt/FoxO1信号通路变化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该通路的影响,探讨该通路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发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NMES治疗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每组8只大鼠。将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大鼠置于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实验舱内,维持舱内O2浓度为9%~11%,
目的评估基于预康复理念的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肺康复体系对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和避免相关肺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432例术前住院7天行直视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肺康复组(198例)和对照组(234例)。比较两组整体结局指标(包括早期拔管率、ICU停留时间、拔管后高级氧疗支持等)和肺部结局指标(包括肺部并发症、胸腔引流、二次插管等)。结果两组
1例主诉为右眼上睑肿物切除术后4年、眼睑肿胀伴上睑下垂3个月患者就诊眼科。经眼眶CT、MRI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右眼眶囊性病变伴出血,行右眼眶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96-698)
近年来临床涌现出大量以微创、非滤过泡依赖性等为特点的新型抗青光眼手术,在引进和开展这些新型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追求新技术和微创而忽视手术适应证的现象。本文在阐述新型微创抗青光眼手术具有更为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强调临床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必要性,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并规范手术操作,才能发挥新型微创抗青光眼手术的作用,促进青光眼临床治疗水平提高。(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41-643
期刊
期刊